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考点导读|知识构建思维导图【答案】①强国富民②经济建设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④强国之路⑤关键一招(关键抉择)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⑧以人民为中心复习核心观点|一句话必背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5.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的共识。6.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7.中国腾飞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8.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0.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同时”、“同等”富裕1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3.改革创新的内容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14.党和政府坚持以
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5.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
增进民生福祉
复习考点知识|记忆重点易混易错知识突破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1.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022无锡11②)()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技创新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发生改变。(2022宜昌12D)()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4.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党和政府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2022江西14②)()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奋斗目标。()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北部湾经济区11④)()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党和政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热点联系考点——学审题·析素材·练思维类型1共享发展(北部湾经济区5年5考)材料一:民心所向,忧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步入稻田看秧苗长势,走进乡村话接续振兴,来到高校调研就业问题,指出“衣食住行,还有医药,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叮嘱“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勉励“大家收入高了、日子好了,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发展下去”①。材料二:乡村振兴是我们目前阶段最重要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关键抓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的落地,需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发挥乡村建设者的科技作用,改良种植养殖技术、升级生产工艺等,用科技发展和应用为乡村振兴插上“飞翼”②……非选择题“三带”解题步骤第一步,带着指向审设问。圈划设问关键词,明确设问指向。(思维指向—设问类型;知识指向—限定知识角度;主体指向—限定主体;范围指向—限定材料范围)(1)材料一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的关注
体现了哪些观点?(6分)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的内容中,我们能感受到怎样的民生温度?变式设问限定材料范围限定主体:“习近平总书记”联系到“党中央”设问类型:体现类答出三点,每点2分非选择题“三带”解题步骤(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相关举措
的
理论依据(4分)第二步,带着材料理思路。(1)划分材料层次[根据段落、标点符号(重点关注句号和分号)、关联词、不同主体(人、事、物)、同一主题根据不同行为/特征/问题分层(行为类重点找动词)]。(2)根据层意,找出材料关键词,联系考点,形成要点化结论。限定材料范围设问类型:理论依据转化为原因类答出两点,每点2分非选择题“三带”解题步骤根据段落将材料划分为两层(注:下列序号代表材料中划线句子对应上标)找出材料关键词联系考点具体观点(根据下表推导思路补充完善表格)①习近平总书记四川考察看秧苗长势、话接续振兴、调研就业问题、衣食住行、医药、老百姓的事、不断发展下去等共享发展党和政府坚持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非选择题“三带”解题步骤根据段落将材料划分为两层(注:下列序号代表材料中划线句子对应上标)找出材料关键词联系考点具体观点(根据下表推导思路补充完善表格)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a请作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非选择题“三带”解题步骤根据段落将材料划分为两层(注:下列序号代表材料中划线句子对应上标)找出材料关键词联系考点具体观点(根据下表推导思路补充完善表格)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科技作用、改良种植养殖技术、升级生产工艺、科技发展和应用→→→b请作答创新的重要性c请作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非选择题“三带”解题步骤第三步,带着思路写答案。根据设问数量及要求、材料分析结果、分值特点,运用学科术语有条理地列出答题提纲,组织答案。(1)①党和政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⑤党和政府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答出三点即可,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非选择题“三带”解题步骤(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⑤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⑥创新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答出两点即可,4分)
同类热点链接2022年8月16日至17日,在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锦州、沈阳等地考察调研,一路殷殷嘱托、一路深情牵挂,4200万辽沈儿女备受鼓舞。
同类素材链知识设问类型讲解是什么:体现、说明、表明类【问法呈现】此类设问中考考过的问法有“……说明/体现/表明了……”“……说明了……道理”“……是什么”等。全国中考试题创新问法有:“指出……的共同之处/共性”“……诠释/昭示/印证/彰显/展示了/折射出……”“……释放了哪些信号”“从……中能读到的信息”等。【解题技巧】解答此类设问,首先要看材料本身说的是什么问题、现象,再分析问题、现象反映的本质,即反映的教材知识点,最后需要结合相关知识点,使用学科术语组织答案。设问如果给了限定角度,一定要根据限定的角度作答;若没有限定角度,一定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多角度(道德、法律、国情等)、多层面(国家、政府、企业、个人等)进行思考,无法用教材知识作答的,需要从材料中进行概括总结。如上题(1)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的关注体现了哪些观点”需要结合材料进行概括总结,从共享发展角度作答。真题演练知识点1
改革开放1.(2022玉林14)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把海南努力打造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这是因为,改革开放是(
)①我国的强国之路②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③社会进步的基石④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2022百色18,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4年前的4月13日,海南被正式批准建省办经济特区。4年前的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今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1)海南经济特区建设取得成功证明了改革开放具有什么重要性?(4分)[答案]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②改革开放促进发展。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⑤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⑥改革开放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得4分。其他符合题意答案可酌情给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如何才能“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3分)[答案]
①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③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④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⑥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得3分。其他符合题意答案可酌情给分)(3)如果请你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推荐一首歌曲,你想推荐哪一首?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3分)[答案]
示例:《党啊,亲爱的妈妈》。(1分)推荐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就像妈妈哺育我们成长一样。这首歌把党比作妈妈,表达了我们对党的感恩之情。(2分)3.(2020北部湾经济区Ⅱ卷18(2),2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某中学九年级3班同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新闻分享活动。下面是小红同学分享的新闻,请你参与,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表相应的内容。新闻新闻解读据新华社2020年6月1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国致力于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新时代__________的鲜明旗帜和重要门户。对外开放4.(2018北部湾经济区20(3),2分)【新使命,新篇章】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改革开放40年创出的新路,奋力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请你为改革开放40周年写一句点赞语。[答案]
例:①厉害了,我的国。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跨时代的飞跃。(答出一句即可,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知识点2
共同富裕5.(2022贵港13)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这(
)①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②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升人民幸福感
③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④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全面小康的实现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6.(2021北部湾经济区11)宾阳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五一”假期,宾阳县古辣镇的“稻花香里”旅游区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大家“闻稻香、品书香、游水乡”,流连秀美乡村,促进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表明(
)①宾阳县坚持绿色惠民、绿色富乡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发展乡村旅游③宾阳县积极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④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2019北部湾经济区9)职工医保与生育险合并、改善医疗服务、大城市落户条件全面放开放宽、出入境证件实现“全国通办”……2019年全国两会过后,各部委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新政。这些新政(
)A.
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
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C.
反映了我国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D.
直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8.(2018北部湾经济区14)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从2018年开始,自治区财政每年统筹安排60亿元用于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广西实施乡村振兴计划(
)①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③能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感④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总体小康目标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2019北部湾经济区1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工作任务的是(
)A.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B.
我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城市群C.
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D.
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10.(2020北部湾经济区11)下图漫画《脱“帽”》有利于(
)《脱“帽”》A.
实现同步富裕B.
人民共享发展成果C.
我国实现总体小康D.
扶贫干部行使监察权√11.(2022柳州17(1),3分)材料:2021年经济形势比预见的复杂、困难得多。我国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稳居世界第二;城镇新增就业1
269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取得这份亮眼成绩单的原因。[答案]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每点1分,答出三点3分。其他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12.(2022北部湾经济区19,10分)【助力乡村振兴,绘就八桂蓝图】材料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要求各地做好“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劳务安全协议书:华区餐饮服务业员工劳动保护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内部数据保密管理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度地质勘查技术服务与数据共享合同
- 专卖店装修保修合同模板
- 2024年佛山外向型骨干企业全球化发展白皮书-佛山市贸促会
- 2025年度商用复印机购销合同附带原装耗材包
- 商务办公区装修合同
- Unit 3 Keep fit Section B 1a-1d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浮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 国内外材料牌号对照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培训PPT(49页)
- 2010哈弗H5维修手册
- (完整版)NRS数字分级法评分表
- LY∕T 2780-2016 松疱锈病菌检疫技术规程
- 航空服务形体训练课程标准
- 项目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图GDAQ20102
- 一文看懂全部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方式
- 苏科版四年级劳动技术下册教学计划
- 应答器报文定义《运基信号[2005]224号》
- 电网公司客户资产接收管理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