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地位_第1页
中国国际地位_第2页
中国国际地位_第3页
中国国际地位_第4页
中国国际地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格局变迁和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2009年9月•广东

综观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广大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要求日益强烈,国际上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呼声增强,国际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世界经济治理结构受到严重冲击,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国际形势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新特点新趋势。一、世界格局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三大特征: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化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营造四种外部环境(2004年):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政治上更有影响力

经济上更有竞争力

形象上更有亲和力

道义上更有感召力(2009年)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17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外交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1.

美国内外政策深刻调整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劳伦斯·萨默斯提出4个转变:萨默斯在7月17日的一次讲话中提出:“重塑后的美国经济将更注重出口而非消费,更注重环境而非依赖石化能源.更注重生物和软件工程而非金融工程,更注重广大中等收入阶层而非占人口一小部分人的收入增长。”

7月15日,希拉里在美国外交学会发表讲话说:“我们的外交政策必须反映世界目前的样子,不是过去的样子,还采取19世纪的大国协调策略或20世纪的均势战略没有意义,我们不能恢复冷战时期的遏制政策,也不能采取单边主义……我们应该在更多国家间引入合作机制,减少竞争,建立一个多伙伴世界。”2.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20年前,7国集团经济占世界的70%-80%,现在,占50%-60%7国集团是指: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美国

2000年,金砖四国经济占世界8%,现在,占16%。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国印度中国3.

围绕国际体系博弈更加激烈各国在IMF中占投票权比例

国家占投票权百分比占2008年全球GDP的百分比美国l7.120.4中国3.711.3日本6.16.3俄罗斯2.73.3巴西l.42.8印度l.94.9欧盟全体32.421.9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占投票权百分比占2008年全球GDP的百分比德国6.04.2法国4.93.0英国4.93.1意大利3.22.6荷兰2.41.0比利时2.10.5西班牙1.42.1欧盟其余成员国7.45.3注释:以上GDP数据通过购买力平价法调整来源:IMF和世界银行4.

反思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升温基本判断:●“以西方为中心”的总体格局未变●新的多极化格局已见雏形二、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变化一:变化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中国经济规模升至世界第三日本美国中国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数据表明,中国购买海外资产取得显著成功。

2005年交易额为67亿美元,2006达到200亿美元,2007年为362亿美元,2008年高达540亿美元。

2009年上半年,势头减缓,仍完成了15宗大型收购,价值237亿美元。英国《独立报》8月2日刊登该报记者玛格丽塔·帕加诺的一篇文章,题为《奥巴马首肯新的全球超级大国》,副题为《随着中国开始挑战西方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请善待我们’是美国总统的潜台词》日本《产经新闻》8月4日刊登日本和平安保研究所理事长西原正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崛起正在催生“媚华世界”》从记者转型的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新作,《当中国主宰世界的时候:中央帝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终结》一书

马丁•雅克描述了一个中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上海将取代纽约和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欧洲国家将像雅典和罗马那样,成为辉煌过去的历史遗留;普通话将会和英语一样广泛使用,或许比英语更流行;孔子的儒家学说将和柏拉图的思想一样为人熟知:如此等等。

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联想的根是在中国,总裁是中国人,但他的办公地点却在北卡罗来纳,它的首席执行官是美国人却在新加坡上班,首席财务官的办公室设在了香港,首席市场官是一位印度裔美国人,并且它的全球市场营销中心设在了班加罗尔。

其他主要国际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决定性力量

1.中国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3.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

2.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牵动世界格局走向,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1.美国: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过程中,不仅离不开中国,更需要中国发挥主导性的作用。三、世界各主要力量如何看中国“Chimerica”(中美国)和G2(两国集团)

奥巴马在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说,数千年前,伟大的哲学家孟子曾经说过:“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我们的任务是要开辟出一条造福子孙后代的通向未来的道路,防止缺乏信任或不可避免的一时分歧使这条道路被杂草堵塞,要随时想到我们正在共同完成的旅程。美国国债钟“爆屏”

2008年10月

2.欧盟:欧盟“中国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接受中国“历史性的崛起”同时,开始对中国讲条件。3.日本:希望与中国合作,担心“中日逆转”4.俄罗斯:对中国的心态和感受复杂

5.周边国家: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在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大责任。亚洲六大河流流域——印度河(流经印度、巴基斯坦)、恒河(流经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雅鲁藏布江(印度叫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怒江(萨尔温河,流经中国、缅甸、泰国)、湄公河(流经中国、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长江(位于中国)——均发源于青藏高原。

6.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新机遇,同时担心竞争一面。世界看中国与中国看自己四、继续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1.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四大机遇。(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2)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3)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金砖四国(4)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2009年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于3月28日在江苏无锡开幕,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2.面临的风险挑战(1)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经济陷入负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