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吕梁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18分)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阳
光
邵顺文四月天的一个清晨。我打开宿迁楚街荷花池宾馆住宿房间的窗帘,向窗外望去,大片的阳光带着她们的影子进入了我的视野。阳光是金色的。她洒在古典建筑的瓦片上、墙上,洒在三轮车和出租轿车的车体上,也洒在道路两侧安静伫立的树木上。很多次我到达过楚街,但是我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认真地留心这阳光的存在,更没有在其他地方留心过,以至心里竟然涌起一丝愧疚,仿佛她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默默关注我的朋友:这么多年以来,她一直用自己的眼睛注视着我。她的眼神,像是在爱慕我,又像是在怜惜我。晴朗的天气,她穿着华丽的裙裾,来到我的面前,向我展示她的妩媚。阴霾的时候,她默默地躲在一扇墙或者一片云的身后,用一种歉意的目光注视我。她期望我开心,期望我在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发出自己的声响。她像真正爱我的人,从来没有责备过我,当她听到我爽朗的笑声或者对时间的歌唱,她会窃窃自喜。当她听到我长长的叹息,她就锁紧自己的眉头。她有无数话想对我说,但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眼睛认真地停留在她的身上,哪怕一秒钟,所以她也从来没有机会对我表达。她无法说出对我的爱,也无法说出对我的恨。我是她的帝王将相,而她一直都没有成为我的臣民。每天清晨,她在渴望中来;每天傍晚,她带着绝望离去。当我知道自己这么多年以来,竟然如此冷漠无情的时候,我的内心不由颤动起来。我轻轻地伸出自己的双手,朝着窗外的阳光。这时候,我感到了一股从来没有过的欣喜通过我的手心向我传来:我首先听到了她惊喜的叫声。这是一种出乎意料的喜悦到达之际,才会发出的声响。接着她紧紧地拥抱了我,用她一千只甚至一千万只柔软的、纤细的小手指紧紧地簇拥了我。在我的皮肤之上,在我的指甲之上,在我的每一根指节之上,她们热烈地弹奏着曼妙的乐曲。她们的节拍是那么地一致,以至于我不得不怀疑她们是否经过某个神灵严格的训练。她们轻轻地敲打着,仿佛我的手是一个巨大的鼙鼓。她们中的另一部分还在我的皮肤之上,在我的指尖之上,在我每一根指节之上欢快地舞蹈。她们的步伐如同行云流水,让我的内心感受到莫名的来自天空和海洋的美:流动之美。正当我沉浸在这美妙之中的时候,一个在楼下说话的女子惊动了我。她站在街道边,面朝东方。她在和某个看不见的人说话。她每说一句,都把头向南转。这时候,我就看到她的右半边脸是影子,而左半边脸则闪烁着灿烂的阳光。她说完一句话的时候,就立即把脸转向东方,于是,我就又看到她整张阳光灿烂的脸孔。在我的视线中,她就这样一直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动作,以至我几乎怀疑和她说话的那个人是否真的存在。她是阳光的使者么?她的到来是想让我知道这么多年以来阳光对我的爱护么?她是我活着或者死亡的理由么?趁她再一次转身的时候,我轻轻地关上窗子,走下楼去。让我诧异的是,她已经消逝,无影无踪。在她刚刚站立的地方,一丛丛茂盛的地被植物进入了我的眼帘。她们只有十几厘米高。她们的叶子,细细的,长长的。叶子的正面,阳光暖暖地照耀着,仿佛踱上了一层闪闪的金粉。我伏下身去,再仔细地端详起她们的背面,我看到深绿色的黑暗正在蔓延。正面的阳光似乎要穿越叶片抵达背面,而背面的黑暗似乎也要穿越叶乍吞噬正面。阳光与黑暗,就这样一直不停地较量着。她们的较量发乎自然,又超越自然。这正面与背面,正如刚刚我看到的那个年轻女子的左半边脸与右半边脸一样,同样让我感觉到力量的美。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这金属般的阳光,从来没有减少对我们的爱和对黑暗的驱赶。正如生活从来没有减少对我们的期待一样。无论我们因为运气或者其他原因,遭遇了生活中的背面,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心的温暖。即使什么都失去了,那个默默关注你的阳光女神,永远不曾离开。我从这丛地被植物的身边站起来的时候,发觉刚刚还是金色的阳光,现在已经变成了白银的色彩。我卑微的影子,也比刚刚要短了许多,抬眼望去,太阳在地平线上的角度已经从30度左右抬高到45度上下。人们正在忙碌着,如同苍穹的星星。这一刻,楚街在默默地注视着我,仿佛大地注视着自己体内唯一一颗没有被挖掘的翡翠或化石。——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9期)19、为什么作者会说“以至心里竟然涌起一丝愧疚”?(2分)
20、联系全文归纳,文章中写了阳光的哪些特点?请分点阐述。(6分)
21、“这一刻,楚街在默默地注视着我,仿佛大地注视着自己体内唯一一颗没有被挖掘的翡翠或化石”,这一句的含义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4分)含义:
修辞:22、本文主要有哪些写作特点?请简要结合本文内容来分析。(6分)
参考答案:19、作者为阳光长期以来对我一直默默地关注,(1分)自己却对阳光长期忽视(或:我竟然如此冷漠无情)而感到愧疚。(1分)20、①阳光默默地关心着我。(或:阳光的多情。或:阳光从来没有减少对我们的爱。)②阳光能让人感到欣喜之情。(或:阳光有流动之美)③阳光有力量之美。(写“阳光能一直与黑暗较量”也算对)(每点2分,共6分)21、含义:“楚街默默地注视着我”,其实是作者由前一句中阳光注视下人们如同苍穹的星星而来的联想,意味着人们正受着阳光与自然默默的关注,“仿佛……的翡翠或化石”,含有阳光下的人是自然的结晶(或:由自然孕育而来),一直领受着自然的惠泽。(3分,一点2分,二点3分。)修辞方法:运用了比拟、比喻。(1分)22、①全文以第三人称“她”来写,以“她”来称呼阳光。②本文运用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来写阳光,如第二段把阳光当作一个饱含着深情关注着“我”的女子来写,第五段借助拟人手法写出“我”的手接触阳光时温暖的感觉。③全文以阳光为线索,围绕着阳光带给“我”的感受与视觉所见的人与景物来写。④从文章的内容安排的先后顺序来看,在写景物的基础上阐发人生哲理。开篇先写关注阳光带来的感受。再写阳光下所见所感:伸出手感受阳光时的欣喜,阳光下一个女子的脸,地被植物。最后写由阳光与黑暗的较量而来的感悟。(每点2分。只要能写出本文的三个特点,即可赋分。).
略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王安石逸事林语堂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
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贷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节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题目为编者加)8.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文中“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以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一定来历或根据,又能让读者看出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B.“他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主要是批评王安石虽有政治抱负,但清高孤傲、不谙世事、自以为是。C.文中特别写道王安石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而已”,除了表达他对注重外表装扮的人的鄙视之外,更是意欲借此表达他对韩琦曾经对自己误解的憎恨。D.文章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一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E.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活泼易懂,读来有趣,这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9.文章开篇即说“王安石是个怪人”,从文中的叙写看,王安石的“怪”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10.对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之举,作者说“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你认为作者是依据什么而得出这个看法的?(4分)11.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写:“(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苏明允着《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苏洵(字明允)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阐述。(6分)参考答案:8.BC(B的立场有问题,文章中这句话并非是批评王安石;C王安石的评论并不一定是针对被误解的事情做出的,也并非为了表达憎恨)9.①为人(思想)方面:有基督救世之心,不会圆通机智地处人处事;②外表方面:仪表邋遢,不重衣食,把精力全部倾注在内在思想上;③为政方面:虽政绩斐然,堪称能吏,但屡次拒绝朝廷的提升。(每点2分)10.①王安石在考中进士之后,在长达25年的壮年时期一直拒绝提升;②王安石“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世之术”,从他敢于说批评上司韩琦的话可见他是率性之人;③王安石有行政才干,却在偏远之地任职,治绩斐然;可见王安石也满意这种偏居一方的惬意生活。(1必答,2、3点任选其一即可)11.(这道题要给出一个答案示例)(此题理解允许有不同看法。但应要求学生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并能结合文本)3.、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严歌苓:厚积薄发不事雕琢
金涛
从柏林回到北京,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了。在国外,她会经常到森林里走一走,很幸福,很享受;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电影。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没了。“就晚上睡觉前读一会儿书,很糟糕。”严歌苓说。
厚积薄发不事雕琢
在严歌苓的电脑桌上,经常放着一本李商隐的诗集。电脑开机前的空闲里,严歌苓会翻开诗集读上一段,虽然她和李商隐的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但严歌苓觉得这可以使她进入一种很美的意境。“平常读好的语言,包括英文,总是在给我营养。作家要不断地被陶冶,学的语言越多越好,别人语言中总会有自己语言中没有的养分,也可以从古文和现代文字中吸取大量养分。”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依靠谷歌、百度,现在人人都可以一分钟变成学者,但这样了解知识很害自己。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原著,不一定是看小说,还可以看一些政论、哲学书籍等,然后去思考。这样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想故事,进而表述这个故事,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作要厚积薄发。”
严歌苓小说讲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国际视野。“在更广阔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在小说《金陵十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孩子的同时,还在救赎自己。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一种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生命通过这样一种保护变得宝贵。”改编成电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这种精神是普世的。”严歌苓说,现在国际上非常重视中国的文化现象,《金陵十三钗》一下子就卖了20多个国家的版权。
创作时是支燃烧的蜡烛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苓的新作《陆犯焉识》,书中有很多是关于严歌苓爷爷的。“陆焉识的前半生就是我爷爷的影子。我从小就对爷爷很着迷,他是我们家的骄傲。那么年轻就出国留学,16岁上大学,会多种语言,博闻强记,25岁读完博士,40岁自杀。这个人对我来讲太精英了。这样的精英好像是活不下来的。但后来我发现他可能跟我一样有狂躁症、忧郁症,因为燃烧得特别快,不能睡觉,创造力极高,很多时候都在写作、都在工作、都在思考,然后高到浪峰的时候哗一下就跌下来了。因为到浪峰的时候基本是一个蜡烛有很多捻子在燃烧,很多夜睡不着觉。睡不着觉,脑子里就发生化学转换,产生很黑暗的东西,感觉就完了,开始厌世……”
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国读书时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还看了当代人的传记。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严歌苓也非常爱读。“特别厚的两本。下册讲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特别好。看了这些东西以后我知道爷爷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在严歌苓的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支离破碎,少之又少。因此她写小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对我来讲非常开心。如果讲的太具体了,我就觉得被绑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取舍。”
不能把发现自己当成第一主题
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我写出来的东西,西方人必然要经过一道语言的翻译,再经过一道文化背景的翻译,还要经过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翻译,有好几层,难怪人家翻译不好。”
不过,严歌苓觉得中国当代年轻的作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她看来,现在的作家像韩寒、郭敬明,已经不再有他们那一代人的负担。年轻作家关注个人的生命、个人的成长、个人的苦闷,个人就是一个宇宙,这个宇宙是全世界都会共同关注、都会懂得的宇宙。“他们写作的优势在于对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这个主题是全世界的同龄人都在做、作家都会有的共同命题。年轻的作家不去讲‘文革’、三年自然灾害,外国人不懂那个时期生活形成的特定术语。现在青年作家考虑的问题如就业、购房、环保等正和西方青年作家逐渐靠拢,相似的环境下产生了类似的文学命题,这也造成他们情感表达的接近,文学不与世界接轨也得接轨。所以我觉得他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
文学不应高高在上
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民间的故事。“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所以有时我会搜集这些东西。《第九个寡妇》是我听到的故事,《小姨多鹤》也是我听到的故事,都是朋友给我讲的。”
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1)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严歌苓在柏林的生活安闲惬意,这给她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那里宁静优雅的环境可以激发她的创作灵感。B.严歌苓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不同文化之间,这使得她可以站在国际的视角上看问题,使她的作品更具有普世的精神。
C.严歌苓的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而且改编后的影视剧保留了原著的基本精神,这给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D.像她的祖父一样,严歌苓也具有极高的创造力,而且也因为创作时过于专注和投入使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狂躁忧郁之中。E.作为一个知名而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她认为不能把发现自己当成创作的第一主题,这是韩寒等年轻作家不具备的特点。(2)严歌苓的创作是如何做到厚积薄发的?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歌苓认为中国当代年轻的作家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请结合文章分析其原因。(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说文学是生活的再现,有人说文学是想象的艺术,还有人说文学既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想象,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严歌苓作品《陆犯焉识》的创作加以探究。(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4)表述观点:文学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想象。(2分)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和最终目的。(1分,答出“基础”或“目的”即可得分)严歌苓创作《《陆犯焉识》》即以其祖父为生活原型,同时又通过陆焉识的故事表达了她对祖父生活时代的深刻思考和追问。(2分)②想象是文学创作的手段和艺术特征。(1分,答出“手段”或“艺术特征”即可得分)为了将陆焉识的形象塑造得丰满而逼真,严歌苓除了搜集有关祖父的资料外,还通过疯狂的想象将有限的几篇素材黏合起来。而想象本身又可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2分)(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去。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莫①府。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天策府建,为中郎。王为皇太子,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会病力②,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尝赐玄龄黄银带,曰:“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泫然流泪曰:“世傅黄银鬼神畏之。”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一——杜如晦)注:①莫,同“幕”。
②病力,即病重。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
患:担心,忧患
B、阴剀讽如晦等
阴:阴暗,阴险C、医候之使道相属属:连接,连接不断
D、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
卒:最后,最终3、下列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杜如晦“贤辅谋深”和皇帝对杜如晦“思之甚切”的一组是(3分)(
)①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②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
③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
④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
⑤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⑥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⑦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⑧诏给常俸就第,医侯之使道相属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4分)译文:
(2)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5分)译文:
参考答案:5.文言文阅读:(19分)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殴小女子绐(dài,欺瞒)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擒灭。閤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祖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帝曰:“今无他事。”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违预中闻之,谓帝曰:“尝闻仁宗以制科的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
(节选自《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有删改)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B.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C.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D.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曹皇后性格仁慈的一组是(3分)
①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②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③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
④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
⑤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
⑥
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彬的孙女因为仁慈、节俭,重视并经常亲自参与劳动而在郭后被废后应诏入宫,后被册封为皇后。B.在面对作乱的贼子时,曹皇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但在处理参与作乱的宫女时,也表现了她的阴险与毒辣。C.王安石变法因触犯的皇后的利益儿被阻挠,但因为王安石的坚持而使皇后的计谋未能得逞。D.曹皇后在病中仍然关心苏轼一案,充分体现了她的仁慈。苏轼最终绝处逢生于自己的才识也有关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
(3分)
(2)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4分)(3)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
(3分)参考答案:4.D
5.C(②是曹皇后激励侍从护驾的办法,与“仁慈”无关,因此可以排除A、B两项;⑤是说她因循守旧,可以排除D项)
6.D
(选D,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B项“阴险与毒辣”不恰当;C项没有依据。)7、①仁宗皇帝准备在正月十五日夜晚再次陈设彩灯,被曹皇后进谏阻止了。(“以”1分,语意被动2分)②王安石确实有才干学问,但是怨恨他的人很多,皇上要是爱惜他,想保全他,不如暂且让他到外地去做官。(“诚”“然”各1分,“出”2分)
③现在听说苏轼因为作诗而被关进监狱,难道不是受到仇人的诬陷吗?(“以”“系”各1分,“得非……乎”表反问的结构1分)6.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朱竹君先生传姚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①,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②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③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绝色,于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同上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注释】①日讲起居注官:日讲是为帝王讲解经史之官,起居注是记述帝王言行之官。②寝:平息,停止。③友于:指兄弟之间的亲爱。语出《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
督:督管B.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
耽:沉溺C.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
善:认为……好D.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道:道理5.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B.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C.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D.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乾隆皇帝“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一事,朱筠“以是获安”,这是文中颇有深意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朱筠与于公在馆中相顶撞之激烈程度。B.陈伯思也是一个才华横溢而不随流俗之人,与朱筠一样“皆高才耽酒”。文中写伯思即是在衬托朱筠。C.朱筠诚恳待友、提携后进,“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几句,描绘出了一位忠厚长者的形象。D.朱筠曾得刘文正公和于文襄公的赏识,但朱筠并不像一般俗吏那样奉承上司,还时常以公事顶撞他们,是一位难得的不阿私情的耿介之士。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2)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
参考答案:4.D(“道”,方法。)5.C、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6、D(文中并没有写到朱筠顶撞刘文正公,只是写到“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7、(1)等到(他)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收藏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翻译出“及”“会”“遗”“贮”这四个词的意思,共2分,“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定语后置句1分,“使”1分。整体语言通顺1分)
(2)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翻译出“顾”“造谒”“持”“迕”这四个词的意思,每个1分,整体语言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管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收藏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珪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
先生为人,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尤其喜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说:我开始认识竹君先生,是靠了昌平陈伯思的关系。当时都二十几岁,聚在一起慷慨激扬纵论时事,相互磨练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作一个文人学士而已呢!先生与伯思,都是卓越人才而沉溺饮酒。伯思中年因酒致病,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华。先生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微中和一些。先生晚年,来访宾客更为繁盛,入了他门的,都跟他密切交往,这样也就很劳累了。我回到南方这几年,听说伯思也衰老病重了,而先生去世时年纪才过五十,令人痛惜啊!他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幽深险要处都到过。我间或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B.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李克强听取了“中国制造2025”等情况汇报,强调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C.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共进晚餐。这是自1949年后,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D.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语序不当“不仅”和“也”后面的内容交换;B成分残缺“强调要坚持走……之路”;D表意不明“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手机充电遇到停电时,我们一般是“放任”后等待来电。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最初恢复送电时,电压会突然增大,如果此时手机插头仍然连上电源,可能会导致手机烧坏,手机烧坏就会导致火灾发生。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现在很多同学已经意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①手机烧坏不一定就会导致火灾发生。②
_______。③
_______。参考答案:②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③意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不一定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因为“火灾不一定能造成人员伤亡”“有安全意识不一定能避免火灾”。9.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科技奥运"下定义。(2分)⑴科技奥运是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被先进科技成果装备起来的体育盛会。⑵科技奥运通过广泛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让科学精神、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⑶科技奥运就是指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奥运会。
参考答案:答案:科技奥运是指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奥运会,通过广泛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让科学精神、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被先进科技成果装备起来的体育盛会。10.下列对联,用于高中毕业典礼上教师勉励莘莘学子,恰当的一项是A.慕师恩众星北拱,瞻学谊群贤南飞。B.融贯中西学已成,博通古今业无疆。C.格物致知循大道,求真本信立高标。D.学富雕龙文修天下,才雄走马星陨人间。参考答案:C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经历了这样一些大事件:开国大典、大庆油田、三年自然灾害、两弹一星、平反冤假错案、三峡工程、非典、载人飞船、中国梦、走进新时代、反腐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等。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这些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将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生难免有挫折,自然灾害也好,人为意外也好,总使人遭受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可今天,我要说的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罗曼·罗兰曾说过:“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创造天才。”这句话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共通之处。没有人的人生能一帆风顺,挫折必定会有,而那些我们眼中遥不可及的伟人、名人,无一不是经过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的。就拿李清照来说,她的人生被分割成两部分,人生前期,她无忧无虑,天天欢声笑语,所作诗词虽然成就不低,但终是缺少流传千古的名句。而当北宋灭亡后,她的命运发生了截然不同的转变,她随流南下,颠沛流离,世人异样的目光,坎坷的道路,使她从温室中的一朵娇嫩的玫瑰花迅速蜕变成了沙漠中一株坚强的仙人掌。从她笔下流淌出来的,皆是镌刻千古的名句。是磨难成就了李清照,是艰难困苦将她打磨成光彩四射的宝石。人生就像北京的九曲胡同,总是九曲十八弯;人生就像雨后的泥泞小路,总是令人步履维艰;人生就像南方的芥菜,霜冻得越厉害,滋味就越甘甜;人生就像刚采出的金刚石,忍受越多雕刻的痛楚,铸成的宝石就越耀眼夺目。因为任何无法打败你的磨难,只会使你变得更强大。如果把人的一生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标出来,大多数人都是一条几乎不可见弧度的平滑曲线。而那些伟人有的是一条抛物线,有的是心电图一般的曲线,因为他们经理的磨难比我们多,成就比起我们,自然是更加辉煌。看看美国总统林肯:23岁经商失败,26岁恋人死去,从23~49岁的光景里,7次竞选失败。可他最终在苦难中崛起,担任美国总统;我们的主席邓小平,人生之途三起三落,可他拿得起,放得下,举泰山,如茶几。古今中外名人数不胜数,所经历的也各不相同,可无一例外,他们全都是经历艰难困苦才取得成功。磨练是人生的催化剂,它使我们在逆境中崛起,迈向自己人生的新高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回望这70年的历程,经历很多大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要求考生写读了这些材料所触发的联想与思考,以此作为对祖国的心声。写作时,要立足于现在,回望过去,总结祖国发展70年的历程。然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既要看到成就,也要看到不足。既要总结过去,又要放眼未来。观点如下:70年的历史进程,有辉煌,也有困境、挑战与失误;有磨难,也有成功;70年是一首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诗篇;伟大祖国的成就都是人民创造的;祖国的发展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祖国的发展既需要总结经验,更需要改革开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伟大的祖国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70年伴随着磨难、牺牲、拼搏、奋斗。当代青年对于历史要更清醒,更辩证,更理性,更实事求是来看;对于未来要更充满理想,充满自信,充满激情,更有改革的担当与历史责任。青年人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节点——要更自信、更坚定,要担当起改革的责任、使命。有青年人面对未来的这些内容,立意,只要从材料出发,言之有理,亦可。考生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比如,立意为:当代青年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泉州市达标名校2025届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六中学2025年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冰激凌美术课件
- 冬至课件教学课件
- 冬季防病健康教育
- 冬天防感冒大班健康课件
- 学生会活动策划方案
- 2025年邮政快递行业人才引进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挂靠经营与维修配件供应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PVC管材行业标准制定与技术支持合同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各行业职业表格统计版(含数字职业)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整式的乘法说课
- 桥梁裂缝加固处理方案
- 古文观止1-001-郑伯克段于鄢课件
- VTE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 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
- 道路建筑材料电子教案(全)
- 华南农业大学2023年840兽医传染病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课件
- 教师政审个人现实表现材料范文(通用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