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虎丘高级中学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高级中学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高级中学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高级中学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高级中学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高级中学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并雄踞古代文坛霸主地位达两三千年之久。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发展演变。陈伯海曾提出:以诗与乐的关系来论,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独立发展了文学,是不可唱的;再后来到了汉乐府和五言古诗时代,又重新建立了诗与音乐的联系,但它们是对诗经和楚辞的综合,也是对二者的超越,像五言诗的创作既注意格律,具有一定的音乐性,但又不同于专门用于歌唱的作品。如果说诗经是诗与乐关系的正命题,那么楚辞就是一个反命题,而汉乐府和五言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以内容与形式关系而论,先秦至汉魏时代的文学质朴无华,还没有考虑到形式问题,是质胜文的时期;随后的六朝文学与之完全相反,过分地讲究形式,形式甚至淹没了内容,可以说是文胜质的时期;再后来的唐宋文学综合了二者的成就,既重视内容,也不忽略形式,追求内容与形式并重,可以说是文质彬彬时期。如果说先秦至汉魏时代是有关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正命题,六朝时代就是它的反命题,唐宋就是合命题,否定之否定。以诗的特点而论,唐诗富有情趣,视野开阔宏大,充满外向精神,是以诗为诗的时代;随后的宋诗别开蹊径,以理趣取胜,眼界狭小,是内向型的,是以文为诗的时代;再后来的明诗追慕盛唐,批驳宋诗,但缺少宋诗开创新路的精神,走上了复古模拟之路,其内在的精神指向实际是企图揉合唐、宋诗的特点。如果说唐诗是诗歌写作原则的正命题,宋诗就是一个反命题,是对唐诗的否定,明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本文节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10、以下不属于本文语段内容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起源B.诗歌的音乐性C.诗歌的内容与形式D.诗歌的特点11、下列表述中,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可唱的,楚辞是不可唱的,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也可以当作专门用来演唱的作品。B.汉魏时代的文学,重视内容,而认为形式是不需要考虑的,是个质胜文的时代。C.六朝文学,重视形式,甚至认为形式可以超过内容,讲究形式过了头,是个文胜质的时期。D.唐诗富有情趣,以诗为诗;宋诗富有理趣,别开蹊径,以文为诗,所以唐诗内向,宋诗外向。12、联系文章内容,请解释第二段划线句子的具体意思。(3分)参考答案:10、A.文章没有提及诗歌的起源。11、C

A。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但又不同于专门用于歌唱的作品”B.不是“认为形式是不需要考虑的”,而是“还没有考虑到形式问题”。D.“唐诗内向,宋诗外向。错,是“唐诗外向,宋诗内向。”12、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1分);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独立发展了文学,是不可唱的(1分);再后来到了汉乐府和五言古诗时代,又重新建立了诗与音乐的联系,是对诗经和楚辞的综合(1分)。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6、选出不属于中国“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的一项 A、希腊、罗马体系所创造的“五种典范“。 B、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 C、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 D、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7、对中国建筑有“多样性的表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有宫殿、庙宇,又有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B、既有诗、词、歌、赋,又有散文、小说等体裁。 C、有时候在路的尽头造一座影壁。 D、有时候横跨街中心建几座牌楼。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

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这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B、中国很多的宫殿、庙宇都是运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中国建筑的“文法”

组织起来的,所以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 C、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整个民族和

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D、中国建筑虽然有多样性的表现,但因为“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所以运用的灵

活性不大。参考答案:6、A7、B8、D参考第2段第1句,原文是转折关系,用了“但”,此处理解成因果关系。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苏轼的散文创作成就

苏轼的散文创作,各体兼擅。苏轼长于议论,一生写了大量的政论和史论。这些评史议政的文章,如《思治论》《六国论》《续朋党论》《留侯论》《教战守策》等,大都语言明快,气势雄浑,援古证今,说理透辟;尤其善于运用一些浅显贴切、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哲理。

苏轼的游记文,成就也很高。他一生宦海浮沉,徜徉于林泉山石之间,饱览名山大川,为其写出多姿多彩的游记文字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的山水游记与众不同,除了描写景物和叙事抒情外,特别喜欢杂以议论,阐发哲理。

苏轼的随笔、书札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谈诗论文、发表自己文学见解的文章。《答谢民师书》可谓其中的佼佼者。这是一篇文艺书简,通过讲述作文体会,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文学见解:强调“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强调“辞达”;反对“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文字生动简洁,如行云流水。

赋在宋代已经散文化,完全摆脱了汉赋那种缺乏内容、形式板重的缺点,已改变了六朝以来骈体赋的浮靡文风,成为一种自由抒写的文学体裁。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前赤壁赋》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江山美景,凭吊历史人物,探讨宇宙、人生的哲理,表达了他遭贬后失意的苦闷及用老庄的随缘自适自我解脱的达观态度。

苏轼的散文具有雄健奔放、挥洒自如的风格。正如他自己所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当止”。他的论说文,引证史实,指斥时弊,写得明晰透辟,气势磅礴,雄辩滔滔。其他文章写得自由随便,自然流畅,随手拈来,信笔挥洒,言简意明,饶多意趣。

苏轼的散文创作,体现了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他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完成者,他完善了古文运动的理论,扩大了古文的运用范围,丰富和发展了古文的表现手法,大大提高了古文的表现力,把古文的艺术性、实用性、通俗性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文章,生前就为人们所喜爱,士人学子争相传诵。徽宗时他的作品遭到禁毁,人们仍然冒着风险搜求和藏收。南宋时苏文之盛行,举子们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谚语。他的散文对明代的公安派、竟陵派,清代桐城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下列表明苏轼文学主张的句子中,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B.

强调“辞达”,反对“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C.

“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D.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当止”。8..下列有关“苏轼散文创作成就”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

苏轼一生写了大量的评史议政的文章,这些文章语言明快,说理透辟,善用比喻,饱含哲理。B.

苏轼的记游文特别喜欢杂以议论来阐发哲理,这是他散文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体现。C.

苏轼的散文具有雄健奔放、挥洒自如的风格,体现了其行云流水、文理自然的特点。D.

D.“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说明当时苏轼散文的影响,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苏轼散文的成就。9.结合本文和课文信息,下列对《前赤壁赋》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课文的主客对话,实际上体现了当时以作者和客人为代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宇宙观和价值观。B.

文中凭吊曹操和周瑜两个历史人物,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愿望。C.

文章主要采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的方式,把诗情、画意、理趣融为一体,使文章显得挥洒自如,流畅奔放。D.

作者将跌宕起伏的感情,借助江水、明月、清风等自然景物,加以形象化的表达,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参考答案:7、B(B项强调的是文章要让人通晓明白,不要故意用艰深的词藻来表达浅显易懂的内容。其他三项强调的是文章自由随意挥洒自如的特点8、A(原文的表述是“这些评史议政的文章……大都……”选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9、D(A项课文中的主客对话,实际上是作者思想中两个相互矛盾的侧面,最后作者抑客为主反映了其思想中积极的一面占了上风。B项,“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愿望”在文中找不到依据。C主要采用的是“写景、抒情和议论”的方式。)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终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原文有删改)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参考答案:(1)况且一个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怯懦的人仰慕大义,又何处不勉励自己呢?(2)戴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3)如今您竟然教导我推举贤士,难道不是与我的内心想法相冲突吗?【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且”,况且;“不必”,不一定;“死”,为……而死;“慕”,仰慕;“勉”,勉励;“焉”,助词。(2)“负下”,负污辱之名;“易”,容易;“下流”,地位卑微名声不佳;“谤”,诽谤;“议”,议论。(3)“乃”,竟然;“教”,教导;“推贤进士”,推举贤士;“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状语后置句);“无乃……乎”,恐怕……吧;“私心”,自己的心愿,内心的想法;“剌谬”,违背、悖谬。【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本题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出现过,平时多加注意积累。【参考译文】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室儿女。至于那些激愤于正义公理的人当然不是这样,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况。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兄弟互相爱护,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对妻室儿女又怎样呢?况且一个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怯懦的人如果仰慕大义,什么地方不可以勉励自己去死节呢?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稍微懂得区分弃生就死的界限,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再说奴隶婢妾尚且能够下决心自杀,何况像我到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在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是遗憾我内心的志愿有未达到的,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这些人都是(因为)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真实性,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的言论。刚开始草创还没有成书,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怨怒之色。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再让它广传于天下。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使受再多的侮辱,难道会后悔吗?然而,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再说,戴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我因为多嘴说了几句话而遭遇这场大祸,更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又有什么颜面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祭扫呢?即使是到百代之后,这污垢和耻辱会更加深重啊!因此在肺腑中肠子里每日多次回转,坐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像丢失了什么;出门则不知道往哪儿走。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冷汗没有不从脊背上冒出来而沾湿衣襟的。我已经成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退,深深地在山林岩穴隐居呢?所以只得随俗浮沉,跟着形势上下,以表现我狂放和迷惑不明。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这难道不是与我自己的愿望相违背的吗?现在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的,只会使我自讨侮辱啊。简单地说,人要到死后的日子,然后是非才能够论定。书信是不能完全表达心意的,因而只是略微陈述我愚执、浅陋的意见罢了。恭敬的拜两次。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结友而别。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节选自《三国志

吕蒙传》,有删改)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随当击贼

私下里,偷偷的

B遂往诣蒙

拜访C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但是

D盖不可及也

比得上5.下列全都表明吕蒙勤奋好学、学而有成的一组是(

)①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②因为肃画五策③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④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⑤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⑥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十几岁时,在未告知父母的情况下,跟随姐夫邓当参加战斗,后来母亲得知后很生气,要惩罚他,最后还是放弃了。B.吕蒙是鲁肃最要好的朋友,鲁肃一直很看重吕蒙,特别是吕蒙替他出了五个计谋后,对他更为尊重和亲近。C.从孙权对吕蒙和蒋欣的一番教导可以看出,孙权所重视的人才须既有武略也有学识。D.吕蒙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且学而有成,他是孙权认为的德才兼备的人,是做国家栋梁的最好人选。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5分)译文:(2)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5分)译文:参考答案:4.C但:只5.D①表明其勇武②表明其有谋略③是孙权的叫教导6.B错在“鲁肃一直看重吕蒙”,第二段“肃意尚轻蒙”可知。7(10分)(1)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不到老虎洞中去,怎会捉到小老虎呢?”母亲十分难过,放弃了阻止儿子的念头。(“恚”“安”“哀”“舍”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当时鲁肃心里还是轻视吕蒙的,有人对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您应该去拜访他。”(“意”“轻”“或”“故意”“顾”各1分)【参考译文】吕蒙字子明,籍贯汝南富陂。年轻的时候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山中越族的战斗。吕蒙当时十五六岁,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在军队中发现了吕蒙后,大吃一惊,大声痛骂指责吕蒙,但是没办法让吕蒙回去。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不到老虎洞中去,怎会捉到小老虎呢?”母亲十分难过,放弃了阻止儿子的念头。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驻扎在陆口,视察吕蒙的屯兵之处。当时鲁肃心里还是轻视吕蒙的,有人对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您应该去拜访他。”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保家卫国的重大使命,如今又和关羽势力相邻,打算用什么办法以防备对方突袭?”鲁肃轻慢地说:“到时候看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虽然如同一家人,但关羽其实怀有熊虎一样的野心,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于是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就结拜兄弟,而后告别。当初,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现在都当权管事了,应当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提高自己!”吕蒙说:“在军中常苦恼于事务很多,恐怕不允许再(有时间)来读书。“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有我事务多呢?我少年时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有《易》没读过。到统领军国大事以来,又熟读《三史》和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像你们两个人,天分好,悟性高,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去学习吗?应该赶快去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光武帝刘秀在带兵打仗的时候,手里从来没离过书,曹操也说自己到老了都很喜欢学习。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自己勉励自己呢?”吕蒙于是开始学习,意志坚定不知疲倦,他所看读过的书和发出的见解,大学者都比不上。后来鲁肃代理周瑜的事务,会见吕蒙,鲁肃和他议论(国家大事)。鲁肃抚摩着他的背说说:“我以为兄弟你只有打仗的才能罢了,像你现在的这样,学识渊博,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分开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孙权常常感叹说:“人年龄大了而有长进,像吕蒙、蒋钦这样,大概没有几人能赶得上他们的。富贵荣耀地位显赫,还能够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喜好学习,沉迷于书传经典而感到很快乐,轻视钱财崇尚道义,所作所为可圈可点,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也就可以了吗!”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以示屋质。屋质读竟,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以此计之,惟和为善。”帝然之。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屋质进曰;“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太后曰:“汝第言之。”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竟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乃许立康。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耶律石剌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刘哥等不服,事遂寝。未几,刘哥邀驾观樗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刘哥自誓,帝复不问。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剌对状,不可辄恕。”帝曰:“卿为朕鞫之。”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相见,怨言交让让:责备

B.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

夺:强取C.太后曰:“汝第言之。”第:只管

D.刘哥等不服,事遂寝

寝:停止6、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质“善筹”的一组是(3分)①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②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③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

④臣愿竭死力⑤屋质率剑士往讯之

⑥当使刘哥与石剌对状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驾崩后,太后不同意诸大臣让世宗继承王位的主张,派皇子李胡起兵,骨肉相残的局面险些发生。B.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耶律屋质秉持“惟和为善”的观点,先说服太后接受了和议,后说服世宗放弃了坚持敌对的想法。C.和解开始时,双方各不相让,最后通过耶律屋质的调解,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同意立永康王。D.刘哥和他的弟弟勾结耶律天德叛乱,后来因为耶律石剌将计划暗中告诉了耶律屋质,叛乱才没有发生。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3分)(2)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3分)

(3)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4分)参考答案:5、B(夺:强行改变。如李密《陈情表》中“舅夺母志”。)6、B(①写其外表、才识、人品。④是在表示效死的决心。⑤是行动,不属于“谋划”’)7、C(“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在文中无依据)8、(10分)(2)如果太后怀疑我,我即使想极尽忠心,可以吗?评分建议:①见疑:怀疑我。(1分)

②虽:即使。(1分)

⑧得乎:可以吗。(1分)(3)信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来使国家安定,那么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1)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60字左右)(4分)答:

。(2)结合漫画进行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超过10个字)(2分)答:

。参考答案:(1)画面左边是一个中年人,肩上的担子挑着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画面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说着什么。(2)示例一:勿忘我。示例二:我也很重要啊。示例三:只挑它,你走不远的。8.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北京大学招生办:我是华清学校高三(六)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