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

2.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旺盛的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苔原

3.海洋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B.光照C.空气D.压力

4.蚕豆的幼苗种植在月桂这种有强烈香味的植物下面,蚕豆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这是植物的()。

A.密度效应B.种群调节C.竞争作用D.他感作用

5.顶极群落与非顶极群落的区别在于()。

A.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B.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相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C.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D.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6.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

7.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A.结构简单

B.组成复杂

C.生物量高

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8.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

9.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

A.地质大循环B.生物小循环C.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D.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和循环

10.下列不影响群落的演替的因子是()。

A.火B.森林采伐C.栽培D.某一物种灭亡

11.下列属于协同进化的是()。

A.天敌被大量捕杀后,雷鸟种群因球虫病大量死亡

B.植物发展了有毒化合物的产生,食草动物体内形成特殊的酶进行解毒

C.真菌菌丝穿入到松树根部,为植物提供氮元素和矿物质,松树为真菌提供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

D.大豆被动物啃食后,能通过增加种子粒重来补偿豆荚的损失

12.湿土的热容量比干土(),导热率比干土()。

A.大;大B.大;小C.小;大D.小;小

13.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A.环境资源有限B.多个物种共存C.环境资源无限D.K-对策生物

14.无限环境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呈()。A.J型B.S型C.倒J型D.V字型

15.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中,竞争系数α、β与K1、K2决定物种1和物种2的竞争结果。如果物种2取胜,物种1被排斥,α、β与K1、K2的关系是()。

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A.荒地B.玉米田C.湖泊D.河流

17.碳循环是一种()。

A.液相型循环B.沉积型循环C.气相型循环D.混合型循环

18.甲乙两个群落的交错区中的物种数通常()。A.少于甲的物种数B.有多于乙中物种数的趋势C.等于甲的物种数D.有少于乙中物种数的趋势

19.低温期(),植物受害越重。

A.温度越高B.越短C.越长D.有间隔

20.兔子是食草动物,因而处于食物链的()。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21.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22.我国西北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演替发展的最后群落是()

A.桦树和山枸B.杂草群落C.桦、山枸、桤木D.云杉林

23.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黄瓜C.大D.玉米

24.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A.密度B.盖度C.频度D.重要值

25.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A.李比希最低率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26.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B.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C.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

27.“-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28.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生物质能B.石油C.天然气D.煤

29.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30.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A.沙土B.壤土C.黏土D.盐碱土

31.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被破坏

32.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

33.同种植物的不同种群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将发生()。A.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B.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C.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D.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34.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B.水稻C.菠菜D.大麦

35.矽肺的形成是由于()。

A.线粒体呼吸链破坏B.溶酶体膜破坏C.溶酶体酶缺乏D.过氧化物酶体内氧化酶缺乏E.过氧化物酶体膜破坏

36.有些植物的树干和根基生有很厚的木栓层,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这是植物对高温的()。A.形态适应B.生理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

37.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A.时间长B.范围广C.闭合式D.以上三者都是

38.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39.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

40.猕猴既可以果为食又可以小型动物为食,因此,它不可能是

A.第二营养级B.初级消费者C.生产者D.次级消费者()

41.苍蝇数量的季节性消长主要受()

A.环境因子的影响B.人工干预C.生物因子的影响D.不可知因素的影响

42.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作用的因子是()

A.海拔高度B.海陆位置C.纬度D.以上三者都是

43.在光秃的岩石表面,最先出现的是地衣植物。在这个演替的过程中,地衣为()。

A.先锋种B.演替种C.过渡种D.顶级种

44.白桦、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是由于()

A.水分的限制B.低温的限制C.高温的限制D.养分的限制

45.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46.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C.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47.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48.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49.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50.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B.共生C.捕食D.竞争

二、填空题(20题)51.同类的恒温动物在寒冷地区的个体要比温带、热带地区的个体______。

52.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一般表现在坡向、坡位、坡度和______。

53.广义的共物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__________。

54.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55.三基点温度包括最低温度、______和最高温度。

56.______是大气中的一种痕量气体,基本上都集中在平流层底部和对流层中,距地面20~25km,浓度不超过10kg/km3,但是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7.水稻是______日照植物。

58.地形因子通过影响光照、温度等因子而对生物起作用,因而属于______因子。

59.苍耳的种子具有勾刺,其种子传播方式为传播。

60.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_______、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6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______之间的科学。

62.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分为冷害、______和冻害三种。

63.我国对植物群落主要分为三级: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群丛。______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

64.当资源不足的时候,物种之间为利用资源而产生的竞争称为______。

65.生物间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生活,这种关系称_______。

66.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

67.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______。

68.群落演替按发生时间的进程可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和______。

69.植物之间为竞争环境条件和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都会导致______分布的不均匀,形成镶嵌性。

70.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三、判断题(10题)71.食物链越长,能量利用越充分。

A.正确B.错误

72.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态型。()

7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74.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的演替。()

A.正确B.错误

75.由于冬季寒冷,夏绿林内乔木的树干均有厚而粗糙的树皮,冬芽具鳞片,有时还有树脂的保护。()

A.正确B.错误

76.玉米是属于长日照的植物。()

77.青藏高原的小麦产量高主要是受日照长度的影响。()

A.正确B.错误

78.群落演替系列达到最后稳定阶段形成的稳定群落即为顶极群落。()

A.正确B.错误

79.生态学可定义为: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A.正确B.错误

80.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82.简述自然选择的类型。

83.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84.简述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85.从不同的角度,环境可分为哪几类?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87.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88.泛群系是()群落分类的最大单位。

A.英美学派B.法瑞学派C.北欧学派D.苏联学派

参考答案

1.D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物种比较贫乏,其结构特征类似于旱生植物。

2.A

3.B

4.D

5.A

6.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

7.A

8.A

9.C

10.D解析:群落演替是整个群落的演替,而不是一个物种的兴起或衰落,A、B、C三项都可以破坏原有群落,使群落演替从头开始,D项单个物种的灭亡不会影响到整个群落的演替,故选D。

11.B

12.A解析:湿土比干土含有较多的水分,较少的空气,水的热容量高,导热快,而且散热慢,故湿土中的热容量较高,导热率较快,选A。

13.C

14.A

15.B

16.B

17.C

18.B

19.C

20.B

21.D

22.D

23.B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苍耳和菌类属于短日照植物,黄瓜属于中间植物。

24.D

25.A

26.C

27.A“一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

28.A

29.B

30.B

31.B

32.B

33.A

34.B

35.B

36.A

37.D

38.B

39.C

40.C

41.A

42.D

43.A

44.C

45.B

46.A

47.B

48.B

49.B

50.B

51.大大

52.海拔高度

53.互利共生

54.湿润区

55.最适温度

56.臭氧

57.短短

58.间接间接

59.沙漠和深海洋沙漠和深海洋

60.种间竞争种间竞争

61.环境

62.霜害

63.高级单位——植被型

64.资源利用性竞争

65.共生关系共生关系

66.生理辐射

67.春化作用

68.快速演替快速演替

69.群落内部物种群落内部物种

70.负

71.B

72.N

73.Y

74.A

75.A

76.N

77.B

78.A

79.A

80.Y

81.(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

82.按其选择结果可以分为3类:(1)稳定选择。当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的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即具平均值)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时选择属于稳定型。(2)定向选择。当选择对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从而使种群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选择属定向型。(3)分裂选择。当选择对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的个体从而使种群分成两个部分。按其选择结果可以分为3类:(1)稳定选择。当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的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即具平均值)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时,选择属于稳定型。(2)定向选择。当选择对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从而使种群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选择属定向型。(3)分裂选择。当选择对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的个体,从而使种群分成两个部分。

83.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

84.(1)他感作用使一些农作物不宜连作。(2)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3)他感作用是影响植物群落演替重要的因素之一。

85.从环境的主体、环境的性质、环境的范围等不同的角度可将环境进行分类。①按环境的主体可将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