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春秋后期产生了一批私营工商业者,其中一些人拥有相当庞大的资产。此时人们对社会阶层的划分逐渐由贵贱之别转向职业区分,即分为土、农、工、商“四民”。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传统社会秩序完全解体 B.重农抑商政策已被打破C.各国通过变法富国强兵 D.血缘等级制遭到了破坏.《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记载了西汉一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下列记载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诸将破七国,斩首十余万级,追斩吴王涛于丹徒”“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阅,使有列位焉”“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唐太宗总结隋朝覆灭的教训时指出:“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材料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 )A.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B.文德治国,崇儒尊孔C.用法宽简,完善法制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苏轼在《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中说:“昔仁宗皇帝覆育天下,无意于兵。将士惰偷,兵革朽钝,元昊乘间窃发西鄙,延安、泾原、麟府之间,败者三四,所丧动以万计。”以上材料揭示出宋朝( )A.冗官冗费的问题突出 B.积弱的表现和原因C.王安石变法成就显著 D.儒学出现复兴潮流.以下我国古代绘画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阎立本《步辇图》

②顾恺之《女史箴图》③郑板桥《黑兰图》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3XD@.1898年,清朝礼部颁布的乡会试章程中规定: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请通行各省,一体遵照。以上材料说明清政府()A.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方式 B.废除了八股取土制度C.变革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建立了近代学校制度.1907年,立宪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东京演讲词》中写道:“今朝廷下诏,克期立宪,诸君子宜欢喜踊跃。”1910年,立宪派代表在《请愿代表团会议决议》中写道:“清政府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i咨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起义独立。”立宪派对清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步伐缓慢缺乏诚意.立宪派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C.革命派的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了高潮D.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引发保路运动.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A.中国的东北三省领土全部沦陷 B.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开始C.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的战争 D.中国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某同学进行知识梳理时,列出了反映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事件(见下表),如果再增加一个事件,可以是( )毛泽东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实行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方针的提出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10.20世纪60年代,石景山钢铁公司改名为首都钢铁公司;1979年,首钢率先实行承包制;1996年,改名为首都钢铁集团,建立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1999年,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上市:2013年,首钢成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以下对首钢每个时期发展特征的描述,最恰当的是()时期发展特征1949—1978年1979—1995年②1996—2012年③2013年至今④A.①艰苦创业②走向国际③改革腾飞④转型发展B.①走向国际②改革腾飞③转型发展④艰苦创业C.①艰苦创业②改革腾飞③转型发展④走向国际D.①转型发展②艰苦创业③走向国际④改革腾飞.古希腊的某思想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奠定了后世西方哲学的基础。他的思想主张是()“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知德合一,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就是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由此可以判断( )A.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B.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C.宗教改革推动航海家进行海外探险D.大量黄金流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18世纪末,欧洲各国纷纷私下盘算,看不到美国联邦政府的执法能力,和它签了条约也等于白签。所以,要签订条约还是和各州打交道,看上去还可靠点。结果弗吉尼亚州就真的“跳过美国”,自己单独签订了对英国的条约。弗吉尼亚州的此项举措,违反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 )A.三权分立原则 B.共和制原则C.主权在民原则D.联邦制原则.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史实结论A.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反对,双方爆发了三次战争,结果英国战胜。标志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B.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其中规定: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反映出法国民众普遍接受民主、共和思想C.1880年,日本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资本家。使得日本建立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D.1928—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工业投资1550多亿卢布,占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42%,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5倍。说明苏联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A.A B.B C.C D.D.1961年,美国作家阿尔比的戏剧《美国之梦》发表,它的表现形式近于荒诞,手法夸张,缺乏连贯、完整的情节,语言混乱空洞,无戏剧的传统可言。这种文艺作品的风格()A.揭露和批判现实社会的罪恶 B.体现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C.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D.反映了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尧舜的“禅让”材料一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其中记载:《五帝本纪》:“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材料二《竹书纪年》是西晋学者荀勖等人,根据公元279年发掘的战国魏襄王墓中的竹简,整理而成的一部编年其内容从远古至战国,原书在宋代失传。《古本竹书纪年》是后代学者广辑各种古籍中引用的《竹书纪年》原文,编辑而成的。其中记载: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禁闭)丹朱使不与父相见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请回答:(1)请用“/”为材料二中的文字断句。(2)对比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请加以说明。.海洋安全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在琅珊台石刻中写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公元前214年,秦征服百越,增设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立石东海上胸界中,以为秦东门。”秦朝在岭南驻守50万兵力,与土著杂居。材料二秦朝疆域图材料三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以守为战要与走精兵之路相结合,实行内守与外攻相结合的海防战略,“内守既固,乃御外攻”。1868年,丁日昌在《海洋水师章程》中指出:自从中国海疆受到挑衅,中国水师无御敌能力,水师的船不及西方的轮船,沿海的炮台也无所用,沿海兵制散而无统。洋人游弋海上,由一路伺隙进攻。中国必须处处设防,不能互为援应,所以不能取胜,应该变通旧制。丁日昌建议清政府:购置兵轮;创立三洋海军,分区设防;在沿海改筑西式炮台;设机器局,不但制造轮船、枪炮,还要发展民用工业。1907年,时任练兵处提调的姚锡光奉命拟制海军复兴计划,他提出海权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国家主权。之后,他在《筹海军刍议》中指出:当今各国激烈竞争的关键是海军。以前我国只有海防而没有海战,而当今“寰球既达”,我国不能“长驱远海”,就不能控制近洋。(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秦朝保障海疆安全的措施,并说明其历史意义。(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梳理晚清时期海洋安全意识的演变历程,并分析其原因。.德国的城市化进程材料一19世纪20—60年代,德意志迅速崛起了一批工矿业城市群。德意志各邦取消了人身赋税、取消国家的劳役,允许农民赎买地主的封建劳役,并颁布了《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历时半个世纪的农业改革,德国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与劳动者的分离。材料二1871—1910年是德国大城市急剧增多的时期,城市人口占人口总数,从1871年的40%到1910年的60%。19世纪70年代,德国优先发展交通业,政府统一管理铁路运输,逐步完成了铁路国有化。德国颁布了《职业自由法》等法令,为人们自由地迁徙和选择职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德国人口大规模从东部农业区流向西部大城市,并有大量外来移民进入城市。19世纪80年代,德国先后颁布《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老年及残废保险法》,并通过一系列劳工保护立法,社会保险立法逐渐覆盖全国所有工业人口。1910年,德国从事农业和林业的人口明显减少,从事工业、商业、交通业、服务业的人口急剧上升。德国的铁路总里程达61000公里,内河航运也很发达,大批的交通枢纽城市兴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德国的城市化进程。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时间个人经历1904年官费赴日本学习造船专业,立志为祖国造出世界一流的兵舰和轮船。1905年加入同盟会,并立誓投身民主革命。1912年受聘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司司长。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后,他辞去此职务。1913—1919年1913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学;1920—1922年受蔡元培邀请,回国在北大地质系任教授、系主任;与丁文江等人成立中国地质学会。1937—1946年随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从南京几经辗转迁到重庆。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坚持进行科学研究。1945年,在《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名词。20世纪50年—60年代根据“地质力学”的理论,提出“我国一定有石油”的科学论断:先后主持并探明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使我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找到了铀资源,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李四光的个人成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摘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氐丰丰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第十三条中国人民政沧胡西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其组织成分,应包含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革命军人、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第二十八条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民生计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第三十五条关于工业: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动力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器工业和主要化学工业等,以创立国事工业化的基础。……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为何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从上述材料中的加点字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和解析.【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春秋后期人们对社会阶层的划分逐渐由贵贱之别转向职业区分,打破了传统依据血缘划分的贵族等级,出现了土、农、工、商“四民”,由此可知传统依据血缘划分的等级制度遭到了破坏,故选D项;传统由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的等级制度遭到了破坏,但完全解体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而非经济政策的调整,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变化,与各国变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实施推恩令,即“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阅,使有列位焉",使王国越分越小,最终名存实亡,故选C项;“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这反映汉初以功论赏,实施分封,排除A项;“诸将破七国,斩首十余万级,追斩吴王源于丹徒”,这反映的是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排除B项;“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这反映古代帝王重视农事,以农为本,减民之税,排除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唐太宗在总结隋朝灭亡教训时指出,治理国家的人,关键是藏富于民,而非充盈仓库,仓库只需防备凶年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储蓄那么多,这反映了唐太宗重民的思想,推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重民的思想,与文德治国,尊儒崇礼无关,排除B项:唐太宗主张藏富于民,与法制无关,排除C项;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指如何举荐人才,与重民、爱民思想无关,排除D项。.【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苏轼在《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中指出,仁宗皇帝的时候,无意于用兵,导致将士疏于训练,军备废弛,元昊乘机发难西鄙,数万人丧生,这反映了由于宋朝的统治者不重视军事,导致宋在战争中处于劣势,揭示了宋朝积弱的表现及原因,故选B项;材料揭示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处于劣势,未涉及冗官冗费问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仁宗时对外战争的失利,而王安石变法是在宋神宗时,排除C项;宋仁宗时对外战争的失利,与儒学复兴潮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①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朝时期作品;②顾恺之《女史箴图》是东晋时期作品;③郑板桥《墨兰图》是清朝时期作品;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宋朝时期作品。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④③,选择B项符合题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中国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中国画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898年清朝礼部颁布的乡会试章程,规定乡会试仍定为三场,在三场考试中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由此看出清政府对科举考试的内容做了调整,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举考试内容调整,而非方式变化,排除A项;1905年清政府才最终废除科举制,废除八股文,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并未涉及近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科举制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907年,立宪派代表梁启超在朝廷下诏立宪时,说诸君子欢喜踊跃,但到了1910年立宪派在《请愿代表团会议决议》中写道:“吾辈公决密谋革命”,立宪派由支持清政府立宪到走向革命,主要原因是清政府从1905年宣布预备立宪到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通过,充分反映了清政府并未有立宪的诚意,只是想借立宪渡过危机,故选A项;问题设置是立宪派对清政府态度变化的原因而非立宪派的主张,排除B项;立宪派对清政府态度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的所作所为未达到立宪派的期望,与革命派的武装起义无关,排除C项;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是在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预备立宪”,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今朝廷下诏,克期立宪,诸君子宜欢喜踊跃”“清政府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谄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起义独立”的主旨,并能够正确认识“预备立宪”的历史影响。本题主要考查“预备立宪”,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依据地图中“南满铁路”、“柳条湖”、“沈阳站”等信息可知此历史事件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故选B项;九一八事变之后,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排除A项: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是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C项;中国正面战场的开辟是日本全面侵华之后,也即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在抗日战争全面抗战时期,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抗日战争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答案】A【解析】列举出反映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事件,再增加一个事件的话,应该是1961年实施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故选A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方针的提出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是20世纪80年代,排除C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排除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本题主要考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石景山钢铁公司改名为首都钢铁公司,所以1949—1978年的①应该是艰苦创业:1979年,首钢率先实行承包制,所以1979—1995年②应该是改革腾飞:1996年,改名为首都钢铁集团,建立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反映1996—2012年③应该是转型发展;2013年,首钢成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所以2013年至今④应该是综合发展、走向国际。选择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经济,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现代中国经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经济,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现代中国经济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11.【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后世西方哲学的基础,属于他的思想是“知德合一,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故选B项;“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这是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尺度,排除A项;“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著作中的内容,排除C项;“人就是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这是启蒙运动扩展时期德国康德的思想“人非工具”,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解析】依据材料,哥伦布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由此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社会对大量贵金属的迫切需要,故选A项;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排除B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在15世纪末,而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初,排除C项;欧洲“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D项。故选:A。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解题的关键是扎实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抓住材料关键词“黄金”。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主要考查准确获取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8世纪末,欧洲各国看不到联邦政府的执法能力,仍然要和各州签署条约,所以弗吉尼亚单独签订了对英条约,依据1787年宪法,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权力,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权,所以弗吉尼亚此举违背了联邦制原则,故选D项;三权分立指联邦政府内实施行政、立法和司法的相互平等和相互制约,材料反映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美国实行联邦制,而共和制指经过选举产生的国家机构或者公职人员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一种政体,排除B项;主权在民反映的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宪法,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宪法的内容特征来分析。本题考查联邦制原则,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28—1937年,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工业投资增加,工业总产值增长,这说明苏联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故选D项;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是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之后,而非17世纪战胜荷兰,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颁布,其中规定: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体现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而非民主共和思想,排除B项;1880年,日本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资本家,这推动了日本工业化,而非政治制度完善,排除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中的史实,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可.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美国作家阿尔比的戏剧《美国之梦》的表现形式近于荒诞,手法夸张,缺乏连贯、完整的情节,语言混乱空洞,无戏剧的传统可言,属于现代主义流派,而现代主义流派集中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故选C项;揭露和批判现实社会罪恶的属于现实主义,排除A项;浪漫主义体现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排除B项;现代主义流派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揭露资本主义与人格自由的矛盾,而非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排除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20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的内容特征来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答案】(1)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禁闭)丹朱/使不与父相见/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2)发现 说明两段材料的记载有相同之处:两段记载可能参考了同源史料;舜最终继承了尧的位置,尧的司马迁可能参考了《竹书纪年》或类似史料。儿子丹朱没有继位。个别表述不同,两段材料对舜第一,《史记》撰写于汉武帝时期。思想上,“罢黜百家,继位的方式和过程的记载不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新儒学同。强调王位的正统性和等级秩序,司马迁可能受当时社会环材料一记载尧生前选定舜为境的影响。(或答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维护皇权)继承人,死后传位给他;尧死第二,《竹书纪年》来源于战国时期的竹简,当时全国性后,舜避让尧的儿子丹朱,得的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建立,或思想上百家争鸣。到天下的拥护后才即位。第三,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古代典籍遭到毁坏,司马迁材料二记载舜在尧末年,囚禁可能未看到与《竹书纪年》或类似的记载。(也可能看到了尧和丹朱,篡夺了尧的位过,但认为不可信而没有采纳。)置。【解析】(1)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基本素养。在文言文断句中要联系前后文,熟读精思,先易后难,仔细分辨。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禁闭)丹朱/使不与父相见/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2)第一小问发现,材料一《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这反映了尧死后,舜获得了王位;而材料二《竹书纪年》的记载是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篡尧位。这也说明舜最终取得了王位。但材料一记载的是尧生前已经决定禅位于舜,尧死后,舜避让尧的儿子丹朱,得到天下的拥护后才即位。而材料二《竹书记年》中却是舜在尧末年,囚禁了尧和丹朱,篡夺了尧的位置。第二小问说明,在两则史料中都是舜取得了王位,而丹朱未获得王位。这说明两段记载可能参考了同源史料:而司马迁可能参考了《竹书纪年》或类似史料。但两则史料对舜如何获得王位记述不同。这主要由于《竹书纪年》来源于战国时期的竹简,当时全国性的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建立,或思想上百家争鸣。而《史记》撰写于汉武帝时期。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新儒学强调王位的正统性和等级秩序,司马迁可能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可能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古代典籍遭到毁坏,司马迁可能未看到与《竹书纪年》或类似的记载;或者认为不可信而没有采纳。.【答案】(I)措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明确宣示东海、南海以及北方的统治范围,并在东海立界碑,在沿海地区设郡,派军队驻守,加强对海疆的管辖。意义:实现国家对沿海地区的统一管理,初步奠定了我国海疆的地理范围。(2)梳理历程:晚清对于海洋安全观念由以守为攻到加强海防到捍卫海权的演变过程。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以“船坚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海防的重要,魏源主张海防要以守为主的思想,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再一次从海洋侵华,中国半殖民化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的洋务派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并接受将“师夷长技”付诸实践,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轮船,北洋、南洋等三支近代海军,加强海防的建设。1895年,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失败,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同时随着清政府与西方往来增多,国家主权观念传播。20世纪初,清末新政过程中筹划重建海防,进一步认识到海权是国家的领土主权,提出捍卫海权的思想。【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在琅珊台石刻中写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说明秦朝统治者在统一六国之后,明确宣示了国家统治区域,包括东海、南海;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立石东海上的界中,以为秦东门”,秦朝在岭南驻守50万兵力,与土著杂居,反映秦朝统治者在沿海设郡、驻军,加强了对海疆的管辖。第二小向历史意义,秦朝在琅那石刻中明确宣示国家统治范围,初步奠定了我国海疆的地理范围;在沿海地区设郡、驻军,实现了国家对沿海地区的统一管理。(2)第一小问演变历程,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以守为战要与走精兵之路相结合,实行内守与外攻相结合的海防战略,“内守既固,乃御外攻”,反映了鸦片战争之后,晚晴的海洋观念是以守为攻;1868年,丁日昌在《海洋水师章程》中指出:自从中国海疆受到挑衅,中国水师无御敌能力……,丁日昌建议清政府:购置兵轮:创立三洋海军,分区设防;在沿海改筑西式炮台;设机器局,不但制造轮船、枪炮,还要发展民用工业,反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中国海疆受到的挑战,丁日昌提出要加强海防;1907年,时任练兵处提调的姚锡光奉命拟制海军复兴计划,他提出海权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国家主权。这反映了甲午战后,中国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使中国人更深刻认识到捍卫海权的重要性。所以晚晴海洋安全意识经历了以守为攻到加强海防再到捍卫海权的演变过程。第二小问原因,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的海洋安全观念是以守为攻,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中,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步人士提出要重视海防,但由于清政府并无近代海军,所以魏源提出以守为主,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再次战败,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洋务派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开始兴办近代海军,加强海防建设。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西方国家主权观念传入中国,晚晴政府认识到捍卫海权的重要性。.【答案】9世纪20—60年代,德国开展工业革命,工业化发展大规模工厂建立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德意志各邦进行农业改革,立法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向城市迁移,满足了城市工矿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由此,德国迅速崛起了一批工矿业城市群,推动德国工业化进程。19世纪80年代,德国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工业化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移民涌入。同时,伴随着德意志的统一,政府发展铁路、内河航运等交通,通过一系列法令为人口的自由迁移提供法律保障。由此,大批交通枢纽城市兴起,大城市急剧增多。德国产业结构调整,从事第一产业人口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城市服务业)迅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也促使政府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为工人和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支持。综上,19世纪以来,德国城市化进程受工业化、德国政治局势和政府政策影响,发展迅速;德国城市化进程又促进工业化进一步发展。【解析】评析德国城市化进程,即对德国城市化进程作出评价分析,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材料一主要阐述19世纪20—60年代德国城市化发展。这一时期德国的工业革命推动了工矿业城市群的出现,工业的大发展造就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德意志各邦进行农业改革,颁布了《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德国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与劳动者的分离,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推动了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推动了德国城市化进程。材料二主要阐述19世纪80年代,德国实现国家统一;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德国优先发展交通业,政府统一管理铁路运输;德国颁布了《职业自由法》等法令;大量移民涌入促使德国大城市急剧增多,城市人口占人口总数在1910年达到60%,城市化加速发展。德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德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德国政府为保障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措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综上所述,德国城市化的发展与工业革命、政治局势、政府政策密切相关。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答案】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李四光的个人成就。等描述级,观点明确,体现出“关系”,如“时代造就个人,个人推动时代发展。”从两个方级_面,2—3个角度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观点1分,论述7分,逻辑1分。等观点明确1分。(注:主要没有体现出关系,如写“李四光的成功是时代与个人共级同作用的结果”,则基本都在等级二,除非论述得非常非常卓越者,可以给到7分)。二从2个角度进行论述充分,或者从3个或以上角度,论述不够充分。等级只有观点,或只罗列史实。【解析】在对李四光解读中注意观点明确,体现出时代与个人的“关系”,如“时代造就个人,个人推动时代发展”,结合李四光生平的具体史实进行阐述。如1904年,官费赴日本学习造船专业,立志为祖国造出世界一流的兵舰和轮船。这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激发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热情;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鼓励留学教育,这些时代因素推动了李四光赴日本学习造船专业。而1905年,李四光加入同盟会,并立誓投身民主革命。这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革命思潮成为主流,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李四光加入同盟会,立誓投身民主革命。而1937—1946年,李四光随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从南京几经辗转迁到重庆。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坚持进行科学研究。1945年,在《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名词。这反映了在艰难的民族战争中,李四光坚持科学研究,为祖国科技发展做出杰出贡献,提高了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20世纪50—60年代,李四光根据“地质力学”的理论,提出“我国一定有石油”的科学论断;先后主持并探明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使我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找到了铀资源,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答案】新民主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帝反封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目标。《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