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俎店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俎店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俎店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俎店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俎店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俎店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说:“和平并没有绝望,拥护和平的人一天天多起来。二十九个亚非国家在这里开会,一致呼吁和平,就证明我们所代表的、超过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人是要和平和团结的。”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共识B.《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得以通过C.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最终结束D.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参考答案:B“亚非”国家在这里开会等字眼反映的是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而万隆会议发表并通过了著名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万隆会议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尚未成为国际共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尚未最终结束,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万隆会议时中国也尚未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后期的内阁A.开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B.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C.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D.操控着军国大事议定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可知,内阁权势有所提高,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故B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机构,也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议定由皇帝决定,故排除ACD三项;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参考答案:B4.商业类书籍是明清时期书市中的大端。徽商刊刻了如《天下水陆路程》、《宝货辨疑》、《商贾便览》等著作,举凡算帐、交税、用银、用秤、出行气候、商业通信、求神保佑发财等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包括在内。这反映了A.文化进步推动政府政策调整B.贾而好儒成为商人共同追求C.印刷技术变革促进商业繁荣D.商业发展助推知识结构更新参考答案:D【详解】商业书籍在明清时期成为书市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内容专业详细,书种门类齐全,从中可以看出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商业书籍的发展更新,选项D正确;选项未体现政府政策,选项A排除;选项B“共同追求”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与印刷术无关,选项C排除。5.图是英国部分年份申请专利数变化图。它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①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②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③重视专利保护

④已取得“世界工厂”地位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A6.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参考答案:B考点宋明理学。魏晋时期出现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潮流,材料中佛家思想却包含儒家伦理,说明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7.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A.议会高于王权原则尚未确立B.“责任内阁制”政府重新建立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D.国王试图平息政党政治危机参考答案:C材料中说明国王利用自己应有的权力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显然宪法制定并没有阻止王权的滥用,C正确;议会高于王权原则是1689年《权利法案》公布,A错误;“责任内阁制”政府并没有重新建立,B错误;国王目的不是平息政党叛乱,D错误。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要求按照“一、二和三”复习:一对矛盾:议会与国王的矛盾贯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全过程。两个趋势: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议会主导权由贵族资产阶级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8.“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参考答案:C9.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在其所著的《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B.内阁掌握着明朝行政大权C.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D.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参考答案:C10.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参考答案:D11.1933年,由红军学校与苏维埃大学军事政治部合并组成了苏区最高军事学府——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命名的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日本侵略造成严重民族危机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参考答案:B【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试题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1931年,全民族抗战开始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大学名称的改变是1933年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逐渐壮大、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产物,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2.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参考答案: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根据题干材料“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可知,亨利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但是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说明当时法国君主派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希望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故选A项。A13.一篇历史论文的关键词含有“社会主义运动”、“妥协”、“制度设计”等关键词,据此推断这篇论文的题目不可能是A.《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B.《1791—1875年法国宪法频繁变更的历史分析》C.《浅谈辛亥革命及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D.《联合国的建立与挑战》参考答案:A14.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B.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C.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参考答案:A15.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A.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B.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D.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参考答案:D由材料“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可知“投牒自举”是唐代参加科考的方式之一,而非唯一方式,故A项错误。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舞弊现象,但不能杜绝,故B项错误。由唐代到宋代的发展,表明人才选拔机制得到发展;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僵化是明代八股取士之后,故C项错误。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发展,加强了对官吏的选拔,有利于选拔结果的更加公正,故D项正确。点睛:处理选择题项的时候,要注意其中的“绝对化”“片面化”的词语,进行有效排除。如该题的“只能”“根本”,带有强烈的“绝对化”的色彩。16.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后,曾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的缩写“耐普”一词源于“无产阶级的新剥削”(此词与新经济政策的缩写词相同)。这些人对待新经济政策的态度与下面哪种观点类似(B)A.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新经济政策将导致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辟C.无产阶级应以暴力方式反对军事共产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斗争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据材料“无产阶级的新剥削”可知这些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复辟,故B项正确;利用市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评价是积极的、认可的,与材料相反,故A项错误;暴力方式与材料无关,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建设,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无产阶级的新剥削”可知带有贬低的态度,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私有,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最终消灭私有,D项观点比较客观实际,故D项错误。17.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Washington’sFarewellAddress)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

)A.中央集权原则

B.平等自由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参考答案:C18.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C项便是生产力发展而出现了新型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ABD均不符合这一观点,故选C。19.古代中国皇帝用玺官员用印,印玺是权力的象征。据载:“秦天子六玺,唐时有八宝,宋尚循其制,至徽宗而加九,南渡至十一,皆非制也。本朝初有十七宝,至世宗加制其七,今掌在符台者共二十四。”(引自《万历野获编》)。这一现象可以印证A.国家事务趋多

B.中央集权加强C.皇权至高无上

D.制印技艺进步参考答案:B20.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A.道德意识的法律化B.契约关系的道德化C.通过法律塑造道德D.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参考答案:A【详解】从题干中“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的信息可以看出,古罗马法把诚信作为古罗马法的原则之一,体现出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的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是说明道德意识融入法律,不是契约关系的道德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道德意识融入法律,不是通过法律塑造道德,C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罗马法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也就是平时解题的题眼,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结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回答。21.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崛起A.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C.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D.成为农民致富主渠道参考答案:B22.有专家查阅了多本欧美人所著的世界史,发现都无一例外的提到中国文明是“世界五大古文明”之一,中国文明开始时间是约公元前1500年。他们判断“文明”出现的标准是A.最早的考古文物出土B.比较成熟文字的出现C.史书上的详细记载

D.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参考答案:B23.1785年美国首任驻英大使亚当斯赴任时,英国外交官讽刺挖苦:“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位外交官针对的是(

)A.美国邦联制松散无力

B.十三块殖民地都有大使C.美国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

D.英国尚未承认北美独立参考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十三位大使”讽刺了当时美国十三个州各自独立,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原因在于独立之初的美国政治体制上属于邦联制国家,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24.下列选项中,在11世纪上半期与北宋并存、建都兴庆(今银川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契丹族建立的辽

B.党项族建的大夏

C.女真族建立的金

D.蒙古族建立的元参考答案:B25.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C.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参考答案:D材料信息强调了东北地区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这为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首选东北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这一思路的提出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故D项正确;ABC均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阶段特征,中国共产党重视东北地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由此判定答案。26.美国政府在196]年向尼日利亚政府提出了农业技术援助计划,批准使用23万美元的资金,异于与尼日利亚在农业扩展和培训领域内的技术合作项目。它对刚果也有类似的技术援助项目,签署了一份关于在刚果共和国发展农业的合同,通过刚果多种工艺学会在刚果发展农业教育和扩展项目”。美国政府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缓和东西方对峙状态B.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繁荣C.同苏联进行冷战对抗D.消除全球发展中贫富差距参考答案:C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尼日尼亚和刚果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处于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展开激烈的利益争斗。在双方争夺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也是双方必争之地,C符合题意;ABD均与其目的不符。27.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A.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材料关键信息“灾后君主自谴”“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体现“天人感应”,宣扬人君如果无道,上天就会降下灾难,因此君主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目的是稳定统治秩序,D符合题意。28.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符合此评价的是A.方里而井,井九百亩B.废井田开阡陌C.丁男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D.耕者有其田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由材料信息“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可知,该土地制度的目的在于防止土地兼并,保证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准,故C项符合题意。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度,不是土地分配制度,故A项错误。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方田均税法是土地税收制度的改革,不涉及土地的分配,故D项错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历史改革·孝文帝改革29.大国交战函数:P=(1—F)(1—G)。意为: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1—F)、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1—G)均与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p)成正比关系。据此,下列对国际格局的说法合理的是A.在两极多边格局中,争霸的大国会尽可能避免正面交战B.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则大国之间一定发生热战C.20世纪后半期,世界基本格局一直是美苏争霸D.多边力量逐渐强大即多极化趋势加强,则美、俄对决的可能性迅速增大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受两极实力的悬殊、多边与双边实力悬殊的影响。由于受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的影响,争霸的大国会尽可能地避免正面交战,因此A项说法正确;大国发生直接交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国实力发生变化未必能引发热战,B、D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在“一直是美苏争霸”,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30.某位思想家放弃了正统的儒家观念,重视物质也重视功利,认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这位思想家是A.朱熹

B.王守仁

C.李贽

D.黄宗羲参考答案:答案:C分析:李贽批判传统的儒家思想,提出不必遵循圣人的三纲五常,故本题选C项。朱熹是理学集大成,不可能放弃正统的儒家观念,故A项错误;王守仁是心学代表,以儒家思想为主,故B项错误;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材料二、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更为严重的是,……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据材料二,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1)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2)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3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我梦想有一天,阿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着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材料二

在我获得释放的今天,我要向千百万同胞,向全球各地为我的获释作出过不懈斗争的同胞,致以亲切的和最热烈的感谢。……我们在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了非洲人民国民大会的战斗组织——“民族之矛”,纯属……采取的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武装斗争的种种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并希望实现这个理想。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南非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曼德拉的出狱演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主要不同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7分)参考答案:(1)目标:前者是坚持在原政府的统治下,争取实现黑人与白人同等的民主权利;后者是要求推翻南非白人政府,建立一个黑人与白人共治的新政府,实现种族和解。(4分)方式:前者是通过和平演说等方式;后者有从武装斗争到和平方式的转变。(4分)(2)对民主和自由的不懈追求;爱国心的驱使;领袖个人经历和特殊环境;世界民族主义潮流的推动等。(回答其中1点可得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理由:工业文明给广人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