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程风中学2022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梅州市程风中学2022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梅州市程风中学2022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梅州市程风中学2022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梅州市程风中学2022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程风中学2022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每个故乡都在消逝王开岭“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阴故事的,它需要视觉凭证,需要岁月依据,需要细节支撑,哪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一石一树……否则,一个游子何以与眼前的景象相认?何以肯定此即梦牵魂绕的旧影?当眼前事物与记忆完全不符,当往事的青苔被抹干净,当没有一样东西提醒你曾与之鬓厮磨、朝夕相处…它还能让你激动吗?还有人生地点的意义吗?那不过是个供地图使用、供言谈消费的地址而已。地址只象征方位、坐标和地理路线,而地点是个生活空间,是个有根、有物象、有丰富内涵的信息体,它繁殖记忆与情感,承载着人生活动和岁月内容。比如说“什刹海“南锣鼓巷”“鲁迅故居”,即活生生的地点,去了便会收获你想要的东西。再比如传说的“香格里拉”,即是个被精神命名的地点,而非地址——即使你永远无法抵达、只能诗意消费,也不影响其存在和意义,地址是死的,地点是活的。地址仅仅被用以指示与寻找,地点则用来生活和体验。

安东尼·奥罗姆是美国社会学家,他有个重大发现:现代城市太偏爱“空间”却漠视“地在他看来,地点是个正在消失的概念,但它担负着“定义我们生存状态”的使命地点是人类活动最重要、最基本的发生地。没有地点,人类就不存在。”其实,“故乡”的全部含义,都将落实在“地点”和它养育的内容上。简言之,故乡”的文化任务,即演示“一方水土一方人”之逻辑,即探究一个人的身世和成长,即追溯他那些重要的生命特征和精神基因之来源、之出处,若抛开此任务,“故乡”将虚脱成一记空词、一朵谎花。当一位长辈说自个儿是北京人时,脑海里浮动的一定是由老胡同、四合院、五月槐花、前门吆喝、六必居酱菜、月盛斋羊肉、小肠陈卤煮、王致和臭豆腐……组合成的整套记忆或者说,是京城喂养出的那套热气腾腾的生活体系和价值观,而今天,当一个青年自称北京人时,他指的一定是户籍和身份证,联想的也不外乎“房屋”“产权”“住址”等信息。前者在深情地表白故乡和生壤,把身世和生涯溶化在了“北京”这一地点里,后者声称的乃制度身份、法定资格和证书持有权,不含感情元素和精神成分。“空间”的本能是膨胀和扩张,它有喜新厌旧的倾向;“地点”的秉性是沉静和忠诚,无形中它支持保守与稳定,二者的遭遇折现在城市变迁中,即城区以大为能、建筑以新为尚,而熟悉的地点和传统街区,正承受垃圾的命运,其实,任何更新太快和丧失边界的事物,都是可怕的,都有失去本位的危险,都是对“地点”的伤害。像今天的北京、上海、广州,一个人再把它唤作“故乡”,恐怕已有启齿之羞——一方面,大城欲望制造的无边无际,使得任何人都只能消费其极小一部分,没人能再从整体上把握和介入它,没人再能如数家珍地描叙和盘点它,没人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老人”。另一方面,由于它极不稳定,容颜时时变幻,布局任意涂改,无相对牢固和永久的元素供人体味,一切皆暂时、偶然,沉淀不下故事——于是你记不住它,产生不了依赖和深厚情怀。总之,它不再承载光阴的纪念性,不再对你的成长记忆负责,不再有记录你身世的功能。面对无限放大和变奏、一刻也不消停的城市,谁还敢自称其主?所有人皆为过客,皆为陌生人,你的印象跟不上它的整容。而它的“旧了易迷路的“新人”,如此无常的城市里,人和地点间已失去了最基本的约定,同一位置,每年、每月、每周看到的事物都闪烁不定,偶尔,你甚至不如一个刚进入它的人了解某一部位的现状。吹灯拔蜡的扫荡芟除,无边无际的大城宏图,千篇一律的整容模板……无数“地点”在失守,被更弦易帜。无数“故乡”在沦陷,被连根拔起。“我回到故乡即胜利。”自然之子叶赛宁如是说。沈从文也说,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他们算是幸运,那个时代,故乡是不死的。至少尚无征兆和迹象,让游子担心故乡会死。是的,丧钟响了。是告别的时候了。每个人都应赶紧回故乡看看,赶在它整容、毁容或下葬之前,当然还有个选择:永远不回故乡,不去目睹它的死。没有故乡,没有身世,人何以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没有地点路标,人如何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选自《古典之殇》,有删改)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故乡不是地址和空间,而是地点。地址只象征方位、坐标和地理路线,空间的本能是膨胀和扩张,而地点是繁殖记忆与情感、承载人生活动和岁月内容的信息体。B.作者认为“故乡”肩负着探究一个人的身世和成长、追溯其重要生命特征和精神基因之来源之出处等文化任务,若不能实现这样的任务,故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C.更新太快和丧失边界让“故乡”有失去本位的危险,更新快就无相对牢固和永久的元素供人体味,丧失边界则意味着没人能再从整体上把握和介入它,只能消费其极小一部分。D.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地址和地点的对比,空间和地点的对比,老人和年轻人关于“故乡”理解的对比,叶賽宁、沈从文时代的故乡不死与现在故乡消失的丧钟已响的对比。9.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整容”“毁容”“下葬”三个词的含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文章以“每个故乡都在消逝”为题有何用意?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参考答案:8.A

9.①“整容”是指构建大城宏图的背景下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所有的城市都变得一样美观、一种模样,是外观上的美化;②“毁容”是指故乡独有的情感记忆、生活体系、价值观念、文化属性被毁坏,是文化上的失守;③“下葬”是指一旦文化失守,故乡也就消逝。

10.①表现每个故乡都因现代化改造而失去它原有风格、原有记忆和原有容颜,从而变得雷同的现实。②表明现代人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世与方向、本质与归宿,没有精神寄托、不知存在意义的悲哀。③警醒人们直面这个人类的共同悲剧,呼吁留住故乡,留住根。【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本题中,A项,“作者认为故乡不是地址和空间,而是地点”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不仅仅”意思是“不止这一个”,此处“地址和空间”包含在“故乡”的定义之中,并不是说故乡不是地址和空间。【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整容’‘毁容’‘下葬’三个词的含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词语的含义。应先理解这三个词语的字典意,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语境意。“整容”,字典义是“修饰容貌,特指为面部有缺陷的人施行手术,使美观”,“毁容”字典义是“毁坏容貌”,“下葬”字典义是“处理安葬尸体”;回归文本,“每个人都应赶紧回故乡看看,赶在它整容、毁容或下葬之前”,“它”指的是“故乡”,上文写到“吹灯拔蜡的扫荡芟除,无边无际的大城宏图,千篇一律的整容模板”,可见“整容”是说城市建设,经过这种千篇一律的建设,所有的城市都变得一样美观,变成一种模样,这是外观上的美化;“无数‘地点’在失守,被更弦易帜。无数‘故乡’在沦陷,被连根拔起”,由此可知“毁容”是指故乡独有的情感记忆、生活体系、价值观念、文化属性被毁坏,这是文化上的失守;而“下葬”“葬”的不是人的尸体,而是故乡,是有关故乡的记忆,有关故乡的文化,一旦文化失守,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空间位置上的那个“故乡”,我们失去的是心灵的栖息地,“故乡”就消逝了。【1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以‘每个故乡都在消逝’为题有何用意?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针对散文的标题设题。首先理解标题的含义,从文中来看,“每个故乡都在消逝”中的“消逝”不是说故乡从地球消失了,而是说每个故乡因为现代化千篇一律的建设改造而失去了它原本的风格、原来的记忆、原有的容颜,都变成了一个模样;再理解这一标题中隐含的情感,“每个故乡都在消逝”,故乡消逝了,“没有故乡,没有身世,人何以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没有地点路标,人如何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现代人失去了故乡这一灵魂栖息地,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世与方向、本质与归宿,因而没有了精神的寄托,也不知存在的意义,“都”一词说明这是普通现象,这就警醒人们要直面这一共同的悲剧,呼吁要留住故乡,留住精神的家园,留住自己的根。此类题目一般先理解其含义,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分析之一标题在结构上、主旨上的作用。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近日,一篇《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发众多家长的热议。数学课200元一节、新概念英语2000多元一期、钢琴课450元一节……各种培训班账单被家长无奈地称为“碎钞机”。据《扬子晚报》13日报道,在参与相关线上调查投票的348位网友中,超过三成网友表示孩子暑期补课花费已经超过万元。其中南京一位初中生表示,她光数学就上了3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还上了钢琴课等,花了好几万元。一位家长补充说,这些花费仅是上补习课的费用,如果加上购买辅导资料、课外书,外出旅游或者各种游学夏令营,1万元是远远不够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暑期疯狂补课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首先是家长和学生被升学压力裹挟,为了进好学校,大家都很焦虑。家长普遍抱有这样的心态:班上成绩好的学生都在补,那其他学生还能不补吗?(摘编自《扬子晚报》全媒体)材料二

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2016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同年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82亿),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而根据新浪数据中心此前联合某教育机构发布的《2017全国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调查报告》,在为补习“埋单”的家庭中,一半以上中小学生每年参加课外辅导的花费为2000—10000元,更有13.7%的家庭每年为教育培训花费达2万以上。作为校内教学的有益补充,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承载起学生对于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和分众化的需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近年来民办教育培训行业风生水起,被受众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整个民办教育培训行业中,近95%的市场份额被众多中小型机构占据,几家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所占份额不超过整个市场份额的5%,相对而言,对小机构的监管更难,对主管部门的挑战更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分析。“还有一个数字让人忧虑,据不完全统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证照齐全的比例不到20%,这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直接表现为:机构违法违规成本低、教学质量无保障、价格机制混乱,聘用的教师无资质、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流动率过高,教学无保障等”。“在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施行之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虽然叫培训机构,听起来属教育范畴,但一定程度已脱离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大量机构为公司性质,在工商部门注册。尽管有少量经过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前置审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监管力度也还不够。”(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25日)材料三

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中立表示:“学生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成绩,通过校外补课的形式片面追求成绩,这影响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绿色升学率’。”“减负是全社会的问题,应多方联动解决。”四川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认为,学校应坚决执行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规定,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推进课堂和课程改革,向课堂要质量。社会上的“文凭歧视”现象愈演愈烈,不断为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推波助澜。不管待聘岗位对人才类型有何特殊要求,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都要求岗位申请者的本科出身必须是“985”或“211”大学,否则一概不予录用。这种失范行为给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带来了极坏的负面影响,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号称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基础教育不择手段地索取高分学生。当学校、家长和孩子都盯着全国这一百多所大学的有限席位时,其竞争之惨烈、后果之严重着实难以想象。既然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社会就有责任与教育理性沟通,为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给教育以正确导向。(摘编自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力反思与出路》)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半数以上在校中小学生曾参加过校外培训,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B.校外培训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C.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发展不规范,原因在机制层面,即教育部门与工商部门的管理边界模糊。D.尽管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诸多“顽疾”并发,难题挑战共存,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不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这样只能是适得其反,孩子必定无所成就。B.家长和学生对难以承受的学业负担怨声载道,表明他们会对以后的课外培训更加理性,对孩子学业的要求会更宽松。C.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其全面发展,而且还催生出众多社会问题。D.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9.请针对假期“补课热”的负面影响提出解决方法。参考答案:7.B

8.C

9.①家长应理智对待,并量力而行;②学校应坚决执行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规定,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③教育主管部门和工商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行业的监管与治理。④政府部门对高校生源选拔制度进行联动改革,改变“唯分数论”的选拔模式。⑤社会应避免“文凭歧视”,特别是用人单位也要不拘一格用人才。【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项,“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这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直接表现为:机构违法违规成本低、教学质量无保障、价格机制混乱,聘用的教师无资质、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流动率过高,教学无保障等”分析可知,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是校外培训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原因之一。故选B。【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结合文本内容“这影响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绿色升学率’”分析可知,“必定无所成就”说法过于绝对。B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更加理性,要求更宽松”错。D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无中生有。故选C。【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针对假期“补课热”的负面影响提出解决方法,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家长应该理智对待、量力而行;结合“学校应坚决执行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规定,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推进课堂和课程改革,向课堂要质量”分析可知,学校应坚决执行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规定,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结合“但一定程度已脱离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大量机构为公司性质,在工商部门注册。尽管有少量经过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前置审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监管力度也还不够”分析,教育主管部门和工商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行业的监管与治理;结合“社会上的‘文凭歧视’现象愈演愈烈,不断为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推波助澜”分析,社会应避免“文凭歧视”,特别是用人单位也要不拘一格用人才。【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墙上的图画丁肃清珍奶把一大盘刚出锅的羊肉放在桌上,一边吹拂着烫痛了的手指一边说:“趁热吃!清炖羊肉。”飘飘袅袅的热气弥漫着异香,诱引得我的喉头连连蠕动。为欢迎我回老家来,她特意让人宰了一只羊。我是珍奶抱养长大的,对老人家情同生母,时常回老家探视,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看着我大口的吞咽,珍奶慈祥的脸上如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细细密密的皱纹每一条都笑着。“你爷在世时也好吃肉。”她说,“三天没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爷去世已经多年,可是每当我同珍奶叙话,她总是提起爷这个话题。这一次,她又讲了那个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打日本那时,你爷是土八路,轻易不敢回家来,怕汉奸告密。有一天晚上回来,浑身上下成了泥人,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黑压压的一片蒺藜刺儿,我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儿时就听珍奶说这故事,那时候珍奶的故事美妙,像童话。如今听起来淡了,淡得像一碗白开水。真想让珍奶多说点别的,可提起爷过去的事情,她总是十分投入,唠叨个没完。院里。“咩、咩”地颤抖着几声羊叫,像小孩子的哭泣。我莫名其妙地被吞下去的羊肉噎住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拨撩着我的心。从窗子往外看,不见有羊的影子。只从窗外的墙根下传来一声声的羊叫。珍奶见状出门。我随出。门外的墙上,挂着一张尚湿的山羊皮,正是珍奶为招待我刚宰的那只羊。墙根下,站着珍奶喂养的另一只羊,它仰起头,在墙上那张羊皮上依偎,深深地在那皮毛上舔、舔……我的心为之震颤。珍奶牵开那只羊,说:“这东西,还有灵性哩!”那一晚,我的胃里毛扎扎地难受,没有情绪同前来串门聊天的乡邻叙话。珍奶却说得高兴。少不了又提起爷的故事:“……那天他摸黑儿回家来,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厚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说得我真有些不耐烦,就说:“老提这事儿干嘛?说点别的好不好?”灯光下,珍奶的脸刷地变红,对众人尴尬一笑,久久不语。第二日,我要离家归城。在院里,我发现墙上少了那张羊皮,却留下了一个灰暗色的羊皮印儿,清清楚楚依然在目。这时珍奶正收拾行李袋,嘱咐着为我送行。那只山羊“咩、咩”地叫着猛然窜出,蹭在那墙上,在皮毛留下的印迹上猛舔:“沙——沙——沙”,青砖上的沙粒落地,这是我平生见到的最壮烈的一幕。车窗外,一路的风声雨声,全像是那只山羊舔墙的“沙沙”声……我固守了多年的一种进化观轰然坍塌:只有人类才有思维有情感?不是这样!那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鸟一虫,或许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呢!又过了很久,回故里探望珍奶。她像是一下子老了,满头的银白,没有了以往甜甜的笑意,脸颊的皱折和郁闷紧板板地滞结在一起。话也少,只是忙里忙外为我烧火做饭。她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我漫步在院里,又瞧见那面墙壁上,上面隐隐约约还有那张羊皮的印迹,印迹上斑斑条条涂满艳红,像一幅绝妙的图画。我断定,那是那只山羊舔上去的舌血!只是不见了那只生灵。问及它,珍奶说:“不忍看它舔墙的样儿,赶集把它卖了。”真叫人感慨。动物虽然不会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可它们何尝没有悲欢离舍的故事。动物尚且有情有感,何况人呢!于是,我顿生怜悯:七十五岁高龄的珍奶,孤独寂寥的珍奶,用心血和爱把我滋养成人的珍奶,岁月沧桑积蓄在她心中的情感像一部厚厚的家传宝书,我竟然一点没有读懂!珍奶仍在默默地拾掇家务。我在等她再说起爷的故事,再听听她讲……你爷回来躺在炕上呼噜呼噜就睡了,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挑都挑不醒他……那个故事。可珍奶终究没有再讲。现在我懂了,爷的故事原本就是珍奶心中遮风挡雨的一面墙。她是在用心系念,在那墙上描绘图画!我真笨,在那鲜灵灵的绘画前,我竟然如此地麻木不仁!真想哭,于是我拉珍奶坐下,还像孩童时那般端坐在她的面前,对她说:想听听你讲爷的故事。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就描写珍奶端出一大盘清炖羊肉给我吃的情景,既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爱,又自然地引出了珍奶对爷的回忆。B.文中善用比喻,如用“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比喻珍奶的脸,生动地写出了珍奶的苍老和善,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疼爱。C.结尾说“我真笨”,是因“我”没有真正理解珍奶而自责;“真想哭”则是“我”为珍奶和爷的情感而生发出的感动。D.本文写羊舔墙的细节点亮通篇,直击读者心扉,让“我”感悟到了万物皆有感情,从而为“我”最终理解珍奶作铺垫。5.小说多次描述“爷”的故事,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小说的题目“墙上的图画”有什么丰富的意蕴?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参考答案:4.C

5.①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珍奶讲述的不厌其烦与“我”听讲述的不耐烦,形成对照,突出珍奶对爷的深情;③前两次听讲述的不耐烦与后一次“我”对讲述的期待形成对照,凸显了主题。

6.①其表层义:一只失侣的羊对着墙上挂着的羊皮舔舐,后来羊皮被拿走,它竟还对着留有羊皮印迹的地方舔舐,斑斑条条涂满艳红的舌血,像一幅绝妙的图画;②其深层义,珍奶一次又一次的回忆与讲述爷的故事,也是在自己的心灵上绘一幅血迹斑斑但又美丽动人的图画,这使“我”懂得真正的孝顺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陪伴,更应从精神上去理解和关心老人。【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真想哭’则是‘我’为珍奶和爷的情感而生发出的感动”曲解文义,“真想哭”更多的仍是“我”没有理解、关爱珍奶的懊悔。故选C。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小说主要通过三组关系来组织情节、表现人物、突出主题,即“羊与羊”“珍奶与爷”“‘我’与珍奶”,三组关系表现的是动物之间的情感与人之间的情感。文章三次较详细地描述爷的故事,第一次是珍奶“讲了那个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突出了珍奶对爷的深情系念;第二次主要突出“我真有些不耐烦”为下文“我”的反思、珍奶“像是一下子老了,满头的银白,没有了以往甜甜的笑意,脸颊的皱折和郁闷紧板板地滞结在一起。话也少”铺垫,也为结尾“对她说:想听听你讲爷的故事”铺垫;第三次“我在等她再说起爷的故事”,表明“现在我懂了,爷的故事原本就是珍奶心中遮风挡雨的一面墙。她是在用心系念,在那墙上描绘图画”,从而表现主题。三次描述,贯穿小说始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展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凸显了主题。【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小说标题意蕴的能力。探究小说题目的意蕴,要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本文标题本意是:那面墙壁上,上面隐隐约约还有那张羊皮的印迹,印迹上斑斑条条涂满艳红,像一幅绝妙的图画。我断定,那是那只山羊舔上去的舌血。而在本文中倒数第三段“现在我懂了,爷的故事原本就是珍奶心中遮风挡雨的一面墙。她是在用心系念,在那墙上描绘图画”及倒数第二段“在那鲜灵灵的绘画前”表明,其深层义也是比喻义是饱含珍奶深情的心灵图画。结尾“于是我拉珍奶坐下,还像孩童时那般端坐在她的面前,对她说:想听听你讲爷的故事”也是一幅图画,几幅图画结合在一起,揭示了标题的主旨意义:世间最感人的是至深痴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後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还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选自《史记·留侯世家》)8、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相:为……相B、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

略:夺取C、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

窘:受困、窘迫D、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趣:同“促”,催促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良“善于进谏”的一组是(

)(3分)①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②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

③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

④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

⑤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⑥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A、②③④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良最初打算去跟随景驹,后遇到了沛公,为其出谋划策,深得沛公信任,就跟从了沛公,不再去见景驹了。B、沛公先是封赏了故旧亲朋,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具体对策,图谋造反。C、高祖对将领们纷纷坐在沙地上互相谈说,引起了警觉。在了解情况后,他向谋臣张良寻求积极地对策。D、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用危言引起沛公的重视,再不遗时机指出封赏失误,为其运筹谋划,从而帮助沛公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统治危机。11、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3分)译文:

(2)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3分)译文:

参考答案:8、C(窘:使……受困,使……窘迫)(3分)9、C(④是刘邦的看法,⑥是群臣的反应,均与张良无关)(3分)10、B(“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具体对策,图谋造反”的表述错误,原文只是说这些人坐在一起在议论纷纷,并没有相互串联,图谋造反。)(3分)11、(1)于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这是子房你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状语后置1分,判断句1分,语句通顺1分,共3分)(2)这帮人怕陛下不能都封赏,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陛下怀疑而受到诛杀,所以就相聚在一起密谋反叛。(关键词“属”、“见”、“及”,各1分,共3分)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时时跟从汉王。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于营帐之中出谋划策,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负,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皇上说:“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留侯说:“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一起受封。5.翻译下面文言文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⑴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⑵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⑶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参考答案:子路问怎样才是全人。孔子道:“智慧像臧武仲,清心寡欲像孟公绰,勇敢像卞庄子,多才多艺像冉求,再用礼乐来成就他的文采,也可以说是全人了。”等了一会,又道:“现在的全人哪里一定要这样?看见利益便能想起该得不该得,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经过长久的穷困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可以说是全人了。”(⑴臧武仲——鲁大夫臧孙纥。他很聪明,逃到齐国之后,能预见齐庄公的被杀而设法辞去庄公给他的田。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三年。⑵卞庄子——鲁国的勇士。《荀子·大略篇》和《韩诗外传》卷十都载有他的勇敢故事。⑵久要——“要”为“约”的借字,“约”,穷困之意。说见杨遇夫先生的《积微居小学述林》。)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文段中划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A.蚓无爪牙之利 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申之以孝悌之义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靠平时的积累,掌握常见的特殊句式,熟练掌握各种句式的特征,然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惟奕秋之为听”翻译为只听弈秋的教导,正常语序为:惟为听奕秋,为宾语前置句。A项,“蚓无爪牙之利”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为定语后置句。B项,“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翻译为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为判断句。C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翻译为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为宾语前置句。D项,“申之以孝悌之义”翻译为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为介词结构后置句。故选C。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根据语境,完成以下题目。仿照下面划线句子,从你熟悉的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任选两人,续写两句话。中国自古以来都不乏有脊梁的人,“举世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这是屈原正道直行的无悔誓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倔强清高的浪漫告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这是柳宗元傲岸不屈的赤子衷情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这是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慷慨壮歌试题分析:本题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