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句子。2,了解苏轼生平及其主要成就,了解文赋的形式特点,了解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3.把握作者由乐转悲再到喜的情感经历,感受其乐观豁达的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读到的苏轼好像都是积极豁达的苏轼,永远是一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样子?其实苏轼也用过徘徊惆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评价:黄州成就了苏轼,抑或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作为一个很难让人想起的小城,但却成为了苏轼人生的转折,见证了一位文豪的崛起。苏轼正是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两赋一词。二、解题.赋“赋"以楚辞为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摘(chT)文,体物写志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骚赋:以楚辞为源头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缗富丽。小赋:抒情咏物。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后人称为“三苏(虽然)才高八斗: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但是)仕途坎坷: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次遭贬至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继位后,遇赦北还,在常州病逝。补充:乌台诗案:北宋年间著名的文字狱,苏轼被抓进乌台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三、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1段月下泛舟,饮酒赋诗乐2-3段凭古伤今,由乐转悲悲4-5段苏子答客,感悟人生喜四、研读理解(-)第一局部1.作者具体缘何而乐?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事:友人相聚,泛舟夜赏,畅饮美酒,咏诗诵文。情:舒畅飘逸,飘飘欲仙,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现实中的水月给作者以柔和之美,作者沉醉于风月之美中,触景生情,因景而乐。【板书】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第二局部.读第2段思考,苏子为什么感受到了悲凉?外因:客人倚歌而和,发出幽怨悲凉的箫声。内因:美人渴望而不可即,理想难以实现。(“美人’'指一种理想追求,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遭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在优美的景色中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客的箫声也勾起了主人心中的伤感,对政治生活的失落,也为下文主客对话做了铺垫。).前文中主人隐约透露出了他的一丝感伤,回看第1段,你从哪里能看出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指《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惨兮。舒慢受兮,劳心怪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情思婉转,月下怀人,美人不见,单独悲愁,与下文“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情感自然相照应。.读第3段思考,客为何发出幽怨的箫声?客缘何而悲?客人由现实中的水月想起了曾经在这里看过同一轮明月,临同一条江水的曹操,英雄不在,浪花淘尽(英雄且如此,凡人岂能不悲);因此普通人更觉得宇宙无限,个人有限(长江永无穷,吾生只须臾),理想的无法实现与现实的冲突(本应经世济民,现却渔樵江渚),客怀想历史,观照当下,英雄人物的消失,自然万物的永恒和人生命的短暂,理想实现受阻,光阴荏苒,华发早生,都使得他不禁“悲中从来,不可断绝、这实际上是一种虚无主义,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板书】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三)第三局部.读第4段,看作者是如何劝慰客人的,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我们应当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看,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亮有阴晴圆缺。从不变的角度看,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暂的,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的精神寄托,摒弃俸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清风明月为我享用,从中得到乐趣。作者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不追名逐利,豁达乐观的。【板书】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乐观豁达.听了苏子的解释后,客人豁然开朗,结尾转悲为喜有何蕴义?既照应开头超然物外的快乐,又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与暗示,说明作者即使遭到迫害,也仍不寂寞苦恼的生活态度。五、总结思路我们分析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其实就不难发现这篇文章有明显的线索:感情线索:乐-悲-乐时间顺序:月初出一东方既白叙事线索:夜游赤壁一歌唱听曲一主问客答一主辩一客喜景一事一情一理(现实中的“水月”一历史中的“水月”一哲理中的“水月”)六、问题探究,总结特色作者在《赤壁赋》中营造了一场主客问答,你认为这一场主客问答是真实存在的吗?吴匏庵有诗云:西飞一鹤去何祥?有客吹箫杨世昌。据此,“客”乃指杨世昌。苏轼《次孔毅父韵》云:不知西州杨道土,万里随身只两膝。又云:杨生自言识音律,洞箫入手且清哀。引出赋的特点:赋,始于两汉魏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例如司马相如《子虚赋》,张衡《两京赋》等等。赋往往采用客问主答的形式。“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复杂的心态,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实际上作者借客人之口问出自身的苦闷,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人生短暂的伤怀,对宇宙个人比照的感伤。但是在这一问一答之间,作者完成了一次自我剖析,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