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东甲中学2022年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江门市东甲中学2022年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江门市东甲中学2022年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江门市东甲中学2022年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江门市东甲中学2022年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江门市东甲中学2022年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甲和丙同主族,丁的离子半径是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则正确的是A.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B.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C.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都能相互反应D.仅由甲、乙和氧三种元素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参考答案:C略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电解CuCl2溶液生成22.4LCl2时,理论上转移NA个电子B.常温常压下,电解水生成32gO2时,转移电子总数为2NAC.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D.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参考答案:D略3.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①用NaCl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③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④从含NaCl的溶液中获得蒸馏水 ⑤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A.②③

B.③④⑤

C.⑤ D.①②参考答案:D略4.欲增加Mg(OH)2在水中的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溶液pH

B.加入2.0mol/LNH4ClC.加入0.1mol/LMgSO4

D.加入适量95%乙醇参考答案:B5.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A.

B.C.

D.

参考答案:C6.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溶液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入水不溶解B.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合成的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D.浓HNO3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HNO3和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参考答案:A略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参考答案:AA.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A不正确;B.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气体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B正确;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C正确;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D正确。故选A。8.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电解的方法可以将含有少量的Fe、Zn、Cu、Pt等金属杂质的粗镍提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A.纯镍作阳极B.阳极发生还原反应C.粗镍连接电源的正极,其电极反应为Ni2++2e-===Ni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有含Cu和Pt等金属杂质的阳极泥参考答案:D解析粗镍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为:Zn-2e-===Zn2+,Fe-2e-===Fe2+(Zn、Fe比Ni活泼),Ni-2e-===Ni2+;Cu、Pt等在阳极沉积下来,形成阳极泥;纯镍作阴极,发生的反应为:Ni2++2e-===Ni。9.已知氧化还原反应:KClO3+6HCl═3Cl2↑+KCl+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l2是氧化产物,KCl是还原产物B.盐酸在该反应中只表现还原性C.每生成3molCl2,有1molKClO3发生氧化反应D.每转移0.1mol电子,能生成标准状况1344mLCl2参考答案:D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KClO3中Cl元素由+5价降低为0,HCl中Cl元素由﹣1价升高为0,结合电子的转移数目解答该题.解答:解: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均为氯气,KCl为生成物,故A错误;B.由电子守恒可知,6molHCl中只有5mol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1mol作酸生成盐,故B错误;C.反应中KClO3被还原,故C错误;D.1molKClO3在反应中得到1mol×(5﹣0)=5mole﹣,则每转移0.1mol电子,生成0.06mol氯气,标准状况为1344m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明确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0.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物质是(

)A.苯、己烷、四氯化碳

B.苯、乙醇、四氯化碳C.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

D.硝基苯、乙醇、乙酸参考答案:B略11.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B.氯化铵与消石灰的反应C.锌片与稀硫酸反应

D.碳单质与氧化铁的置换反应参考答案:AC略12.一定质量的甲烷燃烧后的产物为CO、CO2和水蒸气,此混合气体质量为99.2g,当其缓慢经过无水CaCl2时,CaCl2增重50.4g。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A.13.2g

B.22.4g

C.24.4g

D.26.4g参考答案:B无水CaCl2吸收水蒸气,增重50.4g,说明水蒸气的质量为50.4g,根据氢元素守恒,则甲烷的物质的量为50.4×2/(18×4)mol=1.4mol,设CO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CO2的物质的量为(1.4-x)mol,根据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得出28x+(1.4-x)×44+50.4=99.2,解得x=0.8mol,则CO的质量为0.8×28g=22.4g,故选项B正确。【点睛】本题不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因为氧气的量不能确定,如果氧气多,则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如果氧气少,则产生CO的量多,需要通过元素守恒,进行计算。13.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

)参考答案:C略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2D与H2T互为同素异形体B.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C.U和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D.短周期第IVA与第VII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参考答案:D 1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D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C和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图2中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的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1)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物质:图1中试剂A、B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①稀硫酸溶液;

②浓盐酸;

③碳酸钠粉末;④Na2SO3溶液写出图1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同学所做实验图1烧杯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同学所做实验图2中B处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图2中A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

CO32-+2H+===2CO2↑+H2O

(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3)试纸变蓝

(4)2Br-+Cl2===2Cl-+Br2解析:(1)根据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可知,其实验的原理是利用较强酸制较弱酸。图1中试剂A、B为①稀硫酸溶液,③碳酸钠粉末;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因生成硅酸,不溶于水,实验图1烧杯中现象是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3)要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则可以利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来实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把盐酸氧化生成氯气,所以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I-+Cl2===2Cl-+I2。因生成I2,淀粉KI试纸变蓝。(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把盐酸氧化生成氯气,所以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Br-+Cl2===2Cl-+Br2。【点睛】:该题是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注重基础,侧重能力和方法的考查和训练。该类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6分)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⑴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mg/L。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KCN+2KOH+Cl2=KOCN+2KCl+H2O,被氧化的元素是

。⑵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KOCN+

KOH+

Cl2→

CO2+

N2+

KCl+

H2O⑶若处理上述废水10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

g。参考答案:(6分)(1)碳(或C)

2分(2)2分(3)177.5

2分略18.CH4和Cl2按照一定比例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AgNO3溶液的水槽中,放在光亮处,片刻后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且壁上有油状液滴出现。(1)CH4的电子式为________。(2)CH4和Cl2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3)若要使0.5molCH4完全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产物,则需要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4)结合化学用语说明水槽中溶液的变化现象及原因_________。参考答案:(1)

(2)CH4+Cl2CH3Cl+HCl

取代反应

(3)1.25

(4)CH4和Cl2光照生成CH3Cl(气体)、CH2Cl2、CHCl3、CCl4、HCl,生成的HCl溶于水与AgNO3反应:Ag++Cl-═AgCl↓,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分析】(1)CH4是共价化合物,碳原子与四个氢原子分别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2)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HCl;(3)根据四种取代物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碳原子守恒计算取代物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被取代的氢原子和氯气分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4)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了取代反应,生成的物质有:CH3Cl(气体)、CH2Cl2、CHCl3、CCl4、HCl;其中CH2Cl2、CHCl3、CCl4常温下均为无色油状液体,氯化氢溶于水后与硝酸银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CH4是共价化合物,碳原子与四个氢原子分别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2)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l2CH3Cl+HCl,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3)0.5mol甲烷完全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若生成相等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所以每种取代物的物质的量是0.125mol,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中,被取代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与氯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生成0.125mol一氯甲烷需要氯气0.125mol氯气,生成0.125mol二氯甲烷需要氯气0.25mol,生成0.125mol三氯甲烷需要氯气0.375mol氯气,生成0.125mol四氯化碳需要氯气0.5mol,所以总共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0.125mol+0.25mol+0.375mol+0.5mol=1.25mol;(4)CH4和Cl2光照生成CH3Cl(气体)、CH2Cl2、CHCl3、CCl4、HCl,随着反应进行,Cl2不断消耗,黄绿色逐渐变浅,又由于生成的CH2Cl2、CHCl3、CCl4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Cl2易溶于有机溶剂,使试管壁上有黄色油滴;因生成的HCl易溶于水,反应后,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水位在试管内上升,但不完全充满试管;HCl溶于水后与AgNO3溶液反应:Ag++Cl-═AgCl↓,则观察到水槽中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19.W、X、Y、Z四种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①WX+CO2↑+H2O②Z+CO2X+O2③Z+H2OY+O2↑④X+Ca(OH)2Y+CaCO3↓试回答下列问题:

(1)W、X、Y、Z的化学式分别是:W

、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