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件之社会态度_第1页
社会心理学课件之社会态度_第2页
社会心理学课件之社会态度_第3页
社会心理学课件之社会态度_第4页
社会心理学课件之社会态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社会态度思考与讨论:什么是态度?态度和行为之间关系怎样?怎样知道人们的态度?态度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改变态度?社会态度一、定义态度(attitude):是人们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具有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的要素(ABC理论):情感(Affect):个人对态度对象的情绪情感体验。行动倾向(Behaviouraltendency)

:行为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认知(Cognition):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认识、理解与评价态度的基本特征对象性:任何一种态度都有针对性,总是针对一定的客体发生的,它反映了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

内在性:它是个体内在的一种心理构成,因此,它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到。持久性:态度一旦形成,就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轻易改变

二、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决定行为吗?正:态度直接决定行为反:态度实际上什么也决定不了合:态度可以预见行为,问题在于确定变量和测量与控制变量拉皮尔的研究:你愿意在你那里接待中国人做客吗?影响态度和行为一致性的因素态度的强度:直接经验-道听途说/认知情感的一致性程度态度与行为的关联性:笼统-具体/单一-多重/即时-长久利害关系:不一致产生的后果环境压力:个人特征:自我监控水平三、态度的测量1、量表测量A、瑟斯顿量表(等距量表,equalintervalscale)

题序项目分值

1.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维持正义,战争是必要的(7.5)

4.战争是没有道理的(0.2)

6.战争通常是维护国家荣誉的唯一手段(8.7)

9.战争徒劳无功,甚至导致自我毁灭(1.4)

14.国际纠纷不应以战争方式解决(3.7)

18.无战争即无进步(10.1)B、李凯特量表1.战争是维护正义的必要手段。非常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4)(3)(2)(1)

2.发动战争是不人道的。非常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4)(3)(2)(1)C、语义差异量表

奥斯古德(C.E.Osgood,1957):让被试用成对的双极形容词(如好–坏,聪明-愚蠢)去评价态度对象

我认为这场战争是:无益的1234567有建设性的光荣的7654321可耻的不必要的1234567必要的主动的7654321被动的强有力的7654321虚弱的2、投射测验:白人/黑人句子完成法3、行为观察法:互动的距离——态度的情感成分四、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态度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环境因素大众传媒家庭学校同伴团体规范自我控制因素同化和内化的心理过程五、态度形成与改变的理论1、三阶段理论(H.C.Kelman,1958)1)服从(obedience):态度形成的开始,个体按社会规范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行为受外因控制,服从是表面的、暂时的2)认同(identification):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态度,使自己与他人一致。情感因素起明显作用,依赖于他人对个体的吸引力。3)内化(internalization):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以理智,即认知成分为基础的。2、态度变化理论(一)认知平衡理论 也叫P—O—X模型,由心理学家海德提出。 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几种评价态度或感情之间有趋向一致的压力。认知处于平衡状态时,能引起一种满意的状态,而认知处于不平衡时就力求趋向于平衡,或改变现存的某种认知因素,或添加一种新的认知,以校正不平衡。

海德假设P是认知者,O是P所认知的另一个人,X是第三者的人或事物。P—O—X三者的关系如相适应,则P—O—X的体系呈平衡状态,P的态度毋须转变

如果三者关系不平衡,则P心理上就不舒服,这说明P—O—X的体系发生了不平衡,这时就必须对这种认知体系加以改变

P、O、X三者的关系模式:

“+”表示肯定关系,“—”表示否定关系POXPOXPOXPOXPOXPOXPOXPOX+++——++—+++—————+++———+—①②⑤⑥③④⑦⑧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二)认知失调理论(费斯汀格) 每个人都有认知系统,也即由许多知识,观念,信息等构成的认知结构,每一个具体的知识、观念、信息都是一个认知元素。认知元素之间有些是有关的,有些是无关的,有关的这些元素之间的有协调、不协调之分。当这些相关的认知元素之间出现不协调或叫“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导致认知结构不平衡,这种不协调会产生心理压力和动机,使个人去改变有关的观念或行为,来减少不协调,恢复平衡。

减少不协调的途径:改变行为改变态度引进新的认知元素理由不充分效应:人们在一种行为的理由不充分时会自动寻求补充理由,以维持自己认知协调过度理由效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