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 (2)课件_第1页
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 (2)课件_第2页
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 (2)课件_第3页
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 (2)课件_第4页
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 (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

2023/1/151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1)中国电影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历史、电影、电影史、中国电影史。历史价值:民族记忆、人类精神。“艺术和历史学是我们探索人类本性的最有力的工具。”“诗歌不是对自然的单纯摹仿;历史不是对僵死事实或事件的叙述。历史学与诗歌乃是我们认识自我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建筑我们人类世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德]ErnstCassirer:《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电影价值:感知的方式、存在的想象。“人关于他的存在的想象影响着他的存在本身。”([德]

MichaelLandmann:《哲学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民族史和人类精神的影像存在方式;心灵史与文化史。电影历史的意义:经济史、社会史、民俗史、人类学史、美学史、技术史、艺术史的组成部分。罗伯特·艾伦:电影研究可以从各方面展开。中国电影历史的意义:中国电影存在的根基,中国电影发展的资源。2023/1/152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2)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文化修养:文(语言)、史(史学)、哲(思辨)基础;外语能力。中国电影史研究的专业素质:影视技艺、影像感知;电影史意识(电影观、电影史观;电影史学、电影史学史);资料收集、整理与运用;写作能力(论文、专著)。精神状态与身体状况:毅力、体质。2023/1/153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4)

中国电影史研究现状:问题与出路一、现状关注:2005年,中国电影100周年,大量中国电影史著的出版。

越来越多的高校影视专业,中国电影史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二、问题的提出:1,百年影史写作:应景?2,高校电影史教学和研究:投机?3,电影史作为学术:谁在做?怎么做?三、问题:

1,电影史观:承袭、因循。2,治学方法:抄袭、复制。3,史料工作:缺失、漠视。4,恶劣影响:成果大量重复、获取学术权力、误导青年学子。2023/1/155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4)

中国电影史研究现状:问题与出路四、出路:胡克:从宏观到微观的电影史。

陈山:社区电影史。

贾磊磊:类型(武侠)电影史。

饶曙光:类型(喜剧)电影史。

高小健:戏曲电影的深入研究。

李道新:电影文化史(民族身份、“港台”如何“中国”)陆弘石:高校电影史教学、研究的检讨。

2023/1/156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4)

中国电影史研究现状:问题与出路五、中国电影的史学建构:从拓展电影学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构中国电影史学的学术目标,进而指出:建构中国电影史学,必须在电影史观念、电影史功能、电影史主体、电影史模式和电影史写作等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研究。亦即:要在坚守电影特性的基础上确立电影史观念;要面向从业者、阅读者和写作者开放电影史功能;要在确立电影史主体意识的过程中理解电影史权威话语的解体;要在整合不同的电影史模式的同时走向理想的电影史文本;要在影像与文字的双重感知中介入电影史写作。2023/1/157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5)

中国电影的发生与分期一、中国电影的发生学研究:1,程季华:1896年8月11日,上海。2,陆弘石、舒晓鸣:1896年8月2日,上海。3,郦苏元、胡菊彬:不晚于1896年8月11日,从香港传入。4,美国学者陈立(JayLeyda):美国电影。新的研究路径:1,“发生学”研究的内涵,发生的技术、艺术、产业、社会、文化蕴含。“发生”是一个过程:时间点---时间段;一个地点---多个地点。2,作为一种新的大众文化形式,与戏曲、话剧、通俗文学之间的关系演变过程。3,时间段:1896-1920年前后。空间:上海、香港、北京等大中城市。4,《申报》研究。2023/1/159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5)

中国电影的发生与分期二、中国电影的历史分期:1,程季华;钟大丰;陆弘石、舒晓鸣;郦苏元、胡菊彬:社会政治分期。2,李道新:社会政治分期与文化分期的结合。新的研究路径:1,历史分期是历史叙述的关键环节,是史学观念与史学方法的集中体现,不存在没有分期的历史叙述。2,专题史的分期方法。(技术史、艺术史、社会史、文化史、批评史、类型史、交流史)3,通史的分期问题。4,史学、电影学的深入研究。2023/1/1510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5)

中国电影的发生与分期二、中国电影的发生与历史分期:1,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2,李道新:《建构中国电影批评史》,《电影艺术》1998年第4期。3,李道新:《中国早期电影史:类型研究的引入与垦拓》,《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4,李道新:《第四代导演的历史意识及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地位》(上、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2003年第1期。5,李道新:《建构中国电影文化史》,《当代电影》2005年第1期。2023/1/1511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6)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一、对象:1920-1932年中国电影。1,文字:(1)报纸:《申报》。(2)专业杂志:《电影杂志》(1922,1期,北京;北大图书馆)、《电影周刊》(1924,27期,天津)、《明星特刊》(1925,29期)、《影戏世界》(1925,3期)、《神州特刊》(1925,5期)、《民新特刊》(1926,4期)、《银星》(1926,18)、《电影月报》(1928,12期)、《影戏杂志》(1929,84期)、《影戏生活》(1930,52期)。(3)选本: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无声电影》,《中国无声电影剧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陆弘石、李道新、赵小青编《史东山影存》,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2,影像:(1)影片:《劳工之爱情》(1922)、《一串珍珠》(1925)、《西厢记》(1927)、《情海重吻》(1928)、《雪中孤雏》(1929)、《儿子英2023/1/1513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6)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雄》(1929)、《一剪梅》(1931)、《桃花泣血记》(1931)、《银汉双星》(1931)等9部VCD;《儿孙福》(1926)、《红侠》(1929)、《银幕艳史》(1931)等录像带;《荒江女侠》(1930)残片;资料馆部分未整理片。(2)专题影像:蔡继光导演长篇纪录片《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2002)二、意义:1,专业素养:不了解早期,无以谈历史;不了解历史,无以谈学术。2,特长培养:三、目前研究成果:1,史著:(1)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2)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3)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2023/1/1514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6)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4)陆弘石:《中国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5)李道新:《中国电影批评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6)李少白:《影史榷略——电影历史及理论续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7)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论文:(1)钟大丰、陈犀禾:《论影戏》、《中国电影美学的再认识——评<影戏剧本作法>》、《影戏理论历史溯源》等。(2)陆弘石:《无声的存在》、《任庆泰与首批国产片考评》、《第一次浪潮:默片期商业电影现象述评》、《初期长故事片的品味与价值》等。(3)汪朝光:《民国年间美国电影在华市场研究》。(4)李道新:《中国早期电影历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义》、《中国早期电影里的父亲形象及其文化含义》、《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歌唱片》、《史东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电影启蒙与启蒙电影:郑正秋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等。2023/1/1515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6)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六、影片观摩:情海重吻(1928)上海大中华影业公司出品黑白无声片59分钟编导:谢云卿主演:汤天绣、陈一棠、朱旦旦、王乃东、王谢燕讨论:《情海重吻》与格里菲斯《赖婚》之间的关系。2023/1/1517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7)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专题影片观摩:讨论:影像与历史:专题片《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历史叙述2023/1/1518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8)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一、对象:1932-1937年中国电影。“进步电影”、“商业电影”1,文字:(1)报纸:《申报》“电影专刊”、《大公报》”戏剧与电影”、《晨报》“每日电影”、《大晚报》”剪影”、《民报》“影谭”、《中华日报》”电影艺术”、《时报》”电影时报”。(2)专业杂志:《现代电影》(1933,7期)、《明星月报》(1933,2卷6期)、《艺华周报》(1933,6期)、《时代电影》(1934)、《新华画报》(1936,5卷12期)。(3)选本:陈播主编《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4)回忆录:程步高、龚稼农、孙瑜、吴永刚、蔡楚生、王人美、胡蝶、阮玲玉、夏衍、阳翰笙、司徒慧敏、柯灵、鲁思。

2023/1/1519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5)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二、目前研究成果:1,史著:(1)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2)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3)陆弘石:《中国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4)李道新:《中国电影批评史(1897-2000)》,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5)李少白:《影史榷略——电影历史及理论续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6)陆弘石:《中国电影史1905-1949》,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7)郦苏元:《中国现代电影理论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8)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23/1/1521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8)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2,论文:(1)阳翰笙:《左翼电影运动的若干历史经验》,《电影艺术》1983年第11期。(2)柯灵:《试为“五四”与电影画一轮廓》,《文艺报》1984年第1期。《中国电影的分水岭——郑正秋和蔡楚生的接力站》,《电影艺术》1984年第5期。(3)倪震:《中国30年代电影的现实主义与写实风格》,《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罗艺军:《30年代电影的民族风格》,《电影艺术》1984年第8期。(4)李少白:《简论中国30年代电影文化运动的兴起》,《当代电影》1994年第3期;(5)高小健:《夏衍30年代电影编剧观念》,《当代电影》2000年第6期;《换个角度看历史——对20世纪30年代电影商业性的思考》,《电影艺术》2003年第6期。2023/1/1522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8)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四、研究不足之处:1,低水平重复多,创新难。2,商业电影研究很难展开。3,影片重读。五、突破之路:1,挖掘影片资源,尤其商业电影资源。2,开拓思路、扩大视野、寻找新路径。六、观摩:《自由天地》(1937,沈浮)2023/1/1523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6)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研究一、对象:1937-1945年中国电影。四大格局:大后方、根据地、租界区、沦陷区。1,文字:(1)报纸:《扫荡报》(重庆)、《新华日报》(重庆、延安)。(2)专业杂志:武汉:《抗战电影》(1期);重庆:《中国电影》(2期);上海:《新华画报》(1936,5卷12期)、《金星特刊》(1940,4期)、《中国艺坛画报》(1939,107期)、《中国影讯》(1940,3卷8期)、《亚洲影讯》(1938,5卷15期)、《金城月刊》(1940,17期)、《上海影讯》(1941,3卷26期)、《中联影讯》(1942,40期)、《新影坛》(1942,3卷6期)、《上海影坛》(1943,20期)、《上海影剧》(1944,4期);北平:《华北映画》(1940,37期)。(3)选本:范国华等编《抗战电影回顾(重庆)》,重庆市文化局内部印行,1985;关明国主编《纪念延安电影团成立五十周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88;张骏祥主编《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电影》,重庆出版社,1989;重庆市文化局电影处编《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电影(1937-1945)》,重庆出版社,1991。2023/1/1525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6)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研究

2,影像:(1)影片:日出(1938)、乞丐千金(1938)、游记进行曲(1938)、胭脂泪(1938)、万众一心(1939)、武则天(1939)、金银世界(1939)、少奶奶的扇子(1939)、王先生吃饭难(1939)、木兰从军(1939)、明末遗恨(1939)、东游记(1939)、白兰之歌(1939)、岳飞尽忠报国(1940)、东亚之光(1940)、塞上风云(1940)、前程万里(1940)、西厢记(1940)、孟丽君(1940)、支那之歌(1940)、热沙的盟誓(1940)、夜深沉(1941)、宁武关(1941)、夜半歌声(续集,1941)、家(1941)、铁扇公主(1941)、长恨天(1942)、春(1942)、两代女性(1943)、日本间谍(1943)、渔家女(1943)、万紫千红(1943)、秋海棠(1943)、我的莺(1943)、红楼梦(1944)、何日君再来(1944)、结婚交响曲(1944)、摩登女性(1945)、砂鸳之钟(1945)等40部左右。2023/1/1526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6)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研究二、目前研究成果:1,史著:(1)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2)胡昶、古泉:《满映——国策电影面面观》,中华书局,1990。(3)李道新:《中国电影史(1937-194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李道新:《中国电影批评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5)第七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执委会编:《重庆与中国抗战电影学术论文集》,重庆出版社,1998。傅葆石:《娱乐至上:沦陷时期上海电影的政治隐晦性》。文章的扩充部分TheStuggletoEntertain:ThePoliticsofOccupationCinema,1941-1945收入PoshekFu:BetweenShanghaiandHongKong:ThePoliticsofChineseCinemas,StanfordUniversityPress,Stanford,California2003.

李道新:《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2023/1/1527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6)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研究四、突破之路制片企业与制片家(1)张善琨的“新华”、严幼祥的“艺华”、柳中亮的“国华”等,另有大量中小公司。(2)典型案例:张善琨及其新华影业公司:张善琨(1905-1957),浙江吴兴人,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投靠黄金荣,加入青帮,主持大世界游艺场和共舞台。1934年创办新华,邀请欧阳予倩、史东山、吴永刚、马徐维邦等拍片,尤以《夜半歌声》受到观众欢迎。上海沦为“孤岛”后,借用法租界原明星二厂率先恢复拍片,网罗留居上海的8位优秀导演;1938-1940年间拍摄《貂禅》、《武则天》、《木兰从军》、《岳飞尽忠报国》等古装/历史片30多部;其间租用丁香花园为摄影场;由于该公司与金城大戏院订有首映合同,为避免新片积压,又设立华新(与新光大戏院订立首映合同)和华成(沪光)两家公司;1940年底,张善琨将新华影业公司“出盘”于美商中国联合影业公司,仍保留新华影业公司名义;1942年2月,并入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中联”,继而成立“华影”,张善琨先后任总经理、副总经理;抗战胜利后,以汉奸罪被通缉,逃往香港;1946年赴欧洲考察电影业,协助创办香港永华影业公司;1951创办长城;1952在香港恢复新华;1957年携剧组去日本拍摄外景,心脏病突发去世。职业化、规模化;企业与权力、政治联姻。2023/1/1529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6)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研究四、突破之路类型策略(1)各种类型探索:古装/历史片、民间故事片、喜剧片、恐怖片、时装片等。(2)典型案例:喜剧片。“王先生”、“李阿毛”系列与喜剧电影的滑稽传统。(3)典型案例:古装/历史片。《木兰从军》、《尽忠报国》等以古喻今的讽谏精神。(4)典型案例:时装片。《金银世界》、《乱世风光》、《家》的社会批判特征。2023/1/1530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6)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研究四、突破之路明星效应(1)陈云裳(1919-):广东人。1935年从影,1939年前在香港发展;1939年来上海出演《木兰从军》,一炮走红。到1943年为止,在孤岛和中联、华影主演影片32部集。(2)梅熹:(3)周璇(1920-):江苏人。1938年签约国华,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厢记》等影片20部,华影出演《渔家女》、《红楼梦》等。(4)刘琼:2023/1/1531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7)

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一、对象:1945-1949年的中国电影。1,文字:(1)报纸:《大公报》、《文汇报》、《新闻报》、《时代日报》。(2)专业杂志:上海:《影剧世界》(1946);《剧影春秋》(1948,4期);《影剧丛刊》(1948);广州:《电影论坛》(1947,12期)。(3)选本: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艺术研究部编:《五四以来电影剧本选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袁牧之等:《解放区的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张骏祥序:《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电影卷》(上、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蔡楚生:选集;袁牧之:文集;田汉:影事追怀录;于伶:戏剧电影散论;张骏祥:电影剧本选集;阳翰笙:电影剧本选集。2023/1/1532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7)

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2,影像:影片:莺飞人间、长相思、各有千秋、欲望、春之梦、风雪夜归人、莫负青春、歌女之歌、花外流莺、还乡日记、遥远的爱、天堂春梦、乘龙快婿、白山黑水血溅红、母与子、不了情、太太万岁、夜店、松花江上、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关不住的春光、万家灯火、碧血千秋、生死恨、清宫秘史、大团圆、群魔、小城之春、大侠复仇记、相思债、哀乐中年、艳阳天、假凤虚凰、母亲、表、恋爱之道、希望在人间、丽人行、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二百五小传、风雨江南(结亲)、混江龙李俊等近50部。2023/1/1533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7)

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二、目前研究成果:1,史著、论著:(1)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2)丁亚平:《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3)李道新:《中国电影批评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4)陈墨:《流莺春梦——费穆电影论稿》,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5)林年同:《中国电影美学》,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2023/1/1534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7)

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2,论文:(1)王云缦:《面向人生,艺术严谨的文华影片》,《中国银幕》1987年第3期。(2)赵明彝:《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电影和话剧的关系》,《新文化史料》1987年第4期。(3)沈芸:《中国电影:1947-1949》,《电影艺术》1992年第2(4)应雄:《<小城之春>与“东方电影”》,《电影艺术》1993年第1、2期;李少白:《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论费穆和<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电影艺术》1996年第6期。2023/1/1535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7)

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四、突破之路20世纪40年代电影:作者与文本。20世纪40年代电影:影业与类型。

2023/1/1536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8)

1949-1979年中国电影的研究一、对象:1949-1979年的中国电影(大陆、台湾、香港)。1,文字:(1)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2)专业杂志:大陆:《大众电影》(1950);《电影故事》(1952);《电影放映》(1953);《中国电影》(1956);《长春电影画报》(1958);《电影创作》(1958);《电影文学》(1958);《电影艺术》(1959);《中国银幕》(1959);《电影剧作》(1963);《电影艺术译丛》(1952);《国际电影》(1958);台湾:《影剧新闻》(1950);《影与剧》(1958);《电影学报》(1958);《东南电影》(1965)、《台湾电影》(1965);《影响》(1971-1978);香港:《长城画报》(1950-1962);《国际电影》(1952);《中国学生周报电影版》(1959-1973);《国联电影》(1966);《嘉禾电影》(1971)。2023/1/1537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8)

1949-1979年中国电影的研究(3)选本:大陆:《中国电影评论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57;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中国电影剧本选集》(1986年止,98部),1959-1988年出版;北京图书馆社会科学参考组、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史研究部合编《全国报刊电影文章目录索引(1949-1979)》,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电影家协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事业35年》,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分会编《上海电影四十年》,学林出版社1991;台湾:《中华民国电影年鉴》(1969);台湾教育部、文化局编印《中国电影事业的现状及展望——电影事业调查报告书》,1971年版;2023/1/1538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8)

1949-1979年中国电影的研究2,影像:大陆影片:缺乏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部分如《武训传》;记录性艺术片;文革故事片。

台湾影片:

香港影片:2023/1/1539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8)

1949-1979年中国电影的研究二、目前研究成果(大陆):制片厂志:北影四十年、珠影、长影、上影、上海电影志等。作者论:1《论成荫》,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2《论夏衍》,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3《论水华》,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4《论谢晋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断代史

1《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陈荒煤主编:《当代中国电影》(上、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

舒晓鸣著:《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1949-1999)》,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3胡菊彬:《新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4翟建农:《红色往事:1966-1976年的中国电影》,台海出版社,2001。5孟犁野:《新中国电影艺术史稿(1949-1959)》,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2023/1/1540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8)

1949-1979年中国电影的研究二、目前研究成果(大陆):论文:a.重读新中国电影:戴锦华、尹鸿、李一鸣、姚晓蒙等,《<红旗谱>:一座意识形态的浮桥》,《电影艺术》1990年第4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史/叙事/意识形态话语》,《电影艺术》1990年第3期;b.新中国电影美学研究:林年同:《中国电影美学》,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黄会林、王宜文《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美学探论》,《当代电影》1999年第5期;c.新中国电影样式研究:胡克《反特片初探》,《当代电影》2000年第2期;周星《论新中国喜剧电影的艺术变迁》,《电影艺术》1999年第4期;李道新《新中国喜剧电影的历史境遇及其观念转型》,《电影艺术》2003年第6期。2023/1/1541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8)

1949-1979年中国电影的研究二、目前研究成果(台湾):(1)张雨田:《中国电影事业论》,台湾中国电影文学出版社,1968。(2)刘一民:《中国电影前途的探讨》,台湾联合出版社,1969。(3)

陈飞宝编著:《台湾电影史话》,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4)台湾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简史——剧照篇》,台湾电影资料馆,1989。(5)刘成汉著:《电影赋比兴集》(上、下),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6)叶龙彦著:《光复初期台湾电影史》,台北:国家电影资料馆,1995。(7)电影资料馆本国电影史研究小组编:《历史的脚踪:“台影”五十年》,台北:国家电影资料馆,1996。(8)叶龙彦著:《日治时期台湾电影史》,台北:玉山社,1998。(9)李永泉著:《台湾电影阅览》,台北:玉山社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10)焦雄屏著:《时代显影——中西电影论述》,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11)卢非易著:《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12)叶龙彦著:《春花梦露——正宗台语电影兴衰录》,台北: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13)黄仁编著:《胡金铨的世界》,台北:台湾中国电影史料研究会,1999。2023/1/1542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8)

1949-1979年中国电影的研究二、目前研究成果(香港):(1)历届香港电影回顾特刊:《五十年代粤语电影回顾(1950-1959)》(1978);《战后香港电影回顾(1946-1968)》(1979);《香港功夫电影研究》(1980);《香港武侠电影研究(1945-1980)》(1981);《六十年代粤语电影回顾(1960-1969)》(1982);《战后国、粤语片比较研究——朱石麟、秦剑等作品回顾》(1983);《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研究》(1984);《香港喜剧电影的传统》(1985);《粤语文艺片回顾(1950-1969)》(1986);《粤语戏曲片回顾》(1987);《香港电影与社会变迁》(1988);《戏园志异——香港灵幻电影回顾》(1989);《香港电影的中国脉络》(1990);《电影中的海外华人形象》(1992);《国语片与时代曲(40-60年代)》(1993);《香港—上海:电影双城》(1994);《早期香港中国影像》(1995);《躁动的一代:六十年代粤片新星》(1996);《光影缤纷五十年》(1997)。1.(2)焦雄屏编著:《香港电影传奇:萧芳芳和四十年电影风云》,万象图书,1995。(3)焦雄屏著:《时代显影——中西电影论述》,远流出版有限公司,1998。(4)卢非易著:《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远流出版,1998。2023/1/1543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8)

1949-1979年中国电影的研究三、突破之路:(1)大陆、台湾、香港电影的具体问题研究及其断代史的写作。(2)两岸三地中国电影的整合研究:作者、类型、文化的角度。2023/1/1544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9)

大陆的台港电影史研究与台港的大陆电影史研究一、对象:大陆的台港电影史研究与台港的大陆电影史研究。

大陆:1,台港电影史;2,中国电影史里的台港电影。台港:1,台港电影史之源;2,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史。二、已经取得的成果:1,大陆的台港电影史研究:专著:

(1)陈飞宝编著:《台湾电影史话》,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2)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编:《香港电影回顾》,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3)蔡洪声、宋家玲、刘桂清主编:《香港电影80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4)王海洲主编:《镜像与文化:港台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2023/1/1545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9)

大陆的台港电影史研究与台港的大陆电影史研究论文:(1)李行、李安。

(2)台湾新电影:侯孝贤、杨德昌等。(3)香港新浪潮及其后:徐克、吴宇森、王家卫。2,台港的大陆电影史研究:专著:(1)林年同:《中国电影美学》,允晨,1991。(2)刘成汉:《电影赋比兴集》,远流,1992。(3)焦雄屏:《时代显影:中西电影论述》,远流,1998。问题与出路:

(1)深、广度的拓展(研究主体的职业化、专业化)。(2)对话、合作的加强。(3)整合。2023/1/1546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10)

中国的外国电影史研究与海外的中国电影史研究一、对象:中国的外国(世界)电影史、外国(世界)电影研究。

海外(外国学者、华裔学者)的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研究。二、已经取得的成果:1,中国的外国(世界)电影史、外国(世界)电影研究:著作:

(1)邵牧君著:《西方电影史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2)罗慧生著:《世界电影美学思潮史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3)梁良著:《欧美电影指南1000部》,台北今日电影月刊,1985。(4)李幼蒸著:《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5)王宜文著:《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023/1/1547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10)

中国的外国电影史研究与海外的中国电影史研究(6)乌兰主编:《世界著名电影导演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7)钟大丰、梅峰主编:《东方视野中的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8)郑雪来主编:《世界电影鉴赏辞典》(1-4),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2003。另外:

钱有珏的韩国电影研究、陈笃忱的日本电影研究、李水英的越南电影研究、李小蒸与郑雪来的苏联(俄罗斯)电影研究、滕国强的德国电影研究、尹平的意大利电影研究、傅郁辰的西班牙电影研究、石同云的英国电影研究、李恒基的法国电影研究、邵牧君的美国电影研究等均具一定水准。

2023/1/1548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10)

中国的外国电影史研究与海外的中国电影史研究2,海外的中国电影史研究:专著:

(1)(美)杰依·莱达:《电影:一份关于中国电影与电影观众的报告》,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72。(2)(新西兰)保罗·克拉克:《中国电影:1949年以来的文化与政治》,剑桥大学出版社,1987。

(3)周蕾:《原初的激情:视觉、性欲、民族志与中国当代电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7。(3)张英进编:《上海电影与都市文化(1922-1943)》,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9。(4)(美)大卫·波德维尔:《香港电影的秘密》,哈佛大学出版社,2000。(5)郑树森编:《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23/1/1549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10)

中国的外国电影史研究与海外的中国电影史研究2,海外的中国电影史研究:另外:

美国各路学者的中国早期电影研究、第五代电影研究等,均在电影学术界引起反响。问题与出路:

(1)中国的外国电影史研究:学术性的加强、第一手资料的使用、国别史的繁荣、大师研究的深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