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第2篇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第2篇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第2篇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第2篇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第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名词解释要求:查阅文献,阐述下列概念的基本含义,并写出几部阐述这些概念的代表性著作或可以进一步阅读的著作。1、辩证法(Dialectics)“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柏拉图认为,如果一个人对于讨论中的意见不能说明其理由,便不能说他已经具备了应有的知识即辩证法。虽然它属于理智世界,但我们是在视觉中看到它的摹本,如果一个人不依靠感觉的帮助,能用辩证法作出理性的说明,认识事物的本质,最终把握善自身,便达到了理性世界的顶峰,这个思想过程就是辩证法。一个能对每个事物的真实存在作出说明的人,便可以称他为辩证法家。现代意义上的辩证法一般指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即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认为事物处在不断的变化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所引起的。黑格尔不只是把辩证法看作一种思维方法,同时认为它也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原则,是一种宇宙观。他继承了哲学史上关于辩证法是揭露对象自身矛盾的思想,同时在概念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中进一步阐明了所谓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视为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宇宙发展的普遍法则。他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在宇宙观意义上使用“辩证法”概念。在黑格尔看来,辩证法所揭示的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和作为发展动力的原则,不仅是普遍适用的,而且是获得其他科学知识的灵魂,是“真正的哲学方法”;只有通过辩证法,才能把握哲学真理,才能真正获得其他各门科学知识。黑格尔很重视概念的运动原则,他把运动原则叫做“辩证法”,又把辩证法视为研究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并且试图揭示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从现象的内在联系上揭示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真实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又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形成的结构组成的纽带。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代表著作:(德)黑格尔著;杨一之译,逻辑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德)恩格斯著;于光远等编译,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德)马克思著;郭大力,王亚南译,资本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2、形而上学(Metaphysics)形而上学这一词原是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旨在解释存在和世界的基本性质。传统上,形而上学试图用尽可能宽泛的措辞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1.根本上有什么存在?(Whatisultimatelythere?)2.它是什么样的?(Whatisitlike?)形而上学是指哲学的基本法则。形而上学关注理论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基础、前提、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结构,如所有真实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笛卡尔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这一部分是因为经验事实所累积的资料通常无法解决形而上学争议;另一部分是因为形而上学家们所使用的词语时常混淆不清。在西方,形而上学共有三个传统分支:1.本体论——研究存在的问题。2.自然神学——研究神或众神及关于神的问题。3.普遍科学(哲学逻辑)——研究第一原则,当中引发其他的询问。例如:非矛盾定律。在特定的范畴下,一个客体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代表著作:(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德)伊曼努尔·康德著;李秋零译,纯粹理性批判,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法)笛卡尔著;庞景仁译,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5(德)海德格尔著;熊伟,王庆节译,形而上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自然哲学(NaturalPhilosophy)给自然哲学的基本特点下定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陈述它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从西方思想的最初时期开始一直到牛顿,甚至到康德的时代,人们从未对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加以区别。但从那时以来,(属于自然哲学的)思辨方法似乎己把自己从(属于自然科学的)实验程序中分离了出来。结果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弄清楚,思辨方法原来是一种骗人的东西,它走的是—条死胡同,此后接着的是一个哲学被自然探索者轻视的时期,直至二十世纪初,自然哲学,这一名称才又恢复了它的尊严。同时由于自然科学的空前进展,对自然科学的哲学方面的考虑重又引起了普遍兴趣。由于当时流行的对待哲学的一般态度,自然哲学的任务最初被规定为(1)为获得全部自然过程的完整图象而对知识进行综合,以及(2)对自然科学的各个基础在认识论上加以辩白。自然哲学以自然本体为研究对象,是对自然的存在的哲学思考,是关于自然的哲学理论。它研究自然本体的一般性质和人类的自然图景,提供人们对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观点,即自然观。自然哲学以某种首尾一贯的方式将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彼此联系起来。即一方面,要建立一种健全的自然的哲学理论,形而上学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只有在以自然科学为重要基础的自然哲学的帮助下,科学的形而上学才能建立起来。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马利坦所指出的:“没有自然科学从属于它,而它本身又从属于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没有在哲学思想和科学世界之间保持联系的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就会失去同事物的联系。”代表著作:(德)黑格尔著;梁志学等译,自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张竹明译,物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古希腊)柏拉图著;谢文郁译,蒂迈欧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德)莫里茨·石里克著;陈维杭译,自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英)牛顿著;郑太朴译;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4、反形而上学(Anti-metaphysics)反形而上学就是将形而上学当作无意义的抽象思辨。休谟从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反对经院哲学或神学这种形而上学脱离经验事实的抽象空谈、诡辩和幻想,因为它们既不包含数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论,也不包含关于实在事实的任何经验推论。孔德的实证主义继承了休谟的观点,把知识局限于对经验事实和现象的描述,把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世界内在的必然联系当作形而上学问题来反对,因为他认为人的理性能力不能解决形而上学问题,尽管它们有意义。逻辑经验主义认为形而上学问题是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它们既不能用经验证实,也不能用经验证伪。也就是说逻辑经验主义以其“经验证实”的意义标准判定了形而上学命题的无意义。在逻辑经验主义看来,一个陈述或命题,只有它可以被观察语句直接或间接地加以检验时,才能做出一个关于世界的论断。一个科学上的假说,只有被经验确证时,才能成为理论。而形而上学命题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人们不能从经验上做出任何断定,不能够用经验事实检验其表述的内容,也不能把它转化为观察语句。石里克认为,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它的证实方法。他在《哲学的转变》一文中认为,“过去时代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是认为哲学命题的真正意义和最后内容可以用陈述来表达,即可以用知识来阐明,这就是形而上学的错误。形而上学者的努力一向集中在这一荒谬的目标上,要用知识来表达纯粹性质的内容(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要说那不可说的东西。性质是不能说的,只能显示在体验中,而认识与体验毫无关系”。在他看来,人们总是把形而上学理论说成是关于“真实存在”的学说,这实际上是把世界分为可直接感知的“现象世界”和自以为超越存在的“本质世界”或“超越的实在”。由于把世界分为两个,这便引起了认识论上的对立。“现象世界”是可直接认识的,而“本质世界”只是哲学家从现象中推出来的。他认为世界只有一个,那就是经验世界,也称“给与”的世界,这个世界背后并不存在什么“超越的实在”。他明确指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必须固守在给与的范围内,超出这个给与的范围,如同形而上学家所做的那样,是不可能的,或者无意义的。”显然,石里克把哲学和科学加以区分,他认为科学是关于真的经验命题体系,研究的是命题的真理性,而哲学是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体系,研究的是命题的真正意义。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卡尔纳普在《世界的逻辑构造》中认为,形而上学由于“忽略了在不同逻辑类型中概念的区别”常常违反逻辑。他区分了“经验的实在”问题和“形而上学”的实在问题,认为前者是科学问题,后者是伪问题。伪问题不能用逻辑构造术语来论述,以与科学没有关系。他看来,一个句子是真是假可以由经验加以确证,而一个句子有无意义,则要看是否违反了语言的逻辑句法规则,只要不违反逻辑句法规则的句子,才有可能判定其真假,而违反逻辑句法规则的句子,是不能判定真假的。这样,逻辑句法规则就成为判定句子真假的前提条件。代表著作:(英)休谟著;吕大吉译,人类理智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法)奥古斯特·孔德著;黄建华译,论实证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7(德)鲁道夫·卡尔纳普著;陈启伟译,世界的逻辑构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5、科学主义(scientism)科学主义是近代科学产生和科学家角色形成以后出现的,最初意指“作为科学家的方法、精神态度等”。科学主义是一个有多种含义的概念,它既可以是一种科学精神或科学态度或科学信念,一种绝对认识论或绝对方法论或绝对价值论,也可以是一种关于科学本质的哲学思潮或运动。在科学主义的种种定义中,有的把科学知识绝对化,对科学知识之外的其他知识如人文、伦理、美学等持虚无主义态度;有的把科学方法绝对化,以科学标准代替其他标准;有的把科学神圣化,认为科学就是真理有的则把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扩张到它之外的领域,使科学成为扩张主义。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是人类知识的典范,而且科学家描述的科学方法是获得那种能应用于现实知识的唯一手段的信仰。代表著作:(美)郭颖颐著;雷颐译,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杨寿堪等,20世纪西方哲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曾欢著,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历史轨迹:以科学统一为研究视角,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6、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NaturalismandAnti-naturalism)在本体论上,自然主义意味着对超自然主义的反对;在传统上,这首先就是指对自然之外任何作为创造者或行为者的神的反对,比如犹太教与基督教中都有的上帝。自然主义者坚决主张,包括人类生活和社会在内的实体,就是那些存在于自然的因果秩序中的东西。一些自然主义者赞同唯物主义,而另一些则尽力避免。在认识论上,自然主义意味着对所有形式的先验知识的反对,包括在认知上有效的更高层次的原理知识。自然主义者坚决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人类与自然世界的互动,这包括了感官知觉,但也可能包括人类发明的技术和工艺,比如统计假说测试和显微镜。自然主义者把亚里士多德,休谟和穆勒视力支持自然主义的典型代表,同时批判柏拉图,莱布尼茨和康德的反自然主义。达尔文可能是19世纪对自然主义唯一做出最重要贡献的人,尽管他不是哲学家,但无论是在哲学的还是生物学的意义上,他都是一位自然主义者。在《人类的由来》中,达尔文明确指出自然选择对于人类的意义,包括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意义,这样就削弱了反自然主义的形式,后者不仅在生物学中诉诸与自然无关的活力,而且也诉诸人类自由,价值和道德等,对于达尔文来说,这些假想的与自然无关的指示,全都仅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20世纪,最大的自觉的自然主义哲学学派,是美国的实用主义,尤其是在杜威的工作中所例示的。实用主义者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取代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并把他们的人类生活观建基于达尔文生物学之上。二战后,因逻辑实证主义和更普遍的分析哲学的影响,实用主义走向了没落。运用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康德的空间、时间和因果性等基本范畴作了自然化处理之后,赖辛巴赫、卡尔纳普以及其他逻辑经验主义者,把科学哲学视为是单独存在于科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的逻辑分析中的一种先验活动。同样,遵照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分析哲学家们所从事的就是“概念分析”工作,与自然科学具有清晰的分别。最近以来,各种主要源自当代的思想,重新激发起对哲学和科学哲学中自然主义进路的兴趣。其一就是奎因的“自然化的认识论”,其表明了从把所有知识都还原为观察陈述集的逻辑经验主义纲领的失败,到由经验心理学来取代认识论的转变。激发科学哲学中自然主义进路的另一个来源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尽管库恩并非是明确的自然主义者,但他对科学如何发展的解释,事实上使用的就是建基于心理学(格式塔转换)或社会学(时代的变化)之上的自然主义手段、就他们试图为过去的科学成就提供说明和描述而言,科学史学家更愿意成为含蓄的自然主义者。在最近这些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的自然主义进路中,只有进化的进路才明确诉诸早期的自然主义传统,即达尔文传统。坎贝尔极有影响力的论文“进化认识论”,考察了历史的先例和他自己几十年的工作;正如他清楚指出的,进化论思想在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应用,发生在各种不同的层次上,最基本的层次是关于人类感知(眼睛)、认知(大脑)和肌肉活动(手)的生物机制的进化。正像笛卡尔诉诸仁慈的上帝来赐予某些判断以可信性一样,进化的自然主义者也诉诸进化事实,来赋予日常判断以普遍可靠性,没有一种简单可靠性的合理层面,人类就不会获得进化。像笛卡尔的论证一样,如果将之视为是试图为所有知识建立一种绝对基础的话,则该论证就成了循环论证。因没有看到提供这种基础的任何可能方法,自然主义者对知识起源的这种进化论解释感到满意。其他人坚持—种外在于自然主义的论证,以表明传统的基础主义纲领不可能得到实行。在一个更高层次上,人们发现了对归纳原则的进化所作的社会生物学的说明。更抽象的意义上,赫尔对动物种群和科学共同体的进化,跟科学概念之间的严格同形现象作了论证。其他许多人则对自然选择论模型在科学发展中的较为宽松的应用一直感到满意。除了这种寻求知识绝对基础的愿望之外,科学哲学中通常对自然主义进路的反对还有,这样的进路仅仅局限于对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进行描述;而事实上,科学哲学应当关心的是,给出如何来进行科学探索的规范模型——也就是科学合理性的模型,但在此也存在着一种使自然主义者达到规范化的方式。自然主义者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描述科学家所说和所做的事情上。它们就科学如何运行给出了理论的说明——比如,认知的或进化的说明。正像理论力学为火箭的设计提供基础一样,对科学如何运行给出强有力的理论解释,也就为提出科学实践和政策方面的合理建议提供了基础。因此,希望使用规范结论来反对自然主义的那些人,通过假设一种超越了“条件的”或“工具的”合理性的合理性观念,从而避开了这一问题。代表著作:Armstrong,D.1981.Naturalism,Materialism,andFirstPhilosophy.In:TheNatureofMind.ThearvesterPressLtd.Quine,W.1981.FiveMilestonesofEmpiricism.In:TheoriesandThings.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美)杜威著;许巢清译,哲学的改造,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物理主义(Physicalism)“物理主义”一词最早由纽拉特和卡尔纳普于上世纪30年代引入。所谓物理主义,就是主张把物理语言作为科学的普遍语言,并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方法,从语言方面把“物理的”和“心理的”这两者统一起来。纽拉特等认为,作为各门科学基础的,不是由个人经验证实的原子命题(基本命题),而是用一切人能理解的、即具有所谓“主体间性”的物理语言来表达的命题。各个专门科学的语言都可以再保存其原意的基础上被翻译成物理语言,各个专门学科的命题都可以翻译成相应的物理命题。卡尔纳普所谓的“物理语言”是指服务于公共观察和交流的语言,任何有意义的语句均可用这种通用语言来表达或转述。对于这类逻辑实证主义者而言,物理主义并非如唯物主义一样是一个本体论学说,因为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在他们看来都是毫无意义的。物理主义对他们而言主要是一个语言学论题。代表著作:Neurath,O,1931,‘Physicalism:ThePhilosophyoftheViennaCircle’,inR.S.Cohen,andM.Neurath(eds.),PhilosophicalPapers1913–1946,Dordrecht:D.ReidelPublishingCompany,1983,pp.48–51.Carnap,R,1932/33‘PsychologyinPhysicalLanguage’,inA.J.Ayer(ed.),LogicalPositivism,NewYork:TheFreePress,1959,pp.165–198.(德)卡尔纳普著;陈启伟译,世界的逻辑构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8、逻辑主义(Logicism)逻辑主义的基本思想在罗素1903年发表的《数学的原理》中已有大概的轮廓,罗素后来与怀特黑德合著的三大卷《数学原理》,是逻辑主义的权威性概述。按照罗素的观点“数学就是逻辑”,全部数学可以由逻辑推导出来——数学概念可以借逻辑概念来定义,数学定理可以由逻辑公理按逻辑规则推出。至于逻辑的展开,则是依靠公理化的方法进行,即从一些不定义的逻辑概念和不加证明的逻辑公理出发,通过符号演算的形式来建立整个逻辑体系。为了避免逻辑悖论,罗素创造了一套“类型论”。类型论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层次(类型),处在最低层的是0类型的对象,属0型的类构成1型类的对象,……如此等等。在应用类型的理论中,必须始终贯彻如下的原则:一定类的所有元素必须属于同一类型,类相对于其自身成员是高一级类型的对象。这样,集合本身就不能是它自己的成员,类型论避免了集合论悖论的产生。罗素还进一步论述了关于命题函数的分支类型论,并引进了重要的“约化公理”,约化公理对任何层次的一个命题都确认存在着一个等价的0型命题函数。逻辑主义在将数学奠基于逻辑方面的巨大努力被许多数学家赞许并接受,但也遭到了严厉的批评。约化公理被指出是非逻辑公理而不符合将数学化归为逻辑的初衷,按照类型论建立数学开展起来极为复杂。事实上,罗素和怀特黑德的体系一直是未完成的,在很多细节上是不清楚的。尽管如此,逻辑主义以纯粹符号的形式实现逻辑的彻底公理化,特别是罗素、怀特黑德《数学原理》第二、三卷提出的“关系算术理论”,建立了完整的命题演算与谓词演算系统,这一切构成了对现代数理逻辑的重大贡献。代表著作:Whitehead,A.N.andB.Russell,PrincipiaMathematica,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10.9、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Marxism)现代西方国家中存在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俄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中西欧革命却遭到了失败。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认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之阶级意识的丧失,而这又是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决定论所导致的;同时,这也证明俄国革命道路在中西欧是行不通的。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分别著书,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①按照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