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一、背景——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农业发展促进手工业、商业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渐渐崩溃,争霸和兼并斗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势力增加,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变法成为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4.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旺盛局面,法家学说成为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理论依据。5.秦国的机遇:秦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二、措施——“为秦开帝业”1.经济上(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重农抑商,嘉奖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上(1)废除世卿世禄制,嘉奖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2)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3)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干脆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心集权。(4)制订秦律。3.思想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4.社会习俗上: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2.局限性(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确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给人民带来巨大苦痛。(3)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三、影响——富国强兵的秦国1.历史作用(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心集权制度的建设从今起先。(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3)军事上:嘉奖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背景——改革燃眉之急1.北魏统一北方: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状况(1)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定趋势。(2)北魏在地方推行宗主督护制,导致阶级冲突激化,民族冲突也不断激化。3.冯太后临朝听政,主动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二、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1.制度改革(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2)解决土地问题,推行均田制。将国家限制的土地分给农夫耕种,不得买卖。(3)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限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变更了原先赋税征收混乱的局面。2.迁都: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限制,493年,孝文帝确定迁都,495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洛阳。3.移风易俗:主要推行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三、作用——促进民族大融合1.推动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日益活跃。2.大力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王安石变法一、背景——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1.北宋初年,北宋对兼并土地实行放任看法,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夫无地可种,社会冲突激化。2.宋朝加强皇帝的专制集权,结果导致北宋社会面临严峻的“三冗”、“两积”局面,“三冗”指冗官、冗兵、冗费;“两积”指积贫、积弱。3.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等人进行改革,改革主要针对官僚制度,被称为“庆历新政”,由于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失败。4.王安石上《言事书》给宋仁宗,要求改革,没有引起重视,宋神宗即位后,起用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青苗法和市易法以政府借贷的方式收取确定利息,此外还有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均输法等。2.强兵: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特地的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3.取士: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士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1.政府收入大为增加,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加,确定程度上变更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2.由于在变法过程中触及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猛烈反对,致使变法失败。(2010·高考浙江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照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二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苏氏演义》卷上(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特地书。)(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学问,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2)依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学问,试分析“陆法言现象”。解析:第(1)问留意材料中归纳出孝文帝从历史和鲜卑族自身发展角度分析“一从正音”的必要性。第(2)问从孝文帝改革的成效及对后世影响来分析“陆法言现象”出现的缘由。答案:(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需说汉话;假如不说汉话,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2)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韵专著。他是鲜卑族对汉族文化认同的代表。这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人类历史是一个困难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反思归纳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有利于我们相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2010·高考山东文综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行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折》(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化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中的取士之法。第(1)问人才选用上的弊端从材料中概括,如“诗赋记诵”,“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等信息。第(2)问材料中体现的教化思想“为天下国家之用”,也就是培育好用性人才;科举考试改革结合所学学问回答。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诗诵。官吏运用重科名资格。(2)教化思想:留意好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留意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接受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近几年高考江苏卷考查王安石变法兴学校、变科举的目的,广东卷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宁夏、辽宁文综卷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试题均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实力。这启示大家备考复习时应围绕一个改革进行全面学问梳理,理解驾驭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1.(2012·江苏百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苛刻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独创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三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苏轼《东坡志林·论商鞅》材料四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评价商鞅的视角。这一视角会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带来什么局限性?(2)据材料二,指出班固评价商鞅变法的视角。史学界认为,班固的史学评价观较为落后。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3)材料三中,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偏差?(4)材料四作者确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综合评价实力。第(1)问,从“商君,其天资苛刻人也”可知作者从个人品德角度评价,由此带来的局限言之有理即可;第(2)问,材料“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可推断是从后果(效果)角度评价,班固认为的“王制”实质上是指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围绕此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依据材料概括即可;第(4)问依据题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得出答案。答案:(1)视角:个人品德。局限:以主观情感评价变法,忽视对变法实际效果的考察。(2)视角:实际效果。理由:维护旧的社会制度、统治秩序,否定了封建制度建立和国家统一的进步潮流。(3)颂扬秦孝公,贬低商鞅。(4)依据:顺应时代潮流。制度: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是海内安之。——《魏书》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实行这一措施的缘由。(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学问,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内容、性质、重大历史意义方面的相像之处。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均田之制”即可获得答案;其次小问干脆从材料中摘抄。第(2)问,先弄清晰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各自的内容、性质和重大历史意义,然后再分析出相像之处。答案:(1)措施:均田制。缘由:“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2)①内容:确立新的土地制度。②性质: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③重大历史意义:有利于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化的进程。3.(2012·盐城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番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方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料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夫贫困的主要缘由是什么?(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看法。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缘由。解析:本题围绕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选取材料。要求概括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体现了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趋势。答案:(1)粮食价格过低。(2)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夫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夫差役负担,保证农夫生产时间。(3)商鞅:主见抑制商业的发展。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体重管理
- 医院医保自查自纠整改报告
- 《光弹材料与模型》课件
- 参观建川博物馆活动
- 企业风险防控培训
- 优化学校招生录取制度规范措施
- 医疗主任竞聘
-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复习举一反三题型总结(知识点例题变式题)教师版
- 专科护士培训竞选
- 《细胞凋亡华子春》课件
- 广东常用的100种植物
- 生产现场作业十不干PPT课件
- 输电线路设计知识讲义
- 物料承认管理办法
- 业主委员会成立流程图
- AEFI防范与处置PPT课件
- (完整版)全usedtodo,beusedtodoing,beusedtodo辨析练习(带答案)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便筷子教案三年级上册精品
- 阜阳市肿瘤医院病房大楼建筑智能化设备、材料采购及安装系统工程技术要求
- 意大利汽车零部件企业
-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11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