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014-2015-2_第1页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014-2015-2_第2页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014-2015-2_第3页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014-2015-2_第4页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014-2015-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过程,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和过程,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如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注意: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开始。辨析:“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柯林武德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克罗齐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

——胡适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研究它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观看下面视频,思考人口因素包含哪些内容?☆人口因素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1)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地理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又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与世界人均值的比较水资源25%耕地40%弱石油8.3%天然气4.1%铜25.5%铝9.7%地大物博还是地小物薄?温家宝接受《华盛顿邮报》访谈时说:“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能源消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是印度的1.6倍;(2)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首先,地理环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其次,地理环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最后,地理环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球生存之战:地球不能承受之重人类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通常达到地球历史背景速度的1000倍。资源过度掠夺,特别是过度捕捞,使世界多数地区渔业资源已减少90%;到2050年,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将达到现在的两倍;世界各国人均的GDP届时将增长3~6倍,对环境的影响将增加10倍。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石油可开采时间:40年左右。天然气可开采时间:60年左右;煤炭可开采时间:200年左右:

——《2008世界能源展望》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恩格斯1835年4月18日,沙尘暴吹袭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斯特拉福德2010年5月14日青海格尔木遭受沙尘暴袭击人类文明历程生态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高能耗低产出高污染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征服自然敬畏自然公元前8000年到1650年代20万年前到公元前8000年1650年代到1950年代1950年代至今我国面临世界最严峻、最复杂的

环境污染水污染:有机污染、富营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气污染:煤烟型污染、光化学污染、酸雨、汞污染、沙尘暴……

;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垃圾、工业排放的有害废弃物、废弃家电产品……;温室气体问题:CO2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1)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3)提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安全的食品等。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地理环境决定论基本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它决定了人的体质、社会心理、民族性格以及国家的兴衰存亡。

“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地位,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地理与历史,最有紧切之关系,读史者所最当留意者也。高原适于牧业,海滨河渠适于商业;寒带之民善长战争,温带之民能生文明:凡此皆历史地理之公论也。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国之所以有今日,无不是地理所致。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梁启超(1)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把地理环境看成静态的,一成不变的,没有看到实践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改造。(2)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只看到部分国家与地区的情况,没有看到更多无法用地理环境解释的社会面貌的差异。(3)没有看到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地理环境仅仅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即外因,必然要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这一内因起作用。思考:用已学过的辩证法知识分析“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局限性。人口因素的作用: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人口因素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人口决定论

人口决定论:人口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本原因。马尔萨斯

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分配关系☆生产方式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作用(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2)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3)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非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即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宗教、道德,艺术、哲学不属于上层建筑,包括自然科学和一部分社会科学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1、社会意识的产生基础是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3、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讨论:下面一段话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

———鲁迅☆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2、社会意识发展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各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1940年10月22日,位于伦敦肯辛郡的“荷兰屋图书馆”几被德军炸成废墟。三位绅士静静地站立在废墟中,安详地读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主题:从。。。。透视中国人口或者环境问题。完成小组:汉语言文学第二小组小组成员:程浩、邹司奥、胡婧炜、张平、张佳、王淇洵、郑慧、章星入。要求:选取特定角度为大家深入分析我国人口问题的某一方面。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课后小组讨论,形成思想主题并做好相应准备。形式:情景剧。时间:10—15分钟下周任务:主题:从。。。。透视中国人口或者环境问题。完成小组:物理学院小组小组成员:蒋中柱李忠朋江续华包志伟李靖龚一洋刘宗秀王聪付仲伟。要求:选取特定角度为大家深入分析我国人口问题的某一方面。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课后小组讨论,形成思想主题并做好相应准备。形式:情景剧。时间:10—15分钟下周任务:主题:从。。。。透视中国人口或者环境问题。完成小组:物理学院小组小组成员:谢畅畅徐俊屿吴志琪姜申磊刘同心吴壮壮余继圆吴义龙

。要求:选取特定角度为大家深入分析我国人口问题的某一方面。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课后小组讨论,形成思想主题并做好相应准备。形式:情景剧。时间:10—15分钟下周任务:本周推荐:唐德刚(1920年-2009年),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1920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县西乡山南馆唐老圩,1939年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历史学系;1944年在安徽学院史地系讲授《西洋通史》;1948年赴美留学,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1959年获史学博士;后留校任教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亚洲研究系系主任;曾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著有《李宗仁口忆录》《顾维钧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晚渭六十年》等,另有包括历史、政论、小说、诗歌、杂文等多部作品。2009年10月26日晚,唐德刚先生因肾功能衰竭在美国旧金山逝世,享年89岁;逝世前,他将全部藏书共计124箱悉数捐给安徽大学。简介:试问我们搞“全盘西化”的启蒙大师们(胡适和陈独秀都是),现在“西化”一分为二,你们也只能搞“半盘西化”了,你搞哪一半呢?胡适选择了杜威。陈独秀选择了列宁。两位老友分道扬镳,《新青年》也就变质了,“启蒙后”中国也就一分为二,“一国两制”了。一国两制是从一洲两制开始的。所以“一国两制”不是邓小平发明的呢!它是胡、陈二公根据“一洲两制”首先搞起的。只是胡、陈的模式是个你死我活的模式:“既生瑜、何生亮”的模式。邓公的模式则是个和平共存,“你死我做和尚”的模式罢。实说,我们在前一个世纪的新派人物把“四化”搞得确是有声有色。九〇年代中期,李鸿章的“北洋海军”竟是世界七大海军之一,远驾于新起的日本海军之上。不幸甲午一战,马脚全露。有识之士自此再也不搞“四化”了,因为他们知道,大清帝国的根本问题不在四化而在第五化——“政治现代化”。康有为、梁启超因而搞起了“君主立宪”。他师徒二人认为连皇帝也要“西化”一下。他们的广东同乡孙中山则认为要搞政治现代化就得彻底的搞。他主张“建立民国”,干脆把皇帝搞掉,来选个“伯理玺天德”。

摘录:简介:崔永元团队历时8年,投入1.2亿制作的32集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

“八年来他率领团队采访了3000多人,其中包括400多位抗战老兵面对面讲述经历。但是,这些珍贵的记忆正在迅速消亡,‘2006年采访滇缅抗战老兵,2007年回访就有一半不在了;800壮士,实际是400人,采到了三人,播出时只剩一人健在。’”(《北京青年报》8月17日)

还有三个300万:收集口述历史影像300万分钟,纪录影像300万分钟,历史老照片300万张——所有数字还都在不断更新中,因为采访仍在继续。

六大看点:

三百位抗战亲历者;

中国第一部动画历史纪录片;

深情悲壮的英勇故事;

惊心动魄的战争细节;

第一次披露的历史影像和图片;

纯正独特的个人视觉。

片名塑料成瘾AddictedToPlastic年代2009国家加拿大类别纪录片片长85Min导演IanConnacher现在还有什么东西不用塑料做?塑料在任何家庭中都已经成为最普通的物品——它便宜,用途多样而且耐用。然而塑料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并且虽然它看起来容易丢弃,许多种塑料并不容易回收,所以大多数塑料物品注定将永远成为垃圾。更糟的是,塑料加工经常产生有毒废物,处理废品塑料产品的方式是隐藏问题——大规模的陆地堆填和海洋倾倒,而不是解决它。影片制作人IanConnacher探寻了不负责任的成瘾的塑料使用所造成全球环境影响的后果。

简介:本周网络平台论坛主题: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生产力含义:

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是反映人和自然关系的范畴。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智能性要素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改造、加工、制作的对象。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①是没有经过人类加工过的自然物,即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自然物。②经过人们加工的劳动对象,即原材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2、劳动过程中所必要的、不属于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如生产过程中的动力系统、能源系统、运输系统等。3、自动控制系统以及与此相连的信息传递系统等。

注意:劳动资料是区分各个经济时代的标志,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劳动资料指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

劳动者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为生产过程提供科技服务和从事管理的脑力劳动者。

把握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最主要的是把握一个命题,这就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它是以知识形态和技术形态存在的潜在的生产力,通过渗透于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提高各要素的性能和改进其组合关系,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含义: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们之间最基本的经济关系。构成:(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指的是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由谁支配的问题。(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这就是人们在生产中互相交换其活动的关系。(3)产品的分配关系,可以分为总产品的分配、收入的分配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三个层次。

原因在于:

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注意: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注意:生产关系在社会结构中有双重身份,相对于生产力而言,它是生产关系。而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它又是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设施。它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1、基本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与要求2、客观要求: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为经济基础服务

(1)服务的方向上:保护自己,排斥异己。(2)服务的方式上:强制与非强制。(3)服务的效果上:促进作用,阻碍作用。(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基本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2)客观要求: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1、国家的起源和本质(1)历史上关于国家起源的种种说法:

君权神授论道德外化论社会契约论(三)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

(2)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学说

阶级根源: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和表现。

社会根源:国家是社会管理职能独立化的结果。(3)国家的本质国家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阶级范畴和政治范畴。它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

2、国家的类型和形式国家的类型由国体决定,国家的形式即政体。(1)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历史上国家有四种类型,即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国家。(2)政体:指政权组织形式。君主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总统制、半总统制、人民代表大会制(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即国家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同一种国体可以有不同政体,同一种政体也可以为不同国体服务。(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

经济形态

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在于,人类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原始社会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社会发展一般规律)2、社会形态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在于,不同民族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超越某一种甚至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呈现出不同特点)(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社会形态一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发展从总的方向是上升的、前进的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不是直线上升的(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为什么说这两对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1、它们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始终。2、它们涵盖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构成了社会的整体结构。3、它们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与发展。4、它们构成了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和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一)阶级斗争的概念

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二)阶级斗争作用的表现

1.阶级斗争推动了同一社会形态自身的发展。

2.阶级斗争的作用更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的质变过程中。

3.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集中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中。

1.科学: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体系。

2.技术:

广义: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利用、改造世界的一切手段和方法。

狭义:专指生产技术,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操作手段、程序与方法。(一)科学技术的本质三、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2、科学技术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

3、科学技术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注意:正确认识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科技决定论”两大流派1、乐观主义科技决定论。认为通过发展科技便能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2、悲观主义科技决定论。把科技看成是与人相敌对的异己力量,对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进程持怀疑态度。

马克思主义对科技作用的认识:

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把科学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因此他们反对科学悲观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失业、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是科技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对科技的不当应用造成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也不赞同夸大科技作用的“科学主义”。这是因为,首先,决定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不能只限于单因素决定论的模式;其次,科技的产生和发展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群众史观: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不是英雄,而是人民群众。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英雄史观的两种基本形式:☆唯意志论或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进程☆宿命论或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的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人民群众“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唯意志论

“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尼采梁启超宿命论

奴隶主贵族是“神”用“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和“铁”做的,只能被人统治。

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柏拉图黑格尔(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题:科学——达摩克利斯之剑。完成小组:第九小组小组成员:张得虎刘莉张汉卿鲍佳怡程勇王雷阚佳丽孙杨但文可张晓敏宁梅君戴祥瑞。要求:利用专业知识,选取特定角度为大家深入分析科学技术的双面性。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课后小组讨论,形成思想主题并做好相应准备。可采取演讲、多媒体展示、戏剧等多种形式表现主题。时间:10—15分钟下周任务:主题:科学——达摩克利斯之剑。完成小组:电子信息学院小组小组成员:童日武、谷旭胜、张太明、刘鹏飞、黄宇、王玉戚、胡传杰、欧梦添、王庆玲、王丹、项晓强、褚倩云。要求:利用专业知识,选取特定角度为大家深入分析科学技术的双面性。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课后小组讨论,形成思想主题并做好相应准备。可采取演讲、多媒体展示、戏剧等多种形式表现主题。时间:10—15分钟下周任务:主题:科学——达摩克利斯之剑。完成小组:电子信息学院小组小组成员:朱晨晖、刘美、程强、朱庆明、李冬生、郭啸峰、李帅、张露露、邹泽、张娜、王鹏、韩昊。要求:利用专业知识,选取特定角度为大家深入分析科学技术的双面性。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课后小组讨论,形成思想主题并做好相应准备。可采取演讲、多媒体展示、戏剧等多种形式表现主题。时间:10—15分钟下周任务:本周推荐简介马克思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撰写的一篇关于路易·波拿巴政变的文章,载于1852年在纽约出版的《革命》杂志第1期,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

所谓“雾月十八日”,是指1799年11月9日,那一天拿破仑第一发动政变,结束了法国大革命后的共和体制,改行帝制。而半个世纪后,1851年12月2日,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复辟帝制,号称拿破仑第三,成立了军事独裁政权。

为说明政变的真正原因,马克思发表了这篇文章,共分7部分。文章高度评价了法国二月革命的意义;揭示了路易·波拿巴政变成功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阐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及评价历史人物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每个社会会按自己的时代要求创造出伟人来;分析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指出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生存条件将产生不同的社会意识;探讨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阐明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经济对政治有决定性影响的唯物主义观点;总结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并着重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文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学说的理论及工农联盟的思想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具有深远影响,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