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概论_第1页
中国近代史概论_第2页
中国近代史概论_第3页
中国近代史概论_第4页
中国近代史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高考历史第一轮通史复习1840-1949新余四中木木制作——专题综述——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是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主独立而不断斗争的历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政治上,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前赴后继,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民族独立。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的环境中顽强发展。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资产阶级先后提出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无产阶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生活上,中国社会生活逐渐近代化,服饰、居住、饮食、交通、传媒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质上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中国近代史总体概述(1840—1949年)一个形态两个时期两对主要矛盾两大任务四条线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政权清朝后期(1840—1912年)→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1919五四运动18401949约80年约3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A.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A.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两半社会的屈辱史B.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的抗争史

C.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D.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史【整体把握,理清线索】中国近代史归纳1、2、3、4、5、81个性质:2个阶段:2条线索:3座大山:4个阶级:5次战争:八大抗争与探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旧、新民主主义革命列强侵华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与近代化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化的沉浮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⒊思想科学化(理性化,民主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⒋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1、相同:(1)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革命性质:都属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2、不同:(1)领导阶级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领导;后者是无产阶级领导。(2)指导思想不同:前者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后者以马列主义为指导。(3)革命前途不同:后者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前者则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实现资产阶级专政。民主革命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近代史前期(旧民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后期(新民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中共成立和国民革命时期(1919-192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40年代~60年代)阶段特征:(1)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侵入,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开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2)政治上: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很多主权;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3)思想上: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4)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国际背景:(1)经济:工业革命(英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2)政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欧美国家确立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霸主(3)思想:三大思潮(自由资本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主要大事:(1)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社会性质的变化(2)民族危机的对策①地主阶级:新思潮→洋务运动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真题回放:(2007上海历史,B组7)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D.鸦片战争D(2008海南历史,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B(2009广东文基,2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A(2010上海文综,10)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D(2010四川卷,15)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A(2009海南历史卷,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2008上海历史,A组11)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A.秦末农民起义B.明末农民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BC(2010山东文综,11)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A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B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0-1901年)⑴政治上: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掀起救亡高潮,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⑵经济上: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大机器生产,中国的近代化起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

⑶思想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潮指导了洋务运动的进行;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⑷军事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华加剧(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阶段特征:国际背景:(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产生(2)政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主要事件:(1)侵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2)民族危机的对策①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②民族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运动(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2007江苏卷,6)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C(2007海南历史,13)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C(2009福建文综卷,15)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2010江苏历史卷,7)近代史上,在顽固派看来“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主要指责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 B.李鸿章C.康有为 D.孙中山C(2010福建文综卷,16)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D高考训练场:1、(2010年5月南京市三模5题)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十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57天。这说明

①、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

②、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③、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

④、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B

解析:英国人达到中国,历经千山万水,但由于乘坐整齐轮船,竟和清朝官员从北方到达南方时间相差无几,说明中国在战争中丧失了地利条件,也说明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故①④正确。②的说法材料无法体现,交通工具在近代战争中作用居于首位的说法太绝对,③错误。2、清朝知识分子陈澧写作了《炮子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作者(

)A.谴责洋枪洋炮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损失B.鼓舞中国人民不要畏惧洋枪洋炮的威胁C.揭露鸦片的危害大于炮子D.认为炮子的威力大于鸦片C3、(2011·山东淄博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着实做了一次赔本买卖。对此事件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国商人利用了不平等条约,企图倾销商品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C.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D【解析】分析概括材料可知,英国商人试图利用不平等条约,企图倾销钢琴、刀叉等商品到中国,但由于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等因素,英国的商品在中国滞销。结合本题D项和材料无关联。4、(2010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39题)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下列各项,较早提出政治现代化主张的是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B.早期维新派的思想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现代化最早从早期维新派开始的,最早提出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1901-1919年)⑴政治上: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中国的统治更为黑暗。⑵经济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迅速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时代的潮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证明了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⑶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国际背景:(1)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矛盾加剧和第一次世界大战(2)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主要事件:(1)侵略→帝国主义扶植军阀割据(2)民族危机的对策:①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独裁与反独裁的斗争②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的春天(2008年广东单科,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B真题回放:(2010大纲版全国卷1,15)1913年,某身着日是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但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C(07北京文综,17)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③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2008海南历史,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CB(2008年广东单科,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2008宁夏,3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D(2009广东历史卷,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C【解析】

材料反映了近代外国资本主义不断侵入,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衰败,后丝织业也被列强操纵,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D项说法错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并未出现,蚕茧业的兴旺也与经济大发展无关。4、(2011·辽宁本溪高中高三阶段考试)“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蚕······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蚕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B.材料说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C.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D.蚕茧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D6、(2010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28题)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战争以后B.解放战争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甲午战争以后由于清政府取消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解放战争期间由于国民政府借内战之名大肆向工商企业摊派,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奄奄一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由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取得进一步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37题)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他在此处所强调的史学观点是()A.唯物史观B.全球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史观B四.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时期(1919--1927)1.政治:2.经济:3.思想:1919—1923年---中共创建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①主要矛盾:人民大众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②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及中国共产党诞生。③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成为党的指导思想;②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③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对农民问题予以高度关注。4.社会生活:广播事业产生;中共创立时期(1919---1923)国际背景:(1)帝国主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2)社会主义:苏俄国内战争主要事件:(1)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建立:①一大→建党②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③三大→确立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策略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国际背景:(1)帝国主义:相对稳定(2)社会主义:苏联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主要事件:

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北伐战争1、(09年江苏历史)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2、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人士说:“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A.发动三大起义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召开遵义会议D.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cB问题与演练问题与演练1.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2.(09年全国卷Ⅰ文综)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AB3.右图为杨清馨在1920年创作的一幅漫画《靠不住的人》,画面中的女人孤独无依地靠着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在风起云涌的世界进步潮流下,石柱正摇摇欲坠,这反映了封建正统思想已经动摇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启蒙运动的影响B.辛亥革命的影响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新文化运动被誉为中国的“启蒙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它们的共同点有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②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④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cc5.(09年四川文综)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6.(09年海南历史)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cD五.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1.政治:

2.经济:

3.思想:4.外交: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②中华苏维埃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政权对峙,国民党对红军进行了五次反革命“围剿”;红军长征(1935年从幼稚走向成熟);③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1931—1937年中国军民局部抗战;

④政治局面从分裂对峙走向联合抗日(主要矛盾变化: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官僚资本形成和发展;1927~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①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②批右、纠左(史实)国民政府对日妥协,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际背景:(1)帝国主义:大危机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①德日法西斯上台和对外扩张②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2)社会主义:苏联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3)民族主义:反法西斯民族斗争开始主要大事:(1)政治:国共对峙局面形成国民党:建立独裁专制政权;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五次“围剿”革命根据地日本:⑴侵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⑵影响:主要矛盾、国共关系中国共产党:⑴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南昌起义)⑵转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反“围剿”)(3)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原因(国家基本统一;国民政府有利的政策和措施);表现

官僚资本主义形成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政治:2.经济:3.思想: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表现);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直接摧残中国民族工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①毛泽东发表了……文章,形成了完备的理论,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成熟)②延安整风运动国际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七.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9年)1.政治:

2.经济:

3.思想:①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②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民主,签订《双十协定》

,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全面破裂,内战爆发。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和官僚资本膨胀;美国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国际背景:(1)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2)帝国主义: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3)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阵营形成(4)民族主义:亚非民族民主运动主要内容:(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9---1946、6)(2)解放战争:①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②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8三军挺进中原③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三大战役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军事—渡江战役、南京政府覆灭政治—北平政协会议召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B下列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描述准确的是 ()A.圆月高悬的夜晚,伟大文学家屈原投汩罗江而记亡B.张骞出使西域时,友人弹奏《阳关三叠》以表达惜别之情C.金田起义发生时,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南昌起义发生时,江淮大地已过了梅雨期D有学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社迅速增多的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植政策和乡村建设运动的发展。这一看法忽略了 ()A.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B.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A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C.第五次反“围剿” D.长征D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C在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1929年在《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随后规定“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毛泽东屡次修改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A.探索适应当时形势的土地政策B.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C.纠正土地革命中的“左”“右”倾错误D.调动农民对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D“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辱,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近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的演讲词)此后,蒋介石的主要行动是 ()A.发动四一二事变,屠杀人民 B.发动中原大战,剿灭军阀C.默认伪满洲国,妥协日本 D.围剿革命根据地,进攻红军D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C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D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A.东渡黄河 B.北渡长江 C.跨越陇海线 D.挺进大别山A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B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政府直接管辖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C“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1912~1919年 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D.1937~1945年D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C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发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C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特权之条约》。国民政府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的威望 B.美英两国重视发展与中国友好关系 C.国民政府实行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D.中华民族抗战提高了中国国际地D1945年4月27日毛泽东在为延安《解放}{报》写的社论中曾说:“一九四二和一九四三两年先后开始的带普遍性的……,曾经分别地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和正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环于,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机抓住它们,我们就无法抓住整个的革命链条,而我们的斗争也就不能继续前进。”“两个环子”指的是A.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B.三三制原则和精兵简政C.三二制原则和土地改革I).反扫荡斗争和整风运动A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长江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A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国现代史(1949-)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总的特征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2、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际背景1、两大阵营对峙2、朝鲜战争3、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经济1、经济:①49~52年:没收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海关主权,建立国营经济;土地改革;国民经济恢复工作。②53~56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2、社会生活:取缔丑恶现象,颁布《婚姻法》,社会风气根本改变。政治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抗美援朝、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2、“一边倒”、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文化1、思想:建国后,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理论。毛泽东在各时期的军事、政治、文化、外交、党建、统战等方面均有创见。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文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制度,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4、科技:中国科学院成立,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二、探索、曲折、发展(1956—1976)

总的特征1、中共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其中既有成就,也有失误。2、文化大革命时期,内乱。国际背景1、美苏争霸2、不结盟运动3、侵越战争经济1、“八大”的正确方针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4、1967、1968年“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周恩来纠“左”,国民经济复苏;邓小平全面整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政治1、“八大”正确的路线和方针2、文革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文化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文艺:破“四旧”、“八亿人口八个戏”。教育:57年教育方针、“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教育革命”。科技:“两弹一星”(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选修:改革;人物人物:毛泽东(立志→选路→开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犯错;理论、实践)李四光(地质力学、古生物学、冰川学)三、新时期(1976-21世纪初)

1、徘徊中前进。2、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总的特征国际背景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正在向着多极化格局发展。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1、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