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甘肃省嘉峪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二轮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下列有关砂土类土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B.土壤黏性大C.土壤孔隙多D.土壤通气透水性好
2.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3.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4.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种群数量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5.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6.泛群系是()群落分类的最大单位。
A.英美学派B.法瑞学派C.北欧学派D.苏联学派
7.“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反映的是植物的()。A.他感作用B.边缘效应C.密度效应D.种间关系
8.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
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
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
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
9.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海水含盐量C.温度D.海水含氧量
10.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特征是()
A.矮化B.顶冠C.根不发达D.旗冠
11.引起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A.温度B.二氧化碳C.氧气D.风
1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3.最耐旱,且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所组成的地上不郁闭的生物群落是()。A.稀树草原B.草原C.荒漠D.苔原
14.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老虎B.蝗虫C.真菌D.水稻
15.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
16.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有规律的集合称为()
A.生物种群B.集合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17.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美国D.俄罗斯
18.一般来说,生态系统可以缺少的组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成分
19.反映植物种在群落中分布均匀程度的指标是()。A.盖度B.多度C.频度D.高度
20.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氧气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内容的是()。A.个体生态B.种群生态C.群落生态D.分子生态
22.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
A.行为调节B.生理调节C.遗传调节D.食物调节
23.温室效应的加剧不会导致()
A.全球气候变暖B.海平面上升C.大气中CO2浓度降低D.冰川融化
24.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25.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弹性,这种植物往往是()。A.中生植物B.旱生植物C.湿生植物D.水生植物
2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类型是()
A.气相型B.沉积型C.水循环D.A+B+C
27.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太阳辐射
28.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29.食物链“草一兔一鹰”中的鹰处于()。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30.根据有效积温法则,一种生物分布所到之地的全年有效总积温必须满足该种生物完成一个世代所需要的
A.K值B.T值C.N值D.T0值()
31.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32.表达人口增长的因素是()。
A.人口数量B.死亡率C.迁出率D.迁入率
33.下列哪一项是物种扩散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A.传播B.定居C.竞争D.消亡
34.种群环境的容量决定于()。
A.温度、光、水、营养、空间
B.非生物环境、生物特性、遗传特性
C.食性、行为、适应能力
D.温度、光、水、行为、适应能力
35.限制橡胶只能在热带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B.温度C.光照D.地形
36.鸟类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37.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38.厄尔尼诺现象范围的扩大,导致全球大范围气候异常的原因是()
A.太阳黑子运动B.地球温室效应增强C.热带气旋D.臭氧空洞导致紫外线增加
39.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三者都不是
40.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较简单的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草原D.苔原
41.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光能利用率一般是()。A.1%B.5%C.10%D.20%
42.下列原因中,不是生态失调原因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43.石油、煤在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中为()。
A.贮存库B.交换库C.循环库D.混合型库
44.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45.在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的潜在综合适应范围属于该物种的()。A.栖息地B.生境C.现实生态位D.基础生态位
46.下列生物种群,数量呈季节性消长的是()。
A.旅鼠B.海洋浮游生物C.北极狐D.蝗虫
47.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A.生物组织层次B.生物类群C.生境类型D.应用领域
48.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49.在环境条件相同时,落叶松幼龄林的净生产力比成熟林()
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50.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二、填空题(20题)51.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
52.地球上的碳绝大部分以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的形式贮存在______圈中。
53.某昆虫种群数量在冬季最少,春季增加,夏秋季最多。种群数量的这种变动属于_______。
54.森林群落的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和______地带性两方面。
55.同一群落中,当两个种群均利用某一有限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_______。
56.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根据其来源途径不同,可分为太阳辐射能和______两大类型。
57.______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农、林、牧、副、渔生产,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58.植物发育起点的温度称为______。
59.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______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60.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细菌将______转化成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
61.当前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是______。
6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为______。
63.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人新的适宜栖息繁衍的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64.固氮作用的途径有高能固氮、工业固氮和______。
65.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______。
66.生态系统的核心是________。
67.营养物质循环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______。
68.北方针叶林分布在()。
69.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______引起的。
70.生态对策分为______对策和k-对策。
三、判断题(10题)71.选择是物种进化的前提,遗传变异是进化的主要动力。()
72.林带可以使冬季的积雪免于被风吹走,因而保持了地温。()
A.正确B.错误
73.根据单元顶极理论,一个气候区只会出现一个气候顶极群落。()
A.正确B.错误
74.夜间辐射冷却时,靠近坡面的空气冷却得快,因此山谷底部的温度较低,山谷中上部温度较高。()
75.在光、温、水和地形等生态因子中,地形是直接因子。()
76.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最终要从生态系统中释放出去。()
A.正确B.错误
77.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A.正确B.错误
78.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推算出昆虫在一年内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从而进行虫害预报。()
79.紫外光可以诱杀害虫、消毒灭菌,大剂量紫夕卜光会使生物发生病变甚至致死。()
80.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82.简述土壤组成及其特性。
83.简述自然选择的类型。
84.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85.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87.论述食物链与食物网是怎样构成的。
六、单选题(0题)88.我国内蒙古草原农田弃耕后,最后恢复的群落是()
A.杂草群落B.黄蒿群落C.禾草群落D.贝加尔针茅群落
参考答案
1.C
2.B
3.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4.B
5.D
6.C
7.C
8.A
9.A
10.A
11.A
12.B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另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旱生植物可以分为少浆植物和多浆植物两类。少浆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增加水分摄取,植物叶面积很小,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
13.C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是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地上不郁闭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
14.C
15.B种群大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
16.C
17.A
18.B
19.C
20.C
21.D
22.A解析:自疏现象是指植物生长一般会限制在一定密度下,超过此限制就会自动死亡,这是行为调节,故选A。
23.C
24.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25.D
26.D
27.D
28.D
29.C
30.A
31.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32.D
33.B
34.B
35.B
36.B
37.B
38.B
39.C
40.D
41.A
42.C解析:C项不能作为生态失调的原因,只能是生态失调的结果,故选C。
43.A解析:石油、煤贮存于地表底层,是能量流动的贮存库,只有将其采出来利用,才能开始能量转化,故选A。
44.B
45.D
46.B解析:海洋浮游生物在温暖的春秋两季,大量繁殖生长;在环境过热或过冷的夏冬季节则明显减少,呈现季节性消长,故选B。
47.A根据组织层次分类: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区域生态学(景观生态)、生态圈生态学(又叫全球生态学)。
48.C
49.A
50.A
51.草甸黑土
52.岩石
53.季节消长
54.垂直垂直
55.竞争竞争
56.光补偿点
57.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58.生物学零度生物学零度
59.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
60.亚硝酸盐
61.增长增长
62.0.5%
63.生态入侵
64.生物固氮
65.共建种群落
66.生物群落
67.变慢变慢
68.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69.太阳的辐射
70.r-
71.N
72.A
73.A
74.Y
75.N
76.B
77.B
78.Y
79.Y
80.B
81.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大小时某些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因素就会发牛作用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种群的增长。如果种群数量上升并超过了平衡密度死亡率就会上升出生率就会下降。相反如果种群数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会增加死亡率就会下降。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大小时,某些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因素就会发牛作用,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种群的增长。如果种群数量上升并超过了平衡密度,死亡率就会上升,出生率就会下降。相反,如果种群数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会增加,死亡率就会下降。
82.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复合系统。包含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以及特定的微生物区系。土壤的特性:①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②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无机质、土壤酸碱度;③土壤生物性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83.按其选择结果可以分为3类:(1)稳定选择。当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的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即具平均值)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时选择属于稳定型。(2)定向选择。当选择对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从而使种群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选择属定向型。(3)分裂选择。当选择对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的个体从而使种群分成两个部分。按其选择结果可以分为3类:(1)稳定选择。当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的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即具平均值)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时,选择属于稳定型。(2)定向选择。当选择对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从而使种群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选择属定向型。(3)分裂选择。当选择对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的个体,从而使种群分成两个部分。
84.(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
85.(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决定着生物群落分布的总格局。
86.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业主主要合同范本
- 土方供应合同范本
- 公馆购房合同范本
- 加入商场合作合同范本
- 农村柴火售卖合同范本
- 借用单位合同范本
- 个人顶账房合同范本
- 单位裁员解聘合同范本
- 分体空调保养合同范本
- 劳务大工小工合同范本
- 经销商转户证明范文
- DB23T 3761-2024 建设工程对水文监测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程
- 眼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思维与实习指导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管理实施细则》等4个技术规范性文件
- TSDDP 8-2024 新型无机磨石施工质量与验收规范
-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真题及答案
- 危重患者的体位管理
-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人教版(新起点)小学英语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GB 1002-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 中医备案诊所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及周边环境情况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