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二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二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二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二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二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熵值提高B.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C.生态位加宽D.某小类群占优势的情形趋于减少

2.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3.低温期(),植物受害越重。

A.温度越高B.越短C.越长D.有间隔

4.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由于南坡光照较强土温和气温较高,因此在南坡上适宜栽种

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C.耐荫植物D.湿生植物()

5.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能够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所消耗。

A.同化作用B.异化作用C.合成作用D.呼吸作用

6.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长江流域B.淮海流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7.下列有关生物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热带雨林

B.冻土带的生物量最低

C.水生生态系统中,水的最表层的生物量最大

D.森林生态系统中,树冠的最顶部生物量最大

8.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9.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10.软体动物在锶多的地方,能利用锶来弥补壳中钙的不足,这是生态因子的()

A.间接作用B.直接作用C.综合作用D.补偿作用

11.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A.汞B.铅C.砷D.镉

12.下列属于r-对策生物的是()。A.老虎B.大熊猫C.猫头鹰D.蝗虫

13.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A.砂土B.壤土C.黏土D.盐碱土

14.裸岩→地衣→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按其代谢特征为()

A.自养性演替B.异养性演替C.原生演替D.次生演替

15.鹿群繁殖季节在春季,促使雌鹿排卵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上升B.日照时间加长C.光照强度增强D.食物质量提高

16.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A.气候项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项级

17.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18.判断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校园里的所有植物B.校园里的所有树木C.校园里的所有松树D.校园里的所有草本

19.地球环境是指()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20.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生产力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A.光照B.温度C.降雨量D.风力

21.具体的生物体或群体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叫做()。

A.生态因素B.生境C.直接环境D.范围

22.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

23.我国中部山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24.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缺营养B.他感作用C.缺水分D.缺光照

25.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产量P之比.即Pt/Pt-1称为营养级之间的()。

A.同化效率B.生产效率C.利用效率D.组织生长效率

26.下列生物种群,数量呈季节性消长的是()。

A.旅鼠B.海洋浮游生物C.北极狐D.蝗虫

27.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28.北极狐身体大、而尾、耳、鼻端却小。这是适应于

A.低温B.高温C.每日照D.长日照()

29.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特点是()。

A.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B.陆地上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C.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最大

D.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30.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A.水稻→稻飞虱→青蛙→蛇→老鹰B.田鼠→鼬→植物C.吃草籽的鸟→吃虫的鸟→猫头鹰D.兔→狐狸→鹰

31.生态学是研究()A.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科学

B.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科学

C.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D.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2.由染色体的变化引起生物特征改变的变化是()。

A.DNA突变B.RNA突变C.染色体变异D.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3.与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相比,生活在高纬度低温环境下的恒温动物其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一现象称为()

A.阿伦定律B.谢尔福德定律C.贝克曼定律D.霍普金斯定律

34.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引入澳洲大陆后,和牛羊之间的关系属()

A.共生B.捕食C.竞争D.种内斗争

35.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B.生率低、寿命长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D.出生率高、寿命长

36.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

A.固定CO2

B.分解有机物C.利用光能D.合成有机物

37.影响大气中臭氧浓度的物质主要是()。

A.抗冻剂B.洗涤剂C.润滑剂D.制冷剂

38.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治病是一个典型的()应用的例子。A.黑箱方法B.白箱方法C.灰箱方法D.含这三种方法

39.农业生产中玉米地中的玉米螟卵块,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40.在相对匀质的环境中,主要资源分布均匀的条件下,由于种群内个体竞争的结果,种群内个体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随机和集群分布

41.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较简单的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草原D.苔原

42.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破坏

43.苔藓、蘑菇、白蚁、蜘蛛等均以林中枯死的朽木为生,这些生物组成了()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食物链

44.氮循环失调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A.荒漠化B.酸雨C.温室效应D.水体富营养化

45.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46.生理有效辐射是()。A.红光、橙光、蓝紫光B.红光、绿光、青光C.红光、橙光、绿光D.绿光、青光、蓝紫光

47.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B.2~3C.3~4D.5~6

48.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49.冬小麦等冬性作物需要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A.光周期现象B.温周期现象C.春化现象D.滞育现象

50.蚯蚓喜欢生活的土壤是()

A.碱性土壤B.中性土壤C.酸性土壤D.弱酸性土壤

二、填空题(20题)51.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_____这一重要概念。

52.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______。

53.植物受到动物啃食的受伤枝条,在短期内尖端木质化或整枝掉落,这是植物______的特点。

54.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叫______。

55.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_______三大类。

56.种群应具有空间特性、数量特性、______等主要特性。

57.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之间的竞争就越______。

58.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我们常把大的、缓慢移动的库叫做______库。

59.容积较大,具永久性,物质交换活动缓慢的库称__________。

60.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______。

61.浮游生物的爆发,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即赤潮,又称红潮。是由于水中______等营养物质过多形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这些浮游生物骤然增殖造成的。

62.在群落交错区内,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_。

63.营养物质循环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______。

64.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且能______的疏松层。

65.物种甲某些性状的进化引起物种乙相应性状的进化,物种乙这些性状进化的本身反过来又影响到物种甲相应性状的进化,此现象称为______。

66.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______。

67.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______、过渡期和顶级期三个阶段。

68.群落交错区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______,其特征是由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强度所决定的。

69.磷的循环类型是______。

70.某地的______温度,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温度值是影响生物分布的重要指标。

三、判断题(10题)71.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72.沿海“赤潮”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主要成因是近海海水污染和富营养化。[]

A.正确B.错误

73.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废气中的SO2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74.紫外光可以诱杀害虫、消毒灭菌,大剂量紫外光会使生物发生病变甚至致死。()

A.正确B.错误

75.根据与环境中水的关系,可以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大生态类型,()

A.正确B.错误

76.高粱、玉米、小麦等植物都是抗旱性强的植物。()

A.正确B.错误

77.分解作用的最终目的在于稳定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为碎屑食物链提供物质基础。()

A.正确B.错误

78.现代生态学以人为研究中心,更加注重实践研究。()

A.正确B.错误

79.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80.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按照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几类?

82.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

83.简述净初级生产力划分的四个等级。

84.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85.什么是物质流?生态系统的物质流有什么特点?

五、论述题(2题)86.以DDT为例,说明物质富集的危害。

87.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六、单选题(0题)88.下列哪种细胞器在代谢过程中直接需要氧气?()A.溶酶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氧化物酶体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B

6.C

7.A

8.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9.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10.D

11.A

12.D

13.B

14.A

15.C

16.A

17.A

18.C

19.D

20.C

21.B

22.B

23.D

24.B

25.B

26.B解析:海洋浮游生物在温暖的春秋两季,大量繁殖生长;在环境过热或过冷的夏冬季节则明显减少,呈现季节性消长,故选B。

27.D

28.A

29.D

30.A

31.D

32.D

33.A

34.C

35.A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强,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入侵新的栖息地,并通过高增长率而迅速繁殖。

36.B

37.D

38.A

39.A

40.B

41.D

42.B

43.B

44.D

45.B

46.A生理有效辐射一般指波长在380~760nm的可见光。尤以波长在620~760nm的红光和波长在490~435nm的蓝光对光合作用最重要,红橙光为叶绿树最容易吸收的部分。

47.D

48.C

49.C

50.B

5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52.群落交错区(或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群落交错区(或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

53.补偿作用补偿作用

54.景观景观

55.壤土壤土

56.遗传特性

57.激烈激烈

58.储存储存

59.储存库

60.环境容量

61.氮、磷

62.边缘效应边缘效应

63.变慢变慢

64.生长植物生长植物

65.协同进化

66.风播

67.先锋期

68.过渡带过渡带

69.沉积型沉积型

70.年平均

71.Y

72.A

73.A

74.A

75.B

76.B

77.B

78.A

79.Y

80.A

81.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82.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

83.陆地各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在0~3500g·m-2·a-1范围内,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

(1)2000~3000g·m-2·a-1。这是高标准的生产力,属于温湿地带,尤其是多雨地区的森林、沼泽地、河流岸边的生态系统,以及在优异条件下处于演替过程中的森林,还有农业集约栽培的水稻田和甘蔗田。这些生态系统虽外貌不同,但水分条件好,温度较高,土壤养分可得到持续供应。

(2)1000~2000g·m-2·a-1。这是陆地适宜气候条件下净初级生产力的标准值,也是世界上大多数相对稳定的森林的平均值。这些森林不受土壤及地形的限制或破坏,水和温度也不成为限制因子。此级别包括一部分草地及温带地区生产力比较高的农耕地。

(3)250~1000g·m-2·a-1。干燥的疏林灌丛或矮林以及大部分草地,还包括许多栽培农作物的陆地。

(4)0~250g·m-2·a-1。这是最低值,常分布在极端干燥和低温的地区,也就是大面积的荒漠及两极(南极、北极)地区的冻原及高山带。

84.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从下述几方面来看:(1)能量流动。随着演替的进行系统的能量逐渐增加系统的能流增大。(2)群落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越来越复杂。(3)营养物质循环。演替前期物质循环速度快开放性强随着系统的发展物质循环的速度减慢封闭性增强。(4)稳定性。演替前期系统的生物组分增长迅速、但不稳定的r-选择生物为主发展到后期以生长缓慢、较为稳定并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k-选择生物为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随演替的进行都趋向于达到稳定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增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从下述几方面来看:(1)能量流动。随着演替的进行,系统的能量逐渐增加,系统的能流增大。(2)群落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越来越复杂。(3)营养物质循环。演替前期物质循环速度快,开放性强,随着系统的发展,物质循环的速度减慢,封闭性增强。(4)稳定性。演替前期,系统的生物组分增长迅速、但不稳定的r-选择生物为主,发展到后期以生长缓慢、较为稳定并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k-选择生物为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随演替的进行都趋向于达到稳定,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增

85.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