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草原的优势植物以______为主。()

A.禾本科B.豆科C.莎草科D.菊科

2.紫外光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波长为()时就开始有了杀菌作用。

A.400nmB.360nmC.240~340nmD.200~300nm

3.下列原因中,不是生态失调原因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4.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5.根据生物类型生态学可分为()。

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

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

D.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6.下列生物中,属于K对策者的是()

A.大熊猫B.虎皮鹦鹉C.狗尾草D.蓝藻

7.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8.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9.阿拉斯加苔原地带的植被主要是地衣。地衣是驯鹿的主要食物,苔原狼靠捕食驯鹿为生,因纽特人的主要食物是驯鹿,也捕食狼。苏联科学家曾进行核试验,把铯(137Cs)等放射性元素释放到高纬度的上空。以后,铯被地衣吸收并积累在体内,结果受核污染最严重的生物是()。

A.地衣B.驯鹿C.苔原狼D.因纽特人

10.陆地群落的外貌,主要是通过植物特别是高等优势种植物的()表现出来的。

A.生长型B.生活型C.生态型D.生态适应性

11.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12.莲藕的通气组织属于()

A.内环境B.外环境C.微环境D.区域环境

13.坡度在16°~25°的是()。A.缓坡B.斜坡C.陡坡D.急坡

14.湖底淤泥中的DDT浓度为0.04mg/L,浮游藻类干物质中的DDT明显升高,最后在吃鱼的水鸟体内DDT浓度能升高到()。

A.5mg/LB.9.8mg/LC.98mg/LD.500mg/L

15.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天数

16.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17.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18.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

A.光照时数B.光照强度C.光谱成分D.温度

19.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B.保护天敌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D.保护害虫种群

20.在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光照长度B.光照强度C.光照时间的早晚D.光照速度

21.下列生态系统中对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是

A.稀树草原B.淡水湖泊C.荒漠D.常绿阔叶林()

22.土壤真菌与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体称为

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23.反映植物种在群落中分布均匀程度的指标是()。A.盖度B.多度C.频度D.高度

24.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A.内因性演替B.快速演替C.次生演替D.外因性演替

25.施加有机肥、秸秆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土壤中()

A.N素B.P素C.有机质D.微量元素

26.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绿色植物属于()

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27.蚕豆的幼苗种植在月桂这种有强烈香味的植物下面,蚕豆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这是植物的()。

A.密度效应B.种群调节C.竞争作用D.他感作用

28.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产生新个体的能力下降或丧失,其种群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这种过程称

A.种群衰退B.种群平衡C.种群爆发D.生态入侵

29.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30.鱼类的集群是一种()集群。

A.暂时性B.季节性C.稳定性D.经常性

31.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表现在()。

A.由于温度的影响,蜗牛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

B.土壤富含石灰质,云杉的数量会增多

C.由于森林能够阻碍气流,所以能改变风速但不能改变风向

D.由于光的作用,高山上只生长着矮小的植物

32.在南美洲的一种没有自卫能力的文鸟,选择最凶狠、最有毒的黄蜂为其邻居,借以保护自己,二者之间属于()。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寄生

33.碳循环是一种()。

A.液相型循环B.沉积型循环C.气相型循环D.混合型循环

34.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是()。A.前顶极B.后顶极C.分顶极D.亚顶极

35.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特点是()。

A.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B.陆地上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C.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最大

D.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36.水中()的存在通常是缺氧或完全无氧的标志。

A.二氧化碳B.氨气C.硫化氢D.沼气

37.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38.夏季炎热的中午,玉米苗会出现暂时性萎蔫现象,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发,玉米这种适应是()

A.行为适应B.生理适应C.结构适应D.形态适应

39.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40.顶极—格局假说的优势顶极,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A.后顶极B.前顶极C.亚顶极D.气候顶极

41.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B.水稻C.菠菜D.大麦

42.在种群指数增长模型Nt=N0·en中,N0为()

A.种群初始数量B.环境容量C.种群增长率D.增长时间

43.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

44.极地和高山植物矮小并常呈匍匐状、垫状等,以利于保温减轻严寒的影响,这是植物的()

A.结构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生理适应

45.下列生物中()属于腐食动物。A.秃鹰B.麻雀C.老鹰D.黄雀

46.北方森林群落乔木层一般属()

A.1个层片B.2个层片C.3个层片D.4个层片

47.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以微观层次为主B.向微观和宏观发展C.以个体层次为主D.以宏观层次为主

48.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于()引起的。

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

4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50.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

A.生态入侵B.种群爆发C.种群衰退D.种群平衡

二、填空题(20题)51.由于竞争,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即谓森林群落的

52.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靠______的光合作用提供的,

53.气候因素、大气CO2浓度、土壤pH值、营养状况、空间体积及污染物等是对种群数量影响的_______因素。

54.营养物质循环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______。

55.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56.有关植物种群密度效应的两条定律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57.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流、物流和______。

58.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______这一重要概念。

59.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需要是分阶段的,生物的一生中所需要的生态因子是随着生物______阶段的推移而变化的。

60.除太阳以外的为生态系统补加的一切能量称为______。

61.一平方公里的森林,草食动物的数量比肉食动物的______。因此种群密度也受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制约。

62.一般来说,物种的生态幅越宽,其分布范围越______。

63.典型草原是内陆______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64.一个生物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和______种群组成,因此,种群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65.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的关系,称为______关系。

66.沿海“赤潮”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主要成因是近海海水污染和()。

67.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解决和控制,都要以______原理为基础。

68.生理死亡率叫________。

69.珍贵的大熊猫一般只以箭竹为食,大熊猫属______性生物。

70.陆生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体现在形态结构适应、行为适应和______适应等三个方面。

三、判断题(10题)71.当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稳定的阶段时,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比例就没有明显变动了。()

A.正确B.错误

72.无效能是指那些单一食物链上,不能被下一营养级的有机体直接利用的净生产力。()

A.正确B.错误

73.大熊猫属于K对策生物。()

A.正确B.错误

74.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系统演替的早期阶段。()

75.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76.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降水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生物量也逐渐减少。()

A.正确B.错误

77.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从边缘效应。[]

A.正确B.错误

78.按照生物种群实际占有的空间所计算的密度称为生态密度。()

79.实验研究是利用实验的条件模拟某种生态状态,研究其中的一些条件的变化,观察它们对生物的存活、繁殖、行为等特征变化和生理变化的影响,以及对种内、种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80.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内禀增长率。()

四、简答题(5题)81.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82.简述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83.简述判断种群分布型的方法。

84.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85.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五、论述题(2题)86.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环境条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87.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六、单选题(0题)88.最耐旱,且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地上不郁闭的生物群落是()

A.稀树草原B.草原C.荒漠D.苔原

参考答案

1.A

2.B

3.C解析:C项不能作为生态失调的原因,只能是生态失调的结果,故选C。

4.B

5.A

6.A

7.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8.C

9.D

10.B解析:生长型与群落外貌无关,是一个物种的自身特点,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适应不同环境而区分为不同生态型,生活型指不同物种适应同一环境而具有的特点,群落中优势种的生活型反映了群落外貌特征,故选B。

11.B

12.A

13.B按坡面的倾斜度,通常可分为下列几个等级:平坦地5°以下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急坡36°~45°险坡45°以上

14.C

15.B

16.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17.B

18.B

19.C

20.B

21.D

22.A

23.C

24.A在裸岩上最先登陆的先锋群落为地衣和苔藓,以后又渐渐长出一年生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内因演替的显著特点是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动首先是它的生境发生改变。

25.C

26.A

27.D

28.A

29.B

30.B解析:鱼类因为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性,在同一季节中出现集群,因而是一种季节性集群。

31.D

32.C

33.C

34.B超顶极也称后顶级,是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南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例如,草原区内出现的荒漠植被片段。

35.D

36.A

37.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38.B

39.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

40.D

41.B

42.A

43.C

44.C

45.A

46.A

47.B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宏观方向发展到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微观方向主要表现为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的兴起。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生态学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生态学的科学性。

48.C

49.B

50.B

51.自然稀疏自然稀疏

52.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海洋中的浮游植物

53.非密度制约

54.变慢变慢

55.内禀增长率

56.最后产量恒值法则;-2/3自疏法则

57.信息流

58.生态系统

59.生长发育生长发育

60.辅助能

61.多多

62.宽(或广)

63.半干旱半干旱

64.微生物微生物

65.种内

66.富营养化富营养化

67.生态学生态学

68.最小死亡率

69.窄食

70.生理生理

71.A

72.A

73.B

74.Y

75.Y

76.A

77.A

78.Y

79.Y

80.Y

81.答案见解析(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2.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83.检验空间分布的方法有分散度法和空间分布指数法。(1)分散度法:假设每个样方中个体平均数为m则可根据分散度S2值判断种群的分布类型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均匀分布;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随机分布;若S2>m即分散度大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集群型分布。(2)空间分布指数:空间分布指数是由方差和均数的关系决定的即:I=V/m式中:I为空间分布指数V方检验空间分布的方法有分散度法和空间分布指数法。(1)分散度法:假设每个样方中个体平均数为m,则可根据分散度S2值判断种群的分布类型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均匀分布;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