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瓦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亳州市瓦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亳州市瓦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亳州市瓦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亳州市瓦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亳州市瓦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孙中山曾在演讲中把“民生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关于这两者的相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①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②都体现对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③都提倡革命后实行土地公有④都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参考答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民生主义的提出,是孙中山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不均的问题提出的,旧民生主义主张“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公”,新民生主义中主张“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措施,故①正确;中共的“社会主义”与孙的“民生主义”均关注人民的利益,故②正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故革命后会是私有制,故③错误;解决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无关,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C2.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有①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②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③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

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D本题解答关键抓住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影响。陆王“心学”包容儒佛道传统三教思想,佛教是西方传入的,故②符合题意;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符合题意,记载从美洲引入甘薯及推广种植甘薯的经验,④符合题意;活字印刷术和《授时历》都是本土文化,故答案为D。3.右面是二战后苏联某刊物登载的一幅《山姆大叔的和平之路》的漫画。此漫画(

)A.反映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

B.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C.说明了美苏同盟关系已破裂

D.欲意为与美国争霸制造舆论参考答案:答案: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概况4.加尔文的先定论有这样的理解:神在创世以前,在永恒之中就已经选召了圣徒。但是,神的旨意里面已经包含了他允许受造物有自由的意志。所以,神虽有主权,人却有责任。与此说法相近的思想理念是A.“自助者天助之”B.“制天命而用之”C.“人是万物的的尺度”D.“天生我材必有用”参考答案:A材料体现的是加尔文的先定论:把个人奋斗赋予了神权色彩。这表达出人的发展既受神助也依自助,故A项正确;B项是荀子主张,强调对规律的把握,故不符合材料信息;C为普罗塔格拉的主张,赋予了人的主体地位,但没有把神权和人力结合起来,故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表达是上天给了我这样的才能,自然有其用意,也不符合材料信息。5.朱熹指出:“小道小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参考答案:B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小处也有理,故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B项正确;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故C项错误;重视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经验的总结,故D项错误。6.西汉武帝时任命理财家桑弘扬改革财政,实行“盐铁官营”“平准均输法”等措施,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专制君主的统治权威

B.打击王国及地方割据势力C.稳定物价进一步改善民生

D.扩大国家的财政税收来源参考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盐铁官营”“平准均输法”等措施是为了加强对工商业的管理,加强专制君主的统治权威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这些措施打击了富商大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但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可以起到稳定物价进一步改善民生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国家的财政税收来源以巩固统治,故D项正确。D7.下图所示《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表明,当时中国A.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C.完全确立近代学制

D.新旧教育体制并存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学堂分为三级,体现了新教育体制的特点;材料“授予举人功名”“授予生员功名”说明当时科举制仍然存在,体现旧教育体制,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点睛:图片中关键信息是学堂分为三级和“授予举人功名”“授予生员功名”,从中得出答案,其余的选项说法绝对,错误。8.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奉制之得亦明亦”。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参考答案:C9.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⑴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⑵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的吗?’⑶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应该这样做吗?”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

A.对古代制度要加以区别的否定

B.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

C.基本不相信存在过去的事物

D.对旧事物持怀疑、质疑的态度参考答案:D考察新文化运动。材料的基本思想是依靠人的理性和判断,通过质疑对过去的制度、圣贤教训和社会上公认的一些行为进行一个基本的是非判断。文中指出对古代的一些制度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应该持怀疑的态度,不是彻底否定,排除A项,材料说的只是对事物的态度而不是评判的依据,排除B项;C项的叙述也失之偏颇,不符合材料的基本思想,故应选D。10.《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

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D.中共一大制订的最高纲领参考答案:D11.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这种做法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人人平等

B.民主监督

C.法律至上

D.轮番而治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材料“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表明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为了保证公平、公正,采取抽签的方式,不能体现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民主监督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法律至上,故C项错误;抽签选举的方式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轮流坐庄也就是轮番而治,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雅典民主制?特点12.有学者认为:“这个时代的门阀的力量,无论在经济上、社会上、政治上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优势。……他们凭藉籍祖先的余荫,不但垄断官吏选举之权,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九品中正制的发展

B.土地兼并的加剧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门阀世家的壮大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兼并的加剧。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阀的力量之所以强大主要在于经济力量的强大,土地兼并的加剧使门阀有了强大的经济力量,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央集权不是削弱而是加强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门阀世家的壮大是现象而非原因更非根本原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兼并的加剧13.美国1787年宪法曾规定,在总统选举中得票第二多的人任副总统。但其结果可能造成来自对立党的两个人担任国家的两个最高选举职位,让人感到很不合理,于是1804年通过的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对该选举制度进行改革,避免了这种局面的出现。由此可见,这一改革A.否定了联邦宪法的权威性B.践行了人民主权思想C.协调了国家行政权力分配D.体现了三权分立体制参考答案:C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来自对立党的两个人担任国家的两个最高选举职位,让人感到很不合理”、“1804年通过的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对该选举制度进行改革,避免了这种局面的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改革协调了国家行政权力分配,故选C项。材料没有表明这一改革否定了联邦宪法的权威性,故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对“总统选举中得票第二多的人任副总统”这一选举制度的改革,人民主权并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这一改革没有体现出三权分立体制,故排除D项。14.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A.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B.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C.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D.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参考答案:B休耕是为提高耕种效益和实现土地可持续有效利用,采取的以恢复地力为目的的更换作物或不耕种措施,“尽地力之教”指在农业种植上应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如若一种作物受到自然灾害,还有其他作物可以收获,“禁捕青蛙”是保护生态的措施,“桑基鱼塘”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从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体现出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看出土地集中,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AD。15.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A.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

B.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

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参考答案:C林则徐和魏源时期就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将向西方学习付诸于实践,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涉及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并未说明政府认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汉阳铁厂创办,导致中国的产品远销其他国家,被西方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说明当时这些企业的创办已经将西方工业文明带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抵御外来侵略,故D项错误。16.秦朝的地方行政和基层机构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

)A.郡──县──里──乡

B.郡──县──乡──里C.县──郡──里──乡

D.县──郡──乡──里参考答案:B17.“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因外患而有所变革也”,下列材料能够为之佐证的是A.“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

B.“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C.“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D.“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参考答案:A18.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此则材料表达的是A.孔子善于经商

B.孔子怀才不遇C.孔子迷恋仕途

D.儒家责任意识参考答案:D子贡对老师说,有一块美玉,是藏在柜子里边,还是寻求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了呢?是藏它呢还是卖它呢?孔子就回答说,要卖,要把它卖了啊。我是等待着那些识货的人来,等到那些真正认得美玉的人来买啊。孔子在期待圣王贤君,治理天下,体现了责任意识。19.1957年,我国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的平均消费水平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取得这些成就的指导思想A.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C.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D.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中“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经济发展,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些成就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故C项正确;AB项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排除;D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排除。【点睛】解题时一是需要紧扣史料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即一五计划,可以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归纳,二是对备选项进行分析排除。20.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参考答案:C英国的崛起。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16世纪以后英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这说明16世纪以后英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时间16世纪不符,故排除。21.康熙帝(1662~1722年在位)为维护国家主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右图所示斗争A.推动了台湾问题的顺利解决B.与平定“三藩之乱”同时进行C.为打击噶尔丹分裂势力创造了条件D.为我国东北边防带来了200余年的安定参考答案:C

解析:从地图中的路线显示是在东北地区,A、B项可排除;从时间上分析,D项中的200余年,大致是1862-1922年左右,其中1905年日俄战争在东北地区进行,可直接排除D项。故选:C

思路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地图的正确分析。22.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一)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

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C.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参考答案:D材料反映了1954年宪法制定前要求借鉴苏联、东欧各国、法国以及中国近代宪法,A项和B项都比较片面,故A、B项错误;材料与确立社会主义原则无关,故C项错误;宪法的制定借鉴了历史上和世界的法律文献,故D项正确。23.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参考答案:C24.1984年10月1日,中断多年的国庆大典再度盛大举行。音都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的学生们打出意外的横幅――“小平您好”,这一画面瞬间传遍世界。这一句最简单的问候,同时也是当时人们共同的心声,它上要反映了人们A.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憧憬B.对“一国两制”的拥护C.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拥护D.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认同参考答案:D25.1961年—1975年苏联农业投入情况表

年份1961—19651966—19701971—1975国家及集体农庄为发展农业投入资金(10亿卢布)6.311.719.5拖拉机(千辆)170235287收割机(千辆)575970载重汽车(千辆)52102187无机肥料(百万吨)164065

上表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希望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B.解决重工业产品过剩问题C.加大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D.优化工业化中的资源配置参考答案:A【详解】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国家及集体农庄为发展农业投入资金、拖拉机、收割机、载重汽车、无机肥料均呈上升趋势,表明苏联希望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表格中并未牵涉重工业的问题,排除;C项,该项表述仅仅是描述的表格的现象,并未进行原因分析,排除;D项,材料中的数据没有涉及工业的资源配置情况,排除。【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6.2009年《英国达人》选手苏珊大妈一度风靡中国,与《中国达人秀》选手同台表演。2012年《中国好声音》以野火燎原之势窜起,火遍神州大地,被称为:“这是今夏最成功的音乐节目”。下列对这些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①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

②一度引领了社会生活③促进了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

④深入剖析了社会生活本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大众传媒的发展。本题考查学生对电视的社会功能的认识与理解。《英国达人》《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均为电视娱乐节目,承载的是一种娱乐功能,没有剖析社会本质,排除④,故选A。27.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约有4~5个,1949年陡然增加到70个。这说明A.中国战略地位极大提升

B.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C.中苏结成友好互助同盟

D.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故排除B;中苏结成友好互助同盟是在1950年,故排除C;苏共中央政治局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数量的上升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无关,所以D不符合题意;苏共中央政治局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数量的上升说明随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中国成为影响世界战略格局的重要力量,故选A。28.《白银资本》一书说,直到19世纪以前,“作为中央之国的中国,不仅是东亚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这一看法A.否定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B.肯定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地位C.否认白银在中国的普遍流通D.肯定了纳贡贸易体系的作用参考答案:B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19世纪以前的国际地位,没有涉及否定西方工业革命成果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作为中央之国的中国,不仅是东亚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可知当时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在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白银就成为中国主要的流通货币,故C项错误;从“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可知材料不仅体现了中国在东亚纳贡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也涉及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29.从孔孟之道到两汉经学再到程朱理学,历代儒家学者均致力于寻找不同依据引导世人恪守儒家伦理纲常。下列理论依据最晚出现的是A.宗法血缘

B.宇宙本原C.神意安排

D.人之本性参考答案:B30.1790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法令宣布:“任何人不得再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宣布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改用“同志”“先生”等。出现以上现象的共同原因是A.两国的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B.启蒙思想都得到了广泛传播C.两国革命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D.两国资本主义经济都发展充分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了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启蒙思想并没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故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故排除C项;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并不充分,故排除D项。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所以以上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两国的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材料一

元朝立国,将民间的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手工业服务,这些工匠单独编入户籍,称为匠户。他们世代承袭,“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不能脱籍,而且不许分户而居。官工匠由官府直接管理,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官工匠由官府按月支给口粮……材料二

明朝将手工业者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两种编入匠籍,应征到官府手工业作坊服役。轮班匠每三四年为官府服役三个月,住坐匠每月服役十天,其余时间则可以自由安排,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嘉靖四十一年,明政府进一步改革匠役制度:每名轮班匠每年纳“班匠银”四钱五分,政府则以银雇工,住坐匠仍需按月当差。材料三

清代顺治二年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康熙二十年,各省将匠班银摊八地亩,工匠最终摆脱了匠籍制度的束缚,彻底结束了无端服徭役的时代。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受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萧国亮《中国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独特的食货之路》(1)根据材料,概述元、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者生存状况。(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匠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知识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参考答案:(1)元朝,官营手工业者无人身自由,为封建官府工场提供无偿劳动力;明朝官营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可纳银代役;清朝废除匠籍制度,人身依附关系解除,手工业者可以记工领取报酬。(2)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调动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技术革新和推广;促进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试题解析:(1)在回答演变特点时,要密切结合材料,以工匠的自由为线索,概括其生存状况。(2)工匠成为自由劳动力,有利于打破官府对技术的垄断,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2.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合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现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分别怎样对待宗教问题。(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利用基督教,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2分)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4分)(2)文艺复兴:确立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求人的解放;抨击教会腐败,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愚昧思想束缚。(2分)

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破除神权统治。(2分)

启蒙运动: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2分)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材料二: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