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66页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66页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单选题1.据考古学发现,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中,已发现有9000多年前的石斧、石杵和家猪骨。由此可知,当时(

)A.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B.养蚕缫丝技术成熟C.磨制石器尚未出现 D.民众生活渐趋稳定2.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活动的遗址位于地图中的(

)处附近。A.D B.H C.M D.N3.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丁村人 D.蓝田人4.考古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是一个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其中内城300多万平方米,外城631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故宫。外围水利系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水利系统,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公里。据此可推知,良渚文明(

)A.重视发展早期农耕经济 B.城墙筑造技术较为发达C.社会动员组织能力较强 D.业已具备初始国家形态5.陶寺遗址规模宏大,整体布局存在明显的统一规划,功能区划比较清晰,有宫殿区、墓葬区、仓储区、祭祀区等。墓葬规模和随葬品规格差距巨大,出土了陶鼓、石磬、陶埙等乐器;还发现了一座古观象台大型建筑基址。这反映了当时(

)①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②礼乐制度确立和初步发展③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一定认识

④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6.观察下列考古遗址(距今5000—4000年),其出土的实物资料可以反映(

)A.世袭取代禅让 B.实施内外服制 C.出现阶级分化 D.盛行井田制度7.中国史前史传说的核心人物是三皇五帝,他们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和中国最早的统治者。五帝时代(

)A.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 B.社会贫富分化出现C.最早奴隶制国家形成 D.首领世袭制已确立8.“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这一举措最重要的历史作用在于(

)A.发展了黄帝部落的势力 B.为华夏族的形成莫定了基础C.提高了黄帝的个人威望 D.扩大了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9.下列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B.黄帝联合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C.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D.尧年老时指定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被称为“禅让”10.夏启发兵讨伐有扈氏之前发布《甘誓》称:“有扈氏违背天意,上天因此要收回他的治民权,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们的惩罚。”夏启此举旨在(

)A.维护皇帝的专制权力 B.宣扬“天人感应”学说C.强调其征讨的合法性 D.维护上帝对天下的统治11.因治水有功而被推举为政治领袖后,大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致力于开挖沟渠进行农田灌溉及排水。据《史记》记载,大禹治水之后,曾“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即在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的地方发展水稻生产。大禹的这些做法(

)A.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B.实现了古代水稻种植的普及C.反映了原始社会阶层的平等 D.说明当时灌溉技术世界领先12.据表中的记载,可以认定的事实是(

)记载出处禹传益……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益让帝禹之子启。《史记》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孟子》益干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A.禅让制得以完善 B.中央集权制确立 C.启武力夺取王位 D.家天下局面开启13.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约4500年至2800年的古蜀文化遗址,该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风格与黄河流域夏、商的文物风格具有相似性。下图分别是三星堆出土的铜尊和商朝的青铜尊,据此可以推断(

)A.商朝内外服制影响四川地区 B.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C.当时部落联盟之间战争频繁 D.巴蜀与中原地区存在文化交流14.下表所示是研究商周政治史的学者提出的几种观点。这些观点集中探讨商周时期(

)A.民主制度遗风 B.民本思想产生 C.王权及其性质 D.君主治国技巧15.商朝时,一些宗教官员和行政官员的权力很大,如“巫”可通过占卜的方式参与王朝的决策,一些的“尹”甚至可以适当情况下将商王放逐,暂时摄政。这表明商朝(

)A.受原始民主遗存的影响 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16.商代,对“四土”并未“授土授民”,但方国“莫敢不来朝”,形成归附臣属关系:西周实行分封,地方诸侯“莫不事王”,周王“授土授民”,形成了政治上的从属关系。这一变化表明,西周分封制(

)A.结束了商代地方割据局面 B.强化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C.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 D.消除了“诸侯坐大”的隐患17.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开创家国同构政治结构先例 B.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严格贯彻分权与制衡原则18.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上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这说明当时(

)A.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B.以部落联合为统治基础C.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形成 D.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明确19.《孟子滕文公上》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材料反映了商周时期(

)A.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B.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C.注重血缘的宗法制 D.手工业经营基本方式20.青铜尊是商周时期礼器中常见的形制种类,在长江流域的三星堆遗址中却出现了多件在纹饰上极具地方风格和古蜀地民族个性的青铜尊。这可以说明(

)A.商朝统治扩大到南方 B.中原地区与长江流域交流频繁C.中华文明多元的特征 D.三星堆文化青铜制作水平高超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材料二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新石器早中期多分布在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则普遍分布在渭河平原、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摘编自张之恒《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材料三

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并取得文明中心的地位,首先得益于它以平原、河谷与山间盆地为主,沃野千里、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而且位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央,可以广泛接触周边文化并吸取营养。而南方暖湿的气候利于作物成长,但也造成森林密布、沼泽遍布,在人妇稀少且以使用木石工具为主的条件下,农田的垦辟比北方更难。此外,南方地势复杂,多高山大壑,山河阻隔,不利于它们的交流与整合。——据《中国大通史·史前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有哪些变化?(3)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2.[分封制与宗法制]材料一: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摘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材料二:西周封建论者一般都认为,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把宗法制度看作是中国封建制的特点。范文澜说,西周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里都是存在的,它对贵族领主来说是一种加强统治的力量,对农夫来说也是一种组织力量……——摘编自林甘泉等《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的影响。答案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55页答案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9000年前的桂林甑皮岩居民已经学会制造工具和饲养家猪,反映出当时产生了原始畜牧业,民众生活渐趋稳定,D项正确;仅有石斧、家猪骨等不能说明已出现了阶级分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养蚕、缫丝技术的成熟,排除B项;磨制石器尚未出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活动的遗址位于云南,即地图中的M处附近,C项正确;其它三处均非元谋人的活动区域,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3.A【详解】结合题意可知,我国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人发掘出远古人类两颗门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云南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项正确;北京人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石器),排除B项;丁村人是发现于中国山西襄汾县丁村的早期智人化石,属于晚更新世早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排除C项;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排除D项。故选A项。4.C【详解】根据材料“其中内城300多万平方米,外城631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故宫。外围水利系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水利系统,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公里”可知,良渚文明能够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这说明良渚文明已具备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C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良渚文明能够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重视发展农耕经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城墙筑造技术发达”表述片面化,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国家”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寺文化遗址建筑多、功能齐、规模大,有统一规划,成员的随葬品差距巨大,制作有陶鼓等乐器,遗留古观象台基址等,反映了当时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了一定认识,说法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仅有乐器出土,不能说明礼乐制度已确立和发展,材料不能说明中华文明正从多元走向一体,说法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CD三项。故选B项。6.C【详解】根据材料“考古遗址(距今5000—4000年)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5000——4000年的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在新时期时代出现了阶级分化,国家的雏形逐渐出现,C项正确;世袭取代禅让,是夏朝时期,排除A项;实施内外服制,是商朝时期,排除B项;井田制度是西周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7.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帝时代对应的是原始社会的末期,社会贫富分化已经出现,B项正确;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最早奴隶制国家是夏朝,排除C项;原始社会首领是通过禅让制,排除D项。故选B项。8.B【详解】材料“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而去之”体现的是黄帝对周边部落的征伐,这一活动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ACD项不属于深远影响,排除ACD项。故选B项。9.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尧年老时,由部落联盟推举舜继承首领,这种做法被称为“禅让”,“指定”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D项正确;黄帝生活于黄河流域,是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黄帝和炎帝被称为华夏始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尧、舜生活于黄河流域,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0.C【详解】材料可以看出夏朝的夏启代表上天讨伐有扈氏,目的明显是强调其征讨的合法性,C项正确;“皇帝的专制权力”是在秦朝时期建立的,排除A项;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排除B项;材料信息表明夏启代表上天讨伐有扈氏,“旨在”指的是目的,根据材料可知是强调其征讨的合法性,维护夏启对天下的统治,不是为了“维护上帝对天下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依据材料“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可以看出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文明的发展,A项正确;“实现了古代水稻种植的普及”,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当时已出现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排除C项;材料没有其他地区农业灌溉情况,不能得出灌溉技术世界领先,排除D项。故选A项。12.D【详解】从表格内容可以得出,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标志着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世袭制不是禅让制,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在秦代才确立下来,排除B项;《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但它在宋时历经了佚散后又重新收集整理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所以启武力夺取王位,不能被认定为历史事实,排除C项。故选D项。13.D【详解】依据材料“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约4500年至2800年的古蜀文化遗址,该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风格与黄河流域夏、商的文物风格具有相似性”,可以看出古蜀文化遗址有着与黄河流域夏商的文物风格相似的状况,说明巴蜀与中原地区存在文化交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朝的内外服制度,排除A项;无数据的对比,无法得出手工业水平状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不能得出当时部落联盟之间战争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14.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观点一认为国家商周时期国家结构形式是军事联盟,材料二认为商周时期已经是专制,材料三认为王权凌驾于诸邦国之上,这些与王权及其性质有关,C项正确;材料与民主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民主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君主治国技巧,排除D项。故选C项。15.C【详解】据材料可知,商朝时,一些宗教官员和行政官员的权力很大,如“巫”可通过占卜的方式参与王朝的决策,一些“尹”甚至可以适当情况下将商王放逐,暂时摄政,由此可见商王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即君主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项正确;“巫”可通过占卜的方式参与王朝的决策,与原始民主遗风影响无关,排除A项;“尹”甚至可以适当情况下将商王放逐,暂时摄政,未体现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排除BD项。故选C项。16.B【详解】据材料“商代,对‘四土’并未‘授土授民’,但方国‘莫敢不来朝’,形成归附臣属关系:西周实行分封,地方诸侯‘莫不事王’,周王‘授土授民’,形成了政治上的从属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方国与商朝形成方国联盟,是归附臣属关系;而西周实行分封,周王“授土授民”,规定了地方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政治上的从属关系,强化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商朝并未出现地方割据,排除A项;中央集权出现于战国时期,排除C项;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最终导致了“诸侯坐大”的隐患,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7.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度并未使政权集中在最高统治者“王”的手上,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等,表明分封制下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周代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排除A项;形成森严的等级体系与“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等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西周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18.A【详解】通过材料“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上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拥有很大权力,说明当时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项正确;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官僚政治体系形成于秦朝,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诸侯的义务,排除D项。故选A项。19.B【详解】根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可知,这里描述的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同养公田”体现了井田制下的经营方式,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法制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主旨信息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并非是手工业经营基本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20.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青铜尊是商周时期礼器中常见的形制种类,在长江流域的三星堆遗址中却出现了多件在纹饰上极具地方风格和古蜀地民族个性的青铜尊”信息可知,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不同地域的青铜尊在形制、风格或个性等方面特色各异、多元特征明显,C项正确;仅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商朝统治”范围扩大的信息,而且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青铜尊在形制上的特色各异,并不能体现中原地区与长江流域的“交流”及“交流频繁”,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的“多件在纹饰上极具地方风格和古蜀地民族个性的青铜尊”信息无法得出三星堆文化青铜制作“水平”的高超,排除D项。故选C项。21.(1)特点:分布广泛,多元化。(2)变化:从分布多元走向一体,逐渐集中于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3)原因:黄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吸收周边文化;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不利于农田开辟,而且地势复杂,交流不便。【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类遗址具有分布广泛,多元化的特点。(2)变化:根据材料二“新石器早中期多分布在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则普遍分布在渭河平原、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