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专题训练----刘亮程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对一个村庄的认识刘亮程对于黄沙梁,我或许看不深也看不透彻,我的一生局限了我,久居乡野的孤陋生活又局限了我的一生。可是谁又能不受局限呢?那些走遍天下学识渊博的人,不也没到过黄沙梁吗?他们熟知世间一切深奥的道理却不认得这个村里的路,我这位农夫有朝一日给他们指一回路真是荣幸莫大。我全部的学识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见识。我在黄沙梁出生,花几十年岁月长成大人,最终老死在这个村里,死后肯定还是埋在村庄附近。这便注定了我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来来回回经过那块地那几间房子,低头抬头看见那一群人。生活单调得像篇翻不过去的枯涩课文,硬逼着我将它记熟、背会,印在脑海、灵魂里。除了“荒凉”这唯一的读物,我的目光无处可栖。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我不懂大道,只通一点斜门歪理。我想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可能只有芝麻那么小,而这些芝麻小理并不被通常的大道所涵盖。活在大地边缘的这一村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大事,但并不因此活得小里小气。当他们因一个鸡蛋亲戚为仇、邻居反目,为半截麻绳大打出手、刀叉伤人时,你能说他们心胸狭隘,不该为这些琐碎之事争斗计较吗?那你说他们该计较什么?坐在如此荒远的不为人知的村庄里分析世界局势,还是讨论股市涨跌问题?这些天下大事,哪件比牛啃了他们的庄稼这事更大?当张三为自家麦地先淌进水而甩开膀子堵渠拦坝时,你能说他的拦坝工程比三峡工程小,不伟大?他抢救的可是眼看旱死的一亩二分地的麦子啊,这麦子可是他一家五口的活命粮啊。谁要在这时阻止他,没准他会操起铁锨和你拼命呢。我在村里住久了,便掌握了这个村庄的很多秘密。比如王家砌了几缸咸菜喂了几头驴,李家粮仓里还有几担麦子箱子里还有多少钱。但要真正认识一个村庄很不容易,你得长久地、一生一世地潜伏在一个村庄里,全神贯注留心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这样到你快老的时候,才能勉强知道最基本的一点点。在村里溜达一圈走掉的人,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除此他们能得到什么呢?那些季节中悠然成熟的麦子,并不为谁而熟,我们收回它们,我们并不是收获者。一年中有一次,麦子忘了回家,我们就得走好几年穷路。那些岁月中老掉的人,常老于一件事情。随便的一件事,就可消磨掉人的一辈子,想想吧,这些事情有多厉害。我不说出来你会以为什么大事耗掉了人的岁月和经历,那些看来很小的事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清楚。我们村庄上空飞过的一群苍蝇,对应到世界另一地可能就是一群庞大的轰炸机。我们村里的一声咳嗽,或许才是造成某个遥远国度地震的真正原因。这个村庄隐没在国家的版图中,没有名字,没有经纬度。历代统治者都不知道他的疆土上有黄沙梁这个村子,这是一村被遗漏的人。他们与外面世界彼此无知,这不怪他们。那些我没去过的地方没读过的书没机会认识的人,都在各自的局限中,不能被我了解,这是不足以遗憾的。我有一村庄,已经足够了。当这个村庄局限我的一生时,小小的地球正在局限着整个人类。(节选自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一方面说乡野的孤陋生活局限了自己,一方面又用人人都有局限、整个人类都受局限来自我宽慰,表现出情感上的矛盾纠结。B.“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最艰涩难读”是喻指黄沙梁这个地方非常单调、荒凉、封闭、落后。C.文中说外来人到村里,“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这里的“幸运”是反语,实际上是调侃外来人运气非常不好。D.村庄上空的一群苍蝇可能对应另一地的一群轰炸机,村里的一声咳嗽或许造成远方的地震,这些说法极度夸张,使文章妙趣横生。2.赏析文本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点和效果。3.有评论者认为,在作者刘亮程的笔下,黄沙梁“不再是单纯的故乡,而是灵魂憩息的地方”。请根据文本内容,探究评论者这样论断的理由。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修门刘亮程我十四岁那年,有一天早晨,父亲吩咐我修一个院门。他只告诉我木头在房顶上呢,让我拣好的用,便扛着锨头也不回下地去了。修院门这件事在我家已嚷嚷了好几年,从我记事起,所谓的院门便是院墙上一个不规则的豁口,常年敞开着,免不了常丢东西。没想到修门这件事会落到我身上。那时的我,并不理解父亲的真正用意。父亲一直留着这个院门,并不是他没时间去修,也不是有意要偷懒。修门是个很有象征意义的活儿,父亲把它留给了儿子,他要从儿子身上看到这个家族以后的兴衰和前景。十四岁的我,怎么会领会这些呢?我只觉得这活儿好玩。我和了一堆泥,土坯是现成的。动手砌门墩时,为院门的宽窄我还思量了一阵。当时我心中似乎只有一个原则:门要挡住什么,又不能把该进门的挡在门外。我先想到了父亲。家里父亲最高大,万一院门修窄修矮了,父亲进门要低头侧身,那太委屈他了。我没想到家里还有更高大的一头黑母牛。尽管院门修好后并没把母牛拒之门外,就是在它怀孕时,也能挤扁肚子走进来,但我当时确实欠考虑,只是大概量好间距,砌了两个厚实的门墩。接下来是修门楼,我在柴火堆里挥砍了一阵,修整出十几根棒棒棍棍,我没舍得用房顶上的大木料。那是父亲盖这院房子时没舍得用的几根木头。年轻时的父亲,用手头仅有的一点钱和材料,很随便地盖了一院土房子。他原想,用不了几年,他就会把这些土房子拆了,起一院高大漂亮的砖瓦房。父亲抱着这个想法,没舍得用一根好木头。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还住在这院低矮破旧的土房子里……太富于幻想的父亲,那时候想到了隐在岁月中的、像时光一样不断涌来的巨大财富。否则他会把这院房子盖得更高大结实些,至少让这几根好木头充梁作栋,而不是白白地躺在房顶上晒几十年太阳。父亲肯定早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他或许无数次地爬上房顶,看着他留下的这几根好木头一天天腐朽而深感痛心。他想让我用掉它。他吩咐我用房顶上的木头,也是在暗示我修一个阔大的院门。我却让父亲失望了。半中午的时候,父亲下地回来。他站在院门外端详了好一阵,一脸的阴沉,然后一句话不说进屋去了。显然父亲对这个院门不满意,我却不知道他不满意在什么地方。不久后的一天,我坐在对门韩四家的墙根晒太阳,隔着马路认真地端详了自己修的院门,才发现门修小了。偌大的宅院不协调地配上这个鼠头鼠脑的小院门,显得多么滑稽可笑。我却不知道这个小院门会影响到家族的前景。不管怎样,家里总算有了一个可以关住的院门。父亲下地回来,开始很放心地把铁锨立在院子里的一个墙角,母亲也渐渐习惯于把一些小家什放在院子里。尤其到了秋天,玉米棒子、甜菜,还有草堆得到处都是。到了晚上,临睡觉前,家里总会有人问一句:院门顶住了没有?一个人答应:顶住了。有时父亲在往里扛一捆柴一麻袋麦子时,会偶尔埋怨门太小。有一个早晨父亲发现盗贼进了院子,只拿走一点不值钱的小东西,值钱的大东西一件没少时,他也略带庆幸地说了一句:幸亏院门小。在我的印象中家里人很快就习惯了这个小院门。以后的许多年里,没有谁提出重修一个更大些的院门。它已成为我们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象征。也许正因为这样,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院门始终是一块无法言说的心病,尤其在我知道父亲让我修院门的真正用意之后,愈加觉得自己干了件不成功的事情。每当家里遇到不顺或不愉快的事,我都会敏感地想到这个小院门。是否我们家的前景和命运,真的在那个上午,被未成年的我无知地前定了——直到我们家搬出这个院子时,家里竟没有一件大过院门的贵重东西。后来我离开父母有了自己的家,也圈了一个院子。从砌院墙到修院门,都是我亲手干的。那时我正准备结婚,尽管还没有一件值钱东西可以放在院子里,但我想到了这个院子里以后会堆满属于我的东西。我用砖和水泥砌了两个相距三米远的高大门墩,在上面横放了一块结实的钢筋水泥板。大门修好后,我特意把父亲接来,我想让他老人家看看这个院门修得够不够大。我希望他能夸我一回。这时的我,或许同样不能懂得父亲。我二十四岁。十年时间并不能使我长大到足以和父亲对视。到了父亲这个年纪,门在他的生命中也许已经变成另一种东西。每当我看到他袖着手,紧掖着棉衣行走的样子,就会感到父亲的四周洞开着许许多多的门,它们透着阳光也透着寒冷和风,父亲已无力关住任何一扇门,他能做到的只是把自己的衣襟掖得更紧。父亲在一个村庄里走遍一生的山山岭岭。那些远远近近的门,都对他洞开了。他感到透彻洞明的同时,也感到了寒冷。父亲现在渴望的,只是一扇能够关严实的小门。许多年后,当我回来,我们家的院子只剩下孤孤的两间破房子,院墙早已不在,唯独我修的门楼还孤立在那里,空旷而孤独,曾经跟它连在一起的院墙房屋都倒塌了,它挺立着,让阔别多年的我怆然走进去——走进满是断墙荒草的家园旧址。它再挡不住什么,无论进来的还是出去的。能走掉的,都从这里走掉了——家里的人、家畜、炊烟、柴火和人声……这个院子里的生活中断了,它们移到了另一个宅院里。荒草涌了进来,从院门,从倒塌的院墙外。我转了一圈,从空旷的院门出去,站在路对面韩四家回望这个院门时,第一次感觉到它不小,也许曾使它显小的那些墙院和房屋都消失了,它独立地存在着,跟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关系。离开时,我预感到这个院门还会耸立许多年。其一,不会有人为门楼上的几根细小木棍去拆掉它。其二,再不会有比一个家更大的东西经过这里。它将成为一座荒野中的门。进出的只有时间和风。(有改动)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识到自己在修门时思虑不周和未能理解父亲的用意,“我”的心里始终怀有歉疚,这也促成了后来“我”修自己家大院门的那些行动。B.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十分细致,从年迈父亲的举止中洞察其内心世界,“袖”和“掖”两个动词真切地呈现了父亲的老态,也流露出作者的悲悯情怀。C.文末“我”再次从对面韩四家回望自家院门,感受却与14岁时截然不同,这是因为曾使它显小的墙院和房屋都消失了,唯独门楼还在。D.文章采用低沉、缓慢、平静的语调叙述,赋予了作品沉静内敛的气质,呈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也彰显出哲学沉思的深厚魅力。5.刘亮程的散文常有丰富的隐喻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借“修门”表达了哪些思考。6.“我”在回忆往事时,不断插入事后“我”的反思,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艺术效果。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我改变的事物刘亮程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这也许就是命运。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当然,在我使唤坏好几把铁锨后,也会想到村里老掉的一些人,没见他们干出啥大事便把自己使唤成这副样子,腰也弯了,骨头也散架了。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现在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这时我内心的激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对于跑过这片荒野的一头驴来说,这点变化也许算不了什么,它在荒野上随便撒泡尿也会冲出一个不小的坑来。而对于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一只小虫,这点变化可谓地覆天翻,有些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米,在它的领地随便挖走一锨土,它都会永远迷失。有时我也会钻进谁家的玉米地,蹲上半天再出来。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这是我的业绩,我为这户人家增收了几斤玉米。哪天我去这家借东西,碰巧赶上午饭,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却永远不会为某一件事去忙碌。村里人说我是个“闲锤子”,他们靠一年年的丰收改建了家园,添置了农具和衣服。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一次我经过沙沟梁,见一棵斜长的胡杨树,有碗口那么粗吧,我想它已经歪着身子活了五六年了。树总是一个姿势做到底,原地踏步一辈子,往前走半步都是要命的事。我找了根草绳,拴在邻近的一棵树上,费了很大劲把这棵树拉直了,干完这件事我就走了。两年后我回来的时候,一眼就看见那棵歪斜的胡杨已经长直了,既挺拔又壮实。拉直它的那棵树却变歪了。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我把一棵树上的麻雀赶到另一棵树上,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我是这样一个平常的人,住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注定要这样闲逛一辈子。我得给自己找点闲事,找个理由活下去。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我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而这一切,只有我一个人清楚。我扔在路旁的那根木头,没有谁知道它挡住了什么。它不规则地横在那里,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每天都会有一些村民坐在木头上,闲扯一个下午。也有几头牲口拴在木头上,一个晚上去不了别处。因为这根木头,人们坐到了一起,扯着闲话商量着明天、明年的事。因此,第二天就有人扛一架工具上南梁坡了,有人骑一匹快马上胡家海子了……而在这个下午之前,人们都没想好该去干什么。没这根木头生活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坐在一间房子里的板凳上和坐在路边的一根木头上商量出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我老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我改变的事物”,意在强调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是自然的主宰,理应去改造自然。B.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村里人”与“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进行对照,突出“我”与众不同的追求。C.文章写了自己在村庄改变了很多事物,并表达了自己改变这些事物后心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D.文章反复说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是说“我”做的事很细微却又很重大,“我”从中获得了一种隐秘的快乐。8.请结合全文分析,说说“我”为什么热衷于改变这些不起眼的事物?9.作者在描述自己扔在路边的那根木头时,说它“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①我走的时候,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撅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工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嚓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1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写作者与草、土墙和房子的对话,既刻画出自己熟悉的环境的顽强生命力,又充分体现了自己对熟悉的生活的留恋。B.本文写人们“挖土打墙”,是为了说明无论墙打得多么坚实,终究会有倒塌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摒弃奢华,返璞归真。C.本文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反复强调,当一个人的家乡变成了故乡,一切都面目全非的时候,我们不必太留恋过去,而要勇敢地向前走,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D.这篇散文与许多乡思作品反复抒写思乡之情不同,它从一个人的迁徙写起,没有过多的抒情,而是把感情深藏在对具体的故乡场景的描写之中。11.本文展现了作者对“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情感态度,请就此梳理文章的思路。12.结合全文,概括说明作者为什么需要今生今世的证据。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截土墙刘亮程我走的时候还年轻,二十来岁。不知我说过的话在以后多少年里有没有人偶尔提起,我做过的事会不会一年一年地影响着村里的人。现在看来,我留在这个村庄里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是打了这堵歪扭的土院墙。那一年四弟十一岁,三弟十三岁,我十五岁。原以为父亲会带着我们打那堵墙。他栽好梯子,椽子并排绑起来,后退了几步,斜眼瞄了几下,过来在一边架子上跺了两脚,往槽子里扔了几锨土,然后扛着锨下地去了。父亲把这件活扔给我们兄弟仨了。我提夯,三弟、四弟上土。一堵新墙就在那个上午缓慢费力地向上升起。那是我们第一次打墙,但经常看大人们打墙,所以不用父亲教就知道怎样往上移椽子,怎样把椽头用绳绑住,再用一个木棍把绳绞紧别老实。我们劲太小,砸两下夯就得抱着夯把喘三口气。我们担心自己劲小,夯不结实,所以每一处都多夯几次,结果这堵墙打得过于结实,以致多少年后其他院墙早倒塌了,这堵墙还好端端站着,墙体被一场一场的风刮磨得光光溜溜,像岩石一样。只是墙中间那个窟窿,比以前大多了,能钻过一条狗。这个窟窿是我和三弟挖的,当时只有锨头大,半墙深。为找一把小斧头我们在刚打好的墙上挖了一个洞。墙打到一米多高,再填一层土就可以封顶时,那把小斧头不见了。“会不会打到墙里去了?”我望着三弟。“刚才不是你拿着吗?快想想放到哪了?”三弟瞪着四弟。四弟坐在土堆上,已经累得没动说话。眼睛望着墙,愣望了一阵,站起来,捡个木棍踮起脚尖在墙中间画了一个斧头形状。我和三弟你一锹我一锨,挖到墙中间时,看见那把小斧头平躺在墙体里,像是睡着了似的。斧头掏出后留下的那个窟窿,我们用湿土塞住,用手按瓷。可是土一干边缘便裂开很宽的缝隙,没过多久便脱落下来。我们再没去管它,又过了许久,也许是一两年,那个窟窿竟通了,变成一个洞。三弟说是猫挖通的,有一次他看见黑猫趴在这个窟窿上挖土。我说不是,肯定是风刮通的。我第一次扒在这个洞口朝外望时,一股西风猛窜进来,水桶那么粗的一股风,夹带着土。其他的风正张狂地翻过院墙,顷刻间满院子是风,树疯狂地摇动,筐在地上滚,一件蓝衣服飘起来,袖子伸开,像个半截身子的人飞在天上。我贴着墙,挨着那个洞站着。风吹过它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像一个人鼓圆了嘴朝远处喊。夜里刮风时这个声音很吓人。像在喊人的魂,听着听着人便走进一场遥远的大风里。后来我用一墩骆驼刺把它塞住,根朝里,刺朝外,还在上面糊了两锨泥,刮风时那种声音就没有了。我们搬家那天看见院墙上蹲着坐着好些人,才突然觉得这个院子再不是我们的了,那些院墙再也阻挡不住什么,人都爬到墙头上了。我们在的时候从没有哪个外人敢爬上院墙。从它上面翻进翻出的,只有风。在它头上落脚,身上栖息的只有鸟和蜻蜓。现在那些蜻蜓依旧趴在墙上晒太阳,一动不动。它们不知道打这堵墙的人回来了。如果没有这堵墙,没有二十年前那一天的劳动,这个地方可能会长几棵树、一些杂草,也可能光秃秃,啥也没有。如果我乘黑把这堵墙移走,明天蜻蜓会不会飞来,一动不动,趴在空气上。如果我收回二十年前那一天(那许多年)的劳动,从这个村庄里抽掉我亲手给予它的那部分——韩三家盖厨房时我帮忙垒的两层土块抹的一片墙泥,冯七家上屋梁时我从下面抬举的一把力气,我砍倒或栽植的树,踏平或踩成坑的那段路,我收割的那片麦地,乘夜从远处引来的一渠水,我说过的话,拴在门边柱子上的狗,我吸进和呼出的气,割草喂饱的羊和牛黄沙梁会不会变成另一个样子。或许已经有人,从黄沙梁抽走了他们给予它的那部分。有的房子倒了,有的路不再通向一个地方,田野重新荒芜,树消失或死掉。有的墙上出现豁口和洞,说明有人将他们垒筑的那部分抽走了。其他人的劳动残立在风雨中。更多的人,没有来得及从黄沙梁收回他们的劳动。或许他们忘记了,或许黄沙梁忘记了他们。过去千百年后,大地上许多东西都会无人认领。(有删改)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取年少时打墙的一段经历,故事情节简单,描写过程简略,但却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倾注了他们的热爱,是他们生命的记忆。B.父亲把打墙这件活扔给我们兄弟仨,是因为在父亲心中,我们都已经长大,可以独立做事了,对我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生活历练,更是一种生命的捶打。C.文中三处加点“如果”,通过假设表现了作者对自己曾经打过这截土墙感到很庆幸传达出对劳动、对过去乃至对生活意义的思考。D.文章倒数第二段所讲述的内容是乡村在历史的变迁中出现的正常情况,作者在客观的叙述中带有强烈的反思意识。14.文中画线处作者对“风”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倾注了他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15.作者为什么说“打了这堵歪扭的土院墙”是“我留在这个村庄里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请简要分析。【答案】1.B
A.“情感上的矛盾纠结”不符合文意,作者并没有情感上的矛盾纠结,而是表现出一种理解的坦然。
C.“这里的‘幸运’是反语,实际上是调侃外来人运气非常不好”分析错误。根据前后语境,文中的“幸运”并非反语,而是作者借此形容外来人与黄沙梁关系的疏远。同时,作者也不是“调侃外来人运气非常不好”。
D.“极度夸张”理解错误,这一说法有着科学依据,根据混沌效应理论,南美洲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可能引起欧洲的一场风暴。“妙趣横生”的说法不准确,这里的对比还是比较客观的
2.①连续使用多个疑问句式,包括反问句式,强化了行文的语气,表明作者对乡亲的理解和对农民尊严的维护。
②用性质上差别极大的事物作比较,如“一个鸡蛋”“半截麻绳”与“世界局势”“股市涨跌”“张三堵渠拦坝”与“三峡工程”,形成强烈的认知反差,富有哲思,令人回味。
3.①作者生于斯长于斯,从情感和精神已经与故乡融为一体,注定生死如一地归属于黄沙梁这片土地。
②作者清醒地认识到黄沙梁虽偏僻荒凉和不为人知,但作为故乡对自己却有着独特的存在价值。
C
“是因为曾使它显小的墙院和房屋都消失了,唯独门楼还在”错误,对门的大小感受不同,是因为“我”的认知发生了变化,“门”的意义也随之变化。
5.①修门是希望改变命运,隐喻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②从不懂门与家运兴衰的关系,到修建阔大的门,再到只需一扇“小门”,直至“荒野中的门”,隐喻了人的整个生命进程。
③关于门的大小,“我”和父亲的观念始终存有差异,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存在隔膜。
④门最终“再也挡不住什么”,寓意个体生命短暂,衰老和死亡无法逃避。
⑤门的大小、宽窄各有利弊,寓意利弊时常共存。
6.①打破叙事的连贯性,将不同时间的感受汇合,相互渗透,前呼后应,增添了时空交错的艺术效果。
②插入事后的悔悟和思考,表现出审视生命和自我反思的态度,赋予作品深厚的哲学意蕴。
A“意在强调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是自然的主宰”分析错误。文章并未强调人是万物之灵长,是自然的主宰,文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平等的,也互相改变。
①“我”因为对这些一般人看来寻常不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泥工装修工程2024年度工程协调合同
- 正规手房买卖的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二手房产预付款支付合同3篇
- 2024年度仓储物流合同:服装厂与物流公司的运输协议3篇
- 骑车安全协议责任书范本版 2篇
- 租赁田地合同
- 矿山合作开发协议书
- 房屋租赁合同续租补充合同范本3篇
- 购买钢结构简单合同2篇
- 2024年度电子商务平台数据服务合同3篇
- 颈托的正确使用课件
-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5版)习题答案
- 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培训课件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北师大版版练习五
- 线性系统理论-郑大钟(第二版)课件
- 16.《材料的导热性》课件-2021-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青岛版(五四制)
- 【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课件
- 四川省乐山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完整版)幼儿园大班测试卷
- 有机磷农药中毒课件 - 参赛
-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