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新余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江西省新余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江西省新余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江西省新余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江西省新余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江西省新余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和C分别代表()。

A.发育历期,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C.有效积温,平均温度D.发育历期,生物学零度

2.下列关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相等的

B.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不等的

C.生物因子对于种群的影响,通常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

D.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较有机体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说更加紧密

3.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A.限制因子B.生物因子C.直接因子D.间接因子

4.热带雨林的分布区域是()

A.亚热带B.热带C.温带D.寒带

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B.俄罗斯C.中国D.美国

6.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由于南坡光照较强土温和气温较高,因此在南坡上适宜栽种

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C.耐荫植物D.湿生植物()

7.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经常在简单的食物链上引入新的环节来加强对农副产品的转化和利用。蜜蜂引进农田,用花粉生产王浆、蜂蜜等产品,这种做法属于引入()

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

8.逻辑斯蒂方程中的r是()

A.内禀自然增长率B.周限增长率C.瞬时增长率D.相对增长率

9.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是按()。

A.环境的性质分类的B.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的C.环境的主体分类的D.环境的质量分类的

10.()气体不是温室气体。A.COB.CO2

C.CH4

D.N2O

11.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12.生物间的他感作用主要存在于()。A.种间关系中B.种内关系中C.种内和种间关系中D.种内和种间都不存在

13.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

B.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冬眠

C.主动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

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

14.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

15.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16.引起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

17.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18.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9.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

A.生态入侵B.种群爆发C.种群衰退D.种群平衡

20.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黄瓜C.大D.玉米

21.地衣的生活型是()。

A.内生植物B.一年生植物C.浮游植物D.高位芽植物

22.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同哪个选项相当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23.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24.板状根现象常见于()。A.北方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热带雨林

25.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26.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表现在()。

A.由于温度的影响,蜗牛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

B.土壤富含石灰质,云杉的数量会增多

C.由于森林能够阻碍气流,所以能改变风速但不能改变风向

D.由于光的作用,高山上只生长着矮小的植物

27.森林的年龄是森林()指标。

A.稳态的B.年龄结构的C.密度的D.发育的

28.地球上的碳素绝大部分存在于()。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土壤圈

29.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A.汞B.铅C.砷D.镉

30.“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A.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B.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C.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D.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31.按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是()。A.一年生植物B.地面芽植物C.地上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32.温带草原在半干旱区的群落类型是()

A.草甸草原B.典型草原C.荒漠草原D.高山草甸

33.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34.热力学第一定律强调了()。

A.能量的衰变趋势

B.非平衡态的系统的开放性

C.生态系统固定更多日光能的重要意

D.生态系统的存在必须不断输入能量和物质

35.蜘蛛、蜗牛、青蛙等一般生活在森林的()中。A.乔木层B.灌木层C.草本层D.地被层

36.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37.在演替过程中()

A.水生生境变得中生一些而中生生境变得干旱一些

B.水生生境变成旱生生境

C.旱生生境变成水生生境

D.水生型的生境和早生型的生境都趋向于中生型生境

38.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39.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B.环境C.生态系统D.生物圈

40.红外线对生物体的主要作用是()。

A.产生热效应B.使动物体表产生红疹C.促进抗软骨病的维生素D合成D.引起皮肤癌

41.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这种现象叫做()。

A.食物链的浓缩作用B.食物链的缩短作用C.食物链的放大作用D.食物链的传递作用

42.地球环境是指()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43.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A.谢尔福德

B.达尔文

C.奥德姆

D.莫比乌斯

44.荒漠植物的生理机制和形态结构是()。

A.叶和枝具有特殊的繁殖构造B.叶面缩小和退化C.根系强大,肉质D.叶和枝具有发达的气孔保护组织

45.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

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46.判断下列关于多样性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一定比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低

B.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一定比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高

C.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的群落与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可能出现同样的多样性指数

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不一定高

47.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锥体呈()

A.金字塔形B.壶形C.钟形D.三者都不是

48.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49.有效积温公式中的温度C(有的以T。表示)是表示()

A.发育起点或生物学零度B.0℃C.目标温度D.最低温度

50.在种群指数增长模型Nt=N0·en中,N0为()

A.种群初始数量B.环境容量C.种群增长率D.增长时间

二、填空题(20题)51.在山区、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山______。

52.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___和农生演替两类。

53.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现象称为______。

54.将农业废弃物秸秆通过糖化过程变为饲料,然后用牲畜排泄物及秸秆残渣培养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的残余废料可以用来养蚯蚓,而后把最终残余物返回农田,这是生态农业中物质、能量______利用系统类型。

5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改进能源结构和提高______。

56.生态因子的综合称为______。

57.______是土壤具有生命力的主要成分,在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58.饶基耶尔将植物生活型分为高位芽、__________、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

59.一般来说,大型动物的生态效率低于小型动物,______性动物的同化效率高于______性动物。

60.由一个物种经过趋异进化而形成很多物种的现象叫做______。

61.具有相似生态习性的生物种群,在对资源的需要和获取资源的手段上,都是十分剧烈的,特别是在密度过大时______就更为剧烈。

62.______是指长期生活在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生物,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繁殖方式都和其生存环境相统一。

63.一种生物进入新的适宜其栖息繁衍的地区,种群迅速增长,并对该地区原有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64.典型草原是()内陆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65.种群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称为______。

6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______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67.在日照时间超过一定的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______植物。

68.生态型是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趋异反应,而生活型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_______反应。

69.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___________、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面。

70.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个体数量关系可用______金字塔来表示。

三、判断题(10题)71.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分布形成。[]

A.正确B.错误

72.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A.正确B.错误

73.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A.正确B.错误

74.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75.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因为降水量太大。()

A.正确B.错误

76.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向微观和宏观发展。()

77.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是位于中非的热带雨林。[]

A.正确B.错误

78.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79.生态系统演替的对策,基本上与生物圈长期进化发展的对策是相同的。()

A.正确B.错误

80.海拔升高与纬度增加对生物栖息地温度的影响通常是相似的。()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的作用规律。

82.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83.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84.简述水生原生演替的演替系列。

85.简述顶级群落的特征。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保证生态系统稳定需要的条件。

87.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六、单选题(0题)88.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

参考答案

1.D

2.C解析: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有误。生物因子对种群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是有关的,如草原中牧草对羊群的影响就和密度大小有密切关系,故选C。

3.D

4.B

5.C

6.B

7.A

8.C

9.A

10.A解析:温室气体首先应是温室植物释放出来的,由此排队CO,故选A。

11.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12.C

13.D

14.B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一肉食性动物。

15.B

16.C

17.D

18.B

19.B

20.B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苍耳和菌类属于短日照植物,黄瓜属于中间植物。

21.A

22.A

23.B

24.D

25.D

26.D

27.D

28.A

29.A

30.B“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年龄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即为“老年型人口国家”。

31.A

32.B

33.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34.C解析:热力学第一定律强调能量守恒,因此生态系统中维持能量守恒的重点就在于固定更多的日光能。故选C。

35.C

36.B

37.D

38.A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39.B

40.A

41.A

42.D

43.D

44.C

45.D

46.C

47.B

48.B

49.A

50.A

51.谷风

52.原生演替

53.生殖隔离生殖隔离

54.多层次分级多层次分级

55.固氮作用固氮作用

56.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57.土壤生物土壤生物

58.地上芽

59.肉食、植食肉食、植食

60.适应辐射适应辐射

61.竞争竞争

62.生态适应性

63.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

64.半干旱半干旱

65.种群平衡

66.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

67.长日照长日照

68.趋同

69.物质循环

70.数量数量

71.A

72.A

73.A

74.N

75.B

76.Y

77.B

78.Y

79.A

80.Y

81.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82.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从下述几方面来看:(1)能量流动。随着演替的进行系统的能量逐渐增加系统的能流增大。(2)群落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越来越复杂。(3)营养物质循环。演替前期物质循环速度快开放性强随着系统的发展物质循环的速度减慢封闭性增强。(4)稳定性。演替前期系统的生物组分增长迅速、但不稳定的r-选择生物为主发展到后期以生长缓慢、较为稳定并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k-选择生物为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随演替的进行都趋向于达到稳定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增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从下述几方面来看:(1)能量流动。随着演替的进行,系统的能量逐渐增加,系统的能流增大。(2)群落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越来越复杂。(3)营养物质循环。演替前期物质循环速度快,开放性强,随着系统的发展,物质循环的速度减慢,封闭性增强。(4)稳定性。演替前期,系统的生物组分增长迅速、但不稳定的r-选择生物为主,发展到后期以生长缓慢、较为稳定并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k-选择生物为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随演替的进行都趋向于达到稳定,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增

83.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1)土壤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84.典型的水生演替系列依次是:(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

85.群落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群落。顶级群落的特征为:(1)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到平衡的稳定系统。(2)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稳定。(3)有机物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之和达到平衡。(4)顶级群落若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86.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改变的环境条件或人类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内部的调整而保持结构和功能的总稳定即使在上述影响改变后也会回到它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②要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功能完善、信息畅通。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表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水平上。③各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

87.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和破坏如太阳能的消失、森林火灾、乱砍滥伐、草原过牧、水产超捕、掠夺式经营等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熵能或无序性增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