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1/161中国古代文学
龚敏
主讲
2023/1/162中国古代文学
教材:张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8月版。(定价:45元。优惠价:30元)参考书: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至2007年第2版。(26.90+39.80+33.60+44.90=145.20元)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1.30+25.50+30.40+26.10+23.90+20.80=148元)
游国恩、萧涤非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2版(修订本)。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新1版。2023/1/163中国古代文学
讲授内容:第一章
先秦文学
第二章
两汉文学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第五章
宋金元文学第六章
明清近代文学2023/1/164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上古~公元前221年)
2023/1/165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上古~公元前221年)
参考书:《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胡念贻《先秦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徐北文《先秦文学史》,齐鲁书社1981年版。张志岳《先秦文学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023/1/166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上古~公元前221年)
先秦文学,指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渊源,大致包括以下内容:一、古代歌谣和神话
二、《诗经》三、历史散文
四、诸子散文五、辞赋
2023/1/167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古代歌谣和神话
一、古代歌谣和神话:散见于古籍之中。1.著名歌谣和神话:弹歌,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姜嫄生弃
。2.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先导,也是我国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3.读本:袁珂《山海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2023/1/168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1.名称: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尊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共三百零五篇。2.产生时代:周初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3.产生的地域: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
2023/1/169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4.分类:按乐曲的不同分为“风”、“雅”、“颂”。(1)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2)雅:是朝廷的“正声雅乐”。分为大雅和小雅。(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分为周颂(周朝的)、鲁颂(鲁国的)、商颂(商的后代宋国的)。5.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经济、政治、爱情、劳动、征战等等。
2023/1/1610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6.艺术特色:(1)形式整齐而有变化:以四言为主,是四言诗的一个高峰。入乐,多重章叠句,反复歌唱。“章”,是指音乐上的一个段落。押韵方式多样,于偶数句末押韵的方式对后代影响最大。(2)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铺叙;“比”是打比方;“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3)纯朴优美的语言:采用口语,使用叠字及双声词、叠韵词。富于形象性、音乐性。
2023/1/1611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7.名篇讲评:《关雎》、《汉广》、《蒹葭》、《柏舟》、《风雨》、《伯兮》、《采薇》《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谢玄推为《诗经》中的压卷之作(《世说新语·文学》)。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023/1/1612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曹植诗云:“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又云:“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晋王赞诗云:“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刘宋颜延之诗云:“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唐代孟郊联句诗云:“始去杏飞蜂,及归柳嘶𧉒。”
2023/1/1613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8.效用:外交赋诗。《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
《诗经·小雅·鸿雁》首章:“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飞翔在天涯,它的翅膀响飒飒。这人出门在旅途,野外辛苦无闲暇。想想这个受苦人,可怜这个老鳏寡。)
2023/1/1614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
《诗经·小雅·四月》首章:“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意为:四月已经是夏天,六月入暑日炎炎。先祖难道不是人,怎忍使我受熬煎?)
2023/1/1615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
《诗经·鄘风·载驰》第四章:“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我正走在原野上,麦苗蓬蓬向上长。控诉求援到大国,靠谁赶来帮我忙?各位大夫君子们,不要指责我胡想。你们想法虽多样,还是不如我亲往。)
2023/1/1616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
《诗经·小雅·采薇》第四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那茂盛的是什么?就是常棣开的花。那高大的是什么?是那将帅的车驾。战车已经准备好,四匹强壮好雄马。哪敢安闲来住下?一月三战把敌杀。)
2023/1/1617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荀子·大略》: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矣,愿息事君。”孔子曰:“《诗》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事君难,事君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事亲。”孔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亲难,事亲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妻子。”孔子曰:“《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妻子难,妻子焉可息哉?”
2023/1/1618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然则赐愿息于朋友。”孔子曰:“《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难,朋友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耕。”孔子曰:“《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耕难,耕焉可息哉?”“然则赐无息者乎?”孔子曰:“望其圹,皋如也,嵮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
2023/1/1619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9.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10.流传:《诗》遭秦火,至汉复得流传。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流传至今的是毛诗。11.读本:《十三经注疏》袁愈荌、唐莫尧《诗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023/1/1620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三、历史散文:一般是在各朝、各国史官所积累的大量档案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加工章纂而成,主要记载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事件以及统治者和谋臣策士的言论。历史散文以叙事记言为主。主要著作有:
2023/1/1621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1)名称:“尚书”即上古之书的意思,又称《书》、《书经》。(2)内容: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主要记载或追述虞、夏、商、周的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誓词、讲话、文诰等。
(3)艺术特色:其文字佶屈聱牙,古奥难懂。(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2023/1/1622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4)流传:①春秋时孔子删定的百篇本:亡于秦。②汉初伏生的29篇本——今文《尚书》:亡于晋。③汉武帝时鲁共王于孔子宅壁所得45篇——古文《尚书》,孔安国传:亡于唐。④东晋元帝时梅赜所献的58篇孔传古文《尚书》,传于今。《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注疏》即梅赜所献的的58篇孔传古文《尚书》,其序、传及25篇为伪作,孔颖达疏。
2023/1/1623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5)名篇讲评:《秦誓》。(6)读本:周秉钧《白话尚书》,岳麓书社1990年版。(7)研究:蒋善国《尚书综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2023/1/1624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2.《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1)内容:为鲁国史官所编写,经孔子修订。它实际上是简略的大事记,简要地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这242年中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2)艺术特色:文字简洁严谨,善于在一字之中寓作者的褒贬之意,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2023/1/1625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3)《春秋》三传:指配合《春秋》的《左传》、《穀梁传》、《公羊传》等三部历史著作。“传”是注解的意思,所以《春秋》三传也就是阐明、解释《春秋》的著作;但《左传》实际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编年体史书,其性质与纯粹注解《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并不完全相同。
2023/1/1626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3.《左传》: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二部编年体史书,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史书。(1)名称:《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又称《春秋左氏传》。(2)作者:司马迁说它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所作,近人多认为它是战国初年鲁国的史官根据各国史料编成的。
2023/1/1627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3)内容:《左传》编年记事,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悼公四年(前463)这260年中周王朝及各诸侯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2023/1/1628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4)艺术特色:
①善于对庞杂的史料进行剪裁,章法有条不紊,写战争事件时常常着眼于政治问题以揭示其胜负的原因。②善于通过人物对话、行动和其他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③语言简洁生动,所记外交辞令具有简而精、温而冰、曲而达、柔而刚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2023/1/1629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5)影响:对后代的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影响很大。(6)读本: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7)名篇讲评:《郑伯克段于鄢》、《子产论政宽猛》2023/1/1630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4.《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1)名称:《左传》侧重于记事,而《国语》偏重于记言,故名《国语》。后人以为《左传》与《国语》同为左丘明所作,而《左传》是传《春秋》的,所以又称《国语》为《春秋外传》。现在一般认为它并非出于左氏之手,也不传《春秋》,称之为《春秋外传》并不恰当。(2)作者:司马迁认为此书是左丘明所作;现代学者多认为它是战国初期之人整理成的史料集,具体作者已不可考见。
2023/1/1631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3)内容:全书共21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十二年(前1012年或前951年)征伐犬戎到战国初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智伯被灭这一历史时期内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等七国的重要史实。(4)艺术特色:其文多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论,展现历史事件,分析史事得失,品评人物高下,引出历史教训。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不如《左传》,但也不乏情文并茂之作,其说理往往有条不紊而多睿智卓识。(5)读本:董立章《国语译注辨析》,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6)名篇讲评
:《邵公谏厉王弭谤》、《叔向贺贫》
2023/1/1632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5.《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1)流传与编订:该书史料原系战国时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西汉刘向根据秦汉时流传的《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整理编订为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并定名为《战国策》。后有散佚,宋代曾巩订补重编为三十三卷,流传至今。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批帛书,其中一部分被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有些内容可资参证。
2023/1/1633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2)内容:主要记述战国时二百四五十年间谋臣策士的言论和活动。(3)艺术特色:其文铺张扬厉,喜欢夸张渲染,善用譬喻典故,语言生动流畅,常用排偶叠句,洋溢着雄辩家的气势与智慧。在先秦历史散文中,《战国策》的文学色彩最浓。(4)读本: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名篇讲评
:《唐雎说信陵君》、《谭拾子说孟尝君》、《庄辛谏楚襄王》2023/1/1634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四、诸子散文:是各学派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进行论争的论说文。诸子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主要著作有:
1.《老子》:是道家的经典。
2023/1/1635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1)作者:《老子》相传为老子去官后过函谷关时应关尹之邀而作,但现在有人认为是老子的追随者根据他的学说发挥补充而成的,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东,楚国吞并该地前,此乡里属陈国相县)人,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传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所以后人习称之为“老子”或“老聃”。他是著名的思想家,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周王朝史官,后见周室衰微而弃官归隐。
2023/1/1636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2)名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奠基之作,因被后学分为“道篇”、“德篇”并尊为经,故又名《道德经》。唐玄宗天宝年间号老子为“真人”,故又名《道德真经》。(3)内容:今本分为八十一章,五千多字,其文玄妙深奥,包含着丰富深奥的哲学思想,一向为哲学家所重视。
2023/1/1637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4)艺术特色:其文语颇隽永,耐人寻味,多用韵语,宛若富有哲理的散文诗。(5)读本: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63年。
许抗生《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篇章讲评2023/1/1638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1)编者:由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2)内容: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唐宋后被官方列入经部。(3)艺术特色:是语录体散文,语言质朴精练,富有哲理,发人深省,其中很多言论成了后代的格言或成语,对后代的文化思想和文学语言都有很大的影响。(4)读本:杨伯峻《论语译注》(5)篇章讲评
2023/1/1639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3.《孙子兵法》:是兵家的经典著作。(1)名称及流传:孙武著。《孙子兵法》,又名《孙子》。《汉书》著录《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今本仅存十三篇。1976年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竹简,发现佚文四篇及《见吴王》一篇。
(2)内容:书中揭示的军事规律,有些至今仍值得借鉴,所以被海外誉为“世界第一兵家名书”。
2023/1/1640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3)艺术特色:其文已有篇题,而且篇幅也较《老子》、《论语》为长,显示了诸子散文向专题论说文发展的趋势。其文论述透辟,多用排比对偶,颇有文采。(4)读本:《十一家注孙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附银雀山出土残简)。(5)名篇讲评
:《计篇》
2023/1/1641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4.《墨子》:是墨家的经典。(1)内容:主要记载墨翟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其弟子及后学编纂而成。(2)艺术特色:其文以达意为主,语言质朴,较少文采,但结构严谨,条理井然,逻辑性强,而且善用比喻、排比,富有说服力。(3)读本: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1986年版。
(4)名篇讲评
:《非攻》2023/1/1642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5.《孟子》:也是儒家的经典。(1)内容:《孟子》主要记载孟子的言行,南宋时被官方列为经书,并与《论语》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合为《四书》,从此成了科举时代士人必读的教科书,影响极大。(2)艺术特色:其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长于辩论,善设机巧;妙用比喻,生动贴切;欲擒先纵,令人折服;一向以犀利雄辩著称。(3)读本:焦循《孟子正义》。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4)篇章讲评2023/1/1643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6.《庄子》:也是道家的经典。(1)名称: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所以又名《南华真经》。(2)代表作:《逍遥游》、《齐物论》、《秋水》、《养生主》。(3)艺术特色: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讽刺辛辣,机智幽默,妙趣横生,辞藻瑰丽,风格独特,是先秦时期最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作品。(4)读本: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2023/1/1644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5)
名篇讲评:《逍遥游》(6)选段:
齐物论第二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
2023/1/1645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2023/1/1646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外篇·秋水第十七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外篇·至乐第十八2023/1/1647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
2023/1/1648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誙誙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2023/1/1649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2023/1/1650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7.《荀子》:属儒家著作。(1)内容:在战国晚期,儒家分为八派,荀子虽然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成为当时儒家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吸取了其他各派的学说,宣扬性恶论,主张礼法兼治,与孟子之儒已多所不同。其中《天论》是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作。《劝学》是古代论述学习的精彩篇章。
2023/1/1651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2)艺术特色:荀文长于说理,分析透辟,多用排偶,整练严密,以浑厚著称。其中《成相》和《赋》是采用民歌形式写的韵文,开创了汉代辞赋的先河。(3)读本:张觉《荀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4)名篇讲评:《修身》
2023/1/1652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8.《吕氏春秋》:属杂家著作。(1)作者:秦国丞相吕不韦命门客编写的。(2)名称:全书包括十二纪、八览、六论,故又名《吕览》。(3)内容:以儒、道为主,杂采墨、名、法、兵、农、阴阳各派学说,所以一向被认为是杂家的代表作。
(4)艺术特色:篇幅简短,结构严谨,援事说理,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献资料。(5)读本: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6)名篇讲评:《察传》2023/1/1653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9.《韩非子》:属法家著作。(1)内容:古代的政治学巨著,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集中宣扬了法、术、势兼治的君主专制论。(2)代表作:《五蠹》、《孤愤》、《说难》等。(3)艺术特色:韩文立论新颖,气势雄伟,严刻峻峭,锋芒犀利,论证周密,析理透辟,善于设喻用事,形象生动,是先秦时期最为出色的议论文。(4)读本:张觉《韩非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5)名篇讲评:《备内》、《难》2023/1/1654第一章
先秦文学
四、诸子散文10.李斯《谏逐客书》章法谨严,气势酣畅,雄辩有力,排比铺张,词采富丽,既有战国策士游说之风,又表现出赋化倾向。
2023/1/1655第一章
先秦文学
先秦散文总结先秦散文总结先秦寓言: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有不少寓言,诙谐风趣,喻意深刻,为我国寓言文学的鼻祖。先秦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构成了我国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是我国后代“古文”的楷模。
2023/1/1656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五、先秦辞赋
五、先秦辞赋1.辞赋、楚辞的涵义
:(1)“楚辞”的涵义:①总集的名称:西汉刘向把屈、宋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因为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地地方色彩,故定名为《楚辞》。
②诗歌体裁:后人将具有楚地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诗歌统称为“楚辞”。其特点是:
2023/1/1657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五、先秦辞赋
A.不入乐,但受巫歌的影响,形式上还带有乐章体制的痕迹,如《离骚》、《涉江》、《哀郢》、《招魂》等都有“乱”辞(乐曲的尾声)。B.篇幅加长,句式自由。《橘颂》、《天问》等以四言为主,《离骚》、《九章》等基本上是六字句。《九歌》除六字句外,多五、七字句。
2023/1/1658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五、先秦辞赋
C.多用口语中的虚词与楚方言词。口语虚词如“兮、之、而、也、以、夫、惟、焉、哉”,楚方言词如“汩、搴、莽、阊阖、灵、悼、娃、爽、梦”。《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方言》云:“疾行也,南楚之外曰汩。”《离骚》“倚阊阖而望予”,《说文》:“阊,天门也;阖,门扇也。楚人名门曰阊阖。”《招魂》“与王趋梦”,洪兴祖补注:“楚谓草泽曰梦。”语助词“兮”的大量运用,既用来表情,又用来调整节奏(见林庚《楚辞里“兮”字的性质》),代替“之”、“而”、“以”、“然”、“于”等而具有语法作用(见闻一多《怎样读〈九歌〉》),成为楚辞的一个特征。
2023/1/1659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五、先秦辞赋
D.出现了显示全篇主题的标题。如《离骚》、《橘颂》、《天问》等。也还有无题的,如《惜诵》、《惜往日》、《思美人》、《悲回风》等。从无标题到有标题的过渡。
2023/1/1660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五、先秦辞赋
(2)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这两部作品同被看作为我国诗歌发展的渊源。(3)辞赋:汉赋受楚辞影响发展而来,故“辞赋”并称。《离骚》也被称为“屈赋”。但是,楚辞是一种富于楚国地方色彩的诗歌,汉赋则是一种用韵散文。宋玉的《九辩》、《高唐赋》与贾谊的《吊屈原赋》显示了楚辞向汉赋的过渡。宋玉的《风赋》是汉赋的先声。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赋的正式形成。
2023/1/1661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五、先秦辞赋2.屈原及其作品:(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楚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始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2)其作品共二十五篇。《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篇规模宏伟的自叙性抒情长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九歌》十一篇,根据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色彩瑰丽,真挚感人。
2023/1/1662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五、先秦辞赋
《天问》一篇,构思奇特。《九章》九篇,除《橘颂》借物咏志,其余都是悲愤沉郁、政治性很强的抒情诗。其余三篇是《远游》(一说《招魂》)、《卜居》、《渔父》(是否为屈原所作,也有异议)。
(3)屈原诗篇的特点及地位:想象丰富,辞藻绚丽,是我国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最早典范。创造了楚辞体,使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2023/1/1663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五、先秦辞赋
3.《楚辞》名篇讲评:《湘夫人》、《卜居》、《渔父》4.荀子的赋开创了赋的先河
:《箴赋》5.宋玉:是屈原以后的主要楚辞作家。他的《风赋》创作了赋这一体裁。
6.读本: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2023/1/1664中国古代文学
第二章
两汉文学(公元前206年~公元195年)
2023/1/1665第二章
两汉文学
(公元前206年~公元195年
)
参考书: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2023/1/1666第二章
两汉文学
(公元前206年~公元195年
)
两汉文学,主要内容为两汉时期的文学。它大致包括以下内容:一、辞赋二、散文
三、汉乐府与文人五言诗四、七言诗
2023/1/1667第二章
两汉文学
一、两汉辞赋一、两汉辞赋:1.汉初楚辞作品: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2023/1/1668第二章
两汉文学
一、两汉辞赋
2.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显示了楚辞向汉赋的过渡。3.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赋的正式形成。汉赋也称古赋,是汉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讲究铺叙的用韵散文。2023/1/1669第二章
两汉文学
一、两汉辞赋
4.大赋的特点及代表作:在内容上,大赋极力宣扬统治阶级的华贵和享乐生活,劝百而讽一。在形式上,极力铺陈。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他的《子虚赋》、《上林赋》是汉大赋的代表性作品。其他大赋作品:扬雄《羽猎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西京赋》、《东京赋》。
2023/1/1670第二章
两汉文学
一、两汉辞赋
5.文赋的特点及代表作:文赋讥刺,有散文句式。代表作有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6.小赋的特点及代表作:小赋抒情,篇幅短小。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7.读本:萧统《文选》
2023/1/1671第二章
两汉文学
二、两汉散文
二、两汉散文1.汉初政论:陆贾《新语》、贾谊《新书》(《过秦论》、《治安策》等)、晁错《论贵粟疏》。气势豪迈,逻辑严密,说理透辟。读本:王利器《新语校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王洲明、徐超《贾谊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刘安《淮南子》(《淮南鸿烈》),杂家著作。传说与神话。读本: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2023/1/1672第二章
两汉文学
二、两汉散文
3.司马迁的《史记》:(1)司马迁生平:《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2)内容: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叙帝王),十表(系时事),八书(详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七十列传(志人物)。显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3)特点:作者善于选取典型材料,生动地刻划历史人物,语言平易畅达,富于表现力。2023/1/1673第二章
两汉文学
二、两汉散文
班固:“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虽然是“实录”,但其写作倾向不应忽视——取材与个人身世的关系值得研究。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发愤著书,意旨自激……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老庄申韩列传》讲评
2023/1/1674第二章
两汉文学
二、两汉散文
(4)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汉代散文以《史记》成就最高。它是我国史学与文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不但开创了我国古代正史的写作体制,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纪文学,是我国散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5)参考书:南宋绍熙(1190-1194)间建安黄善夫刊本《史记》(三家注: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2023/1/1675第二章
两汉文学
二、两汉散文
清同治五年(1866)金陵书局刊张文虎校本(校17种版本)(以汲古阁本为底本)中华书局版点校本《史记》(以张本为底本)王伯祥选注《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泷川资言(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以张本为底本)[昭和九年(1934)排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昭和三十年~三十二年(1955-1957)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缩印]2023/1/1676第二章
两汉文学
二、两汉散文
明凌稚隆辑校《史记评林》,万历李黻堂刊本。清吴见思评点《史记论文》,陆永品点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观堂集林》卷十一《史林三》)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版。郭双成《史记人物传记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杨燕起等编《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聂石樵《司马迁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023/1/1677第二章
两汉文学
二、两汉散文
4.桓宽《盐铁论》:“文学”、“贤良”与“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的辩论。浑朴质实而逼真生动。《晁错》讲评王利器《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
5.刘向《说苑》、《新序》多历史故事与传说,文学性强。《列女传》为纪传文学作品。向宗鲁《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卢元骏《新序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23/1/1678第二章
两汉文学
二、两汉散文
6.班固的《汉书》:(1)地位: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旧时常“史汉”、“班马”并称。(2)读本:北宋景祐二年(1035)刊本[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王先谦《汉书补注》(以汲古阁本为底本)中华书局版点校本《汉书》(以《汉书补注》为底本)明凌稚隆辑校《汉书评林》
(3)《司马迁传》讲评2023/1/1679第二章
两汉文学
二、两汉散文
7.袁康、吴平的《越绝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读本:俞纪东《越绝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8.赵晔的《吴越春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有历史演义特色。读本:张觉《吴越春秋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勾践伐吴》讲评2023/1/1680第二章
两汉文学
二、两汉散文
9.王充《论衡》:杂家著作,通俗而尖锐。现多重视其文学思想。读本:黄晖《论衡校释》,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
10.王符《潜夫论》与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读本:张觉《潜夫论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交际》讲评2023/1/1681第二章
两汉文学
三、汉乐府与五言诗
三、汉乐府与五言诗1.乐府的涵义:乐府,原指秦汉时代设立的音乐官署。后来则将这个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它就成为一种诗体名称。后来,它的涵义又有演变,诗、词、曲都有称为乐府的。2.汉乐府诗的来源:(1)采集来的民间歌谣;(2)文人的创作。3.汉乐府民歌的特点:(1)广泛的社会性;(2)生动的叙事性。
2023/1/1682第二章
两汉文学
三、汉乐府与五言诗
汉魏乐府古辞的体制:(1)入乐的歌辞,重声不重辞。有时把不同篇章的歌辞随意分割拼凑,造成后世理解上的困难。如《陇西行》开头四句即《步出夏门行》的尾声。(2)三、四、五、七言都有,但大多是杂言,完整的五言体也不少见。篇幅有短有长,短的不到十字,长的千字以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353句,1765字)。
2023/1/1683第二章
两汉文学
三、汉乐府与五言诗
(3)音乐上分为若干段,每一段落称为“解”,一“解”即音乐曲调上的一个反复。有的在正曲前还有“艳”,在正曲后有“趋”、“乱”,可能属于鼓乐合奏或合唱。(4)声辞合写,大字表辞,小字表声。后来大小字相混,以致某些乐府诗难以理解。还有一些与正文意义无关的套语,为乐师随意所凑。
2023/1/1684第二章
两汉文学
三、汉乐府与五言诗
(5)多用歌、行、曲、引、吟、谣等来名篇。姜白石《诗说》:“守法度曰诗,载始末曰引,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悲如蛩螿曰吟,通乎俚俗曰谣,委曲尽情曰曲。”徐师曾《文体明辨》:“按乐府命题,名称不一,盖自琴曲以外,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曰引;高下长短,委曲尽情,以道其微者曰曲;吁嗟唧歌,悲忧深思,以呻其郁者曰吟;因其立辞之意曰辞;本其命篇之意曰篇;发歌曰唱;条理曰调;愤而不怒曰怨;感而发言曰叹……”这些解说不一定合乎原意。其名称不同,也可能与乐调有关。
2023/1/1685第二章
两汉文学
三、汉乐府与五言诗
(6)押韵自由,主要是隔句韵和句句韵,但不避重韵。如《上山采蘼芜》的“新人复何如”与“手爪不相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也有类此情况。(7)流传下来的两汉乐府,常有所谓“本辞”和“晋乐所奏”之别。两者在词句、段落上颇不同。
2023/1/1686第二章
两汉文学
三、汉乐府与五言诗
4.汉乐府的主要作品:(1)《陌上桑》。(2)《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它是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它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3)名篇讲评:《有所思》、《上邪》、《长歌行》、《饮马长城窟行》、《怨歌行》、《悲歌》(4)读本:郭茂倩编《乐府诗集》2023/1/1687第二章
两汉文学
三、汉乐府与五言诗
5.五言诗与《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大约写成于东汉后期,非一人一时之作。它反映了文人的心理状态,充满了感伤低沉的情调。艺术成就较高,长于抒情,语言精炼。
2023/1/1688第二章
两汉文学
四、七言诗的产生
四、七言诗的产生1.古代七言诗句:(1)《诗经》——《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2023/1/1689第二章
两汉文学
四、七言诗的产生
(2)《楚辞·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3)《荀子·成相》:“上能尊主爱下民……天下为一海内宾。”“飞廉知政任恶来……大其园囿高其台。”
2023/1/1690第二章
两汉文学
四、七言诗的产生
2.东汉七言作品:(1)
班固《竹扇赋》:青青之竹形兆直,妙华长竿纷实翼。杳篠丛生于水泽,疾风时纷纷萧飒。削为扇翣成器美,托御君王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圆方,来风辟暑致清凉。安体定神达消息,百王传之赖功力,
寿考康宁累万亿。
2023/1/1691第二章
两汉文学
四、七言诗的产生
(2)张衡《思玄赋》后所附“系”词:
天長地久歲不留,俟河之清秪懷憂。願得遠渡以自娛,上下無常窮六區。超踰騰躍絕世俗,飄遙神舉逞所欲。天不可階仙夫希,《栢舟》悄悄吝不飛。松喬高跱孰能離?結精遠遊使心擕。迴志朅來從玄謀,獲我所求夫何思!
2023/1/1692第二章
两汉文学
四、七言诗的产生
(3)张衡《四愁诗》: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2023/1/1693第二章
两汉文学
四、七言诗的产生
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2023/1/1694第二章
两汉文学
四、七言诗的产生
附录:鲁迅
拟古的新打油诗《我的失恋》(一九二四年十月)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低头无法泪沾耳。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糖葫芦。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2023/1/1695第二章
两汉文学
四、七言诗的产生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爱人赠我金琐索,回她什么?发汗药。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没汽车,摇头无法泪沾麻。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2023/1/1696第二章
两汉文学
四、七言诗的产生
(4)马融《长笛赋》后所附“辭”: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當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畢。
2023/1/1697第二章
两汉文学
四、七言诗的产生
3.《吴越春秋》中的七言诗:(1)《穷劫之曲》:王耶王耶何乖烈,不顾宗庙听谗孽。任用无忌多所杀,诛夷白氏族几灭。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白喜孙武决。三战破郢王奔发,留兵纵骑虏荆阙。楚荆骸骨遭发掘,鞭辱腐尸耻难雪。几危宗庙社稷灭,严王何罪国几绝。卿士凄怆民恻悷,吴军虽去怖不歇。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
2023/1/1698第二章
两汉文学
四、七言诗的产生
(2)《苦之诗》:葛不连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尝胆不苦甘如饴,令我采葛以作丝。饥不遑食四体疲,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号絺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吴王欢兮飞尺书。增封益地赐羽奇,机杖茵褥诸侯仪。群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
2023/1/1699第二章
两汉文学
四、七言诗的产生
(3)《河梁之诗》:渡河梁兮渡河梁,举兵所伐攻秦王。孟冬十月多雪霜,隆寒道路诚难当。阵兵未济秦师降,诸侯怖惧皆恐惶。声传海内威远邦,称霸穆桓齐楚庄。天下安宁寿考长,悲去归兮河无梁。
2023/1/16100中国古代文学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公元196年~公元589年)
2023/1/16101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6年~公元589年)
参考书: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2023/1/16102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6年~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文学,主要掌握以下内容:一、散文、辞赋与骈文二、文人诗歌与乐府民歌
三、六朝小说
2023/1/16103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散文、辞赋与骈文一、散文、辞赋与骈文六朝是散文的中衰时代,但也有一些有影响的作品。1.史传散文: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它们常与《史记》、《汉书》并称为前四史。《三国志》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点校本。卢弼《三国志集解》,古籍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1年影印王氏刊本。
2023/1/16104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散文、辞赋与骈文2.地理散文: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后代游记文学的发展很有影响。3.记事散文:杨衒之《洛阳伽蓝记》。4.诸子散文:颜之推《颜氏家训》。5.文学理论散文:魏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它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专篇论文的开始,对后世有重要影响。2023/1/16105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散文、辞赋与骈文6.六朝时期成就较高的辞赋有: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左思的《三都赋》、陆机的《文赋》、陶渊明的《归去来辞》、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别赋》、庾信的《哀江南赋》。
《登楼赋》、
《别赋》讲评7.骈文:在六朝几乎统治了整个文坛。它起源于东汉,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在语言形式上有四大特点:对偶、声律、用典、藻饰。2023/1/16106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散文、辞赋与骈文8.刘勰的《文心雕龙》:写成于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杰出巨著。共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全面论述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创作。
《情采》讲评2023/1/16107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民歌1.建安诗歌:(1)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此时政权实为曹操所掌。(2)代表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和蔡琰。曹植成就最高,《诗品》称之为“建安之杰”,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美”。
蔡琰的《悲愤诗》则是建安文坛上长篇叙事诗的典范。
2023/1/16108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3)建安诗歌的特点:继承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较广阔地反映了汉末的动乱社会;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清新。这便是建安诗歌的风格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建安风骨”。
(4)《短歌行》、《燕歌行》、《七哀》讲评2023/1/16109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2.正始诗歌:(1)正始:是魏之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2)代表诗人是阮籍。阮籍性柔,口不臧否人物,其八十二首《咏怀诗》“志在讥刺,而文多隐避”。(3)竹林七贤:阮咸、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
2023/1/16110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3.西晋诗歌:傅玄、张华、潘岳、陆机等;左思的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咏史》八首,笔力矫健,情调高亢。《咏史》讲评4.东晋诗歌: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期间最杰出的诗人。他开创了诗歌创作中田园诗这一流派。
《归园田居》、《饮酒》讲评2023/1/16111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鲁迅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至九)》)“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见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023/1/16112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性本爱丘山”——《杂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2023/1/16113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桃花源诗》:“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老子·八十章》:“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2023/1/16114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孟子·公孙丑上》:“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史记·律书》:“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汉乐府:“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乐府诗集·相和曲·鸡鸣》)
2023/1/16115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5.宋代诗歌:(1)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又是一个雕章琢句的诗人。诗风典丽精工。《登池上楼》讲评(2)鲍照的诗思想深刻,俊逸奔放,代表作是《拟行路难》,他变逐句用韵的七言乐府为隔句韵,为七言诗体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拟行路难》讲评2023/1/16116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6.“永明体”诗歌:
(1)永明体: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483~493)沈约等人自觉地运用声律来写诗,将声律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和对偶的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诗体——“永明体”,这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2)永明诗人中谢朓的山水诗清新流丽,成就较高。
2023/1/16117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谢朓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陆游“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红楼梦》“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3)《别范安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临行与故游夜别》讲评2023/1/16118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7.北朝诗人:庾信早年为梁朝宫廷诗人,诗风华艳。后被迫屈仕西魏,诗风转为刚健,成就较高,但用典较多。
《怨歌行》、《晚秋》讲评8.锺嵘的《诗品》:写成于梁代,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诗的著作。他把汉代以来122个五言诗作者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一卷,故称《诗品》。他善于概括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品评诗人往往把词采放在第一位。2023/1/16119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9.南朝乐府民歌:“吴声歌曲”和“西曲”。(1)多是描写爱情的抒情短歌,委婉细腻,多缠绵悱恻之音。(2)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间有四言、七言、杂言。(3)广泛运用双关隐语(“莲”隐指“怜”,“丝”隐指“思”,“藕”隐指“偶”,药名之“散”隐指离散之“散”,黄连之“苦”隐指相思之“苦”)。《子夜歌》、《读曲歌》、《作蚕丝》、《西洲曲》讲评
2023/1/16120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文人诗歌与乐府10.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及歌谣《敕勒歌》。(1)多反映社会现实,感情直率、粗犷,风格豪放刚健。(2)五言四句为多见,也有四言、七言的。不用双关隐语。
《敕勒歌》、《企喻歌》、《折杨柳歌辞》讲评2023/1/16121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三、小说
三、小说六朝小说可分为两类:1.志怪小说:描述鬼神怪异。代表作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董永》、《紫玉》讲评2.轶事小说: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代表作是南朝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毛诗〉何句最佳》、《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见长安》、《兴尽而返》讲评
2023/1/16122中国古代文学
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公元618年~公元979年)
2023/1/16123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公元618年~公元979年)
唐五代文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唐诗二、唐文
三、唐传奇与变文四、唐五代词
2023/1/16124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一、唐诗: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1.唐诗的分期:一般分为四个时期。(1)初唐(618~712):唐诗繁荣的准备期。(2)盛唐(713~755):唐诗的鼎盛期。(3)中唐(756~826):唐诗的衰而复兴期。(4)晚唐(827~907):唐诗的夕阳返照期。
2023/1/16125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
2.初唐诗歌:(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开始扭转六朝的浮靡文风,奠定了近体诗的基础。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开始形成。《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在狱咏蝉》讲评(2)武后时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讲究声律、对仗,约句准篇。从此,近体诗和古体诗有了明确的界限。所以,他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独不见》讲评2023/1/16126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
(3)“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春江花月夜》讲评(4)陈子昂:主张诗歌革新,力倡“汉魏风骨”,反对齐梁诗风。代表作《感遇诗》三十八首,慷慨苍凉,表现了他的革新精神。
《感遇》、《登幽州台歌》讲评2023/1/16127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
3.盛唐诗歌:(1)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主要代表。他们以洗炼含蓄、清新自然的诗句,描画出田园的风情意趣、山水的壮美清幽。艺术成就很高,社会意义较弱。孟浩然首开唐代大写山水诗的风气。王维则成就更高,被人尊为“诗佛”,他的诗意境清幽,诗中有画。
《过香积寺》,《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临洞庭湖》讲评2023/1/16128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
(2)王昌龄的七绝:《从军行》、《长信秋词》讲评(3)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主要代表。他们描写征战生活和边塞风光,为诗歌开拓了新领域。他们都擅长七言歌行。高诗多慷慨苍凉,岑诗则以雄奇瑰丽为主要风格。《燕歌行》、《逢入京使》讲评2023/1/16129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
(4)李白: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李、杜不但是唐代而且是整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李诗表现了盛唐时代的精神面貌,以飘逸雄奇为基本风格。人称“诗仙”。《上李邕》、《登金陵凤凰台》、《庐山谣》讲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辛文房《唐才子传》)2023/1/16130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
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023/1/16131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
陆贾《新语·慎微篇》云:“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世说新语·夙惠》载:有人从长安来,晋元帝问洛下消息而流泪不止,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明帝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但明日又问,却答曰:“日近。”并解释道:“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2023/1/16132第四章
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
宋神宗时,郭功甫和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手挽套管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飞机铅锌模工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
- 钟表部件组件装配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4-2030全球橡胶沥青粘合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中国电梯门机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学校空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BOPA薄膜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车载空调控制器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炼焦煤制备工应急处置分析及对策
- 2025河南省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计划招聘32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吉林省中考数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 企业间车辆无偿互借合作协议
- 中科大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04活性污泥法-2活性污泥净化反应影响因素与主要设计、运行参数
- 2025年中国旅游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汇报
- 粮食机收减损培训课件
- 2025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JG/T 574-2019纤维增强覆面木基复合板
- 餐厅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岐黄天使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