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30607_第1页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30607_第2页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30607_第3页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30607_第4页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3060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陈凤英所长/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北京2013年6月7日内容世界经济形势及前景中国经济形势及前景重要战略机遇期问题宏观政策及主要问题一、世界经济形势及前景分析去年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恶化的冲击,世界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今年全球环境开始改善,温和增长态势可持续,全年走势或先抑后扬。全球发展分化成为“新常态”。发达国家经济尤其美欧日复苏参差不齐,欧元区经济则陷入“二次衰退”,美国经济则开始加速复苏。然而,在“金砖国家”中,经济发展亦显“纯色不一”,印度和巴西经济增速滑落。世界经济呈现“三速”增长。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呈现“三速”增长,认为,第一类增长最快的国家主要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第二类是“中速”区域,包括正在恢复中的发达国家美国和北欧国家;第三类是“低速”增长区域包括欧元区和日本。全球经济回归常态发展。截至2012年底,世界经济已经连续41个月持续增长,期间年均增长4%,虽然低于“大稳健”时期(2004-2007年)的5%,但高于过去30年3.5%的年均增长,未来增长估计在3-4%之间。IMF称世界经济“三速”增长态势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2000-2018年

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资料来源:IMFWorldEconomicOutlook,2013.4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增长

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2000-2018年

世界经济规模(市场汇率和购买力平价)资料来源:IMFWorldEconomicOutlook,2013.4(十亿美元)2000-2018年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2000-2018年

国际贸易进口与出口额(十亿美元)资料来源:IMFWorldEconomicOutlook,2013.4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回归常态

资料来源:IMFWorldEconomicOutlook,2013.4.2012-2018年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扩张依然强劲资料来源:IMFWorldEconomicOutlook,2013.4.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增长比较资料来源:IMFWorldEconomicOutlook,2013.42011-2018年中国与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资料来源:IMFWorldEconomicOutlook,2013.4.发达国家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期

金融危机重挫发达国家经济,使其丧失全球引擎作用,普遍面临严重的主权债务问题,发展模式与制度弊端凸显,又遇多国大选,政策混乱,复苏乏力。发达经济复苏泛力,发展呈高失业、高财赤、高债务、低增长、低收益、低消费趋势。欧元区已成重灾区,危机向核心国蔓延,经济难免衰退。欧盟委员会预测,欧债危机可能失控,欧元区明年将陷“一轮严重的长期衰退”。欧元区经济很可能步日本L型长期低迷后尘。美在发达经济中仍起压舱作用,回旋余地大,海外资源多,掌控能力强,前景优于欧日。日震后经济短期V型反弹,中长期依然为L型,低迷趋势难改。美国经济复苏比欧(欧元区)日强势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2000-2014年发达国家GDP增长缺口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发达国家失业率呈长期化与结构性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2000-2018年

美、日、欧元区政府总债务占GDP比例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政府总债务占GDP比例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占GDP比重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债务占GDP比重来源: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11.10。单位:百分比(%)数据来源:根据CBO最新数据、OMB历史数据整理日本“安倍经济学”长期难见成效“安倍经济学”的三个主要内容包括:大胆的货币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刺激民间投资为中心的经济产业成长战略。安倍上台后推出量化宽松、通胀目标以及结构改革思路,国际社会称之为“安倍经济学”,但核心内容为量化宽松(QE),尤以超级宽松货币改策为主。综合分析,安倍的超级QE政策未必胜算。事实上,QE仅仅是一付镇痛剂,短期有一定效应,治表不治本,长期反而使没有竞争力的产业苟延残喘,延误结构调整时机。日本第一季国内生产总值(GDP)较前一季度增长0.9%,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环比年化增长率为3.5%。支持“安倍经济学”的黑田东彦担任央行行长,立即宣布以两年时间实现2%的通胀目标,扩大基础货币量一倍,2014年底将达到270万亿日元(约合2.83万亿美元)。这事实上是背水一战,是一步险棋。6月5日,安倍政府宣布一揽子包括去监管化以及建立经济特区的雄心勃勃的经济增长战略,目标是致力于在未来10年将人均收入提高150万日元,实现平均2%的实际GDP增长率和3%的名义GDP增长率。为此,安倍计划到2020年将海外直接投资(FDI)存量增加至35万亿日元,将基建出口增加至30万亿日元。批评者认为,“安倍经济学”缘木求鱼,金融宽松与积极财政不仅难治愈“日本病”,反而可能导致财政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凸显西方发展模式弊端发展模式弊病暴露无遗。目前,无论是欧洲推崇的高福利“莱茵模式”,还是美英推崇的完全自由“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均因其固有的缺陷而陷入困境。过度放纵的西方经济社会制度导致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引发全球范围内反思。这从刚刚结束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将大转型--塑造新模式列为主题可见一斑。都是新自由主义惹得祸。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一软一硬,即金融创新过度与金融监管不力,是引发本轮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虚拟经济绑架实体经济。当前,西方面临的主要结构性矛盾是金融异化,即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颠倒。金钱与政治“联姻”。西方经济已被企业集团垄断,垄断资本利用金钱操纵国家政权,使之为其经济利益服务。金钱与政治“联姻”,使“民主”徒有虚名,成为利益集团实现利益诉求的工具,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市场与政府作用需平衡。市场依然是配置资源不可或缺的手段,“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应各行其职,金融须为实体经济服务。新兴市场持续发展面临风险上升“被危机化”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最大风险,当然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当务之急是,防范内部结构性问题与外部风险恶性循环。新兴经济体正经历着数年繁荣后积累起来的内部结构性问题突发期,发展方式转型在所难免。西方转嫁危机风险。美国成功将危机中心转至欧洲,美债和美元反成全球避风港,融资成本历史性走低,加之持续量化宽松。一旦搞定欧洲,美国或将祸水东引,新兴经济体尤其亚洲或再遭热钱冲击。今年以来,美支持日本量化宽松,允许日元大幅贬值。安倍政府则有恃无恐,大势量宽放水,热钱涌入亚洲尤其东亚地区,使该地区货币升值,资产泡沫上升,宏观调控难度增大。长期看,美日欧央行持续量化宽松,必然导致主权债务货币化,加大全球通胀压力,财富由债权国向债务国转移,危机则由西向东溢出。2013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为7.5%;CPI上涨3.5%;进出口增长8%;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长13%;新增人民币贷款8.5万亿元。第一持续发展经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制潜在风险,使中国经济不发生大的波动。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年均增长7%的速度。第二不断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重点保障基本民生,编织覆盖全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逐步把短板补上。第三促进社会公正。政府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获得应有的收获。第四建设创新政府,各部门都要有改革的举措,用制度创新来推动政府改革;第五建设廉洁政府,要坚持落实国务院向社会承诺的约法三章,勤俭过日子;第六建设法治政府,各项工作都要依法行政,对不符合科学发展,有碍社会公正的法规政策和规则进行清理。二、中国经济形势及宏观政策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主要精神2013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务会议,讨论当前经济形势问题。会议强调,按照稳中求进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增强政策针对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把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贯穿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改善民生全过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协调推进,稳中求好、稳中求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增强,影响农业稳定生产因素仍然较多,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需要加强防范,环境污染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突出。政策方面: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和服务消费,先行取消下放一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早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完善低保、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制度,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着力转变政府机构职能5月13日上午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转变政府职能是在当前形势下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举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客观要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要以简政放权稳增长。一要以简政放权稳增长。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二要以简政放权推转型。三要以简政放权促就业。稳增长、促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扩大就业。要加快企业工商登记等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广就业门路、更多就业机会。必要的行政审批也必须规范,防止滋生腐败,做到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透明、制约有效、权责分明。要腾出更多精力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坚决完成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等硬任务。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行政权力必须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同时也要依法规范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当前经济形势与今后政府工作形势:2013年第一季度GDP增长7.7%,经济运行基本平稳,总体形势良好,经济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等主要指标稳定在合理区间。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针对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用更大气力释放改革红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稳中求进,增加就业和收入,提高质量与效益,加强节能环保,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工作:1、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完善消费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开发和培育信息消费、医疗、养老、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

2、夯实农业基础。增加有效供给。确保支农资金尽快拨付、足额兑现到位。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高校毕业生群体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消除群众养老、医疗等方面后顾之忧;加快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确保质量和公平分配;4、深化改革开放。抓紧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并向社会公开,激发民间投资和社会创业热情;5、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信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主要机构对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国际机构预测2012-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2008-2013年中国经济季度增长

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变化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构成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固定投资增长分布首先是“911”事件为我国提供了战略机遇期的契机。美国反恐战争为我创造了难得的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这看似悖沦,但而后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良好外部环境;其次是“915”即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引发华尔街金融海啸,而后导致西方经济“大衰退”,紧接着私人债务变成国家债务,最终最终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金融危机改变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外部环境,出现了“两变、两不变”和“两削弱”现象。“两变”即是,危机使西方变弱,中国变大:“两不变”即是,时代主题没变,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时代主题,另外全球化虽减速,但发展趋势没变:“两减弱”是,我搭全球化便车的红利减弱,承担国际责任的压力上升。这是我经济变大的必须结果,不可避免,需要重新界定自己的身份,承担必须承担的责任。另外,原有后发优势减弱,需要寻找新的潜力。三、重要战略机遇期与小康社会建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应有四个目标:一是承上启下。未来十年需要纠偏,真正的小康社会应是可持续、均衡和协调发展。我们能否建成真正的小康社会,直接关系到余下30年内我们能否真正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二是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这是硬道理。三是全面建成真正的小康社会,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五方面.五为一体的小康社会该是怎样的,如何实现?四是维护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战略机遇期任务相当艰难。应该说,两个翻番的目标是硬指标,实现起来反而容易,最难实现的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小康社会。如果五个目标全都实现,未来8年即使10年或更长时间都很困难。因此,对第三个目标的实现我态度比较悲观。一是当前我们面临的西方危机不是全球危机。标志是,西方经济陷入“三高一低”乱象--高失业、高赤字、高债务和低增长,而且呈现结构性与长期化趋势,未来10年均将趋于这一状态;政治上出现“五化”现象--矛盾激化、社会分化、政治极化、责任淡化和效率低化。事实上,西方危机期即是我重要战略机遇期,给我们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二是全球转型给我形成倒逼机制。危机后,所有国家都不可能回到危机前的发展模式。它倒逼我加快转型,由此带来制度红利。三是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势头不变,我国即在其中,且是引领者。尤其是,新兴市场的中产阶层人口猛增,将给我带来巨大的国际市场。四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启动,且美国在引领,中国没有落后,将为我提升生产提供技术红利。如果做得好,我们就能在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机遇期具备四大机遇

第一,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经济乱象纷呈,全球治理、国际规则、力量真空等,均可能造成新的风险乃至危机,未来10年或更长时期内,世界均可能处于这种高度不确定的状态,与我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期而遇,是我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第二,西方危机深重,其国际责任淡化同时,转嫁危机意识上升,我面临被危机化的巨大风险。第三,国际地缘经济变迁引发地缘政治安全,尤其亚太地区安全风险飙升,扰乱我整个周边地区,我伟大复兴面临周边安全风险。第四,经济高增长后凸显诸多内部风险,如收入分配、两级分化等社会问题,解决失当可能引发新的社会风险。应该说,未来十年是我社会闯关的关键期。战略机遇期面临四大风险我国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的目标是硬道理,但相对容易实现。因为,我国GDP规模已经做大,也具有丰富经验可鉴。上世纪80年代,我国GDP翻一番共用7.23年,上世纪90年代用了6.97年,本世纪头10年用了6.95年就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分别用了8.84、8.06和6.9年。2011年,我国GDP、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3%、8.4%和11.4%。据此计算,在2012-2020之间的8年中,我国GDP、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要年均分别增长7%、7%和6.7%,就能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应该持乐观态度。如果不出大乱子,无论按不变价值、可变价值,还是美元汇率或购买力平价计算,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可在2017年和2018年或2019年提前实现。

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目标

2010-2020年

中国GDP与人均GDP翻番目标来源: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数据整理,注:GDP单位为十亿人民币/美元;人均GDP单位为人民币元/美元。1980-2018年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增长率比较资源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单位:%

主要经济体起飞时期经济增速之比较

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韩国香港中国(43年)(30年)(35年)(32年)资源来源:美国《远东经济评论》2006.9联合国《贸易与发展报告》2006.8。2012年主要经济体占世界GDP比重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2012年

日本、中国、印度在亚洲经济比重2018年2010年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1830-2010年

中国与美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1980-2018年中国GDP规模变动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单位:十亿(美元/人民币)1980-2018年中国人均GDP变动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单位:元(美元/人民币)1980-2018年中、美、欧元区GDP规模变迁

(市场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41980-2017年中国与日本GDP规模变迁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2.10.1870-2030年中国、美国和英国GDP规模变迁来源:麦迪生(2001);IMF《世界经济展望》2012.10;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单位:%(从1990年起按PPP和当前美元汇率计算)一是深化改革将带来巨大的制度红利。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财政收支更多向民生倾斜。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用开放来带动转型,重点是进一步开放服务业。二是新型城镇化推进将创造出庞大的消费与投资红利。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三是地区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虽然是问题,但更是潜力,是活力,亦是后发优势;四是科技创新将创造新的生产率提高等。中长期经济持续发展条件1995-2030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1995-20102011-20152016-20202021-20252026-2030GDP年均增长率9.98.67.05.95.0劳动力增长0.90.3-0.2-0.2-0.4劳动生产率8.98.37.16.25.5经济结构变化(占GDP比重%)投资占GDP占比重46.442383634消费占GDP比重48.656606366服务业就业占比重34.142.047.652.959.0来源:世界银行2030年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2012年2月.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行报告“中国2030”,2012.3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速将减缓中国中长期经济结构将趋合理发展失衡: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人口红利: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人口红利减少。2011年第一次中国劳动力资源占中国总人口的比重出现了下降。中国的老龄人口在不断地提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背后是对资源、能源的强大消耗。2011年中国经济消耗标准煤35亿吨。两极分化。社会发展分化、地区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均、尤其城乡差距拉大,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四、中国宏观经济面临主要问题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000-2012年

中国名义GDP、投资、消费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注:2000-2008年名义GDP年增14.1%,城镇居民收入年增9.5%,农村居民收入年增6.1%。1996-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003-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变化2012年中国GDP、M2和金融资产规模单位:万亿元M2是GDP的1.8倍,金融资产(2011年)是GDP的2.54倍.1999-2011年

中国GDP规模与M2规模比较单位:万亿元M2: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现在M2是1999的M2=7.2。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美国的2.8倍,日本的4.3倍;中国能源和矿产资源类产品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2012年进口原油2.85亿吨,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58.7%;中国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加量的71%,铁矿石消费增量占全球增量比达到了10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