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三)_第1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三)_第2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三)_第3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三)_第4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0*2-119页共=SECTIONPAGES11*222页◎第=PAGE10*220页共=SECTIONPAGES11*222页第=PAGE11*2-121页共=SECTIONPAGES11*222页◎第=PAGE11*222页共=SECTIONPAGES11*222页2020-2021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龟裂(jūn) B.允诺(ruò) C.锥形(zhuī) D.栩栩如生(xǔ)【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在本题中,注音不正确的是B项。允诺ruò——nu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煤碳应接不暇 B.妨碍胁调有序C.爱幕负荆请罪 D.漫游失魂落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察学生字形的辨析,注意审题题意,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需注意平时积累。A项中的“煤碳”错误,正确的应为“煤炭”。B项中的“胁调有序”错误,正确的应为“协调有序”。C项中的“爱幕”错误,正确的应为“爱慕”。D项全部正确,因此本题选择D。3.下列可能与“襦”的读音相同或相似的一项是()A.霍 B.耍 C.儒 D.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的读音,与“襦”的读音相同或相似的一项是C项,儒。读音是rú。A项:霍huòB项:耍shuǎD项:雷léi4.《论语》中,“默而识之”中的“识”的意思是()A.记住 B.知识 C.认识 D.知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分析,“默而识之”中的“识”的意思是记住。整句话的意思是,意思是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可爱的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吃得津津有味。B.在拔河比赛中,同学们众志成城,最终夺得第一名。C.诗词大赛上,张华获得冠军后,同学们众星拱月般围着他。D.我早已饿得牵肠挂肚,但还是坚持把手中的实验做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需先理解成语含义,再结合语境理解,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形容兴味特别浓厚。“众志成城”意思是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众星拱月”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牵肠挂肚”意思是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结合成语含义来看,D选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B.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有关介绍动物的书很感兴趣。C.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医生,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D.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细寻才能看到那些小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结合对标点符号的作用以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在本题中使用不正确的是C项。应改为,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医生、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7.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D.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句感情的分析,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在本题中与其他三项不同是B项。A项:出自陆游的《示儿》,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B项:出自孟郊的《游子吟》,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C项: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整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也表达了对国家的仁爱。D项:出自徐锡麟《出塞》,意思是对于出征的士兵来说,应该要高唱着战歌,然后胜利归来,只有要决心,一定是可以把胡奴赶出玉门关去。8.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选项最合适做“浩浩东风常送暖”的下联的是()A.万紫千红永开花 B.点点红梅江山秀C.潇潇春雨总关情 D.万事如意步步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对仗,结合对联的特点,在本题中,最合适做“浩浩东风常送暖”的下联的是C项,潇潇春雨总关情。一二两个字为叠字,三四个字东风和春雨对仗,最后常送暖和总关情对仗。9.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书,却无暇细读时可用泛读法。②要想具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③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阅读方法。④泛读可以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⑤阅读与学业联系不大但又有一定帮助的书,也可用泛读法。A.③②⑤①④ B.④②⑤①③ C.③⑤①④② D.③①⑤④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排序,结合每句话的内容进行分析,在本题中,第一句话应该是介绍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阅读方法。紧接着介绍何时可以用,即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书,却无暇细读时可用泛读法。阅读与学业联系不大但又有一定帮助的书,也可用泛读法。最后说泛读法的好处,即泛读可以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要想具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10.下面这段文字,其中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①2018年10月24日,在浩瀚的大海上,雄伟壮阔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②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时间大约1小时左右。③港珠澳大桥的美丽、漂亮,世人有目共睹,但它背后自强不息的故事,却广为人知。A.①句中“雄伟壮阔”改为“波澜壮阔”B.②句中删去“大约”或“左右”C.③句中“漂亮”改为“壮观”D.③中句“广为人知”改为“鲜为人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项错误,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雄伟壮阔指的是宏壮美丽。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11.看拼音,写词语。国庆节,我和爸爸来到jǔshìwénmíng的颐和园,观赏了玲珑剔透的diàntáng,lǐnglüè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美景,观赏了湖中飘逸雅致的dāndǐnghè,仿佛置身于幻想的境界。【答案】举世闻名殿堂领略丹顶鹤【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殿”“略”“鹤”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12.根据要求用“生气”写句子。(1)生气(形容不愉快):______(2)生气(指活力):_______【答案】他做的这些糊涂事让他妈妈很生气。春天到了,校园里万物复苏,充满了生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造句,结合词语的释义,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造句,注意造的句子要符合词语的解释即可。13.填空。(1)古诗中有“音”。你听:“明月松间照,________。”(2)古诗中有“理”。你看:《观书有感》中,寓意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3)劝诫同学珍惜时间,可以引用格言“________,一日难再晨”。劝诫同学要勤俭,可以引用格言“由俭入奢易,________”。(4)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答案】清泉石上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盛年不重来由奢入俭难与天不老与国无疆【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语境内容进行分析。(1)本句诗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内容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本句诗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全诗内容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本句诗出自陶渊明的《杂诗》,全诗内容为,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由俭入奢易,奢入俭难。”谚语,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4)本题出自课文《少年中国说》,作者是梁启超。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环保,国家提出全民动手,将垃圾分类。科学调查表明,一颗普通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70亿只。据了解,我国生产的电池有96%为锌锰电池和碱锰电池,其主要成份为锰、汞、锌等重金属。废电池无论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日积月累还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材料二:14.我国生产的电池主要成分不包括()A.锰 B.汞 C.锌 D.银15.从调查结果统计图看,人们对废旧电池主要采取的处理方式是()A.投入专门回收箱 B.存放家中 C.其他 D.当垃圾扔掉16.废电池无论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污染,给和______________带来危害。17.结合以上材料,正确处理废旧电池的的做法是什么?说出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答案】14.D15.D16.地下水土壤空气人类健康17.投入专门的回收箱。这样可以避免废旧电池乱扔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也可以保护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解析】【分析】14.本题考查的是对图表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可以得出,结合材料一内容“其主要成份为锰、汞、锌等重金属。”可以得出,我国生产的电池主要成分不包括银。15.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二图表内容的分析,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得出,人们对废旧电池主要采取的处理方式是当垃圾扔掉占比最多。16.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结合材料一内容“废电池无论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日积月累还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可以得出,废电池无论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会造成地下水、土壤、空气的污染,给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17.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结合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写出自己对处理废旧电池的做法的理解,要契合文章的主旨和主要内容即可。例如可以写成,投入专门的回收箱。这样可以避免废旧电池乱扔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也可以保护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阅读《眼睛里的“小精灵”》,完成下列各题。眼睛里的“小精灵”为什么眼睛能看见东西,鼻子、耳朵就看不见?这是因为,眼睛里住着无数个“小精灵”,它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抓住光。只要一碰到光波,这些小精灵就活跃起来,它们先把不同的光波分开,再把光波变成一组一组的电信号,通过每个小精灵身上连接的“细线”,把电信号传向大脑,经过大脑的处理,眼睛就能看到图像了。抓光的小精灵们住在一层膜上,这层膜叫做“视网膜”,它就在眼球的后面。视网膜的厚度不到0.5毫米,相当于一张薄纸。光线先从瞳孔进入,再穿过晶状体,最后才到了视网膜上,被那里的小精灵们抓住后,又被转换成电信号,也就是电波。眼睛里的“小精灵”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们都是细胞。人和动物的身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种类很多,有淋巴细胞、血细胞、神经细胞……眼睛中“小精灵”都是神经细胞,它们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叫做“感光细胞”,它们身上连接的“细线”叫做“神经纤维”。人的眼睛中有上亿个“小精灵”,有了它们,人才能看见五颜六色的世界。(选自《少儿百科》,有删改)18.短文中的“小精灵”是指()A.眼睛 B.视网膜 C.感光细胞 D.电波19.短文主要介绍()A.“小精灵”的数量 B.“小精灵”的作用C.“小精灵”的大小 D.“小精灵”的位置20.按眼睛看见图像的过程,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在横线上。()光线进入瞳孔,穿过,来到,被感光细胞抓住转换成电信号,也就是,通过传向大脑,眼睛看到图像。A.晶状体视网膜电波神经纤维B.晶状体视网膜小精灵电信号C.视网膜晶状体电波神经纤维D.晶状体视网膜电波神经细胞21.“视网膜的厚度不到0.5毫米,相当于一张薄纸。”这句话中“不到”“相当于”能否删除,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8.C19.B20.A21.不能删除,因为“不到”说明视网膜的厚度不足0.5毫米,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相当于”给读者一种直观的感受,更好地使读者了解视网膜的厚度,使表述对象更为直观。【解析】【分析】18.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眼睛里的“小精灵”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们都是细胞。人和动物的身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种类很多,有淋巴细胞、血细胞、神经细胞……眼睛中“小精灵”都是神经细胞,它们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叫做“感光细胞”,它们身上连接的“细线”叫做“神经纤维”,可以得出,短文中的“小精灵”是指感光细胞。19.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短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短文主要介绍“小精灵”的作用。20.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光线先从瞳孔进入,再穿过晶状体,最后才到了视网膜上,被那里的小精灵们抓住后,又被转换成电信号,也就是电波。”“它们先把不同的光波分开,再把光波变成一组一组的电信号,通过每个小精灵身上连接的“细线”,把电信号传向大脑,经过大脑的处理,眼睛就能看到图像了。”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21.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内容以及上下文的语境,可以得出,“视网膜的厚度不到0.5毫米,相当于一张薄纸。”这句话中“不到”“相当于”不能删除,因为“不到”说明视网膜的厚度不足0.5毫米,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相当于”给读者一种直观的感受,更好地使读者了解视网膜的厚度,使表述对象更为直观。阅读《奶奶的义利观》,完成下列各题。奶奶的义利观在我家乡,有一种习俗,谁家的人病了,熬药后所剩的药渣,都倒在马路上,让别人去踩。据说,谁踩到了药渣,病人的病就会转移到谁的身上,而病人也就随之痊愈了。所以,奶奶总是叮嘱我,见路上的药渣,千万要绕着走,别去踩它。在我记忆中,爷爷多病,一直吃着中药。奶奶为爷爷熬好药后,偷偷地把药渣倒在院子角落,自己不停地在上面踩,踩完后,又把药渣全部包起来,挖个坑,把药渣埋进土里。奶奶这古怪的行为,有一次被我发现了。我问奶奶,踩药渣不是会生病吗?奶奶怎么踩药渣呢?奶奶说,她想帮爷爷分担一点病过来,让爷爷少些痛苦。为什么不把药渣倒在大马路上,让别人去踩,而要埋进土里呢?我又问奶奶。奶奶说,自家的人有病,不能不怀好心地让别人家的人也生病,更不能为了自家的人病好起来,而把病痛和灾难转移到别人家去。奶奶不仅对我言传身教,还善于从小事中启迪我成长。还记得家乡的村前,有一棵梨树,梨子成熟的时候,就会有不少小伙伴爬到梨树上偷摘果子,每每看到他们总能从偷取中获得甜头。一次,我也不由起了“贼”心,见四处无人,便偷偷爬上了那棵梨树,可刚爬一半,就从树上掉了下来,摔得鼻青脸肿。回到家里,奶奶见我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就问缘由。我低着头,满脸通红,见事情瞒不过去,就把偷摘梨子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你知道你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吗?”奶奶问。是呀,我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呢?在小伙伴们中间,我上树本领最强,从来没有从树上掉下过,可这次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呢?“那棵梨树的树皮是不是很光滑?”奶奶问。奇怪,奶奶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树上长满了梨子,那是甜头多的地方,甜头多的地方,就有很多人奔着去,所以就有很多小孩子爬到树上偷梨子,爬的人多了,树皮当然也就磨光滑了。在光滑的地方行走,怎么不容易滑倒呢?甜头多的地方,往往有引你上当受骗的圈套和陷阱。”奶奶说。过了一会儿,奶奶又问:“那棵梨树是咱们自家的吗?”“不是。”我说。“不是自家的东西,你去靠近它,你去偷取它,怎么会不心虚呢?心发虚,腿脚怎么会不发软呢?腿脚一发软,怎么不会从树上掉下来呢?所以,不是自家的东西,不可以去靠近,否则,只会自寻烦恼,自找苦吃。”利己不可损人;甜头多的地方,不可靠近;不是自家的东西,莫起贪念,否则,损人的同时,便是害己。奶奶这些朴素的义利观,我一直记着,并一直影响着我。(选自《意林》2019年第21期)22.奶奶的古怪行为不包括的选项是()A.偷偷地把药渣倒在院子角落 B.自己不停地在药渣上面踩C.偷偷地把药渣倒在大马路上 D.包好药渣并埋进土里23.奶奶认为“我”从树上掉下来的原因是()A.上树的本领不太强 B.上树的人多被挤下摔倒C.被主人发现后摔倒 D.树干很光滑且自己心虚24.短文第4自然段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A.承上启下 B.设置悬念 C.欲扬先抑 D.营造氛围25.“我低着头,满脸通红,见事情瞒不过去,就把偷摘梨子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表明此时“我”的心情是()A.绝望 B.兴奋 C.羞愧 D.伤心26.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2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4~8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甜头多的地方,往往有引你上当受骗的圈套和陷阱。”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有读者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内容显得多余,可以删掉,你同意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2.C23.D24.A25.C26.C27.“我”去偷梨,却从树上掉下来摔得鼻青脸肿,后来,奶奶教育“我”不要靠近甜头多的地方,不要去靠近不是自家的东西。28.生活中总是充满很多诱惑,比如:很多人看到一些东西有利可图,有“甜头”可赚,但是其实那只是“糖衣炮弹”,很多圈套和陷阱都是包装好后来到你的面前的,一些人禁不住诱惑,因为一些“甜头”做出违法的事情,那么等待他的只有惩罚。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远离那些甜头多,有危险的地方。29.不同意,因为文章最后一段起到了点明本文主题的作用,总结出利己不可损人;甜头多的地方,不可靠近;不是自家的东西,莫起贪念的人生道理,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奶奶深深的思念与感激。【解析】【分析】2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奶奶的古怪行为不包括的是偷偷地把药渣倒在大马路上。文中写到了奶奶把偷偷地把药渣倒在院子角落、自己不停地在药渣上面踩、偷偷地把药渣倒在大马路上。2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根据原文内容““那棵梨树的树皮是不是很光滑?”奶奶问。奇怪,奶奶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树上长满了梨子,那是甜头多的地方,甜头多的地方,就有很多人奔着去,所以就有很多小孩子爬到树上偷梨子,爬的人多了,树皮当然也就磨光滑了。在光滑的地方行走,怎么不容易滑倒呢?甜头多的地方,往往有引你上当受骗的圈套和陷阱。”奶奶说。”可以得出,奶奶认为“我”从树上掉下来的原因是树干很光滑且自己心虚。24.本题考查的是原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结合原文内容短文第4自然段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2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情节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内容,“我低着头,满脸通红,见事情瞒不过去,就把偷摘梨子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表明此时“我”的心情是羞愧。26.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短文中的划线句“是呀,我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呢?在小伙伴们中间,我上树本领最强,从来没有从树上掉下过,可这次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呢?”可以得出是心理描写。27.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短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文章第4~8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我”去偷梨,却从树上掉下来摔得鼻青脸肿,后来,奶奶教育“我”不要靠近甜头多的地方,不要去靠近不是自家的东西。28.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结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并且结合整篇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