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_第1页
“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_第2页
“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_第3页
“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_第4页
“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有着不同的思想视野。管理哲学旨在提供哲学指挥,而不是创造知识。限制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等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矛盾,都离不开指挥的指引。对此,思考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智,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实乃管理的至高境界。管理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总结和探索管理实践中的智慧。智慧来自对生活实践的观察,也来自于先哲们的沉思默想。从先哲那里获得灵感,寻找社会生活包括管理实践的智慧,是一条方便的法门。老子,就是一个精神依然生活在我们当代的先哲。他的无为思想,对于现代管理依然有着积极意义。管理中的有为与无为何谓管理哲学?何谓管理科学?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何在?康德说:“如果想把一种知识建立成为科学,那就必须首先能够准确地规定出没有任何一种别的科学与之有共同之处的,它所特有的不同之点;否则各种科学之间的界限就分不清楚,各种科学的任何一种就不能彻底地按照其性质来对待了。”体现二者根本不同的,首先在于哲学与科学的分野。最初的西方哲学那里,哲学无所不包,是科学之科学。而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哲学与科学相分离,分别有着不同的致思领地。在管理领域,哲学与科学也应该不同。泰勒的管理思想,将管理这们古老的学问纳入了科学的轨道,在现代西方科学理性的支配下,管理成为了一门可以精密计量的科学。它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就是韦伯所谓近代的工具理性的发展,并构成理性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哲学在管理中还有何种存在的合理性呢?这就要明确管理哲学的定位。本文认为,如果说管理科学是知识,管理哲学是智慧。管理哲学以形而上的视角审视人类管理的现象,并加以归纳、概括和抽象,从而成为管理实践的思想灵魂。根本上来,这就是管理哲学的价值所在。如此,管理哲学就要思考管理实践中最为根本的问题。如管理中的有为与无为、约束与自由等,就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既对立又同意。管理,作为组织的管理,首先是约束,一种制度化的控制,借助这种行为控制而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总之,“有为”是管理的基本内容。素仪,一个规范的跨国公司,有着周密的制度设计,有着极其细致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每一步都有着既定的安排,组织就如同一台大“机器”。在一个法制化国家里,政策、法规、法律的功能制度安排更是庞大而周延。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由是生命的最高价值,也是生命成长和价值实现的必要环境。把么,时间是最多一点约束好,还是多一点自由好呢?是倾向“有为”还是注重“无为”呢?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实现约束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的辨证统一?这是一个管理哲学的理念问题,需要智慧。对此,老子的哲学为我们提供了启发。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一种对“道”的血球,老子“道”的学说,就是对宇宙万物懂得形而上的抱窝。它的宗旨,不在玄远的空间世界,而在生活的实践之中。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则是一种达至善治的智慧。虽然老子思想以“玄之又玄”而著称,但其背后的济世情怀,却值得反复体味。老子的哲学是一大智慧,对于人类一切事务,包括管理在内,都决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其中,无为而治的思想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无为”,在老子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是老子哲学的基本观点。老子将“道”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即“道”对于宇宙万物是“侍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就道生成万物、成就万物而眼,道是“无不为”的;就道对于万物“不辞”、“不有”而言,道又是“无为”的。从本质上讲,这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天地万物的生成与存在,皆是“无为也而无不为”的。老子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认为治国安民,要反对“有为而治”,而主张“无为而治”。在他看来,“为无为,而无不治”,“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圣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系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把“无为”看做圣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老子既反对儒家推行“以德治国”,又反对“以智治国”。指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捣乱,有忠臣疽'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同时老子也反对兵家的“以力治国”反对暴力战争。认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主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只有推行无为而治,才能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为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理想社会。无为而治思想是老子整个道学理论的一部分,应该从老子思想的整个体系中去理解和把握,不能断章取义,生搬硬套,实用主义地取而用之。无为而治思想之所以是一种智慧,就在于它超越了生活的形而下的层面,透过感性生活的表层达至宇宙和生命的深处,从而散发出智慧的光芒。所以,老子道学的体系,宗旨是一个形而上学的体系建构,是在建立一个宇宙论体系的基础上,为生命寻找一个根基,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大道理,具有普遍的意义,对现代管理同样如此。老子无为思想的管理学意义现代管理无疑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科学理念是管理的基础。但是,在这种科学的背后,老子的智慧却是将管理引入新的境界的“大道'。不过,老子的智慧不是可以即学即用的工具,而是一种思想的逼迫和方向的指引。实践老子的无为理念,首先应该准确理解老子的辨证思想。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艺术中,就是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放,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致力于战略方针的确定,各司其职、协力前进。管理者不置身于琐事,不费力于细节,而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组织的共有价值观,在平和自然的气氛中实践组织的目标。但是,无为而治并不是排斥任何管制行为,而是要把握好组织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以不破坏事物的自然状态和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为呀。其实无为的思想最易被误解,西方学术界起初在翻译和介绍《老子》一书时,就往往是从字面出发来理解,从而偷离了本义。对此,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指出::“所有的翻译家和评注家都呆板‘为’字原原本本地译成‘行动’,于是道家最大的口号‘无为’就变成了‘没有行动’,我相信大部分的汉学家在这点上都错了。无为在最初原始科学的道家思想中,是指‘避免反自然的行动’,即避免拂逆事物之天性,凡不适合的事不强而行之,势必失败的事不勉强去做,而应委婉以导之成因势而成之。”李约瑟对“无为”的理解,深得老子思想的要领。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为中实现有为。实践老子的无为理念,要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之融会于现代管理之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虚拟空间的存在也日益渗透到管理实践中。美国管理专家毕可斯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未来企业的办公室内,看不到一个员工,有人选择在家或工作室工作,有人在外面拜访客户,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迹象表明,虚拟的办公室工作状态,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恰恰也为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管理和严格管理,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力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手中,成员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领导者则支持、指导、协调成员的工作,激发成员的智慧。这是领导就是集体智慧的网络,大家通过网络分享信息,形成一种“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所谓“无为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管理者摆脱日常事务,面对未来,综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大计,貌似无为,事实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而言,无为理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互相擎肘,政府包办一切却又什么都办不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政府总的趋势是将权利下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