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内容考试要求1.城市区位分析(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db考点1:城市区位分析考点1:城市区位分析武汉: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汉江长江武昌汉阳汉口1927年武昌、汉口合并为武汉1949年汉阳并入武汉地形: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河流: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气候: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交通:河流交汇处,水运交通便利,有大量的客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在水运年代有“九省通衢”之称。九省通衢交通: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沪汉蓉高铁、天河国际机场带动了武汉的发展。自然资源(矿产):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发展钢铁工业,便利的交通运输促进了武汉钢铁工业的发展。政治: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理区位地形气候河流(水源)经济地理区位交通:铁路枢纽,陆上交通过河点。政治文化区位: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农业基础、旅游自然资源(矿产):社会经济区位政治、科技、宗教平原:地形平坦,便于筑城,便于农耕。高原: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避开平原河谷:山区或高寒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注意小尺度)水运起点或终点干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大河入海口水源充足水运[2017.11浙江选考,27]读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题。(1)甲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聚落空间分布相对
(“集中”或“分散”)。(1)(2)从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角度,说明北部湾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多的原因。(3)
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地形平坦,利于交通线路的布局,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为城市形成和发展提供农副产品;海岸线长,利于港口城市发展。说明:关于①②③,若未答地形平坦不给分;关于④,若答地处沿海/优良港湾,利于建港/利于海运/利于港口城市形成/、即给1分;若答海岸线漫长/多海湾等,则不给分。分散
广西凭祥是我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以进口东南亚木材及生产木制家具闻名。读凭祥交通位置示意图,凭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边境口岸
B.政治中心
C.铁路枢纽
D.旅游胜地ACB(1)指出甲地径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分析城镇沿甲河分布的原因。(6分)冰雪融水补给(2分)降水量小,气候较干旱(2分);靠近河流,用水方便(1分);灌溉农业发达(1分);人口密度大(1分)。材料二:乙地为所在国棉花主产区,棉花播种面积约占该地种植总面积的40%,所产棉花大部分出口到俄罗斯、中国,已发展成为重要棉花输出基地。(2020浙江1月27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下图为中亚地区略图。说明:(1)关于①,若答冰川融水(2分)/积雪融水/雨水,即给1分;若答多个补给类型按前两个计分。(2)关于②,若答干燥地区广/沙漠广布,即给1分。(3)关于③,若答水源充足,即给1分;(若答水运便利,不给分)(4)关于④,若答绿洲农业/沿河农业发达,即给1分。(5)关于⑤,若答人口众多,即给1分。(2017.4浙江选考27)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图Ⅰ)及重庆市示意图(图Ⅱ),完成下题。图Ⅱ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3分)解析一定注意对本题题意的正确理解。“城镇空间布局”与“城镇分布特点”的含义是不同的,不可以混为一谈。城镇空间布局强调“区位特点”,即城镇分布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
如城镇与人口、交通(河流、铁路、公路等)、商品集散(商业贸易)的关系;而城镇分布特点更强调位置、疏密等。考点二城镇空间布局特点(2017.4浙江选考27)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图Ⅰ)及重庆市示意图(图Ⅱ),完成下题。图Ⅱ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3分)①人口密集区;②河流交汇、铁路枢纽处;③大规模商品集散地。解析一定注意对本题题意的正确理解。“城镇空间布局”与“城镇分布特点”的含义是不同的,不可以混为一谈。城镇空间布局强调“区位特点”,即城镇分布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
如城镇与人口、交通(河流、铁路、公路等)、商品集散(商业贸易)的关系;而城镇分布特点更强调位置、疏密等。考点二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评分细则:①东部城镇少或西部城镇多/东部稀疏或西部密集/南多北少/分布不均/重庆(中心城市)附近城镇多即给分,矛盾不给分,如:分布均匀,西多东少不得分②沿河即得1分,若答沿长江流域不得分;沿铁路/沿交通线分布得1分,若答交通发达、便捷不得分;③若答商贸发达的地区即得1分兰州地形与交通布局(1)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2)以兰州城为例,说明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的影响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山区,地形崎岖,而黄河谷地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黄河水又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因此兰州沿黄河谷地分布。地形影响聚落:分布、形态、密度、规模。地形影响交通线:布局、走向(东西走向等)、密度
形态(之字形、线状、网状)。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稳定,开发历史短。(1)河流流量小,经常断流,泥沙淤积严重,航运条件差。(1)水资源短缺,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1)读黄河故道示意图,分析黄河的河口处没有形成大城市的主要原因。(3分)有祁连山冰雪融水,水源充足1;地形平坦1;古丝绸之路必经地,是重要的商贸通道1;农业和畜牧相对发达,人口相对集中1。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隘,孕育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图。河西走廊是图示地区历史文化名城的集中区,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4东侧沿海2,航运便利2西侧安第斯山区2,地势较高,气候凉爽2。(2010浙江)右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8分)考点2: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区2.城市土地类型⑴概念⑵我国土地分类一级类:农业用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地二级类:⑶城市土地利用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⑴城市功能区的形态和特征①类型: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②三大基本功能区:商业区区位因素:消费市场、便利的交通位置: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形态: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特征:地价高,是城市核心区中心商务区(CBD):主要功能:特征: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呈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有明显分区;住宅区形态: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职能,
工业化后出现分化特征: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
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位置: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与高坡、
文化区相联系
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
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与工业区之间有卫生防护带工业区形态:集聚呈片特征: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位置: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⑵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影响因素:
自然、经济、社会、历史、行政①经济因素—地租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的远近市中心通达度好,租金最高;主要公路两旁和公路交汇处,租金较高;远离公路,租金较低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递减商业区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快,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区影响最大区位:市中心区位选择原因:最大限度接近消费人群住宅区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慢,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区影响较小区位:靠近市中心处区位选择原因:既利于人们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区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慢,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工业区影响最小区位:远离市中心区位选择原因: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2019·北京文综)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下题。3.该图体现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解析由图可知,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区,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郊区,两种用地类型不呈交错分布,商业用地没有向郊区持续扩展。根据曲线的斜率判断,商业用地地租变化率较大,农业用地地租变化率较小,二者差异较大。农业用地布局在郊区主要是因为郊区地租水平较低,推测是农业用地受到政策保护所致。D②社会因素收入的高低收入高—支付地租能力强—高级住宅区收入低—支付地租能力弱—低级住宅区知名度可以提高身份与地位,是一种强大的集聚力量宗教团体和种族种族或宗教信仰可以形成聚居区北美和欧洲的唐人街和黑人社区③历史因素早期土地利用有深远影响上海现代化中心商务区是外滩和陆家嘴早期土地利用也会发生改变西方国家有些大城市中心边缘住宅成为贫民区④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规划城市,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⑶城市的合理规划西方城市结构学说同心圆学说1.城市可分为五个圈层:过渡区先为高级住宅区,后来因为商业、工业等的不断入侵,环境质量显著下降2.城市土地利用的价值分带规律: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层次最高;越靠近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越高,地租也就越高;越往城市外围,地租地价就越低。1:中心商务区2:过渡区3:工人住宅区
4:高级住宅区5:通勤居民区⑷西方城市结构学说扇形学说1.在同心圆学说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了联结中心商务区的辐射状交通干线的影响。2.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由中心商务区向外放射形成不同职能的楔形地带,交通干线两侧地租地价较高,楔形外部为低收入住宅区。1:中心商务区2:批发商业区、轻工业区3:低级住宅区4:中等住宅区5:高级住宅区西方城市结构学说多核心学说1.大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镇等多种功能区2.城市的多核心构成城市众多的生长点,交通区位最好的地域可形成中心商务区1:中心商务区2:批发商业区、轻工业区3:低级住宅区4:中级住宅区5:商业住宅区6:重工业区7:公共设施8:郊区住宅区9:郊区工业区西方城市结构学说考点3:城市等级分布与中心地理论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城市等级城市等级的划分4.中心地理论⑴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门槛某一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⑵在理想的均质平原,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分布的趋势,中心地位于正六边形的正中间①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②中心地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广,门槛越高,个数越少,彼此相距越远,城市等级与服务功能考点4:城市化过程与特点⑴概念农村城市农业人口农业生产非农人口非农生产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城市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1.含义⑵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2.城市化的意义①②③④⑤【阅读】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农村所需劳动力的数量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城市所需劳动力的数量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劳动力不足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⑴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业生产率越高,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越多,城市化水平越高⑵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不同产业对城市化影响不同。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在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⑶产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承接地,会带来大量劳动力的迁入,也促进了当地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外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小商品经营大城市扩散森林、矿产资源开发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对外开放工业化我国几种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一、城市化2.驱动力4.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趋势出现地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
个别城市知识拓展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卫星城知识拓展卫星城、全称卫星型城镇,是指以大城市(在一定区域内起主导作用的城市,而不是在经济、政治或面积等仅单方面地位突出的城市)为中心、在地理空间上呈卫星分布状的城市或县镇。狭义上的卫星城最重要特征就是靠近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现代化大都市。卫星城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需要横向比较。例如,杭州是嘉兴的中心城市,同时是上海的卫星城市。在浙江省地区范围内,杭州是中心城市;在长三角地区范围内,杭州是卫星城市。另外,卫星城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能没落成偏远城镇,有的可能发展成中心城市。卫星城本身要具备相当水平的公共基础设施,以保证能承担中心城辐射分散出来的部分城市功能。卫星城的本质就是中心城市的扩张,包括显性的城市占地面积扩大和隐性的城市文化气息扩散。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卫星城知识拓展中心城多半出现房价贵、人才竞争压力大、交通拥堵等现象,导致卫星城成为很多人闯荡拼搏和安居乐业的次优选择、甚至转变成最优选择。加之很多大中小型企业及其分厂需要土地空间较大、土地价格便宜的地区,所以卫星城的发展就能受到重视。发展中的卫星城又会在宏观上表现出房价升高、设施完善和环境改善等现象。卫星城市是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可以分担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是中心城市职能的延伸。它与中心城市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独立性。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把它列为限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方法之一。世界各国建设的卫星城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工业或科学研究机构等而建设的;另一类是为了在大城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第三产业而建设的。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年2010发展中国家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发达国家起步时间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化早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比重大(70%以上)--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动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问题: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晚(20世纪中叶以来)—工业化早目前速度快—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反差城市人口比重小(不到40%)--初期阶段或加速阶段动力: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问题:城市发展不合理(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亚非国家,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尼等南美洲国家6.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速度:较快1978-2013年:17.9%-53.7%原因: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具体表现: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特别是大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数量增加,特别是东部地区城市带和城市群逐步形成和扩大城市化水平:较低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普遍偏高城市环境:普遍不高城市化差距:东西部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密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如铺透水砖、建设雨水花园、增加绿地,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不有利影响影响气候影响水文“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森林草地、绿色屋顶滞留大气降水,增加下渗;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地表径流;渗透路面、以及渗水性停车场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城市居民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地下水下渗;地下储水池可以储蓄地下水,缓解地下水水荒。知识拓展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知识拓展屋顶花园、屋顶绿化的生态功能: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质量;截留利用雨水,减少城市地表径流,防止和减轻城市内涝;制造氧气,吸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颗粒物,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减弱噪声污染。知识拓展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城市水源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进行处理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等产生噪声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成因措施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区域城市化常见问题和治理对策思路
常见问题治理对策城市化内部问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有效控制中心区规模;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调整城市规模结构环境质量下降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交通拥挤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增加就业机会,加强管理城市群(都市圈)问题城市职能(功能)趋同,城市间缺少分工与协作;分散城市职能、协调城市分工合作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第二产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等)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知识归纳4.我国城市发展趋势⑴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⑵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加强⑶加强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⑷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⑸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⑹整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第三节城市化知识点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当堂检测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大量流出,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老人、儿童等留守人员。在这些地方人口的大量流出反而推动了当地留守人群从乡村迁移到县城和乡镇驻地居住,进而提高了当地的城镇化水平。有学者将这种城镇化过程称之为“生活城镇化”。据此完成1-2题。1,“生活城镇化”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当地城镇有较好的()A.就业收入 B.社会福利 C.教育条件 D.住房条件2,长远来看,“生活城镇化”()A.是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B.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必由之路C.有利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 D.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CD第三节城市化知识点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当堂检测下图为人口数量与相关要素相互关系变化模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3,与人口数量大致呈负相关的是()A.资源储量 B.工业产值C.环境污染程度 D.粮食产量4,与人口数量总体呈正相关的是()A.资源储量 B.粮食产量C.环境污染程度 D.工业产值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乡村空心化”的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乡村劳动人口大量外流 B.乡村建筑设施大量减少C.乡村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D.乡村交通条件持续改善ABA第三节城市化知识点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当堂检测下图为中国、阿根廷、美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6,现阶段城市化具有快速发展特征的图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代表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图是()A.① B.② C.③ D.④DC第三节城市化知识点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当堂检测读中国和法国城市化进程图,完成8-9题8,1979年以来,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加快B.社会经济发展C.农业结构调整D.城市环境质量提升9,与中国相比,法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A.起步晚 B.速度快C.水平高 D.城市人口多BC第三节城市化知识点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当堂检测下图为“我国城乡人口及城市化水平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0-11题。10,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是(
)A.城市人口总量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D.城市用地规模11,下列对图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农村人口总量持续上升B.城市化水平一直呈加速上升趋势C.目前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农村人口D.劳动力不足是当前最突出的人口问题BC第三节城市化知识点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当堂检测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图中数据判断,城市建设不可能发生的是(
)A.地下水位下降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C.蒸发量减少D.大大减少了城市内涝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DC第三节城市化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