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66页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66页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单选题1.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皇权至上C.官员众多,政务繁忙 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2.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

)A.标志着皇帝制度的确立 B.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直接管理C.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加强 D.保证了皇帝和中央政令的传达3.“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它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文中评价皇帝制度的史学方法是(

)A.史料解读法 B.发展的方法C.比较的方法 D.全面辩证的方法4.下图为秦朝铜权,其上刻有统一度量衡的小篆诏文。上述举措(

)A.使国家日益强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B.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C.加重人民负担,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D.为政府实施盐铁官营提供了统一标准5.《汉书》日:“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材料中涉及的秦朝的中央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于(

)A.长安 B.咸阳 C.洛阳 D.开封7.下图所示秦权上铸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该权可用来研究秦代(

)A.铁器牛耕的推广情况 B.巩固统一的相关措施C.楷书书法艺术的进步 D.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8.司马迁《陈涉世家》:“……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

)A.兼并六国矛盾激化 B.陈胜起义 C.秦的暴政 D.焚书坑儒9.据史书记载: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刑罚严苛 B.大兴土木 C.焚书坑儒 D.赋税沉重10.《史记》中有"焚书坑儒"的记载:两个术士秘密地批评秦始皇,最后皇帝将几百人残酷处死。但学者经过研究认为该记载不可信:术士称皇帝为"始皇",但在秦始皇的统治时期,当时的公告和文献中只称他为皇帝,从不称始皇帝或始皇。这一现象说明(

)A.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解释 B.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C.现代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D.史学研究应当注重史料互证11.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战国到秦朝初期的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下图为《云梦睡虎秦简》中的一枚,该竹简记载的是《秦律》相关内容。该竹简反映了当时(

)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何论?货(罚)徭三旬(三十天)。诬(诽谤)人何论?当黥(脸上刺字)。——云梦睡虎地秦简A.赋税徭役繁重 B.基层治安混乱 C.刑法严酷苛刻 D.社会风气较差12.有学者指出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是“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民心和民力。”下面最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A.置乡里亭,称皇帝 B.统一六国,编制户籍C.焚书坑儒,筑长城 D.统一文字,南征百越13.《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记载:各县要书面报告农田受雨、抽穗、垦而未种、受灾面积以及降雨量等,每年八月底以前送达朝廷;主管仓库的官吏每年十月份要将各类粮食的库存数量上报内史。这些要求有助于(

)A.确立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 B.完善地方机构的运行机制C.维护官僚队伍的清正廉洁 D.提升国家治理的行政效率14.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辉煌的霸业令他对法家思想的崇拜达到了顶峰,他尚力而不尚德,认为天下万民“犹群羊聚猪,皆可竿而驱之”。这表明()A.刑罚严苛是秦亡的主要原因 B.重礼轻德易激化社会矛盾C.法家思想有利于社会的管理 D.儒家的礼乐制度遭到抛弃15.秦朝统一后,大量原六国贵族心怀灭国之仇,时刻图谋复立;六国百姓也并不习惯秦国的严刑峻法,尤其对秦二世沉重的劳役兵役极为不满。材料表明(

)A.法家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 B.分封制影响较为深远C.郡县制难以巩固统一局面 D.秦亡是多种因素所致16.秦朝人民控诉修长城所带来的灾难,流传着“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不见长域下,尸骸相支柱”的歌谣,还直接咒骂秦始皇:“阿房阿房,亡始皇。”材料反映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A.违背先王之道 B.始皇帝骄奢淫逸C.阶级矛盾激化 D.制定的刑法酷虐17.中国象棋棋盘中的分界线叫做“楚河汉界”,来源于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争夺战,双方曾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下面关于楚汉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项羽率军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B.乱局之中“张楚”政权建立C.吴广“约法三章”深得民心 D.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西汉时期18.下表所示是不同时期学者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B.制度文化差异导致秦朝灭亡C.秦朝灭亡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D.秦朝灭亡的原因无法形成定论19.下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武王伐纣 B.秦国灭掉东方六国C.楚汉战争 D.汉景帝平七国之乱20.下表所示是不同时期学者对秦朝灭亡的分析。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观点来源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柳宗元《封建论》始皇既卒,赵高用事,天下解体,怨望日甚。封建(分封制)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钱穆《秦汉史》秦与六国之间存在差异,即是六国彼此之间也不例外,但秦在制度、思想学术、语言文学、宗教意识上与六国存在的这些差异,却表现出了强烈的对抗性⋯⋯何晋(秦称“虎狼”考)A.秦朝灭亡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B.制度文化差异导致秦朝灭亡C.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D.秦朝灭亡的原因无法形成定论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玺皆玉,螭虎钮,凡六,其文亦殊,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外有大蓝田玉玺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皆以武都紫泥封之。-东汉班固《汉书》材料二

国玺者,本卞和所献之璞,琢而成璧。……而秦昭王请以十五城易之,赵使蔺相如送壁于秦,秦纳璧而吝城,相如乃诡而夺,致秦始皇并六国时,独有天下,乃命李斯篆书,诏工人孙寿,用是璧为之。一云用蓝田玉作之。其篆文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宋代郑文宝《传国玺谱》材料三

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秦二十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此玺复归于秦。……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1)材料二所述的事实与材料一有何不同?(2)指出材料三对研究传国玉玺之谜的价值。(3)关于传国玉玺的上述材料中,哪一则材料的记载更为可信?请说明理由。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材料二

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颁布"分异令"后的家庭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颁布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3)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请简要阐述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答案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55页答案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B【详解】题干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官员是为皇帝或皇室服务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国一体和皇权至上的特点,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并非是职分细化的问题,而是反映了诸卿为皇室服务的共同性,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体现的是中央官员的职责,没有提及部门官员数量以及政务是否繁忙,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官员的选拔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2.D【详解】据题意可知,秦代对于文书传达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不按照规定传达的要受到处罚,这一规定有利于保证皇帝和中央政令的传达,D项正确;皇帝制度的确立是在这一规定实行之前,排除A项;这一规定是为了保证政令传达,并不是为了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直接管理,也无法体现专制主义的加强,排除BC项。故选D项。3.D【详解】依据材料“它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可以看出文中对皇帝制度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是辩证的,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全面辩证的方法,未涉及史料解读法、发展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排除ABC项。故选D项。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统一度量衡有利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商鞅变法使国家日益强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等加重人民负担,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排除D项。故选B项。5.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有关的秦朝中央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说法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秦朝废除了分封制,郡县制度是地方政治制度,说法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D三项。故选C项。6.B【详解】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7.B【详解】根据“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结合所学可知,秦权是秦朝统一全国重量标准的措施,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B项正确;材料与铁器牛耕的推广、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无关,排除AD项;秦朝统一全国的文字为小篆,排除C项。故选B项。8.C【详解】材料“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强调的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暴政导致的,C项正确;材料与兼并六国矛盾激化、陈胜起义及焚书坑儒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9.A【详解】秦朝刑罚严苛,人民摇手触禁,“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社会阶级矛盾尖锐,A项正确;大兴土木指建造宫殿、陵墓,排除B项;焚书坑儒指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排除C项;“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反映的是刑罚严苛,无法体现赋税沉重,排除D项。故选A项。10.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史记》的记载与秦朝的公告、文献中存在矛盾,因而“焚书坑儒”的真实性仍有待考证,史学研究需要注重多重史料的互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史料实证,而不是历史解释,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修复关于焚书坑儒的历史记忆,而是探究其真伪,排除B项;《史记》的记载与学者的研究,两者的正确性仍有待更多的史料证据与更深入的史学研究,排除C项。故选D项。11.C【详解】根据“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何论?货(罚)徭三旬(三十天)。诬(诽谤)人何论?当黥(脸上刺字)”可知,材料反映秦朝刑罚严酷苛刻,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赋税徭役、基层治安、社会风气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12.C【详解】根据材料“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民心和民力”和所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使得秦始皇失去了民心;“筑长城”滥用民力,激化阶级矛盾,导致了秦朝的灭亡,C项正确;ABD三项均是秦始皇的功绩,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3.D【详解】根据材料“各县要书面报告农田受雨、抽穗、垦而未种、受灾面积以及降雨量等,每年八月底以前送达朝廷”“主管仓库的官吏每年十月份要将各类粮食的库存数量上报内史”,可以看出清朝的律法中规定了对于农业的有关问题,由地方政府和对应的官吏要定期向中央直接呈报,这些要求有助于中央及时对地方的有关问题进行及时的把握,从而提升了国家治理的行政效率,D项正确;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的确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的信息是提高国家治理的行政效率,不是对地方机构运行机制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同官僚队伍是否清正廉洁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A【详解】从材料中“他尚力而不尚德”“犹群羊聚猪,皆可竿而驱之”可以看出是批判秦始皇的暴政以及法家思想的不合理性,A项正确;BCD选项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BCD项。故选A项。15.D【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秦朝统一后大量原六国贵族时刻图谋复立,六国百姓尤其对秦二世沉重的劳役兵役极为不满,说明秦朝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这些矛盾激化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说明秦亡是多种因素所致,D项正确;材料说明秦朝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并没有提及法家思想,排除A项;分封制是周朝的制度,与秦朝无关,排除B项;郡县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16.C【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秦朝人民控诉修长城所带来的灾难,直接咒骂秦始皇:“阿房阿房,亡始皇”,由此可知秦朝的灭亡在于阶级矛盾的激化,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秦朝的暴政,并没有提及违背先王之道,排除A项;材料说明秦朝修长城、修阿房宫所带来的灾难,没有涉及始皇帝骄奢淫逸,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秦朝法律的严酷,排除D项。故选C项。17.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在楚汉之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西汉时期,D项正确;攻占咸阳的是刘邦,排除A项;张楚政权是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建立,并非楚汉之争的西楚,排除B项;约法三章的是刘邦,并非吴广,排除C项。故选D项。18.C【详解】根据题干柳宗元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失在于政”,也就是秦始皇时期的暴政,钱穆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始皇去世后赵高控制政权,且天下存在分封制的影响,何晋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与原六国在制度、思想、语言、宗教意识上的差异导致的对抗,由此可知秦朝灭亡受到多种因素影响,C项正确;暴政和制度文化差异是秦朝灭亡的一个原因,不能完整的概括材料,排除AB项;秦朝灭亡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能理解为原因无法定论,排除D项。故选C项。19.C【详解】根据地图中“咸阳”“鸿门”“彭城”“垓下”等关键信息可知,该地图是楚汉战争示意图,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地图信息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20.A【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柳宗元认为是其暴政;钱穆认为分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何晋认为秦与六国存在制度文化差异,由此可知,秦朝灭亡受到多重因素影响,A项正确;B项只符合何晋的观点,不全面,排除B项;C项是柳宗元的观点,但材料不能说明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D项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21.(1)不同:传国玉玺材质:材料一认为蓝田玉,材料二认为是和氏璧;传国玉玺上的文字:材料一认为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材料二认为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2)价值:史料三是文学作品,参阅《三国志》而作,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需要进一步考证。(3)【参考答案一】材料一。理由:材料一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是官方史书,具有权威性,可信度比较高;相对材料二、三,材料一在时间上更接近秦朝,获取的信息可能更接近真相;材料三属于文学作品,带有主观随意性,可信度比较低。【参考答案二】材料二。理由:材料二出自宋代《传国玺谱》,是专门研究传国玉玺的资料文献,谱系记载具有传承性,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比较高。材料一是史书,但属于二手史料,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材料三属于文学作品,带有主观随意性,可信度比较低。【详解】(1)不同:传国玉玺材质:根据“”“一云用蓝田玉作之。”得出材料一认为蓝田玉,材料二认为是和氏璧;传国玉玺上的文字:根据“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皆以武都紫泥封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得出材料一认为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材料二认为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2)价值:根据“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得出史料三是文学作品,参阅《三国志》而作,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需要进一步考证。(3)根据所学与材料的信息,我认为材料一更可信。理由,根据材料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