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精品文档诊所法律教育实践中的个别化及消解目录:1、诊所法律教育实践中的个别化及消解2、诊所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探讨诊所法律教育实践中的个别化及消解---以教育平等理念为视角摘要:诊所法律教育作为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了受教育个别化的问题,与教育平等的理念发生了冲突。教育平等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而教育条件平等和教育效果平等又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主要内容。由于资源的短缺,法科学生的受教育内容出现了差别,致使教育条件平等发生异化,教育效果平等也成为一纸无法兑现的空文。但诊所法律教育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扫清其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必须的,具体措施为: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服务背景下的法学教育为指导,既要解决学校内部的矛盾,把诊所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又要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实诊所的实力。关键词:诊所法律教育教育平等教育条件平等教育效果平等诊所课程诊所法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以来,在全球掀起了法律教学改革的热潮。而在我国,只有少数法学院在试行着诊所法律教育,且在继受和整合这种传来的形态模式时产生了不适应症,其中一个方面即为诊所法律教育实践中的个别化与教育平等的冲突。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每个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仅是宪法、法律所体现的一种价值观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基本指导思想。从诊所法律教育追求的目标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改善和提高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效果,与教育平等并不矛盾,相反,它还应成为教育平等实现过程中的考核方面。民主、公平与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教育从传统的闲暇——边缘地带走向社会的中心的崭新时代,教育的民主化、现代化也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竞争实力的窗口。教育平等作为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容,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教育平等问题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起点的均等、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及获得发展本领的机会均等等内容。而从国内外的诊所法律教育实践看,限于资源的短缺,教育出现了个别化的局面。教育机会均等所包含的上述内容在诊所法律教育中难以实现。一教育权利平等基本上在法律上得到有效保护,达到了教育权利平等全球化实现的目标。近些年来,随着公民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体制的构建,高等教育人人平等和成人教育保障问题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社会提供了各种条件打造了入学机会均等,进一步的发展是实现教育条件平等。教育条件平等是指任何人在教育领域内不享受教育条件的特权,在受教育的年限、内容、学校类型、师资水平、设备条件等方面都是平等的。而目前的诊所法律教育却在法科学生中制造了特权、不平等。由于师资、经费等诊所资源的限制,使得学院在面对同学们的极大热情上只能通过抽签的办法确定选课人数,从而导致其他同学不能获得实践性教学的机会。虽然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实习来感受法律实践,但也仅限于在实践中发现理论知识,对于律师从业技巧和职业责任感、合作精神无法得到训练和培养。的确,诊所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学生的需求之间是一种结构性的矛盾,即便是教育资源远丰富于中国的国外大学目前也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但不能因此将诊所教育视为是一种精英教育,这同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冲突的,教育应当是有教无类的,特别不能因为某些所谓先天因素而歧视一些学生的学习权利。诊所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法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缺少这类相关课程的中国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即便不能成为一种必修的课程,也应当创造一种可供学生充分学习的空间。在既有模式和资源供应之间的紧张状态下,更应当思考如何摸索和创造出一个适合中国现有教育状况的新模式。受教育内容的不平等致使教育条件不平等,教育平等也就由此成为入学机会均等掩盖下的虚假口号。二教育效果平等的观点起源于30年前的美国,并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现代教育平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着重强调应保障所有学生获得使其能力充分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条件平等是教育效果平等的前提和条件,而教育平等归根到底要体现在教育效果平等上,或者说教育效果平等是建立在教育条件平等基础上对教育平等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诊所法律教育实践中,由于资源的短缺,出现了教育条件平等的异化,使得教育效果平等也成为一纸无法兑现的空文。与传统教育模式所取得的效果相比较,诊所法律教育所取得的效果特别丰富。诊所教育一直致力于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育学生1DavidRBarnhizer,TheClinicalMethodofLegalInstruction:ItsTheoryandImplemention,31DavidRBarnhizer,TheClinicalMethodofLegalInstruction:ItsTheoryandImplemention,30J.LEGALEDUC.67,71(1979)。2NinaW.Tarr,CurrentIssuesinClinicalLegalEducation,37HOW.L.J.31,32—33(1993)。三诊所法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与教育平等理念发生了冲突,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但不能因此否认诊所法律教育的继续存在。诊所法律教育在实现法学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功效,同时也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它所带来的积极的教学效果是肯定的,也越来越受到法学工作者的关注。面对现实中的冲突,需要解决的是资源的瓶颈问题。诊所法律教育是一个充满朝阳的领域,是一个能为中国输送更为合格的法律人才的项目,我们不能再期待国外的资金援助,而应当从本土化的角度构建一个发展规划,在完善诊所法律教育的同时,促进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取得更大的进步。(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消解诊所法律教育实践中的个别化与教育平等冲突的前提人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以人为本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前提。但在当前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践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偏离这一目标,“只见物、不见人”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体现出了对人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的弊端,迎合了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述而不作”等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陈腐观念,造成了对教育的不公。诊所法律教育也在此种观念下受到束缚。但诊所法律教育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它应该成为所有法科学生武装自己的手段。既然是一种手段,学生就应有选择的权利,而学校应为的只是尊重的教育,或者说它所开设的诊所课程应是面向所有法科学生的。因此,这种教育结果的期待,必须要以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前提,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的全面发展,消除一切差别对待,使人之为人的特性得以充分表现。(二)把法学教育植根于服务背景之下是实现诊所式教育平等化的基础随着全球法学教育的职业化改革的进行,法学教育的定位不只是理论的学术性教育,同时还包含着法律职业责任教育。这一定位要求法学教育的方式也应随之更新,诊所式教育正是这种要求下新增的教学方式。但需要理清一个问题,即开展诊所式教育并非要取代学院式教育,而是要把诊所式教育添加到传统的理论教育中,然后牢固地树立它的地位,并提供一些条件和手段来完成这种教育。从目前的诊所实践看,它的确在循着这个路子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手段与目的的背离,即给教育平等带来了冲击。这是发展过程中的曲折现象。面对着诊所式教育的有益价值,需要正视的是如何消解冲击的问题。在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之后,把法学教育植根于服务背景之下是最基础的工作。因为只有在服务背景下的法学教育,其塑造的学生才能既是理论的说教者,又是理论的践行者,是正确处理与当事人之间的服务关系的公断者。这是社会对法科毕业学生的能力要求。所以诊所式教育在实施和开展的过程中不应该制造差别对待,相反,在服务背景下的法学教育,应该更好地运用诊所式教学为人的全面教育做准备。(三)把诊所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是目前解决学生参与诊所式教育的有效途径诊所资源的短缺是诊所式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一大难题,由此引发了教育个别化与平等化的冲突。但诊所式教育应该是法学院经验的升华,而不仅仅是让一定比例的学生参与的选择性实验。如果法学教育者没有以此为前提,那么诊所学习的所有潜力将丧失殆尽杨欣欣:《杨欣欣:《法学教育与诊所式教学方法》,法律出版社,P126(2002)。(四)借助社会各界的协助充实诊所的实力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向来有“一人有难,大家相帮”的习惯。况且,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更应该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诊所资源短缺的一个方面即为诊所教师的力量不足,既有数量方面的,也有经验的稀有,从而制约了诊所式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开展。而律师界可充实这方面的需求。近些年来,我国的律师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律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着飞速的提高。如果律师界能以法律职业化教育为己任,加强与法学院的联系和合作,并积极向学生传授司法实务经验与基本技能,诊所式教育的明天将更辉煌。和谐社会中社会舆论与司法的互动是正和博弈刘李明刘李明,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摘要: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中国,法律事件中的社会舆论呈现出传统媒体、知识界、网络公众构成的“三极模式”,以及多元化的趋势和全新的现代性特质。和谐社会中社会舆论与司法之间的主要关系不但不是冲突,反而是一种合作关系,从博弈论的角度即正和博弈关系。社会舆论与司法之间的正和博弈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舆论监督并不会影响司法独立,反而是实现司法独立的重要保证。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舆论司法正和博弈关于新闻媒体与司法之间的讨论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我国学者多数都从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及司法公正的冲突及如何调和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多数学者认为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存在对立,主要表现在司法独立对媒体监督天然的排斥性和媒体监督对司法独立天然的侵犯性1谭世贵:《论司法独立和媒体监督》,中国法学,19991谭世贵:《论司法独立和媒体监督》,中国法学,1999,(4):12-19。“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动态平衡的状态。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这个“和”即和谐之意。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认为,“和谐”不是没有矛盾,而是矛盾双方的“协合”或“和解”。所以,“和谐”是矛盾的双方的同一性起了主导的作用,不“和谐”则是矛盾的双方的斗争性起了主导的作用。社会舆论与司法审判的确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也有同一性,而在和谐社会中,双方的同一性实际上在起着主导性作用,服务于“和谐”这一终极目标。同时,这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现代和谐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协商对话的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多元,单一和纯粹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的无序和混乱,也不表示整个社会缺乏和谐与统一2胡平仁:《现代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的社会》,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胡平仁:《现代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的社会》,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一、司法审判中的社会舆论亦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社会舆论指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性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司法审判中的社会舆论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首先,从舆论的载体来看,有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传统媒体主要指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舆论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对舆论的传播和导向的功能。网络媒体则主要分为新闻网站和网络论坛。新闻网站在舆论导向功能上非常贴近传统媒体,而网络论坛则更具有民间性、自发性和自由性。第二,从舆论的导向来看,有主流舆论和民间舆论。主流舆论是传统媒体在政府的引导下所倡导的舆论,具有一定的政治宣传工具的功能,一般有固定的指导方针和宣传路线。长期以来,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理论,都试图揭示出大众传播媒介在引导舆论方面所起的作用3戴元光:《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民间舆论”是通常以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而对公共事务具有较大辐射面和影响力的来自公民社会的以民间为立场出现的声音和话语43戴元光:《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4刘武俊:《善待民间舆论》,新华网安徽频道,2003-05-21,09:25。ah.xinhuanet/xinwen/2003-05/21/content_516810.htm。现代舆论传统媒体知识界网络公众可见,我国现代社会中法律事件中的社会舆论,呈现出传统媒体、知识界、网络公众构成的“三极模式”5从沃尔特·李普曼的《舆论学》开始,舆论形成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早期研究者提出“大众传播媒介和受众”的“两极模式论”。随后德国学者马莱克兹又提出了“多极模式”,认为舆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心理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伊藤阳一提出了大众媒介、政府、公众的三极模式,来说明日本国的舆论形成过程。(见李东:《现代舆论传统媒体知识界网络公众5从沃尔特·李普曼的《舆论学》开始,舆论形成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早期研究者提出“大众传播媒介和受众”的“两极模式论”。随后德国学者马莱克兹又提出了“多极模式”,认为舆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心理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伊藤阳一提出了大众媒介、政府、公众的三极模式,来说明日本国的舆论形成过程。(见李东:《日本社会舆论形成的三极模式评析》,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4),然而这些模式都难以用于解释我国现代法律事件中社会舆论的形成过程。6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三联书店,2003。图1司法审判中社会舆论的三极模式关于社会舆论的形成过程,姚建宗教授论述到,“参与公共领域的主体自由充分的发表对公共事务的见解,在相互交流和对话、妥协与让步中,首先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某些共同意见和见解,其通过话语表达出来就形成了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公共生活领域的社会活动主体又对舆论采取反思和批判的立场继续进行广泛的对话式话语交流实践,从而获得具有比较稳定价值和意义内涵的‘公共舆论’”7姚建宗:《法制与公共话语》,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7姚建宗:《法制与公共话语》,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58。8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在三极模式中,传统媒体、网络公众、知识界三者之间建立了信息不断的相互传递与反馈的理想模型。这种模式的社会依据是当代社会摆脱了一元化的形态,进入了多元化社会。人类接受了“多数主义”的平等的游戏规则,“对话主体”也必然出现多元性。这种三极模式的社会本质是社会的分化。社会舆论异质化、多元化的表现,形成了司法审判过程中的多元对话。二、社会舆论与司法审判的正和博弈博弈论(gametheory)研究的重点是各个理性个体在其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与后果问题。这种理论以冲突与合作、斗争与妥协的对策选择及其互动规律为研究对象99程汉大:《正和博弈是立宪成功之道》,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0卷第4期,第21页。零和博弈是指,决策主体的博弈收益一方所得即是另一方所失,总和是零,总收益没有变化;负和博弈指的是,决策主体的博弈收益的总和为负数,小于零,两方都无所得,或者一方所得小于另一方所失,总收益减少;正和博弈则是指,决策主体的博弈收益的和为正数,双方都有所得,或者一方所得大于另一方所失,总收益为正。即冲突中有合作、斗争中有妥协,最后达成一种整合性的平衡,实现公共利益与价值的最大化,收到“共赢”之效,博弈论称其为正和博弈1010程汉大:《正和博弈是立宪成功之道》,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0卷第4期,第22页。司法腐败是导致当前我国司法不公的主要原因。在2003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述职报告中有这样三部分内容:在2003年以前的5年中,我国普通民众的犯罪率是1/400;国家公职人员的犯罪率是1/200;国家司法人员的犯罪率是1/80。三组数字表明,司法人员的犯罪率是普通民众的5倍1111见西南政法大学陈忠林教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的一次讲座,据此,他认为在中国越是懂法的人,犯罪率反而越高。司法者社会舆论腐败不腐败监督(10,-10)(5,0)不监督(-10,10)(0,0)图2社会舆论和司法(者)的博弈矩阵如图2所示,假设社会舆论所代表的社会公众和司法者是两个理性的“经济人”,那么在这个简单的博弈矩阵中,当社会舆论选择监督时,如果司法者选择腐败,则其因为舆论的监督揭露必然遭受惩罚,所以其博弈利益为-10,则社会公众的博弈利益为10;如果司法者选择不腐败,则其博弈利益为0,而因为实现了自身的监督权和知情权,社会公众的博弈利益为5。当社会舆论对于司法不进行监督的时候,如果司法者选择不腐败,则社会公众和司法者的博弈利益均为0;而如果司法者选择腐败,则司法者的博弈利益(非法所得)则为10,社会公众的博弈利益为-10。从这个博弈的矩阵可以看出,凡是社会舆论选择有效地监督司法的时候,其所代表的社会公众所获得的博弈利益就为正,尤其是当出现了司法腐败现象时,社会公众的获益就更大。而社会舆论对司法不去进行有效监督的时候,社会公众的博弈利益为零,一旦出现了司法腐败,则社会公众的博弈利益将严重受损。所以在这场博弈中社会舆论一定会选择有效监督司法。从司法者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社会舆论的监督,则其发生腐败行为的博弈收益就很大,如果有了社会舆论的监督,其发生腐败行为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司法者的选择完全在于社会舆论是否会选择监督司法。而如果社会舆论选择了监督司法,则司法者的理性选择就应当只能是不腐败。最终的结论就是,在这场博弈之中,社会舆论和司法者的理性选择就是社会舆论监督司法,而司法者在这种监督下远离腐败行为。而这时两者的博弈收益的和为正数,是一个正和的博弈。值得注意的是,司法者秉公执法给整个司法本身所带来的收益却是巨大的,从这一点上来说,社会舆论的监督恰恰是协助司法完成了司法公正的一个终极目标,在合作中完成了共赢。而和谐社会的建立的一个内在要求就是舆论的监督和司法的公正,所以说,社会舆论与司法之间的互动是一种正和博弈,而这种正和博弈是服务于创建和谐社会这一共同的发展目标的。当然,实现社会舆论对于司法审判的有效监督的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司法信息的公开和传播问题,现代社会舆论中多元化的舆论格局大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随着社会舆论监督的开展,也必然会更加促进司法部门对司法信息的公开。三、社会舆论参与是实现司法独立的保证那么,社会舆论与司法审判的博弈是否会影响司法独立呢,这也是很多学者所顾虑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社会舆论的监督不但不会影响到司法的独立,反而会对司法独立的实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司法独立源于西方三权分立的学说,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原则。司法与立法、行政相对,其本质是裁判,狭义的司法权即是审判权。司法独立的核心便是审判独立,它对于法治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审判独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判权独立。即审判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分开,由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2)法院独立。即法院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个人等,不受外部势力的干涉和影响。(3)法官独立。即法官应当在审判过程中依据法律和自己的理性良知独立自主地裁判案件,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干预12高辉:《对我国审判独立的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25卷第2期,第50-51页。。而目前,影响我国司法独立实现的主要问题是:(1)司法权地方化。由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资源上受制于同级地方党委和政府所致。(2)下级法院不能真正独立于上级法院。12高辉:《对我国审判独立的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25卷第2期,第50-51页。13王久斌:《论司法独立原则》,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6月,20-21。司法独立是一个相对的狭义的概念,是以形式理性支配下的法律自治为基础的。它要求如昂格尔的法律自治的四个方面;韦伯的形式理性法律运行条件的五个前提性“公设”;以及波斯纳的“文化的同质”如法官的权威,法律信息的非不对称等等,舍此法律不可能自治,司法也不可能独立14徐亚文、孙国东:《司法独立的法社会学反思》,新华文摘,200514徐亚文、孙国东:《司法独立的法社会学反思》,新华文摘,2005,15:12-13。由此可见,目前阻碍我国司法独立的因素中并不包括社会舆论。社会舆论监督“是一种软监督,对司法独立的影响是有限的。从舆论角度看,它能充分发表意见,但不能强迫司法人员接受某种意见,从司法角度看,舆论所形成的压力是外在的、说服性的、非强制性的,司法人员可以不接受舆论的意见,但不应当不考虑舆论的意见”15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法律出版社,199815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法律出版社,1998。司法的独立在一定程度上要以司法的纯净(杜绝司法腐败)为前提,社会舆论通过与司法审判的正和博弈,恰恰通过其监督作用遏制了司法腐败现象的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舆论监督也是司法独立实现的一个重大的助力。司法过程中的社会舆论,不仅给社会各界提供有关的信息,也同样给法官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舆论的压力只能促使他更加安于职守,而这种对话和沟通只会增加他的智慧,使他更深刻理解民意和法意。社会舆论监督目的在于监督司法、促进司法公正,而司法独立的目的同样在于实现司法公正,两者有着共同的社会价值和目标,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舆论对于司法独立的实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社会舆论监督不但不是司法独立的障碍,反而是目前我国司法独立实现的重要保证。四、结语和谐社会的一个本质的特征就是多元化,强调相互协调,动态平衡。我国司法审判中的社会舆论正在呈现出多元化的舆论格局。社会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舆论监督和司法权的行使同时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终极目标,两者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是一种正和博弈关系。社会舆论监督并不会影响司法独立,反而是实现司法独立的重要的保证。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精品文档诊所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探讨海南大学法学院叶英萍黄丽环内容摘要:诊所法律教育,既是对法学教育传统模式的改革,也是法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诊所法律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此,对诊所法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为各校诊所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强调真实性,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并举,灵活客观全程跟踪的考核机制,是我院法律诊所教学模式的特点。关键词:诊所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考核机制诊所法律教育(ClinicalLegalEducation)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其是一种由法学院开设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凭借自己已经学到的法律知识去办理真实案件的教学方式。我国于2000年引进诊所法律教育,该教育模式一经引进就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作为一种法学教育领域的全新探索模式,它逐渐被中国高等法律院校所认同,并由不少高校加入到诊所法律教育的尝试中来。在中国当前的诊所法律教育中,由于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同,诊所的性质不同,诊所服务宗旨的不完全相同,其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各高校也在探索着适合自身特点的诊所教学模式。海南大学法律诊所开办于2005年初,其是以海南大学法学院为依托,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技巧为宗旨,以具有多年法官、检察官、律师执业经验的5位全职教师为骨干开展的实践性法律教育模式。诊所通过指导教师(ClinicProfessor)指导学生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或参与代理案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缩小学校知识教育与社会执业能力的距离。在诊所教学和诊所实践活动中,我们不断进行诊所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有机统一于诊所教学当中。经过近4年的努力与探索,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诊所教学模式。一、诊所类型——真实诊所真实当事人法律诊所(Live-ClientClinic),是指“设立在法律院校中,通过与真实的当事人接触,解决真实的问题,培养学生成为理性的,具有责任感与专业技能的执业律师的法学教育模式”李傲:《互动教学法诊所式法律教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李傲:《互动教学法诊所式法律教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一)诊所地点作为海南大学法学院的一门课程,法律诊所的教学具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法学院专门分配给法律诊所一间教学教室,以满足诊所教学过程中的空间需要。同时作为对外服务的法律援助机构,法学院还在海南海大平正律师事务所内设立法律诊所接待室,作为法律诊所对外服务的法律援助中心办公室,方便同学们接待当事人以及诊所学员之间讨论案情之用。(二)诊所规模海南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是海南大学法学院《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程的活动基地。该诊所于2004年9月份开始筹建,同年年底成立,2005年初正式开课。诊所每学期开设一期,一学年两期。每期从法学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选拔学员30-36名左右。截止至2008年11月,已经开展8期课程,共有近270名学生进入诊所学习。(三)诊所类型海南大学法律诊所属于民商法律诊所。接待咨询及受理的案件以民商事案件为主,在以帮助解决贫苦弱势群体的实际案件为主旨的基础之上,服务对象多为农民工、下岗工人、妇女等弱势群体,案件类型也以农民工的人身伤害案件、讨薪案件、妇女离婚及家庭暴力案件为主。(四)诊所设备诊所在具有办公桌、办公椅、档案柜等基本办公用品的同时,设有专门的诊所服务热线海南大学法律诊所热线:66188112用于电话咨询、约见当事人、与指导教授联系等,并有专门的诊所档案管理,为诊所处理的案件及涉及的其他事物建立档案以及进行登记管理,并为法律诊所提供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现代办公设备,建立了专门的法律诊所网站海南大学法律诊所网站:海南大学法律诊所热线:66188112海南大学法律诊所网站:/lawflzs/海南大学法律诊所邮箱地址:hd8112@163(五)诊所人员海南大学法律诊所由诊所专职指导教师(其中一人为诊所负责人)、兼职指导教师、行政人员(教学秘书)和学员组成。诊所负责人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对诊所各项事务进行管理,做出决策。专职指导教师由学院在职教师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由法律实务部门的律师、法官、检察官担任,他们共同承担诊所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案件指导。诊所同时聘有一名兼职行政人员(教学秘书),管理诊所内各种档案及各种文件处理、安排教学场所、协调教学时间、与各司法部门沟通、监督教学等。(六)诊所服务形式第一、诊所值班。海南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将每期学员分成若干组,每组3人,从周一到周五,每组学生在法律诊所接待室轮流值班,负责接听当事人的电话,接待当事人来访,解答当事人的疑问,并将接待情况及解决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对需要代理的案件上报给教学秘书。第二、普法宣传。诊所学员在每期诊所课程中,都会定期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在市区内街边设立普法维权宣传点,发放由同学们自己编写的《维权手册》,现场提供法律咨询,宣传法律。接受相关部门的邀请,到监狱、学校、外来工集中地进行普法教育。第三、代写法律文书。对于上门求助的当事人,根据其需要,免费为其代写诉状、申诉书,起草合同,代写遗嘱等各类法律文书。第四、代理案件。应当事人的代理请求,经诊所学生讨论、指导教师确认后,与当事人签定代理合同,免费为当事人代理案件,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也可与对方当事人进行协商,以求和解。(七)诊所规章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法律诊所的教育教学模式,使法律诊所更加成熟、完备、正规,海南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海南大学法律诊所指导规范》,《海南大学法律诊所日常值班规定》,《海南大学法律诊所接听法律咨询电话守则》,《海南大学法律诊所接案与代理制度》具体内容详见海南大学法律诊所网站具体内容详见海南大学法律诊所网站二、诊所教学大纲——贯穿始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诊所教学是全开放的,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诊所课程的教学材料除了主讲教师的教案和以前的案例分析材料外,更多的教学材料是直接来自学生们正在承办的真实案件”王从容、雷兰:《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诊所法律教育为例》,载于《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王从容、雷兰:《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诊所法律教育为例》,载于《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10期第65页(一)律师职业道德培养贯穿始终海南大学法学院在诊所的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不仅仅将诊所法律课程定义为职业技能的培训,还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将诊所法律教育的目的纳入到教学大纲当中,并贯穿整个教学始终,用以指导诊所课程的设置。邀请实务部门专家结合实际开讲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案件随时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警示,安排学员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法律援助,等等。从第一节课的走进诊所,到最后一次课的走出诊所,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律师职业道德教育始终在进行中。(二)律师职业技能培养贯穿始终诊所大纲将律师办理业务的全过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由老师结合其律师经验,将办理诉讼业务的基本方法、诉讼技巧、诉讼文书的制作、证据规则等,全部以真实案例分析的方式传授给学员。大纲根据律师业务的特点,在顺序上作了精心设计与安排:第一周:了解诊所,了解当事人的关系,学会接待会见当事人、接受咨询;第二周:学习争议案件办案技巧;第三周:了解办案的诉讼程序;第四周及以后:学习应诉及起诉等案件处理以及谈判调解等技巧。第十五周:学习出庭代理与辩护,了解办理案件的规则及相应的策略和技巧。在此期间每堂课都安排学员汇报小组所受理的案件,对案情进行分析、讨论。为了更好地掌握律师职业技能,教学计划中还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包括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员到法院观摩审判,使学员实际感受庭审氛围,了解案件审理的相关程序;开展模拟审判,学生就自己正代理的案件进行模拟审判演练,一方面熟悉庭审程序与规则,另一方面发现案件代理中的不足,为正式开庭作好准备。(三)教师跟踪指导贯穿始终师傅带徒弟的法律教授方法是法律诊所教学的一大特色。指导教师在诊所教学中以“身教”为主,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在法律诊所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而定。首先,指导教师根据学员对案情的汇报和对案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把关,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提示和引导,以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保障学生对当事人作出的意见是正确可行的。其次,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案件的受理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及时为学员们进行解答。再次,指导教师针对需要出庭代理等案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对学员的代理行为严格把关。指导教师通过这样全方位的跟踪把关,启发、引导、指导,言传身教,使学员能够快速的积累各类经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与学习效果。三、诊所课堂教学——轻松学知识“诊所法律教育是一门法律实践教学课程。在该课程中,指导教师在教学上采用多角度、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教学方法”高凛刘文英:《法学教育课程模式改革探索—诊所法律教育的借鉴》,载于《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3月第高凛刘文英:《法学教育课程模式改革探索—诊所法律教育的借鉴》,载于《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3月第26卷第1、2期第35页。(一)特色互动式教学所谓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初探》,载于学习时报网,china/chinese/zhuanti/xxsb/915377.htm。海南大学法学院在诊所法律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与学双向互动,不存在预设的或者固定的判断标准,老师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引出各种可能性,引导学生发现有关的法律规范,事实材料,相关因素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索,以便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从而获得法律思维的方法。在法律诊所的课堂上,“教与学转变为共享知识,共享经验的过程”闫海,张晓静:《诊所法律教育:我国法学实验教学的新领域》,载于《辽宁大学学报》2008年3月第36卷第2期第161页。,在圆桌会议上师生相互互动与交流,《互动式教学初探》,载于学习时报网,china/chinese/zhuanti/xxsb/915377.htm闫海,张晓静:《诊所法律教育:我国法学实验教学的新领域》,载于《辽宁大学学报》2008年3月第36卷第2期第161页。(二)丰富的课堂训练法律诊所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各种形式的法律职业训练,这其中包括经验式训练和实践性训练。在经验性训练当中,由指导老师设计各种不同场景的案情,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当事人,律师,法官,检察官,证人等,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就案件问题进行谈判、辩论、调解和审理。指导教师灵活的虚拟案情,培养了同学们应对各种不同情况的技能。在实践性训练当中,针对学生在法律诊所参与接待当事人,提供咨询,起草法律文书等实践活动所遇到的问题,以实践中学生们所需要的法律思维、应用技巧为讲解重点,通过采用头脑风暴式集体讨论,苏格拉底式问答等方式,让同学们通过独立的思考解决实践当中的问题。(三)灵活的课堂形式模拟审判教学是法律诊所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十分受同学们欢迎的课堂形式。在模拟审判中,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不同的角色,通过一个角色经历一个完整的案件演练过程,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法律知识及诉讼技巧得到检验。海南大学法律诊所以学生们受理的真实案件为蓝本进行模拟审判及对抗式庭审辩论,学生在出庭前通过集中演练,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法律知识,并且获得职业角色的完整心理体验。四、诊所实践教学——亲身参与真实案件诊所法律教育方法常常被描述为“在行动中学习”,学生在诊所里必须亲手处理真实案件,像一个律师那样,从接案、调查、会见、出庭到结案经历全过程。海南大学法律诊所通过直接面向社会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使学生有机会在指导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实际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如会见当事人,为客户提供咨询意见,及代理各种法律事务等。使同学们直接去面对和处理没有现成答案的法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诊所教师的指导下,诊所依法从事免费法律咨询等公益性法律服务工作,并以实现课程教学目的为标准,选取并接办案件,免费为当事人提供非诉或诉讼代理服务。其他实践活动包括法律咨询、定期社区法律知识讲座、义务普法宣传、法制状况调研等。诊所自成立以来,已先后在龙华区和美兰区举办法律咨询、普法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软件开发咨询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物业管理合同: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2篇
- 观察物体三课件下载
- 融资服务协议书
- 财务聘用合同范本
- 部门业绩绩效报告范文
- 《报告解读新动脉》课件
- 《阅读指导借物喻人》课件
- 《工厂污水处理图》课件
- 课件语文高中
-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 北京某办公楼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 第一课 我是什么样的人 多角度看自己|教案
- 8 安全记心上 第三课时 119的警示(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新公司法修订要点和解读
- 岗位责任制大检查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 路灯的安装维护和修理行业市场特点分析
- BEC商务英语(高级)写作模拟试卷12(共26题)
- 《研学旅行基地运营与管理》课件-3.2.1编写研学旅行手册
- 《无衣》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