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城市生态学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生态学的概念第二节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第三节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第1页/共76页第一节城市生态学的概念一、城市与城市生态学的定义1、城市(City)第2页/共76页第3页/共76页城市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第4页/共76页特点: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常为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村、镇城市科学的定义: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是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生态系统(ecosystem)。第5页/共76页孤立农家市井集镇老工业区新工业区城市化发展过程第6页/共76页
海岸地面抬升(1cm/a)促使港口向河流下游深水处迁移,船只吨位(吃水深度)的增加亦加速了该过程—港口城市形成第7页/共76页欧洲的城市化发展第8页/共76页2、城市生态学(UrbanEcology)以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学一分支,也是城市科学(urbanscience)分支,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研究其形态结构外,更侧重于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及组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人为活动形成的格局及其过程。
第9页/共76页R.Mckenzie(麦肯齐,1925):城市生态学是人们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如何受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社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将城市视为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理论上: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应用上: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第10页/共76页二、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形态与功能(Component,Function):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功能。2、城市人口(Population):人口动态,分布与类别。3、生态环境(Ecologicalenvironment):居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关系,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4、城市灾害(Disaster):类型、发生、防范。第11页/共76页5、城市景观生态(Landscapeecology):景观类型、演变、规划。6、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城市及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7、城市生态学原理的应用(Practice):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处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第12页/共76页SustainabledevelopmentDevelopmentthatmeetstheneedsofthepresentwithoutcompromisingtheabilityoffuturegenerationstomeettheirownneeds(WorldCommission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WCED,198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第13页/共76页城市自然生态学(UrbanNaturalecology)人类活动对所在地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地域自然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人的城市活动与地域的自然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景观生态学
(Urbanlandscapeecology)从景观尺度研究城市不同生态系统之间代谢过程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转化、利用效率等问题。第14页/共76页城市经济生态学(Urbaneconomicecology):从经济学角度重点研究城市代谢过程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转化、利用效率等问题。城市社会生态学(Urbansocio-ecology):城市人工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效应及人在建设城市、改造自然过程中所遇到的城市问题,如人口、交通、能源问题等。城市社会生态学源于1920’s芝加哥学派及德国学者的城市演替研究。前者重于城市系统的功能,后者强调城市的影响,目前这两个学派趋于结合,形成了西方较为流行的结构,功能学说。第15页/共76页三、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社会意义城市的优势——在于工业、人口、市场、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集中。这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和新型高度精尖技术密集工业的发展,有利人员流动、物质流通。第16页/共76页城市的缺点——也恰恰在于人口和工业的过量集中和密度过大,在城市化地区,进行着大量的资源利用、物质变换、能量流动、产品消费等活动,从而使自然资源大量耗用和各种生产、生活废料大量产出,引起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人口密集、住房困难、土地资源紧张、工业资源短缺、水源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犯罪增多、就业困难等等。(3R,reduce,reuse,recycle)。第17页/共76页第18页/共76页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解决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到了世界各国的议事日程(Agenda)。第19页/共76页第二节城市生态学发展简史一、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态学思想简述1、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态学思想反映在人口、人与土地和人与食物的关系上。第20页/共76页390B.C,商鞅第一个提出了具有城市生态学思想的认识:①在一个地区的土地组成上,城镇道路要占10%,才较为合理;②主张增加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为100:1,最多不小于10:1,鼓励从事农业,不准开设旅店和不准擅自迁居。荀子(238B.C.)提出减少工业人口,国家才能强盛的主张。170A.D.,崔姓学者第一个提出人口的合理布局思想1885年,包世臣提出农业与非农业劳动力比例关系应为5:1,限制非农业人口的发展。这些“重农抑商”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市的发展。第21页/共76页(二)巴黎的改建自17世纪以来,巴黎一直按着古典美学原则进行建设,把城市的道路和广场构成美丽的图案,推崇圆广场放射线型的路,讲究轴线、构图。巴黎的改建使城市的交通有了明显的改善,适应了当时马车快速行驶的要求,以及后来出现的机动车交通。1852年巴黎改建,在改建中,在重点地段加强了街道绿化,建了许多街心花园。第22页/共76页(三)“田园城市”理论(gardencity)1898年霍华德(E.Howard)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年,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见图1-1)第23页/共76页图1-1第24页/共76页1903年,在伦敦附近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霍华德从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该理论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1940’s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第25页/共76页二、现代城市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ofsociology)与芝加哥城
1916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R.Park)发表《城市:关于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一文,将生物群落学的原理和观点用于研究城市社会。第26页/共76页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1837年仅有4000人。由于美国的西部开拓,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19世纪后期急速发展起来,到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而1871年10月8日发生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场毁掉全市1/3建筑的大火灾,更加剧了以新建房屋的需求。在当时的这种形势下,芝加哥出现了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的群体,后来被称作“芝加哥学派”。第27页/共76页主要理论:城市土地价值变化与植物对空间的竞争相似,土地的利用价值反映了人们对最愿意和有价值地点的竞争。这种竞争作用下导致经济上的分离,按土地价值支付能力分化出不同阶层。例如,美国许多城市的内城地区通常为少数民族居住区。帕克的追随者应用植物优势概念解释了有形群体的发展形式,土地价值决定市民各种活动水平和形式的优势。此外还将类似植物的侵入,演替概念应用于有形群体,特别是研究特殊的种族及商业活动逐渐进入居住区附近的情况。第28页/共76页1925年,伯吉斯(R.Burgess)提出了城市的“同心圆增长理论”:认为城市的自然发展将形成5-6个同心圆形式,它是竞争优势及侵入演替的自然生态的结果(图1-3a)。
第29页/共76页
赫特(H.Hoyt)于1933年提出了扇形理论(图1-3b),认为城市从CBD区沿主要交通干道向外发展形成星形城市,总的仍是圆形,从中心向外形成各种扇形辐射区,各扇形向外扩展时仍保持了居住区特点,其中有较多住宅出租的扇形区是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它影响和吸引整个城市沿着该方向发展。这一理论与美国和加拿大当前许多城市的空间形成较相一致。第30页/共76页图1-3第31页/共76页
哈里斯(Harris),厄曼(Uiman)提出了多核理论,指出许多北美城市的土地利用形式并不围绕一个中心,而围绕离散的几个中心发展,虽然市区有的核心不明显,有的核心是在迁移等原因下形成的,这最可能是由于汽车增长,成为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所致。第32页/共76页(二)卫星城与新城市
卫星城的出现是受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启发,在恶性膨胀的大城市周围,建立一些小城镇,以合理的建设规模和布局,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疏散大城市的人口,缓解大城市的矛盾。1.最初只是附属于大城市的近郊,仅供居住。2.以后又出现了半独立的卫星城,它有一批工业和服务设施,部分可以就地工作。3.完全独立的卫星城,它距母城较远,有自己的工业,有全套的服务设施。第33页/共76页(三)新建的大城市
巴西利亚规划(planningofBrasilia)--从平地建设起来的新城。为了改变巴西的工业和城市过分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状况,开发内地不发达区域,1891年巴西宪法规定迁都内陆。1956年,巴西政府决定在戈亚斯州海拔1100米的高原上建设新都,定名为巴西利亚,规划人口50万,规划用地152平方公里。
第34页/共76页
城市由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功能迥异的轴线相交构成,平面形状犹如有后掠翼的飞机。东西主轴线长6km,东段置中央政府各部的办公大楼,严整地排列在大道两侧。主轴线东端是三权广场,广场平面基本呈三角形,议会大厦、最高法院和总统府鼎足而立;在布局构图上、建筑空间上都是视线集中的地方。西段置市政机关,西端是城市的铁路客运站。南北向轴线呈弧形的翼状,两翼各长5km,有一条主干道贯穿其间,与公路连接。主干道两旁布置着长方形的居住街区。每一街区内有高层、多层的公寓以及商店等设施,布置格式基本统一。第35页/共76页
城市两条主轴线的交汇处,有一座4层的大平台,以疏导各个方向的交通,也是全市的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公共客运也大多在这里转站换乘。稍西有体育场。东西轴线的南北两片地段分设动物园和植物园。城市的北、东、南三面有人工湖围绕,城市绿化率60%,人均100平方米。城市有少数小型工厂,布置在火车站的一侧。第36页/共76页第37页/共76页(四)城市生态学的发展
城市生态学的大规模发展是在1960’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提出了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居住区的项目,指出城市是一个以人类为活动中心的人类生态系统,开始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第38页/共76页1975年巴黎“人类居住地综合生态研究”工作会议
1977年波兰的(“城市系统的生态学研究”)协调会议上,正式确认“用综合生态方法研究城市系统及其他人类居住地”。1975年正式列入UNESCO“MAB”国际计划的“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专题是该计划的重点研究内容,出版了《城市生态学》杂志(UrbanEcology)。1980年在柏林召开的第二届欧洲生态学会议,涉及:城市系统的特征、人类活动对城市生境和生物群落的影响及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第39页/共76页
德国法兰克福将城市与郊区视为一个生态系统,用生物指标显示大气污染的情况,建立了该市的敏感度系统模型,预测城市的发展方向,并通过调控使城市向最优化方向发展;意大利罗马,涉及到的内容有:交通、能源、城市扩展、污染、动植物区系和土壤等环境条件多个方面。第40页/共76页日本的城市生态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1、1971~1974年,城市环境影响下的动植物、微生物群落的动态以及城市环境的特征;2、1975~1977年,以动植物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研究;3、1978~1980年,是以人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包括大气、土壤、水文、植被、动物、人类行为、土地利用、人口统计学与健康和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4、1980年后,主要围绕着水资源及其循环,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综合研究等等。
第41页/共76页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以城市人口为研究中心,以人口为基本变量,探讨城市人口生物学特征、行为特征和社会特征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以城市能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主线,侧重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以及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方面的研究。第42页/共76页(3)以城市动植物及非生物环境的演变过程为主线,侧重于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研究和城市动植物与城市居民、城市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4)将城市视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利用,社会和自然的协调,以及系统动态的自身调节等。第43页/共76页1984年中国生态学会在上海举行了“首届全国城市生态科学研究会”,会上成立了“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城市生态研究工作的开始。
1988年,《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期刊在天津出版发行,1989年马传栋编写了《城市生态经济学》,1992年于志熙编写了《城市生态学》,1993年杨士弘出版《城市生态研究》,1993年董雅文编写了《城市景观生态》和1998年沈清基的《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等。中国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常州、苏州、广州和石河子等城市都进行了城市生态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较为显著。第44页/共76页上海市的城市生态研究,主要有:①上海典型街区和卫星工业城镇的生态研究,能量利用和能量流动格局研究、水和其他物质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研究、居民生活环境的研究和典型区域或城镇的生态研究;②上海郊区乡镇的生态研究,近郊乡镇的生态区划和发展规划的研究、农工商复合的农村系统优化模式的开发研究、城乡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预测技术和数学模型的研究;③上海农牧渔副业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工程研究等。第45页/共76页
城市生态系统的中心问题是人类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但城市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主要是人类,人类占绝对优势;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功能主要由城市所依靠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还原者来完成。因此,对于城市中的人类与环境如何协调共存,人类的主要生产和消费活动,即人类的经济活动与城市生态环境如何进行协调处理,以及对城市生态系统如何进行生态调控,使其沿着人类要求的方向发展,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中心问题。第46页/共76页第三节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一、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一)生态学(ecology)德国赫克尔(EmstHeinrichHaeckel)于1869年提出,并于1886年创立了生态学这门学科。Ecology来自希腊语“oikos”(居住地、隐蔽处、家庭)与“logos”
科学研究。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两个方面的关系,其一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二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因此,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第47页/共76页(二)城市学(urbanology)
城市学一词最早见于日本几村英一的《城市学》(1975)。城市学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剖析、认识、改造城市的各种学科的总称。城市地理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等相继被纳入城市学的范畴之中,加上原有的城市规划学的内容,城市学成为一个综合性较强、包容性较广的学科。
第48页/共76页(三)人类生态学(anthropo-ecology)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关系。其研究方法是把人口、资源、环境视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研究。
第49页/共76页
人类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们对面临的生存危机的本质的认识及环境意识的提高分不开的。当今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的挑战,其核心问题是“人口爆炸”(populationexplosion,人口激增)。随着“生态冲击”(ecologicalimpact)的日益突出,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和论著与日俱增,特别是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上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它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有了重大的变化,强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生态学的发展。第50页/共76页
人类生态学注重分析人与其空间场所的相互关系,而城市生态学则更关注这种关系在城市中的表现。传统人类生态学研究:第一类是借鉴生态学的某些概念和原理,从竞争、演替及生态优势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类社会系统的状况,此方面的代表人物除帕克之外,还有麦肯齐(R.D.Mckenzie);第二类主要是以佐尔鲍和沃尔斯(Zorbaugh&Wirth)为代表的对社会区位、经济区位和居住区位等某些特定区域外部形态特征的分析;第三类如肖尔(Shaw)、法里斯(Faris)和多恩海姆(Dunbam),主要是对城市犯罪、心理失调等社会问题的探讨。第51页/共76页二、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一)基本原理
1、“生态位”(niche)
生态位: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生态位的宽度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城市生态位(urbanniche):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提供的生态位。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既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第52页/共76页城市生态位分类:生产生态位:城市的经济水平(物质和信息生产及流通水平)、资源丰盛度(如水、能源、原材料、资金、智力、土地、基础设施等)。生活生态位:社会环境(物质,精神及社会服务水平等)及自然环境(物理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景观适宜度等)。总之,城市生态位是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第53页/共76页2、多样性与稳定性
(diversity&stability)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第54页/共76页
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变化,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如在物种十分丰富多样的热带雨林中,某些物种的缺失就会因这种代偿作用而不致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造成大的影响。而在仅有地衣、苔藓的北极苔原,这种植被一旦受到破坏,就立即会使以地衣为食的驯鹿以及靠捕食驯鹿为生的食肉兽无法生存,因为结构过于简单的的苔原生态系统是无法发挥物种间的代偿作用的。第55页/共76页
人力资源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土地的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类活动的展开;城市功能与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使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与辐射力;行业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使城市经济稳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等。第56页/共76页3、食物链(网)原理
食物链(foodchain):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网(foodweb):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第57页/共76页
用于城市系统时,各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生产原料,某一企业的产品是另一企业生产的原料;某些企业生产的“废品”也可能是另一些企业的原料。如此可以对城市食物网“加链”和“减链”。减链:除掉或控制那些影响食物网传递效益,利润低、污染重的链环。加链: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资源转化为价值高的产品。第58页/共76页食物链(网)原理表明:人类居于食物链的顶端,人类依赖于其他生产者及各营养级的“供养”而维持其生存;人类对其生存环境污染的后果最终会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即污染物的富集(enrichment)作用)而归结于人类自身。
第59页/共76页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1/2+1/2.
子系统功能和系统整体功能相辅相成;子系统都有无限制地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城市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协调一致的。理顺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第60页/共76页5、环境承载力原理
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loadcapacity):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三者的限制,是环境本身具有的有限性自我调节能力的量度。第61页/共76页包括:(1)资源承载力:自然资源:淡水、土地、矿藏、生物等。社会资源: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与道路系统、市场因子、经济发展实力等。还可以分为:现实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某一区域范围内的资源承载能力;潜在的:技术进步,资源利用程度提高或外部条件改善而提高本区的资源承载力。
第62页/共76页(2)技术承载力: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包括现实的与潜在的两种类型。(3)污染承载力:反映本地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大小的指标。
第63页/共76页环境承载力原理具体内容:(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环境承载力的改变引起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第64页/共76页(3)生态演替(succession):一种更新过程,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正向演替(progressivesuccession):生态系统向结构复杂、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高的方向的演化称之;反之称为逆向演替(retrogressivesuccession)。(4)演替方向: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环境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则相反。第65页/共76页正向演替逆向演替1.结构的复杂化1.结构的简单化2.以低级小型植物为主朝着高级大型植物发展2.从大型植物为主趋向于小型植物占优势3.物种多样性有增加趋势3.物种多样性有减少趋势4.生活型多样化4.生活型的简化5.窄生态幅种增加5.生态幅较宽的种增加6.群落趋向中生化6.群落趋向于旱生化或湿生化7.群落生物量趋向增加7.群落生物量趋向减少8.土地生产力利用趋于增加8.土地生产力利用趋于减少9.土壤剖面的发育成熟9.土壤剖面弱化10.
群落生境的优化10.群落生境的恶化第66页/共76页(二)城市生态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型养老院地面压路机施工合同
- 桥梁引道路基施工协议
- 软件开发外委施工合同
- 2024年建筑安装:钢结构施工劳务合同
- 教育辅导老师工友劳动合同
- 建筑涂料系统监理合同协议
- 航空航天工程总承包协议
- 化妆品企业薪酬管理实践
- 污水管网监测系统安装合同
- 有关销售内勤年度工作计划5篇
- CPK与CP详细讲解资料(课堂PPT)
- 光动力治疗在气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课件
-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 群文阅读《奇妙的中心句》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知识考试题库600题(含答案)
- 2023年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镜头的角度和方位课件
- 污水处理常用药剂简介知识讲解课件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 1《My future》第1课时牛津上海版(三起) (共28张PPT)
- 光交接箱施工规范方案
- 气温和降水学案
- 普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竞赛试题库(1000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