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岳峰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苏纶纱厂是其代表B.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C.仍然无力与外国资本和商品竞争D.列强资本输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本参考答案: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是依靠外国资本,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机会,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B正确,不符合题意;A和C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正确表述,排除。2.一位生活在19世纪末的德国人介绍了他的生活情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乘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他经常乘坐飞机外出旅游C.他家安装了电灯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参考答案:B3.“贡院”,就是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民间称之为“考棚”。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参考答案:D4.“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中的“去年”是指()A.1840年B.1900年C.1937年D.1895年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割台湾给日本,故此题答案选D项,ABC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的侵华战争·《马关条约》5.法国18世纪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把国家的政体分为共和、君主和专制三种。他指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1789年巴黎人民革命的胜利
B.法国《1791年宪法》的颁布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参考答案:D法国政体的确立。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这一体制是通过1875年宪法巩固下来的,即第三共和国宪法。故选D。6.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它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科举制度的推行
B.社会经济的繁荣C.学校体系的完备
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参考答案:A7.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的取得是由于A.一五计划的实行 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参考答案:A根据题干中“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是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A项正确;中共八大召开是在1956年9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是在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八字方针是在1960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抓住关键信息“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运用所学一五计划相关知识解答即可。8.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王嬴政参考答案:考点:17: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考查皇帝制度.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以前的称号“王”不能与自己的功绩相匹配,自称朕,命令称诏,为皇帝专称,任何人不得使用,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故D项正确.A项是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应排除.BC两项是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当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应排除.故选D.9.渐江巡抚刘韵珂在道光二十ニ年二月上奏论道:与其消耗大量军饷调集大军与英军作战,不如一次性向英国赔款,后者不过是白银几千万两,而前者很可能就是无底洞,最终道光皇帝接受《南京条约》的赔款要求,而放弃了与英军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这段史料直接表明A.《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平衡利益下做出的选择B.《南京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虽败犹胜C.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己意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丧失D.地方官员蒙混皇帝导致《南京条约》的签订参考答案:A【详解】“道光皇帝接受《南京条约》的赔款要求,而放弃了与英军健续战斗下去的决心”说明清政府在权衡利弊基础上签订《南京条约》,A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对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态度,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政府此时已经意识到国际地位丧失,C错误。地方官员的前瞻性不能说是蒙混皇帝,D错误。10.“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参考答案:C11.据测算,清康熙二十四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6亿亩,到乾隆去世已增至105亿亩,农作物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材料说明了A.政府鼓励农民开屏荒地B.康熙帝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C.传统农业仍未实现转型D.高产作物对抗灾有重要作用参考答案:C【详解】据材料由康熙二十四年到道光年间,清代全国耕地面积和种植玉米地区不断扩展,可以看出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故C正确;材料虽然反映了全国耕地面积不断发展,但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措施,A错误;材料不仅涉及康熙、乾隆,还涉及到道光,也没有体现康乾盛世,B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清代全国耕地面积和种植玉米地区不断扩展,没有涉及高产作物对抗灾有作用,D错误。【点睛】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美洲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等在明代引进中国,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这对于养活更多的人口,腾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12.1919年6月25日下午,在长沙一个靠摆摊维持生计家庭的9岁孩子放学回家,忽将摊上所摆仁丹、洋火及其父母所用的洋磁盆、牙膏等,凡属日货,一律掀掷于地,用脚踢毁。父母责骂,孩童则对骂父母是“冷血动物卖国贼”。影响孩子的事件可能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首次国共合作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给出重要的时间点——1919年6月25日。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我们知道这个时间点上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首次国共合作发生在1924年;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到1923年,虽然时间符合,但是描述的现象是有关五四运动的。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3.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汉谟拉比法典》
D.万民法参考答案:B14.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莫洛,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他依据的是()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C.《万民法》 D.《自然法》参考答案:考点:4E:《十二铜表法》.分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罗马法的渊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从“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得知当时罗马适用的法律是《十二铜表法》,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青铜制造繁荣B.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C.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D.私营手工业始终代表技艺最高水平参考答案: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制造极为繁荣,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青瓷在东汉时期烧制成功,故B项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北宋时期的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明朝中后期以前官营手工业代表了手工业的最高水平,故D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1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参考答案:C17.中共十四大闭幕后不久,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这一评论主要着眼于十四大的哪一项内容A.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B.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C.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D.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参考答案:C18.小明驾驶时光机器回到1918年,碰巧遇见状元实业家张謇。张謇开心地对他说:“这几年的生意特别好!”小明帮助张謇分析了生意好的最主要原因,他应该说的是(
)A.张謇自身善于经营 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掠夺
D.他是状元,身份特殊参考答案:C19.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据此可知,明代内阁A.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B.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C.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D.确保中央的决策正确参考答案:B【详解】据材料“内阁大学士者……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明代内阁引导皇帝规范执政,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内阁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内阁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故C排除;引导皇帝规范执政并不等于确保中央的决策正确,故D排除。2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参考答案:考点:9H: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精神的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对“五四”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出现时间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五四”精神是1919年;“延安”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井冈山”精神是1927年;“长征”精神是1934﹣1936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故C项正确.故选C.21.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据这一思想,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继昌隆缫丝厂C.福州船政局D.轮船招商局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信息“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反映的是以“求富”为口号的洋务企业中的民用企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是军事工业,故AC错误;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资本主义企业,故B项错误。22.“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以上是北伐军歌的歌词,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北伐战争的时代新特点有①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大联合②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③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④革命志士前赴后继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D23.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
)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参考答案:B24.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皆本参考答案:C25.太平天国控制南京之时,居民抱怨太平天国对经济生活的改变,建立圣库制度,管理市场,将人们按照性别和职业分离,以及强化严格管束人们行为的法令。人们通过逃离、为朝廷做奸细,或叛投清朝等方式消极反抗太平天国。这说明太平天国A.对民众的管理过于严苛B.未能关注农民阶级的利益C.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结果D.缺乏科学的政权建设纲领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中说明天平天国运动时期实行政策不得人心导致民众纷纷外逃,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实行的政策缺乏科学的依据,故D项正确;“对民众的管理过于严苛”只是材料体现出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天平天国纲领的落后性,《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涉及关注农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分析天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故C项错误。26.二战后许多西方国家实施福利制度,其作用不包括A.缓和社会矛盾B.扩大社会消费C.减少政府支出D.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参考答案:C27.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王位世袭制参考答案:B28.路遥小说《平凡世界》描述了石乞节公社双水村生产队队长孙少安为改变家乡农业落后面貌,实行包产到户。以此为核心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参考答案:C【详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首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答案为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损伤农民生产积极性,A错误。BD都是建国初期的政策,不是改革开放时期政策,排除。29.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握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参考答案:D30.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笫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数964853241313442比例5.11%3.41%2.29%4.55%30.11%13.64%7.39%7.39%2.27%23.86%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参考答案:考点: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分析: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部宪法颁布,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在北京召开.代表总人数1226人(其中女代表147人,少数民族代表178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会议听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面,最后也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安全.”解答: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第一届人大代表包括各个阶级阶层的人物,故A错误;农民是我国公民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能成为人大代表,故B错误;各方面代表中,工人代表所占比例最大,故C正确;D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试写出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独立的主要历程。(按时间先后,不得有遗漏)参考答案:略本题属于简答题,结合近代民主革命中各个阶层救亡运动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进行的争取民都独立活动回答即可。点睛: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大革命事件;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大阶段,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重任,其间先后克服了右倾、“左”倾错误,由幼稚走向了成熟,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3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美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关系到美国能否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问题;第二次改革(19世纪上半叶),关系到一个“一国两制”的美国的走向:是带有前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色彩的,还是工业资本主义的近代化道路;第三次改革(19世纪末),涉及自由资本主义能否平稳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材料二(美国)在现代史上的另外五次改革浪潮,是确保美国在20世纪处于领先地位。第一次在20世纪最初20年,它涉及能否有效调节垄断资本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转问题,核心在于解决现代化进程中许多经济和社会政策问题……第二次浪潮在三十年代,……它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和美国。第三次改革浪潮发生在战后初期1/4世纪,……是第二次改革的深化,伴随这一改革浪潮的,是美国成为超级经济大国。第四次改革浪潮在70年代以来,被称为保守主义改革浪潮……又一次挽救了当代资本主义,从而免受滞胀经济之苦。第五次改革浪潮是90年代克林顿的新经济改革,使得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稳居超级霸权国家地位。——黄安年《美国经济发展史专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如何发展资本主义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改革浪潮是怎样挽救现代资本主义和美国的?与第三次改革浪潮相比,第四次改革浪潮在手段上有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1)第一次政治上确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为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二次通过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度,提高了劳动力;第三次通过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产生垄断,促进生产力发展(2)挽救美国:缓和了经济危机,走出了低谷;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挽救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变化:为解决滞涨,由普遍奉行国家干预到逐渐减少国家干预(1)从材料“第一次改革,关系到美国能否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问题;第二次改革(19世纪上半叶)……第三次改革(19世纪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2)根据材料“第二次浪潮在三十年代”可以得出,第二次改革浪潮罗斯福新政;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从材料“第四次改革浪潮在70年代以来,……免受滞胀经济之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著名唱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戏中主人公向往的是怎样的生活?材料二、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2)材料二中所说的“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始于何时?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塔(农具名)所取代。铁塔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著人力之便。”——《太湖地区农业史》(3)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式变化的表现及原因。参考答案:(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夫妻恩爱。(2)春秋战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3)表现: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塔取代;人力取代蓄力。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34.农耕文明时代中国手工业发达,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却没能成功地过渡到工业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手工业发展在明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