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铜川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二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陕西省铜川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二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陕西省铜川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二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陕西省铜川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二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陕西省铜川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二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陕西省铜川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二轮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C4植物与C3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相比()

A.C4的高B.C4的低C.两者相同D.结果不确定

2.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3.在典型的水生演替中,湿生草本植物的前一个阶段是()A.自由漂浮植物阶段B.沉水植物阶段C.浮叶根生植物阶段D.直立水生植物阶段

4.

A.种群初始数量B.环境容量C.种群增长率D.增长时间

5.()是获取原始资料的必要和直接的手段,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

A.实验研究B.系统分析C.野外调查研究D.数学模拟

6.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7.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

8.北方森林群落乔木层一般属()

A.1个层片B.2个层片C.3个层片D.4个层片

9.根据逻辑斯谛种群增长模型,当N=K/2时,种群的()。A.数量最小B.数量最大C.瞬时增长量最小D.瞬时增长量最大

10.逻辑斯蒂方程式中K是

A.种群数量B.环境容纳量C.内禀增长率D.周限增长率

11.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12.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增强温室效应D.保护生物多样性

13.下列属于生态因子的是()。

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B.温度、光、食物、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C.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D.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14.系统功能的整合性是指()

A.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B.整体功能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C.整体功能小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D.以上三者都不是

15.欧洲的石楠群落演替属于()。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周期性演替

16.每个蒲公英的种子都有一把小伞,以适应于()

A.风传播B.人为传播C.水传播D.动物传播

17.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18.夏季炎热的中午,玉米苗会出现暂时性萎蔫现象,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发,玉米这种适应是()

A.行为适应B.生理适应C.结构适应D.形态适应

19.森林的年龄是森林()指标。

A.稳态的B.年龄结构的C.密度的D.发育的

20.逻辑斯蒂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逻辑斯蒂系数,其意义是()。A.环境压力的度量B.环境负荷量C.增长量D.常量

21.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

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22.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23.一般来说,北方的群落中,优势种的数目比南方的()。

A.多B.少C.相等D.看具体情况而定

24.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A.镶嵌B.成层现象C.季相D.群落交错区

2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理论上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流入了第五营养级。A.1/1000B.2/10000C.1/625D.1/125

26.下列有关能量金字塔的说法有误的是()。A.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B.能量金字塔较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

C.能量金字塔受个体大小、组成成分和代谢速率的影响

D.能量金字塔可以较准确地说明能量传递的效率和系统的功能特点

27.下述四种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哪种营养结构的生态系统最稳定()

28.人工栽种西瓜、果树等,常呈()。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29.野生向日葵的根分泌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抑制了其他植物的生长。这种现象是由()。

A.种间竞争引起的B.种内斗争引起的C.他感作用引起的D.进化原则引起的

3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31.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

A.行为调节B.生理调节C.遗传调节D.食物调节

32.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

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

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

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

33.下列各项中属于正反馈的是()

A.湖泊污染→鱼死→再污染B.动物增加→植物减少→动物减少C.兔子多→草少→兔子少D.田鼠增加→粮食减少→虫子增多

34.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35.下述记录有效积温的方式正确的是()

A.马铃薯1000~1600度

B.向日葵1500~2100日·度

C.玉米2即0~4000日

D.柑橘类4000~4500时·度

36.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37.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

A.生物种类B.地球自转C.纬度或经度的递变D.气候条件

38.磷循环属于()。

A.气相型循.B.沉积型循坏C.液相型循环D.混合型循环

39.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A.锌B.铝C.磷D.锰

40.下列气体中,对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贡献最大的是()

A.N2B.O2C.C02D.S02

41.红花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又捕食田鼠,因而猫的数量影响田鼠的数量,继而影响土蜂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A.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

B.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互助关系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D.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42.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4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厚的肉质茎C.叶片的角质层厚D.叶片面积增大

44.生态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物种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难以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A.捕食B.共生C.寄生D.竞争

45.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

46.豆科作物和根瘤菌形成的根瘤,它们的这种关系属于()。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原始协作D.负相互作用

47.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48.在南美洲的一种没有自卫能力的文鸟,选择最凶狠、最有毒的黄蜂为其邻居,借以保护自己,二者之间属于()。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寄生

49.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

50.红外线对生物体的主要作用是()。

A.产生热效应B.使动物体表产生红疹C.促进抗软骨病的维生素D合成D.引起皮肤癌

二、填空题(20题)51.昼夜节律是由于地球的_______所造成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使能量输入成为一种周期性变化。

52.一种生物进入新的适宜其栖息繁衍的地区,种群迅速增长,并对该地区原有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3.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曲线通常划分为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和______。

5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______。

55.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生态因子。

56.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叫__________。

57.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积累与消耗等均表现出有规律的昼夜变化。

58.一个物种在没有受到其他种类因竞争而引起的抑制作用时占据的最大生态位叫______。

59.形成生物群落的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60.高斯原理(或假说)又称为()原理,意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61.生态金字塔通常分为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______金字塔三种类型。

62.两个物种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相互有利的关系叫__________。

63.具有镶嵌性特性的植物群落叫做_______群落。

64.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______污染源。

65.群落的水平结构,表现为______性,在自然群中它是绝对的。

66.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67.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的年龄结构调查资料而编制的表格称为______。

68.固N作用的三条途径是闪电等大气固N、工业固N和______。

69.一些昆虫依据______信号总是在白天羽化,另一些昆虫则在夜晚羽化。

70.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___________,是群落镶嵌性的主要原因。

三、判断题(10题)71.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化学元素都来自土壤。()

A.正确B.错误

72.生活型相同意味着植物适应的环境特征相同。()

73.生物的存在与繁殖,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个因子的变化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A.正确B.错误

7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A.正确B.错误

75.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

76.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A.正确B.错误

77.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源是焚烧秸秆。[]

A.正确B.错误

78.昆虫的个体很小,它对恶劣环境的生态对策是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

A.正确B.错误

79.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80.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温)。[]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

82.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的作用规律。

83.种群的主要空间格局有哪几种类型?

84.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85.简述二氧化碳使气候变暖的原理。

五、论述题(2题)86.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87.试论述生态系统的能流的途径。

六、单选题(0题)88.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A.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B.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C.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碳素交换

D.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

参考答案

1.A

2.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3.D

4.A

5.C

6.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7.B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一肉食性动物。

8.A

9.D

10.B

11.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12.C

13.A

14.A

15.D

16.A

17.D

18.B

19.D

20.A

21.B

22.A

23.B解析:由于北方环境条件的限制,优势种的数目比南方温热多湿条件下的数目要少,故选B。

24.B

25.C

26.C

27.B

28.B

29.C

30.D

31.A解析:自疏现象是指植物生长一般会限制在一定密度下,超过此限制就会自动死亡,这是行为调节,故选A。

32.A

33.A

34.D

35.B

36.B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37.D

38.B

39.C

40.C

41.D

42.C日照时间必须超过某一暗期,才能转向生殖生长,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是短日照植物。这类植物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如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和菌类等。

43.D

44.D

45.C

46.A解析:豆科植物利用根瘤菌获得可吸收利用的氮,根瘤菌通过豆科植物吸收养分,这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故选A。

47.A

48.C

49.C

50.A

51.自转和公转

52.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

53.饱和期饱和期

54.生态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55.间接

56.次生演替

57.蒸腾作用

58.基础生态位基础生态位

59.降水

60.竞争排斥竞争排斥

61.能量能量

62.共生关系

63.镶嵌镶嵌

64.城市

65.镶嵌

66.负

67.静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

68.生物固N生物固N

69.周光期

70.不均匀性

71.B

72.Y

73.A

74.B

75.N

76.B

77.B

78.B

79.N

80.A

81.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为:(1)固氮作用:固氮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2)硝化作用:氨和铵氧化成硝酸根以及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状态;(3)脱氮作用:由一些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氧化亚氮和分子态氮,最终使氮元素返回大气;(4)挥发作用:土壤中氮或动、植物的分解排泄物以氨的气态直接散逸到大气层中。

82.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83.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聚集分布。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聚集分布。

84.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有三个阶段。①裸地形成。没有植物生长的地面称为裸地,它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件。裸地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类:地形、气候、动物牧食和人类活动。裸地的共同特征是环境条件比较极端,或者潮湿,或者干燥,常常盐渍化程度严重,等等。原生裸地的条件比次生裸地更为严酷,一般群落形成的速度比次生裸地缓慢。②物种传播。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物种向群落内的扩散过程。物种扩散有被动扩散和主动扩散两种类型。植物主要以被动形式扩散,主要依靠风力传播。被动扩散的动力还有水、人和动物的活动。有些植物的繁殖体具有钩、刺、芒、黏液,可以依附在动物体上传播。有的则种皮坚硬或是浆果,靠动物吞食后到处扩散。主动扩散一般针对动物而言。为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动物总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不断地向新的区域扩散,如飞行和洄游。有些植物的繁殖体也能进行主动扩散,有些植物则依靠根茎向外蔓延。③物种定居。生物扩散到一个新区后,定居成功的可能性和扩散距离及对新区域环境的适应程度有关。最迅速定居成功的是扩散力很强、对环境条件忍受幅度大的物种。先锋物种有开拓新区的能力。在原生裸地最初形成的只能是地衣群落。而在次生裸地,一般最早形成苔藓群落或杂草群落。随先锋植物进入新区的还有昆虫、螨类等开拓性动物。

85.二氧化碳影响地球能量平衡,即热量的辐射。能量主要是以光线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红外(热)辐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要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升得更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除二氧化碳以外,大气中的甲烷、氮氧化合物等气体浓度的增加,都能引起类似的效应,但在全球增温作用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约占60%以上。

86.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