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L[专题微语]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明确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二要懂得古诗的语言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第1页/共106页一、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如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第2页/共106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第3页/共106页(一)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
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第4页/共106页
其次,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苦闷。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第5页/共106页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第6页/共106页
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渲染、对比。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4.分析重点:景物(意象)特征
5.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第7页/共106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鉴赏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2、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3、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景——境——法——情)意境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
第8页/共106页练中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第9页/共106页(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答案
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答案
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第10页/共106页注:棹歌:渔民的船歌。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观察?第二句从什么角度观察?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第一句仰视,第二句俯视。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营造了一种朦胧飘渺、如幻如梦的境界。第11页/共106页全诗未出现一个“人”字,但我们处处感受到“人”的存在,标题“棹歌”即船歌;首句中的“凉”字则是写出人对景物的感受;次句中的一个“看”,分明道出景中之人;而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清爽皎洁,都透露出渔民的欣快欢畅,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
2.这首诗从头到尾似乎没有描写人,你感受到人的存在了吗?为什么?第12页/共106页
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3.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请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第13页/共106页
宿建得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移舟泊烟渚。“移舟”点出“江行”,“泊”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又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2、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新”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日之夕矣,写自己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第14页/共106页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军旅诗第15页/共106页高考回放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第16页/共106页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边塞诗派的产生第17页/共106页归纳特征1.内容景——边塞风光(奇丽壮阔)人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杀敌豪情)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第18页/共106页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表现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2.基本主题:第19页/共106页3.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4.常用词语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5.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6.风格:雄壮豪迈苍凉悲慨凄凉悲愤豪放旷达慷慨悲壮委婉清丽第20页/共106页鉴赏方法第21页/共106页㈠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第22页/共106页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第23页/共106页
在唐代的边塞征战诗中,还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是唐代边塞征战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第24页/共106页
高适、岑参、李益等反映征战诗的各个方面: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
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二、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思想内容上的差别和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第25页/共106页三、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第26页/共106页四、艺术风格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第27页/共106页练中悟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穷边词(其二)姚合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第28页/共106页(1)请结合诗句判断这两首诗是不是边塞诗。
答案
姚诗和陈诗均为边塞诗。
姚诗题中的“穷边”是极远的边地。诗作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其中有“将军”“边头”等特定称谓。
陈诗的题目“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2)试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答案
姚诗借描写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第29页/共106页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鉴赏举隅第30页/共106页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4.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的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31页/共106页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浊酒一杯家万里”,句中“一杯”、“万里”分别包含着什么言外之意?2.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3.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
孤独之感思乡之情以“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富有层次的塞下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气氛。
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第32页/共106页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的发差。第33页/共106页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对偶,“烟尘犯雪岭”与“鼓角动江城”。
双关,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晚唐。
反问,“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写出了朝中无人为国分忧。
虚实结合,如“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
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等等。第34页/共106页千古兴亡多少事
———怀古咏史诗第35页/共106页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故国的没落荒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第36页/共106页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所谓“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而咏史却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怀古之作长于情景交融,咏史之作长于议论精辟。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一、咏史怀古诗的含义:第37页/共106页二、怀古咏史诗的鉴赏要领:
(一)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第38页/共106页
(三)领悟感情
1.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第39页/共106页
2.怀古咏史诗的感情类型:①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写兴亡之感
《越中览古》《石头城》
(写情,事为主: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有昔盛今衰型和物是人非型)②借古抒怀,发不遇之恨《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人为主——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型和同病相怜型)第40页/共106页(四)分析写法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等,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事与现实中的人、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第41页/共106页
三、赏析怀古咏史诗的要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第42页/共106页练中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
一水:亦作“二水”。第43页/共106页(1)首联写“江自流”,对应着“凤去台空”,同时又引出下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2)诗人为何要把吴、晋作为咏怀的对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浮云蔽日”是个比喻,再联系“长安”这个特定的所在,说说诗人愁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朝繁华一去不复返
吴、晋是六朝的代表,金陵是六朝古都。君王被奸邪蒙蔽,自己不得任用。第44页/共106页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1、“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所创,一般被认为是杜牧在其诗句(《泊秦淮》)中也用了这个典故。2、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手法来强调这个主题的?
亡国之音隔江犹唱后庭花吊古伤今今昔对比鉴赏举隅第45页/共106页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第46页/共106页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第47页/共106页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第48页/共106页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第49页/共106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唐贺知章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
的态度,后者表现了
的态度。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喜悦、赞赏贬斥、嘲讽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第50页/共106页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爆竹(明)黎淳
风(唐)李峤概念理解:(1)咏物诗:借描写
的
表达
。(2)写作技巧: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花鸟草虫)特点(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诗人理想、志向、情怀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比喻、拟人、对比、双关、借代、联想和想象,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第51页/共106页特点归纳: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契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和生长环境,分析其象征意味;物的品质透视出作者的人生追求、态度;物的生长环境与作者的生平、遭遇联系起来)第52页/共106页练中悟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①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注
①关月:关塞上的月亮。②矰缴(zēngzhuó):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几阵齐飞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只有你这孤雁,不知独自飞向何方。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你想栖息,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渚上低暗,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只有关山的冷月,伴随你孤苦凄凉。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恐慌。第53页/共106页(1)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标题“孤雁”中“孤”字的表达效果。答案
“孤”字是本诗的“诗眼”。“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既写出了大雁的孤独,又写出了诗人羁留客地的离愁别绪。(2)这首诗中的“孤雁”是怎样的形象?诗人借孤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怀?答案
“孤雁”孤独、压抑、恐惧,在艰险的行程中,它心境凄凉,心有余悸。诗人漂泊异乡,世途艰险,通过对孤雁处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第54页/共106页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第55页/共106页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第56页/共106页
蝉虞世南①垂绥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这首诗是诗。(2)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注释:①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②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蝉“啜饮清露”“居高声远”,可知蝉生性高洁,出众。咏物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诗人认为贤能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自得之情。(3)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suí第57页/共106页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第58页/共106页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第59页/共106页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类
(羁旅诗和闺怨诗)第60页/共106页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诗意情感。
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漂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第61页/共106页明月千里寄相思——羁旅思乡诗羁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作诗缘由: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三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第62页/共106页羁旅诗中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客”“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高适的《除夜作》、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第63页/共106页
羁旅诗中常见的意象: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耐,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寒蝉,悲凉;猿猴,哀伤;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沙鸥,飘零,伤感;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危楼;书信羁旅诗中常见的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特别注意①乐景衬哀情。
②侧面落笔(对写法)。
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第64页/共106页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①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第65页/共106页羁旅诗常见节令: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中元节:七月十五。下元节:十月十五。
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曰,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上巳(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端午:五月初五日。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生之时。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第66页/共106页【方法点拨】羁旅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2、诗人是怎样把羁旅之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探寻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3、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第67页/共106页练中悟6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汤式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注]愁相并。注三处:城头、江心和山顶。第68页/共106页(1)此曲首二句是怎样写游子与故乡的遥隔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
回答本题,要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分析。“一千里”是从空间上说的,“数日程”是从时间上说的,这样开头两句就从空间和时间上,极力描写与故乡的遥隔,从而抒发了作者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之情。答案
首二句分别从空间(一千里)和时间(数日程)上,极言游子与故乡的遥隔。抒发了作者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之情。第69页/共106页(2)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对表现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题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它是作者心声的写照。回答本题,要结合鼓声、浪声、钟声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和它们在曲中所起的有关作用来回答。答案
①写鼓声、浪声、钟声,既烘托出夜泊的环境,又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②鼓声易使人发出光阴蹉跎的感慨,浪声易使人联想起险恶的仕途人间,钟声更易激起人凄凉惆怅的落拓情怀。③乡思本在睡梦中才能解脱,可现在鼓声、浪声、钟声却搅得作者难以入眠,其悲其哀更深一层。第70页/共106页72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用记梦来抒发乡思之情。第71页/共106页
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都是抒发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第72页/共106页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列锦),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第73页/共106页75
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宫怨)诗一、思想内容:①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春闺思》②表达对出门在外(为官或经商)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菩萨蛮》《江南曲》③青春易逝、美人迟暮的伤感;《琵琶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④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行宫》《七夕》⑤写自己的孤独寂寞。《声声慢》《醉花阴》⑥对薄情丈夫的怨恨。《氓》⑦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的人生感慨。《嫦娥》第74页/共106页
春闺思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征妇思夫乐景衬哀情、细节描写)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征妇思夫借景抒情、拟人、呼告)
第75页/共106页
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白描商妇思夫)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用盛开的红花反衬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也有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第76页/共106页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二、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三、常用意象:杨柳、月、明月楼、西楼、流水、落花、雁、七夕、征衣、寒衣、渔阳四、主要手法:借景抒情、细腻的心理描写第77页/共106页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主题是“怨”,但全诗没有一个“怨”字,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请你结合全诗,谈谈对后两句的看法。注:玲珑:此处形容月空明凄清。第78页/共106页这两句诗以女子“下帘”和“望月”两个行动传达出“幽怨”的信息:“却下水晶帘”,看似只因夜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其中却又有无限幽怨;“玲珑望秋月”,以月之空明凄清,衬人之幽怨。这样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第79页/共106页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诗第80页/共106页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如柳永《雨霖铃》;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第81页/共106页鉴赏时要注意的关键信息1、常见的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西楼、南浦、灞桥、杨柳
、寒蝉、舟、阳关、古道夕阳、酒、秋、日暮、斜阳、暮雪、暮钟、西风、春草、眼泪2、常见的表现手法(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乐景衬哀情)、烘托对比(相聚的欢乐与别后的痛苦凄凉)、比喻、拟人,也借助想象、虚实相生(想象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展示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或想象别后自己的凄凉)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第82页/共106页练中悟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十六还苏州①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
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蟋蟀。第83页/共106页(1)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
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寂和惆怅。(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答案
诗中的“实”是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第84页/共106页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注释】①荆:是今天湖北省。②吴:是今天江浙一带。(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练习第85页/共106页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答: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第86页/共106页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第87页/共106页注:①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琴客。高适在写此诗时,正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②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的昏黄景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送别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落日黄云,北风劲吹,大雪纷纷,大雁南飞,体现的是一种漂泊的苍凉孤独之感;而第三句突然一转,借对朋友的慰藉表达对朋友的真挚情感,鼓励朋友充满信心和力量,格调高昂豪壮。第88页/共106页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色?与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否和谐?请对这一手法对表现思想内容的好处作简要评析。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里是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离之悲,以乐景写哀情,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第89页/共106页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㈠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即事抒怀诗第90页/共106页㈡赏析“事”与“怀”的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第91页/共106页㈢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WEB开发技术B(JAV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医学院《民族民间工艺传承创新专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乒乓球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电商平台商家入驻服务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产品广告宣传合同模板3篇
- 充填搅拌工操作规程(2篇)
- 2025版恒顺达航运公司水路运输合同(69型船舶含报关服务)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棚种植基地转让及品牌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秘密许可合同:某企业与合作伙伴关于商业秘密使用许可3篇
- 混凝土课程设计弹性方法
- 《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医学全套教学课件
- 基金会项目基金捐赠立项表
- OCT青光眼及视野报告
-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学生导读单
-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台头煤焦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 弱电工程自检报告
- DB33∕T 628.1-2021 交通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第1部分:公路工程
- (完整版)八年级上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练习卷(含答案)
- 吉林省自学考试毕业生登记表
- 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切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9333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