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度湖南省长沙市雒城第三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停不下的艺术追溯林风眠:中西巧调和今天的梅州,是广东东北部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在距离梅州市区20公里外的西阳镇阁公岭村,却依稀能看到100多年前留下的痕迹。这栋略显破旧的宅院,就是林风眠出生的地方。在林风眠5岁时,家里把他送到了本族开设的立本学堂,读书认字,既是石匠又能画几笔的父亲还教他临摹《芥子园画谱》。在这种临摹中,林风眠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启蒙教育。1915年,15岁的林风眠踏进了梅州中学的大门,在这里,林风眠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美术老师梁伯聪,正是这位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个能书善画的秀才,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求学期间,亲朋从南洋带回的一些外文书籍,也让林风眠好奇不已。书中那些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西洋画插图,使得从小临摹惯了《芥子园画谱》的他,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艺术世界并心迷向往。4年后,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他和林文铮一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轮。在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林风眠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与思想的双重启蒙。对艺术的理解和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不再是儿时临摹或少时喜爱的西洋画片,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思考。林风眠独特的绘画天赋使杨西斯惊叹不已,于是就推荐他到巴黎美院。1924年5月21日,第一次中国美术展览会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共和国广场的莱茵宫开幕,他的作品引起轰动。此时的林风眠,在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中西调和的基本艺术面貌。约两年后,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回国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不久,林风眠发表了《谈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他以论述艺术是如何构成的、东西艺术根本之异同等问题为基础,正式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力图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之间寻求新路。为了实现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林风眠可谓殚精竭虑。他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艺术名家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王朝闻、苏天赐等都是林风眠的学生。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1927年5月11日,林风眠组织本校师生召开了一场在当时国内规模相当大的艺术展。由于部分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激怒了奉系军阀,林风眠被迫辞去校长之职,离京南下,担任了由蔡元培亲手创建的杭州国立艺专第一任校长。执掌杭州国立艺专的十年,也是林风眠实践自己调和中西艺术理想的十年。这一期间,林风眠用象征手法创作了大型油画《人道》《悲哀》《死》《人类的痛苦》《渔村丰收》等作品,风格一如他中西调和的探索,造型简约,大笔触粗线条,色调强烈而凝重。后来林风眠移居到了上海,他就像个苦行僧一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在清苦孤寂中继续着中西艺术调和的探索。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林风眠终于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孤独、忧郁和磨难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林风眠,但是,在他的笔下,却衍化出了寂静的山川,仿佛一片超现实的梦乡。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8日)相关链接:①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法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林风眠不是个守规矩的“好学生”,他为塞尚、莫奈、马蒂斯等离经叛道的画家所倾倒,又在巴黎东方美术馆和陶瓷博物馆的彩陶、汉画砖、唐三彩、瓷器花纹上,发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②林风眠曾对人讲:在北京和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轿车,身上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你必须真正生活着,能体验今天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首先是人,彻底人化了,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③林风眠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汇了东西方的优点,能够创造一种崭新的、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他是一个独领风骚数百年的领袖型、旗手型的人物。----中国美术学院原校长
肖锋④“他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他之后的赵无极、吴冠中等人都是追随他的道路的。没有林风眠,中国绘画就缺少一个走向现代艺术的大师。”-----美术理论家
邵大箴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林风眠成为中国百年巨匠之一并不是偶然的,原因在于他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并且他身体力行,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B.林风眠的创作融汇了东西艺术之长,创造出了自己画作的独特的面貌,他没有忘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没有真正的人味,作品就没有生命活力。C.林风眠在中国绘画尤其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之长,造型简约,色调强烈凝重,独具一格。D.绘画是林风眠安身立命的凭借,是他毕生的终极追求,更是他表达强烈情感的媒介。他借助绘画表达他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思索、对身边人和事的敏感与爱。5.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林风眠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既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文化学习,又在梁伯聪、南洋回来的朋友等人的影响下关注西方的艺术世界,这为他日后进行中西调和的创新打下了基础。B.林风眠敢于打破常规,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欣赏离经叛道的画家。当校长时他聘请木匠画家的齐白石,打破艺术的崇高地位,提倡各阶级共享的艺术。C.1919年,林风眠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接受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双重启蒙,从此踏上了绘画艺术中西调和的探寻之路。D.林风眠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从1919年选择出国勤工俭学,到德国第一届中国美术展览会引起轰动,再到国内艺术展上借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都是他爱国的体现。E.大成就须经得起大寂寞。移居上海的林风眠不问世事埋头探索,孤独、忧郁和磨难围绕着他,但他终于超越自我,在创作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取得了巨大成就。6.简述林风眠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缘由,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参考答案:4.A
5.BE
6.①保持好奇心,善于学习。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西洋插画,还是西方的艺术理论与思想,林风眠都兼收并蓄。②善于创新,能打破传统。林风眠不一味地做守规矩的好学生,才能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③贴近生活,保持人味。他的画作直接描述生活,拷问人性,富有活力。④耐住寂寞,专心创作。林风眠在上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最终让自己的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⑤有师友亲人的帮助。梁伯聪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蔡元培的任人唯贤,父亲的影响等等,都促成了林风眠的成功。【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要求选出“不符合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林风眠成为中国百年巨匠之一……原因在于……”错误,选项错在遗漏信息,林风眠被誉为百年巨匠之一的原因很多,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和培养了很多大师级的名家等也不可忽视。故选A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在梁伯聪、南洋回来的朋友等人的影响下”错误,从文中来看,应为梁伯聪引领他在中国传统绘画方面走向艺术的新天地。C项,“在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接受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双重启蒙”错误,从文中来看,应为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和思想的双重启蒙,中国传统艺术的启蒙他幼时就接受了。D项,“……从1919年选择出国勤工俭学,到德国第一届中国美术展览会引起轰动,再到国内艺术展上借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都是他爱国的体现”错误,选项分析属无中生有,林风眠出国留学、在国外艺术展上一举成名并未提到他的爱国情怀。故选BE两项。【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述林风眠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缘由,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这是要求分析传主在绘画方面成功的原因,解答这类题目,一般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入手。所谓内因,即传主的自身因素,如兴趣爱好、天赋特长、后天的努力勤奋创新等,结合文本信息及相关链接里的内容来看,传主主要有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贴近生活、专心创作等几个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林风眠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所谓外因,即外部环境、其他人对人物的成功的影响,就本文看,主要体现在林风眠父亲、梁伯聪以及蔡元培等人对其绘画事业所起的促进作用。考生结合这些内容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分析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配角聂鑫森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漫天大雪,朔风怒吼。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阅读兴趣。B.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一方面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C.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D.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5.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6.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D
5.①刚嫁给父亲时满怀期望,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②嫁给父亲后,深怀悔意,对父亲“配角”职业颇为不满,公开场合尽量避免提及父亲的“演员”身份;③儿女长大后,对父亲多了关怀体贴,安慰受伤的父亲,提醒孩子不要干扰影响父亲拍戏。
6.①人物形象上:这个画面是父亲拍戏结束后拍戏结束后辛苦、疲倦的状态直接呈现,通过父亲的动作、神态描写,强化了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小人物,辛勤、努力的配角形象特征。②情感表达上:结尾处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着“我”对父亲的深厚情感,但情感表达含蓄委婉,隐而不露,意味丰富,引发读者想象。③思想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像父亲这样的普通小人物(“配角”)在社会生活中尽管不扮演主要角色,但他们认真生活、认真工作,也值得赞美。【4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错误,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身份,然后再介绍名字;以名字的“伟大”衬托职业中扮演的角色的卑微,不存在“欲抑先扬”之说。B项,“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判断比较牵强;C项,“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错,小说未涉及心理描写。故选D。【5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此题注意抓住文中的句子“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分析从“刚嫁给父亲时”“嫁给父亲后”“儿女长大后”三个时间段概括。【6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时注意语段的位置,从情节对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达以及主旨的体现的角度分析,此题首先从人物的塑造的角度看,“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写出父亲拍戏结束后拍戏结束后辛苦、疲倦的状态,强化了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小人物,辛勤、努力的配角形象特征;从情节看文章通过母亲对父亲情感的变化,表达对父亲的深厚情感,写这些情节有助于表达这些情感;从主旨看,由标题“配角”可以看出像父亲这样的“配角”是社会生活中尽管不扮演主要角色,但他们认真生活、认真工作的一类人的代表,作者赞美父亲,实际是对这些人的赞美。【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哑巴与军刀孙长乐在一次战斗中,许维所在的八路军骑兵队与日军遭遇了,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拼杀。许维挥舞着军刀一口气将5个鬼子斩落马下,又和一个膀大腰圆的鬼子战到一起。几个回合后,那鬼子露出了破绽,许维迅疾挥刀朝他拦腰砍去,可挨了一刀的鬼子竟然好端端地坐在马上。许维收回军刀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军刀卷刃了!就在许维一愣神的瞬间,那鬼子挥刀将他挑落马下,幸亏一个战友及时赶到,救了他一命。他虽保住了性命,但腹部受伤严重,再也不能上战场跟敌人拼杀了。许维心中非常难过,眼前不时浮现自己被鬼子挑落马下的那一幕,知道自己是吃了军刀的亏,就觉得很窝囊。鬼子生产的军刀,既锋利又耐用,战友们都把缴获来的鬼子军刀视若宝贝。许维躺在病床上,心想何不混进鬼子的兵工厂里,学会鬼子制作刀具的技术!这天,部队的岳团长到医院慰问伤病员,许维一脸委屈地说道:“首长,我可是吃了军刀的亏,要不是军刀卷刃了,我咋会躺在这里!我有一个请求,伤好后我想混进日军的兵工厂,偷学鬼子制刀技术。”……许维伤愈后,岳团长派人把他叫到团部,郑重地告诉他:“组织上同意你去偷学技术。我们得知,日军的兵工厂为了保密,只用哑巴干活,你只能装成哑巴混进去。”许维跟部队里的一个会哑语的教导员学了一些哑语以后,就离开了部队。混进鬼子兵工厂后,许维和其他中国劳工一样,一天从早到晚都默不作声,只是卖力地干活。有天傍晚,许维在茅房里解手,鬼子的一条狼狗蹿进了茅房里,朝他嗅着。许维猛然看到那条高大的狼狗,吓了一跳,脱口喝道:“该死的畜生,出去!”这时候,两个巡逻的鬼子正好走到茅房前面,听到茅房里有人说汉语,俩鬼子端着枪冲进茅房里,把许维押到了兵工厂的审讯室里。在鬼子的兵工厂里,凡是发现装成哑巴的中国劳工,都得被割掉舌头,变成真正的哑巴。鹤田队长围着许维转了两圈,便向站在一旁的几个鬼子做了个“割舌”的手势。一个鬼子挥着雪亮的剪刀,将许维的舌头齐根剪掉,许维立时昏了过去。鬼子往许维的嘴里胡乱敷了些面状的止血药后,便把他给拖到了工房里。此后的日子,许维除了卖力干活,还有意接近日本工匠,暗中观察他们的锻造工艺和制作刀具的技术。许维既勤快又好学,很快得到了几个日本工匠的喜欢,他们都乐意带他干活,他便借机勤学苦练,悉心讨教锻件、淬火、打磨、开刃等制作刀具的几个关键技术。每到夜晚,许维就躲在被窝里,借着月光,偷偷地把制作刀具的工艺记录下来。一天,许维和两个中国劳工跟着几个鬼子到邻县去拉煤炭,途经一个叫南关驿的小镇时,许雏用哑语告诉鬼子,自己以前曾在这小镇待过,知道镇上有个叫大向梨的女子,不仅人长得貌美如花,还有一手推拿的绝活。几个鬼子大为高兴,就在一个小客栈待下来,让许维去把那女子找来,慰劳他们。离开那几个鬼子后,许维就钻进一个树林里,天黑后才离开了小镇……面对岳团长,许维嘴里呜噜着,撕开自己身上那件狗皮棉袄的夹层,拿出一叠记录着鬼子刀具制作工艺的土纸,交给了岳团长。望着面容消瘦、蓬头垢面的哑巴许维,岳团长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不久,八路军的兵工厂在许维的指导下,制造出了一批精良的军刀。在此后的战斗中,八路军战士再也没有吃过军刀的亏。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八路军与鬼子拼杀的场面,突出了战斗的激烈,同时电揭示了“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B.小说通过战场上八路军和日军军刀的对比,暗示了当时中国工业落后的特点,易卷刃的军刀是我军战斗力弱的原因。C.小说语言精心雕饰,朴实无华,亲切耐读,例如“知道自己是吃了军刀的亏,就觉得很窝囊”“该死的畜生,出去”。D.小说在叙事方面匠心独运,情节跌宕起伏,引人人胜;作者善于选取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5.小说主人公许维这个人物有什么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有人说,小说结尾一段显得多余。你是怎样看这个结尾的?请表明观点,并具体陈述理由。参考答案:4.D
5.①英勇善战。八路军与鬼子拼杀,他一口气斩杀5个鬼子;如不是军刀卷刃,定将膀大腰圆的鬼子斩杀马下。②有献身精神。为多杀鬼子,保卫国家,他主动请缨,混进日军兵工厂偷学制刀技术,被割舌也不后悔,终学成归来做出贡献。③精明机智。在日军兵工厂,凭精明勤奋学会了技术;在外出途中,用计巧妙地避开鬼子,回到部队。
6.观点一:不多余。①小说尾段写许维指导八路军制出了一批精良的军刀,显现出了他偷艺的效果。②尾段可以丰富许维的人物形象,突出他忍辱负重、报效国家的精神品格;③尾段照应了小说的开头,使作品结构完整。观点二:多余。①许维将一叠记录着鬼子刀具制作工艺的土纸,交给了岳团长。这一情节就暗示了他偷艺的成功。②小说贵在留足空白,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而小说尾段把结果直白地说出来,让读者觉得没有余味。③文学作品贵在语言简练,尾段又一次写到制作军刀,从全文看显得啰嗦。【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开头,B项考核手法,C项考核情节,D项考核语言,其中A项,“同时也揭示了‘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错误,应是“交代了许维受伤的原因”;B项,“易卷刃的军刀是我军战斗力弱的原因”错误,应是“易卷刃的军刀限制了我军的战斗力”;D项,“小说语言精心雕饰”错误,应是“小说语言不事雕饰”。【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特征的题目,要求分析小说主人公许维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文中的情节进行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八路军与鬼子拼杀,他一口气斩杀5个鬼子;如不是军刀卷刃,定将膀大腰圆的鬼子斩杀马下”“为多杀鬼子,保卫国家,他主动请缨,混进日军兵工厂偷学制刀技术,被割舌也不后悔,终学成归来做出贡献”“精明机智。在日军兵工厂,凭精明勤奋学会了技术;在外出途中,用计巧妙地避开鬼子,回到部队”等情节概括其“英勇善战”“有献身精神”“精明机智”的形象特征。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内容是小说结尾一段是否多余,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结构、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进以及文章的主旨作答,如不多余,从内容看,小说尾段写许维指导八路军制出了一批精良的军刀,显现出了他偷艺的效果;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尾段可以丰富许维的人物形象,突出他忍辱负重、报效国家的精神品格;才结构的角度看,尾段照应了小说的开头,使作品结构完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
奇:认为……奇妙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D.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5.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7、把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4分)
(2)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6分)
参考答案:
7、翻译:(1)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尝”、“为……所”、“旬”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去安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的前面。(“子”“自”“迁”“归”“于”各1分,语句通顺1分。)
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帅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往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的前面。
略5.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授,华容人。由千户从成祖起兵,至都指挥同知。永乐十六年,擢右军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湖广、贵州。
宣德元年,镇远邛水蛮银总作乱。指挥祝贵往抚,被杀。授遣都指挥张名破斩之。贵州宣慰所辖乖西巴香诸峒寨,山箐深险,诸蛮错居,攻剽他部,伤官军,发民冢。而昆阻比诸寨亦恃险不输赋。二年,授遣都指挥苏保会宣慰宋斌攻破昆阻比寨,穷追,斩伪王以下数百人。乖西诸蛮皆震慑归命。
水西蛮阿闭妨宜作乱,授结旁寨酋,以计诛之。而西堡蛮阿骨等与寨底、丰宁、清平、平越、普安诸苗复相聚为寇,四川筠连诸蛮应之。授且捕且抚。诸蛮先后听命,承制赦之。以丰宁酋稔恶,械送京师,伏诛。七年,谕降安隆酋岑俊。已,讨辰州蛮。擒其酋八十,斩馘无算。移兵击江华苗,讨富川山贼,先后破擒之。
先是,贵州治古、答意二长官司苗数出掠。授筑二十四堡,环其地,分兵以戍,贼不得逞。久之,其酋吴不尔觇官军少,复掠清浪,杀官吏。授遣张名击破之。贼走湖广境,结生苗,势复张。授乃发黔、楚、蜀军分道捕讨。进军竿子坪,诛不尔,斩首五百九十余级。贼悉平。九年,都匀蛮为乱,引广西贼入掠。授遣指挥陈原、顾勇分道邀击,获贼首韦万良等,降下合江蔡郎等五十余寨。
英宗即位,命佩征蛮副将军印,镇守如故。念授年老,以都督佥事吴亮副之。正统元年,普定蛮阿迟等叛,僭称王,四出攻掠。授遣顾勇等捣其巢,破之。而广西蒙顾十六洞与湖广逃民相聚蜂起,授督兵围之。再战,悉擒斩其酋,余党就诛。捷闻,进右都督。上言:“靖州与广西接壤,时苦苗患。永乐、宣德间,尝储粮数万石,备军兴。比年储粮少,有警。发人徒转输,贼辄先觉,以故不能得贼。乞于清浪、靖州二卫,各增储五万石,庶缓急可借。”报可。
四年,贵州计沙贼苗金虫、苗总牌纠洪江生苗作乱,伪立“统千侯”“统万侯”号。授督兵抵计沙,分遣都指挥郑通攻三羊洞,马晔攻黄柏山,大破之。吴亮穷追至蒲头、洪江,斩总牌,千户尹胜诱斩金虫,于是生苗尽降。授沉毅多计算,裨校皆尽其材,而驭军严整。自镇远侯顾成殁,群蛮所在屯结。官军讨之,皆无功。授在镇二十余年,规画多本于成。久益明练,威信大行,寇起辄灭,前后诸帅莫及也。论功,进左都督。是年六月召还,以老致仕。寻起视事右府。十年卒。赠临武伯,谥靖襄。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昆阻比诸寨亦恃险不输赋
输:缴纳
B.其酋吴不尔觇官军少
觇:视、看
C.僭称王,四出攻掠
僭:非法
D.比年储粮少
比年:连年5.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萧授为将“沉毅多计算”的一组是(3分)
①由千户从成祖起兵,至都指挥同知
②攻剽他部,伤官军,发民冢
③水西蛮阿闭妨宜作乱,授结旁寨酋,以计诛之
④授筑二十四堡,环其地,分兵以戍,贼不得逞
⑤念授年老,以都督佥事吴亮副之
⑥授督兵抵计沙,分遣都指挥郑通攻三羊洞,马晔攻黄柏山,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授在永乐十六年,升任右军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镇守湖广、贵州。宣德元年,萧授派人击败了镇远邛水蛮夷银总。B.萧授在平定西堡蛮夷阿骨和寨底、丰宁、清平、平越、普安各地苗人的叛乱时,一边追捕一边安抚,秉承皇帝旨意把所有的蛮夷全部赦免。
C.贵州治古、答意二长官司的苗人多次出来掠夺,萧授修筑堡垒分派兵力戍守。后来贼寇劫掠清浪,杀官吏,萧授派张名打败了他们。
D.萧授上疏要求在清浪、清州二卫,各增加储粮五万石,这样可以在有战事的时候不用转运粮食,从而避免被贼寇觉察。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已,讨辰州蛮,擒其酋八十,斩馘无算。移兵击江华苗,讨富川山贼,先后破擒之。(5分)(2)论功,进左都督。是年六月召还,以老致仕。寻起视事右府。(5分)参考答案:4.D(比年:近年。)5.D(①是说萧授职位的提升,②是说诸蛮的情况,⑤是说萧授年龄大了。)6.B(秉承皇帝旨意把所有的蛮夷全部赦免”错误,萧授把丰宁首领加刑具押送京城处死。)7.(1)后来,讨伐辰州蛮人,擒获他们的首领八十人,斩杀无数。调兵攻击江华苗人,讨伐富川山贼,先后击败擒获他们。(“已”“移兵”“讨”“破”各1分,文意1分,共5分)(2)评定功绩,晋升为左都督。这年六月召令回朝,因年老退休。不久起用管理右府。(“论”“致仕”“寻”“视事”各1分,文意1分,共5分)【译】萧授,华容人。以千户身份跟随成祖起兵,任都指挥同知。永乐十六年,升任右军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镇守湖广、贵州。
宣德元年,镇远邛水蛮夷银总作乱。指挥祝贵前往招抚,被杀。萧授派都指挥张名击败斩杀了他们。贵州宣慰管辖的乖西巴香各峒寨,山峰密林幽深险峻,各蛮夷交错居住,攻击劫掠其他部落,杀伤官军,发掘百姓坟墓,而昆阻比各寨也仗恃险阻不交纳赋税。二年,萧授派都指挥苏保会同宣慰宋斌攻破昆阻比寨,奋力追击,斩杀伪王以下数百人。乖西各蛮夷都震惊害怕归从。
水西蛮夷阿闭妨宜作乱,萧授结交邻近寨子的首领,用计诛杀了他。而西堡蛮夷阿骨等和寨底、丰宁、清平、平越、普安各地苗人又聚集为寇,四川筠连各蛮夷响应他们。萧授一边追捕一边安抚。众蛮夷先后听从命令,秉承皇帝旨意赦免了他们。因丰宁首领罪恶深重,加刑具押送京城,被处死。七年,诏谕降服安隆首领岑俊。后来,讨伐辰州蛮人,擒获他们的首领八十人,斩杀无数。调兵攻击江华苗人,讨伐富川山贼,先后击败擒获他们。
在此之前,贵州治古、答意二长官司的苗人多次出来掠夺。萧授修筑二十四座堡垒,环绕那个地方,分派兵力戍守,寇贼不能得逞。很久以后.他们的首领吴不尔窥视官军兵少,又劫掠清浪,杀官吏。萧授派张名打败他们。寇贼逃到湖广境内,勾结生苗,势力又扩张。萧授就调动黔、楚、蜀军分路追捕讨伐。进军箪子坪,诛杀吴不尔,斩杀五百九十多人。寇贼都被平定。九年,都匀蛮夷作乱,招引广西寇贼入境掠夺。萧授派指挥陈原、顾勇分路拦击,擒获寇贼首领韦万良等,降服攻下合江蔡郎等五十多寨。
英宗即位,命令佩带征蛮副将军印,镇守的地方如以前一样。顾念萧授年老,派都督佥事吴亮辅助他。正统元年,普定蛮夷阿迟等反叛,非法称王,四处出击攻打掠夺。萧授派顾勇等捣毁其巢穴,击败他们。而广西蒙顾十六洞和湖广流民相互聚集四处涌起。萧授领兵围剿他们。又战,全部擒获斩杀他们的首领,其余的同党被诛杀。捷报上奏,晋升为右都督。上疏说:“靖州和广西接壤,时常苦于苗人祸患。永乐、宣德年间,曾经储粮数万石,以备军用。近年储粮减少,有警报,调人转运,寇贼就会先觉察,所以不能擒获寇贼。请在清浪、清州二卫,各增加储粮五万石,有望在紧急时可以依靠。”回复可以。四年,贵州计沙寇贼苗金虫、苗总牌纠集洪江生苗作乱,非法设立“统千侯”“统万侯”的名号。萧授领兵抵达计沙,分别派都指挥郑通攻打三羊洞,马晔攻打黄柏山,大败寇贼。吴亮奋力追击到蒲头、洪江,斩杀苗总牌,千户尹胜诱杀苗金虫,于是生苗全部投降。萧授沉稳坚毅多计谋,让校官都竭尽他们的才能,而治理军队严格整饬。自从镇远侯顾成去世,群蛮到处聚集。官军讨伐,都没有效果。萧授在职二十多年,规画多承袭顾成,久而更加明达纯熟,威信广为通行,寇贼兴起就被消灭,前后各帅没有人赶得上他。评定功绩,晋升为左都督。这年六月召令回朝,因年老退休。不久起用管理右府。十年去世。追赠临武伯,谥号靖襄。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马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甚见亲待。灵帝崩,原受何进召,将兵诣洛阳。为执金吾。会进败,董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也?”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事已见《卓传》。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封温侯。允既不赦凉州人,由是卓将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布与傕战,败,乃将数百骑,以卓头系马鞍,走出武关,奔南阳。袁术待之甚厚。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遂恣兵抄掠。术患之。布不安,复去从张杨于河内。时李傕等购募求布急,杨下诸将皆欲图之。布惧,谓杨日:“与卿州里,今见杀,其功未必多。不如生卖布,可大得傕等爵宠。”杨以为然。有顷,布得走投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匹。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布既恃其功,更请兵于绍,绍不许,而将士多暴横,绍患之。布不自安,因求还洛阳。绍听之,承制使领司隶校尉,遣壮士送布而阴使杀之。布疑其图己,乃使人鼓筝于帐中,潜自遁出。夜中兵起,而布已亡。绍闻,惧为患,募遣追之,皆莫敢逼,遂归张杨。道经陈留,太守张邈遣使迎之,相待甚厚、临别把臂言誓。
(选自《后汉书?吕布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受何进召,将兵诣洛阳
诣:到……去B.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
谢:道歉C.允既不赦凉州人
赦:赦免D.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
德:感激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吕布势利多变、为人无谋的一组是①董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
④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遂恣兵抄掠②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
⑤布不安,复去从张杨于河内③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
⑥布不自安,因求还洛阳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卓对吕布十分欣赏信任,并发誓结为父子。董卓曾因一点小事用手戟投掷过吕布,致使吕布怀恨在心。
B.王允、士孙瑞等密谋杀掉董卓,于是拉拢吕布,吕布答应,成功刺杀了董卓。王允任命吕布为奋威将军,封为“温侯”。
C.吕布与李傕交战失败,本想投靠袁术,但因袁术不满他自恃有功而且放纵部下,所以被拒绝,于是吕布改投袁绍。
D.吕布投靠袁绍后,又仗恃功劳,向袁绍请兵,被拒;而袁绍不满吕布将士多暴横。吕布自感不安,又投靠张杨。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卿州里,今见杀,其功未必多。(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潜自遁出。夜中兵起,而布已亡。(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9.D德:恩情10.B②是说吕布英勇善战④是说吕布暴戾恣睢。11.C原文“袁术待之甚厚”,没有被拒绝。12.(1)董卓知道自己凶恶放纵;平时心怀猜疑害怕,出门住宿经常用吕布来保护自己。“恣”“每”各1分,句意1分(2)“我与您同乡,现在杀掉我,您的功劳未必很大。”“见”“功”各1分,句意1分(3)吕布自己悄悄逃了出去。袁绍的部队深夜扑来时,吕布已经逃走了。“潜”“亡”各1分,句意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由于武艺高强作战勇猛而在并州供职。刺史丁原担任骑都尉,在河内驻扎,任命吕布为主簿,对他很亲近。灵帝驾崩,丁原接到何进的征召,率领军队到洛阳,任执金吾。适逢何进战败,董卓引诱吕布杀死丁原并且吞并了他的部队。董卓任命吕布为骑都尉,同他发誓结为父子,对他十分欣赏信任。不久,吕布升任中郎将,被封为都亭侯。董卓知道自己凶恶放纵;平时心里猜疑害怕,出门住宿经常要吕布保护自己。吕布有次弄得董卓不太高兴,董卓拔出小戟向吕布掷去。吕布动作敏捷得以躲过,并且换了笑脸回头道歉,董卓才心平气和。吕布自此以后心中暗恨董卓。董卓又派吕布把守宫中的小门,而吕布私下与董卓的侍女私通,心中愈益觉得不安。吕布就去拜见司徒王允,告诉王允自己差点儿被董卓杀掉的情形。当时王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秘密谋划杀掉董卓,就将情况告诉吕布,要他做内应。吕布说:“对父子关系怎么处理?”王允说:“您自个儿姓吕。本来不是亲生骨肉。现在连死都没时间想,哪里顾得上父子关系?董卓向您掷戟的时候,哪里还有父子之情?”吕布就答应了王允,于是在宫门边刺死了董卓,事情已经见于《董卓传》。王允任命吕布为奋威将军,赐以符节,给以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封为“温侯”。王允既然不肯赦免凉州人,因此董卓的部将李傕联合,掉转兵力进攻长安。吕布与李傕交战失败,就率领几百名骑兵,把董卓的脑袋系在马鞍上,逃出武关,奔往南阳。袁术待吕布很不错。吕布仗着自己杀了董卓,对袁氏有恩,就放纵部下抢劫掠夺。袁术很头疼。吕布心里不安,又离开袁术到河内投奔张杨。当时李傕等人悬赏捉拿吕布很紧,张杨的手下将领都在打吕布的主意。吕布害怕,对张杨说:“我与您同乡,现在杀掉我,您的功劳未必很大。不如将我活着献出去,可以大大得到李傕等人的封爵和宠幸。”张杨认为吕布说得有道理。不久,吕布得以逃出,投奔袁绍,袁绍与吕布攻打在常山的张燕。张燕有一万多精兵、几千骑兵。吕布经常骑着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静电喷粉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移相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北京市西瓜种植收购合同范本
- 遥控门车库出租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用品配送服务与办公耗材品牌代理合同
- 电器设备配送合同模板
- 新牛津译林版七年级英语课后辅导范文
- 餐饮店长的卫生管理职责
- 2025小学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计划范文
- 零售行业库存管理措施及优化方案
- 电气成套厂检验员培训
- 新入职消防安全培训
- 医保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件
- 酒店2024年保安部工作计划024酒店工作计划
- 维修基金使用合同范例
- c语言课件教学下载
- 2024购房合同购房定金合同
- 202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含答案
- 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 5.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