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20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1页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20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2页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20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3页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20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4页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20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其中,“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表明,中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综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知,从总体上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题型上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辨析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或正确与否。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形式一般为“四组八句”,多是从文言语段和教材中各选取一个句子组成一个选项。除这种形式外,也有“四组八句”都选自所给文言语段的情况。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A.舜发于畎亩之中.吾妻之美我者*受任于败军之际夫战,勇气也*不以物喜

受任于败军之际夫战,勇气也*不以物喜

**8夫君子之行*D.俭以养德*【答案】C【解析】C项,二者是“句首语气词”;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B项,给/在;D项,用来/因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景传王景,莱州掖人,家世力田。景少倜傥,善骑射,不事生业。清泰末,从张敬达围晋阳,会契丹来援,景以所部归晋祖。天福初,授相州刺史。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二年,大破契丹众于戚城,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郑州防御使,出为晋州巡检使,拜横海军节度。契丹至汴,以其党代景。景归次常山,闻契丹主殂乐城,即间道归镇,斩关而入,契丹遁去。周祖微时与景善,及即位,加兼侍中。景起身行伍,素无智略,然临政不尚刻削,民有讼必面诘之,不至大过即谕而释去,不为属吏所摇。由是部民便之。广顺初入朝,民周环等数百人遮道留之不获,有截景马镫者。俄以景为护国军节度,岁余,迁镇凤翔。性谦退,折节下土,每朝廷使至,虽卑位必降阶送迎,周旋尽礼。左右或日:王位尊崇,无自谦抑。景日:“人臣重君命,固当如是,我惟恐不谨耳。”初封郡王,朝廷以吏部尚书张昭将命,景尤加礼重,以万余缗遗昭。左右或言其过厚,景曰:“我在行伍间,即闻张尚书名,今使于我,是朝廷厚我也,岂可以往例为限耶?”选自《宋史•列传十一》下列句中的“以”与“景以所部归晋祖”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策之不以其道*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答案】D【解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此题要注意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所给例句是文本中的,四个选项中的句子是课本中的。如果课本中的句子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例句中虚词的含义,然后去辨析各个选项中该虚词的意思,最终找到与例句中虚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本题例句和D项中的“以”均是介词,把。A项,介词,因为。B项,动词,认为。C项,介词,按照。三、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1)与: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蹴尔而与之*(2)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3)为: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4)奉:①今为妻妾之奉为之*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案】(1)与:①通“欤”,语气助词;②给予。(2)于:①比;②对。(3)为:①为了;②做。(4)奉:①侍奉;②供养。【解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即所谓代入法。“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如(2)题“所欲有甚于生者”中的“于"表转折,译为“比”而“万钟于我何加焉”的“于”是“对”的意思,可见用法不同。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昂首观之.B.藐小之物C.心之所向D.下车引之【答案】C【解析】题干中“之”附在人名后,无实际意义。A为代词,指蚊。B为结构助词,“的”。C“心”是名词,“所向”是所字性短语(所和后面的字构成的是名词性短语)。两个名词不能连用,故"之”字是取消两个名词之间的独立性,无实际意义。D指元方,代词。故选C。解答文言虚词题常用方法TOC\o"1-5"\h\zI II I.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兼有空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i i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也肯定不同。.语境推断法。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可考虑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断断。i i.句位分析法。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搭配关系不同,它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也往往不同。I I.标志识别法。有些文言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i !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结构互训法。文言文中多结构一致、前后对称的整句,往往处在相同位置的虚词其词性意义或功能用法也相同,所以知道了其中一个的用法,也可大致判断另外一个的用法。I I.关系分析法。判断虚词的用法更多的是看这个虚词在句中起的语法作用,它跟前后文构成什么样的意义关系,尤其是“而”“以”作连词用时,其意义关系往往比较复杂,有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因果、假设……,一定要瞻前顾后,仔细揣摩,加以确定。.成语印证法。很多成语源自古诗文,凝固了很多文言现象,包括虚词用法的一些规律特点,通过一些熟知的成语来推知印证文言材料中的虚词用法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W川之美,古来共谈*C.往之女家*口.与民由之*.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又渐如高舍*近塞之人,死者十九*A.尊君在不*B.太丘舍去*C.下车引之*D.陈太丘与友期行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小儿不畏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②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①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②意:估计。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至以首抵触(用)*B.意虎之食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而儿痴(表转折)*D.浣衣于水者(表比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②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③。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④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日:“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注】①除:提拔官职。②奄:突然。③戮:杀。④赞:辅佐。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代裔为长史*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B.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C.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D.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日:“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日:“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日:“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选自陈寿《三国志》)【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C.策之不以其道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本在冀州之南 B.汝之不惠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告之于帝.阅读【甲】【乙】两个文段。【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越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②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③。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蹒④为盗于境内,而更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韩非子•喻老》)【注】①越:越国。②智:见识。③睫:睫毛。④庄蹒(qid。):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人.皆以美于徐公B.人.皆以美于徐公B.臣之妾畏臣C.时时五间进D.而不能自见其睫以何战王之兵自败于秦、晋而更不能禁其真不知马也.【2019年中考山东淄博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记游定惠院苏轼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卷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蕤才翻,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参寥

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㈠口):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6):浸渍。⑥夤(y")缘:循沿。⑦蕤(c6ng)橘:一丛橘树,“蕤”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人.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人.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B.此木不为人所喜*C.往憩于尚氏之第*D.时何氏方作堂竹间*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不足为外人道也*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方其远出海门*.【2019年中考陕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选文有删改)【注】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人.以其头为饮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月氏遁而怨匈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无与共击之/何陋之有•・D.西北国始通于汉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d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018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下列小题。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日: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旁,日:“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⑪。”琼大惊,即以其言对。刘峻家贫好学,常燎⑫麻炬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⑭借。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日:“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日:‛天将大雨,商羊鼓舞⑮。'是为大雨之兆⑯。”后果然。【注】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⑪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⑫燎:燃烧。⑬炬:火把。⑭祈:乞求。⑮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⑯兆:预兆,征兆。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8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2018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注】①给孤寺:寺名。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④馀:同“余”。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A.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8.其真无马邪 (《马说》)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幼时记趣》)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闯关检测A【解析】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故选A。D【解析】D项,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A项,尊君在不/学而不思则罔。第一句中读“否”。B项,太丘舍去/又渐如高舍。两个“舍”读音不同,意思不同。第一个舍为动词。C项,下车引之/近塞之人,死者十九。第一个“之”是代词,“他”,指元方;第二个“之”可解释为“的”。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语。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D项,“于”的意思是“在……地方”。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项与例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