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_第1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_第2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_第3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_第4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正确认识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理解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本章的主要内容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一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HOME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三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HOME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时代主题的涵义

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的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时代主题会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国家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毛泽东对二战后国际形势的

分析和判断

正确判断世界国际形势是制定对内对外政策的依据。二战后,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一方面,二战后,世界反动力量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新的世界战争有可能防止。根据这种判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建立了人民的政权。(三)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两个中间地带

1、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2、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和日本

根据这样的判断,中国不仅对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继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且对建立和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第一世界:美国、苏联第二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整个非洲,拉丁美洲和中国。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对于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60、70年代初期,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不断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我国政府一方面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另一方面也在做应对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提出备战备荒,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大家谈一谈角色参与

我所知道的三线建设

案例:

三线建设

一、三线建设的内容

“三线”建设是毛主席提出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线和三线。一线地区是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二线是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三线地区,地理环境上划分,根据当时中央军委文件包括: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共13个省区。

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的腹地俗称小三线。

三线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最近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较理想的战略后方。三线建设是根据“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选址和建设的。二、为什么要进行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最早的指导思想是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又使毛泽东把国防和基础工业放在第一位了呢?原因是:国际环境: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周边局势,面对战争威胁。我们看看60年代中国大陆周边的形势:

在中国的东面:台湾利用大陆出现的经济困难局面不断进行军事骚扰,宣传反攻大陆。从1962年到1965年台湾向大陆派出几十股武装特务登陆。

1961年9月、1962年9月,美国制定并进行了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两次大型核战争演习,1964年4月,美国国务院制定了打击中国的多种方案。

在中国的南面:1962年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开始逐步升级,由出钱出物支持南越发展到直接派出军事顾问和特种部队。

在中国的西面:1962年10月和11月,印度军队向中国领土发动大规模入侵,中国军队被迫两次进行反击,将印军击退。其后战争停止,但双方边界军事对峙局势尚未得到根本缓和。

在中国的北面:1962年苏联在中国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策动了大批中国居民外逃事件。1963年苏联派驻重兵进入蒙古此后几年中,苏联向中国边境陈兵百万。

国内环境:对于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工业过于集中,十四个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数在大中城市及附近,很容易在敌人轰炸城市时一起遭到破坏,使交通陷入瘫痪;所有水库,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大城市人口多,且在沿海地区,易遭空袭。战时如何组织城市防空,疏散城市人口,坚持生产,消除空袭,特别是核袭击后果等问题,尚无有效措施等等。所有这些都使毛泽东下决心改变“”三五“”计划指导思想,所以第三个五计划把建设重点放在三线。三、三线建设的时间和成绩三线建设从1964年至1980年期间开展,形成两次高潮:第一次:

形成于1965年。8月21日,国家经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搬迁工作会议,确定了要立足于打大仗和快搬、早搬的指导思想,但不久即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处于停止状态。

第二次高潮是因1969年初发生在中苏边境的珍宝岛事件而起,大部分“三线”企业都建成于这一时期,成就:1、三线建设虽然是以战备为中心,但客观上初步改变了国家工业东西部布局的不合理状况,建成了一批以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科技为重点、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相配套、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战略后方基地,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铁路、公路干线和支线,为西部以后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在短短10多年里,“三线”地区崛起30多座新兴工业城市,如,攀枝花、十堰、德阳、六盘水……等,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布局,带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

2、三线建设锻炼培养出了大批领导干部和国家领导人,如,李岚清、王兆国、厉有为、陈清泰,顾金池等。

3、重庆市华蓥作为国防“三线建设”重要基地之一,先后建成了红光、华光、明光、兴光、金光、长城、燎原和江华等八大军工企业。涪陵816核工厂67-84年,2002.4月解密

(三)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深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新判断。1、基本内容是: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并不意味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依据

1)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给人类留下了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人民希望和平的愿望、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壮大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使各国利益相互依赖,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破坏,世界人民希望和平现代的核战争会造成世界的毁灭

战争曾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不幸和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整个欧洲及西亚、非洲和远东抛进了硝烟和死亡的阴影,15亿人卷入战争漩涡,3000多万人伤亡,无数的财产受损。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17亿人卷入战争,9000多万军人和平民在战争中伤亡,经济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2)是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决定的;新的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由此决定了国际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以科技和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3)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需要和普遍要求;一方面,发展要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发展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谋求发展,是各国关注的核心,各国都把发展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壮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战。4)是由战争与和平力量对比的变化所决定的。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但是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前提条件有力保障和平发展3、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1、世界多极化的涵义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两大阵营对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两极格局终结走向多极化

世界格局分为三大类型一元格局:即一个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处于首位和支配地位,如自由资本主义初期的英国;两极格局:即两个大国或两大国家集团作为国际政治经济的主体力量相互制约、相互争夺而又共同主宰世界如二战后的美苏对抗多极格局:即多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力量对比大致相当,如一战到二战时期的国家关系。一超多强美国欲称霸世界,可称一超俄罗斯是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日本是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欧盟是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

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中也占一席之地世界格局中的一超多强网状交织多极关系日中俄欧美一超:美国有强大的实力1、经济实力2、军事实力3、政治实力4、科技实力5、教育实力6、体育实力美国实力是有限的1、外资大幅下降2、财政赤字3、国债累累

4、影响力下降西欧国家:以欧盟为中心,实力大大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其巨大的发展潜力,重新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它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2、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意义

多极化格局还没有最终形成,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1)世界格局多极化使各种力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现各国人民的和平愿望;3)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在单极与多极、称霸与反霸斗争中,经过漫长、曲折、复杂、长期努力才能最终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军事力量是关键因素。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1、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和社会再生产领域内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向结成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2、经济全求化的主要特征1)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加强了各国

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流,使各国之间的相

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

大、速度加快。2)国际金融对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工具

不断创新,资金跨国交易的规模和速度越来越快3)全球和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程度加快,发达国

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开放市场。4)跨国公司不断向世界各地扩展。3、经济全球化的动力

根本动力:科技革命生产力的发展重要推动力:新科技革命表现在:-----新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的增长速度,促使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新兴产业和分工细化,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新的机会和条件。-----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缩小了各国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降低了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成本,导致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4、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资本的跨国流动

5、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作用:1)总体上能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形成全球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世界生产增长,带来巨大经济利益;2)使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加强,相互妥协、相互协调、共同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3)为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机会;4)各国把注意力放在发展经济,有利于国际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消极作用:1)使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更加无序,加剧了各国的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和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如,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由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波及到世界很多国家。2)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3)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他们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使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表现为:

一是各国收益严重不均,主要由少数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垄断集团所占有,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微。二是发展中国家两极分化严重,有的能利用全球化机遇迅速发展;有的成效不明显,有的则停滞不前,愈益边缘化。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全球化为那些跨国公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而那些穷国和穷人则边缘化了”世界上3位最大的亿万富翁在资产上超过了共有6亿人口的所有最不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购买一台电脑需要一个巴基斯坦人4年的收入,而在美国只要一个人一个月的收入。非洲饥民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3、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6、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热爱和平实现历史性突破祈祷和平中东和平谈判

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3年中国维和部队在柬埔寨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迅速崛起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与猜测,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中国崩溃论中国资源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崛起威胁论

第二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三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HOME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

的外交关系,而是要重新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

关系遗迹,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

友好国家的关系。“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当时帝国主义对新中国

实行敌视政策,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

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毛泽东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

周总理会见印度总理尼赫鲁

1953年12月31日周总理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周总理会见缅甸总理吴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目标措施准则核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平等互利保证

周恩来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会议发言2、60年代我国的外交政策

根据当时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禁运,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发生的重大变化,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侵略扩张、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同时,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坚持睦邻友好,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的进步与和平3、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战略

根据当时苏联企图从北、南、西三面包围中国和美国谋求打开对华关系的新形势。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即从东边起,日本、中国、欧洲国家、美国,加上同一条线上的第三世界各国,联合努力,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这是我国外交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对缓和我国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邓小平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屈从不结盟不划线

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处理国家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论亲疏

不与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

坚持国家主权独立,不受大国意志左右,不屈从任何外来压力不对抗2、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强调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高度重视第三世界国家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强调加强同它们的团结与合作;------主张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强调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确立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开创对外工作新局面;------强调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要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三)江泽民的外交思想--------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努力发展大国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外交工作的根本目标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服务。外交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四)胡锦涛的外交思想--------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年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毛泽东时期的“结盟外交”邓小平时期的“不结盟外交”

新时期的“以合作求共同发展”(五)中国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维护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5、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的涵义

国家主权独立,在对内对外事务中,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一切事务。奉行独立自主原则的必要性------奉行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奉行独立自主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从本质上讲是公平、平等和正义等人类理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国际关系上,他要求国家之间相互尊重和平等,要求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奉行独立自主原则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国家的安全利益;国家的经济利益;国家的政治利益。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实现的前提;而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实现又是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保障(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国家主权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所有社会制度的国家,也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因此,我们要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深化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涉及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问题上决不妥协退让,同时又要注意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内容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主要根源。(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是指大国或强国为达到维持其在国际社会中的优势地位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在国际政治中疯狂追求权力,并以此试图主宰地区或国际事务。(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现表现之一:

自诩本国社会制度最优越,本国的价值观最正确,强迫别国接受和照搬它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表现之二:手段:在贸易中附加政治条件,政治施压,经济利诱、文化渗透任意干涉别国内政,处处指责别国“不民主”手段:经济制裁,出兵干涉表现之三:凭借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到处侵略,颠覆别国表现之四: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践踏别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

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所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