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文献综述【5800字】》_第1页
《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文献综述【5800字】》_第2页
《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文献综述【5800字】》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9680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的文献综述 110082前言 15029(一)国外研究现状 261991.国外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需求的研究 2211522.国外老年人长期照顾供给的研究 278033.国外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的对策研究 33927(二)国内研究现状 4118801.国内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的研究 4285382.国内老年人长期照顾供给的研究 4143053.国内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的对策研究 518570(三)文献评述 629414参考文献 7摘要:目前各国老年人长期服务面临供需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负担沉重的现实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世界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的需求,长期照顾服务的供给,以及长期照顾服务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就国内外关于老人长期服务的研究做一个系统地总结,以便厘清如今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供需现状,探究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的对策,为后续学者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需求;服务供给;文献综述前言目前,世界各国正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的老年人口相比十年前攀升许多,占全国总人口的18.7%。老年人行动不便,并且是疾病高发群体,这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一大挑战,因此政府、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需要为患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的服务。但目前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供给远远低于需求,社会公共服务面临严重的不足,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的需求现状如何?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供给形式如何,是否有效?如何缓和我国长期照顾服务供需失衡的困境、给出合理的对策?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国外研究现状发达国家较早地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政府和社会组织为构建一个完整、可持续的长期照顾服务体系,进行了多次尝试和努力。同时国外学者以长期照顾为出发点,分析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的现状、实施效果以及改进对策等做了大量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国外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需求的研究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慢性病的研究是他们选择照顾服务的基础,特别是老年痴呆症患者是长期照顾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老年人照顾服务质量、临终关怀、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满意度,护士社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干预一直是国外学者的研究热点。RowlesGD,BeaulieuJE(1996)运用QualityofLifeinDementia(QOL-D)相关量表来评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相关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对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症状、激动行为和病痛症状进行评价,认为老年人亟需照顾。Sager,A(2003)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患者存在一定暴力行为,这会危及他们的身心健康。如果能通过改善照顾人员福利、定期在职培训和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照顾老年人的心理负担。Kamo(2014)等人以日本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发现老年人在长期照顾环境中良好的营养支持有利于身体各方面功能的维持,需要照顾老人社工提供广泛的服务。ChoiJK,JoungE等人(2016)提出,适当提供治疗咨询服务可以提高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住院率,缩短老年人住院时间。同时,国外学者也将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的使用与照顾质量满意度挂钩。2.国外老年人长期照顾供给的研究目前国外长期照顾的服务模式按照场所划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模式,不同养老模式下提供的服务、支付方式、照顾人员配置以及这些服务使用者的人口特征、健康状况也不尽相同。HSKaye(2010)将美国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接受长期照顾服务包括资金补助,基于社区的付费长期照顾服务主要由医疗补助或医疗保险提供资金,而养老机构的长期照顾服务主要由医疗补助和自费支付。Carrier(2016)在文章中指出,英国的医疗政策侧重于家庭照顾的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照顾环境的建设。为了减少照顾人员的需求,应从老年人的自我健康管理和预防入手,提高老年照顾资源的利用率。Van等人(2016年)总结并比较了一系列欧盟国家长期照顾保险系统的相关政策设计,将国外长期照顾服务模式具体分为正式照顾模式和非正式照顾模式进行分析,根据他们的研究总结,Lim等人(2017年)加大发展社区基础设施,认为这是欧洲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Lena等人(2019)提出美国采用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共同形成多个福利供给主体,各供给主体在老年人长期照顾市场形成竞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长期照顾服务的供给效率。3.国外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的对策研究近年来,国外学者在完善长期照顾保险机制、拓展潜在老年照顾人才资源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切实措施,以完善其长期照顾模式。第一,建立有效管理的领导团队,Koren(2010)认为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照顾服务不仅需要一线护士的实际支持,还需要后方机构领导人的操作研究和管理。Stanyon等人(2016)强调了养老机构领导在组织管理和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指出领导能力显著影响养老机构的照顾质量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carder(2018)以美国为背景,梳理了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的职业资格和能力要求,指出尽管各州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的资格认证要求不同,共同点是,他们都需要持有专业资格证书,此外,还从其他总结了能力要求:人际交往技能(如沟通技能、冲突解决技能)、临床技能(如临床实践、以人为本照顾)、管理技能(如遵守法律法规、员工监督和管理指导),从这些方面改进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第二,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体系。“以人为本”中的“人”不仅指被照顾的老人,同时也重视护士在照顾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因此,在收集和反馈患者信息时,应注意照顾人员对照顾计划、培训和教育的评价和反馈。Grndahl(2019)提出,在共享照顾方案和计划的同时,不断补充患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多方位落实“以人为本”的照顾理念,满足老年患者多层次的照顾需求。第三,关注机构养老社工、护士的职业成长与发展,Brannon等人(2010年)认为与其他住院照顾患者不同,老年人大多面临着语言沟通障碍、行为取向障碍等问题,根据相关长期照顾劳动力市场报告,长期照顾人员供应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高流动性和招聘困难。优化照顾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对提高其就业稳定性尤为重要。Tjia等人(2017)从老年人照顾需求的角度提出了老年照顾人员“培训师”培训模式,并建议患者参与制定照顾计划等互动措施,使照顾人员的能力需求与不断更新的患者照顾计划相一致。(二)国内研究现状1.国内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的研究如今我国老年人的长期照顾需求巨大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国内学者分别采用整体与局部的调研数据对我国老年人口的长期照顾需求进行研究。汪群龙、金卉(2017)以浙江省杭州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长期照顾需求进行了访谈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老年人对长期照顾服务的需求量较大,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除了个人健康和经济状况外,代际支持能力也影响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的选择。蔡菲菲和张虹(2017)发现,生活照顾和医疗照顾服务是“硬件”需求,60%的老年人希望在家接受长期照顾服务,其次是“软件”需求,如精神慰藉和社交交流。雷咸胜、王晓鹏(2019)根据2015年CGSS全国调查数据,按城市和农村地区划分老年人。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对长期照顾服务内容的专业性和多样性要求明显高于农村老年人,这与区域家庭经济状况、政府财政支持等因素有关。袁笛、陈滔(2019)根据全国普查数据和对低收入老年人口长期照顾需求的具体分析,发现低收入老年人的长期照顾总需求高于高收入老年人,但由于个人经济状况,他们的满意度较低,这就不能保证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养老服务陷入了恶性循环。姜华、余洁仪、刘涛(2019)对比国内外关于残疾老年人的研究成果,发现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加快,残疾老年人口规模和长期照顾需求数量正在上升。2.国内老年人长期照顾供给的研究第一,关于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供给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周华(2016)通过比较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过程发现,中国目前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缺乏融资渠道等后备保障基础,难以有效发挥其社会功能。雷贤生(2017)从长期照顾服务供给对象的多样性、供给内容的不匹配性、政府财政支持的不足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长期照顾服务供给体系,提出整合政府、社会、社会力量,多层次的家庭与市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赵云云(2019)发现,在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其服务供给仍面临主体缺失、协调性差、人力不足等矛盾。翟文雅、陆翔(2019)专门以养老机构的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指出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服务存在供需不匹配、区域资源分布不均、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专业队伍建设不足,内部管理不完善等。第二,关于长期照顾服务供给主体的研究。同时,冯铁英、马多多(2019)以西安市独生子女父母为研究对象,发现子女给予他们的精神慰藉和满足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养老意识。张世清等(2015)强调了政府在农村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家庭和社会养老机构以养老服务为辅助作用。李国梁(2017)根据中国公共养老金概念的调查数据,对城乡居民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都承认养老金责任承担者的多样性,其中子女仍然是他们的首选。王力(2018)从福利多元化的角度指出,在政府和市场职能的共同配置下,中国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的供给开始呈现出去家庭化的趋势。3.国内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的对策研究国内学者根据现有长期照顾模式的现状剖析与问题诊断,纷纷提出了完善长期照顾模式的对策建议。王成利、王洪娜(2017)从公共品理论的角度提出,在推进医疗一体化和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应努力承担上层建筑设计和总体规划的具体责任。牟春兰(2018)将“医养结合”与PPP公私合作模式相结合,阐述了社会力量在长期照顾模式建设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也有利于提高民间资本的使用效率,实现社会共赢。卢义桦、陈绍军(2018)鉴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实际国情,重点关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老年人的长期照顾问题,从制度、社会以及家庭多角度出发,对生活服务、医疗保障以及精神慰藉等服务内容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基于养老金多元化发展方向,鲍世荣(2018)在借鉴美国商业养老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养老产业链与养老医疗体系的一体化发展,优化长期照顾服务市场平滑的资金链,日本医疗保险结合了养老金、英国税收融资养老金和德国社会保险模式。韩烨(2019)从政府和社会角色共享的角度论证了公私合作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建立了政府控制、社区参与、社区参与的长期养老模式,机构和家庭合作,分担养老风险。杨菊华(2019)则从智慧养老的视角出发,将长期照顾模式的建设与信息化技术、“互联网+”相结合,不断研发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产品,有效应对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三)文献评述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长期照顾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包括探讨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的必要性、分析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等,长期照顾服务供给的现状,各国长期照顾模式的发展经验以及如何有效构建长期照顾模式的各种实践。从国外的研究进展来看,其理论研究是系统的,从理论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通过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内的研究内容从对老年人长期照顾供给现状的简单描述性分析,到对影响长期照顾服务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已有大量关于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模式选择和对策进行研究。但我国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1)与国外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关注的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和社会保障问题相比,国内关于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相关问题的研究数量仍然不足。(2)国内学者提供的对策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具体实施的目的性,导致研究内容深度不足、适用性差的特点。(3)与国外同类领域的研究成果相比,我国的研究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国外研究的重点转向对老年人非正式照顾模式和正式照顾模式的选择,以及不同责任提供者的角色和地位等进行比较,目前国内对老年人长期照顾的研究仍局限于政府和养老机构为主体的研究上。笔者认为,未来对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的研究应做出以下变化,适当转移研究重点,细化不同供给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责任,除了政府、社会养老机构,还包括第三方志愿者,市场专业养老企业,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老年人的长期照顾需求开始多元化和专业化。作为主要的服务提供者,政府、社会和企业应该在不同的模式下与时俱进,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更好地提供照顾服务。参考文献[1]RowlesGD,BeaulieuJE,MyersWW.Long-termcarefortheruralelderly:newdirectionsinservices,research,andpolicy[J].1996.[2]Sager,A.Aproposalforpromotingmoreadequatelong-termcarefortheelderly.[J].TheGerontologist,2003,23(1):13-17.[3]DemographicsandFutureNeedsforPublicLongTermCareandServicesamongtheElderlyinSweden:TheNeedforPlanning[J].DepartmentofSocialWork,2007.[4]ChoiJK,JoungE.Theassociationbetweentheutilizationoflong-termcareservicesandmortalityinelderlyKoreans[J].ArchGerontolGeriatr,2016,65(Complete):122-127.[5]GohZY,LaiMM,LauSH,etal.TheFormalandInformalLong-TermCaregivingfortheElderly:TheMalaysianExperience[J].AsianSocialScience,2013,9(4).[6]LurasH,HolmasTH,KjerstadE,etal.LongTermCareandHospitalLengthofStayforElderlyPatients[J].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2007.[7]PaulB.Hospitals,geriatricmedicine,andthelong-termcareofelderlypeople1946-1976.[J].SocialHistoryofMedicine,2001(3):507-523.[8]Mui,Ada,C.The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theElderly(PACE):AnInnovativeLong-TermCareModelintheUnitedStates.[J].JournalofAging&SocialPolicy,2001.[9]Bodenheimer,Thomas.Long-TermCareforFrailElderlyPeopleâ€"TheOnLokModel.[J].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1999.[10]KrotheJS.Givingvoicetoelderlypeople:community-basedlong-termcare.[J].PublicHealthNursing,2010,14(4):217-226.[11]AsiskovitchS.TheLong-TermCareInsurancePrograminIsrael:solidaritywiththeelderlyinachangingsociety[J].IsraelJournalofHealthPolicyResearch,2013,2(1):1-19.[12]McbrideZ.Thechangingprofileoftheelderly:effectsonfuturelong-termcareneedsandfinancing.[J].MilbankQuarterly,1992,70(2):247-275.[13]CanMedicaidlong-termcareexpendituresfortheelderlybereduced?[J].Gerontologist,1996,36(6):800-811.[14]MentalHealthServicesinLong-TermCare:StillanUnmetNeed[J].AmericanJournalofGeriatricPsychiatryOfficialJournaloftheAmericanAssociationforGeriatricPsychiatry,2000,8(2):96-100.[15]夏冠莉.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服务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16.[16]杨芳.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日托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7]杨莲秀.城市社区照顾在失能老年人口中的作用[J].中国名城,2011(01):20-23.[18]孙亚思.以需求为导向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D].兰州大学.[19]王蓉蓉,赵庆华,王富兰,等.重庆市养老机构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现象学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034(017):P.90-93.[20]李茂全,曹利军,黄雅莲,等.成都市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患病及养老服务情况[J].中国老年学,20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