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FZ/T 13006-2006 涤粘混纺本色布》标准相比于《FZ/T 13006-1995》,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适用范围:新标准可能对涤粘混纺本色布的种类或应用领域进行了更明确或扩展的定义,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2. 技术要求:对产品的质量指标进行了修订,包括但不限于纤维成分、纱线线密度、织物密度、断裂强力、撕破强力、缩水率、染色牢度等方面,这些调整旨在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满足市场对混纺布料性能的更高要求。

  3. 试验方法:更新了测试和评估产品性能的具体方法和标准,可能引入了更精确或先进的检测技术,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检验规则:对产品的抽样、检验程序及合格判定规则进行了优化,以更好地反映生产实际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5.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这部分内容可能也有所变动,明确了产品标识信息的要求,以及在包装、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防止产品受损,保持品质。

  6. 环保与安全要求:随着行业对环保和消费者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新标准可能加入了关于禁用物质(如偶氮染料等)的限制规定,以及对生产过程环保要求的指导。

  7. 术语和定义:为适应技术进步和行业术语的变化,新标准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给出了新的或更准确的定义,便于行业内统一理解和交流。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FZ/T 13006-2014
  • 2006-05-25 颁布
  • 2007-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FZ/T 13006-2006涤粘混纺本色布_第1页
FZ/T 13006-2006涤粘混纺本色布_第2页
FZ/T 13006-2006涤粘混纺本色布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FZ/T 13006-2006涤粘混纺本色布-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59.080.30FZW13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FZ/T13006—2006代替FZ/T13006-1995涤粘混纺本色布Polyester/viscoseblendedgrayfabrics2006-05-25发布2007-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FZ/T13006—2006前本标准是对FZ/T13006—1995《涤粘中长混纺本色布》的修订。本标准在修订中非等效采用了美国范友生公司《校织物的范友生赛点分等规定》和一些国外采购商的部分要求内容,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标准与FZ/T13006—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改为:涤粘混纺本色布;去除三等品品等;-断裂强力改为最低值考核:-布面疵点总评分由"分/m”改为"分/m²”,去除幅宽分类;外观斑点评分由十分制改为四分制;-横档赛点不分明显与不明显,提高评分要求。本标准技术标准水平优等品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相当于国际一般水平。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规范性附录,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蓓华、邵天乐。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512-1982,FZ/T13006—1995。

FZ/T13006—2006涤粘混纺本色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涤粘混纺本色布的产品品种、规格、要求、布面疵点的评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机织生产的涤粘混纺本色布的品质.本标准不适用于提花织物。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勤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06—1993棉本色布GB/T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茶样法GB/T4666机织物长度的测定GB/T4667机织物幅宽的测定GB/T4668机织物密度的测定FZ/T10004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检验规则FZ/T10009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包装和标志FZ/T10013.2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本色布的温度与回潮率对其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FZ/T14005—2006涤粘混纺印染布3产品品种、规格徐粘混纺本色布的产品品种、规格分类,根据用户需要,由生产部门制定.要求4.1项目涤粘混纺本色布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包括织物组织、幅宽、密度、断裂强力四项,外观质量为布面疵点一项4.2分等规定4.2.1涤粘混纺本色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的为等外品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