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1世纪的教育理念_第1页
第二章21世纪的教育理念_第2页
第二章21世纪的教育理念_第3页
第二章21世纪的教育理念_第4页
第二章21世纪的教育理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模块二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授课教师:方云端海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Email:fyd525@163.com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学习理论视听理论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客观主义人本主义经验之塔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教育传播原理经典模式技术哲学后现代主义环节一视听教育理论一、视听教育理论的概念:视听教育研究了录音、广播等视听教育手段怎样在教学中使用,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等一系列的问题,总结出了很多视听教学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理论,即视听教育理论。视听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爱德加•戴尔(EdgarDale)的“经验之塔”。二、认识戴尔的经验之塔爱德加•戴尔是美国从事视听教育的心理学家,也是视听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经验之塔的主要内容:戴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并将各种经验按抽象程度分为10个层次,如图所示。图1-3戴尔的经验之塔1.做的经验(1)有目的的直接经验(DirectPurposefulExperience)(2)设计的经验(ContrivedExperience)(3)参与活动(DramaticParticipation)上述3个层次都含有亲自实践的成分,所以说获得的经验是直接做的经验,是具体的经验。

2.观察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获得:①观摩示范(Demonstrations)②见习旅行(FieldTours)③参观展览(Exhibits)④电视(Television)与电影(MotionPictures)⑤广播(Radio)、录音(Recording)、照片(Picture)与幻灯(StillPicture)上面5层均含有“观察”的成分,故称为“观察的经验”,越往上抽象程度越高。鉴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电视、电影和广播、录音、照片及幻灯之间还应增加一个新层,叫“计算机互联网”,它属于观察的经验。3.抽象的经验(1)视觉符号(VisualSymbols)视觉符号主要指能表达一定含义的图表、地图等抽象符号,从中已看不到事物的实在形态,是一种抽象的代表,如地图上的曲线代表河流,线条代表铁路等。(2)语言符号(VerbalSymbols)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文字)和内部语言(无声语言),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和观念的符号。(二)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①塔的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最直接,学习起来也最容易,越往上越抽象。②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环节二学习理论一、学习理论的种类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甫洛夫(Pavlov)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Thorndike)的迷笼;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大脑活动方式,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对环境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记忆是条件反射的巩固。巴甫洛夫做了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喂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一开始是摇铃,後来还包括吹口哨、使用节拍器、敲击音叉、开灯……等等),连续了几次之後,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喂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于“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后,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任何一种能被身体感受的动因都可以作为条件刺激信号,在各种非条件反射(食物性反射、防御性反射等)的基础上都可以通过训练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就是学习记忆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生活和教育实践中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训练建立条件反射来改变身体的反应,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或培养有益的兴趣与爱好。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猫开门”的实验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又称联结说或试误说,它来源于桑代克“饿猫打开谜箱”实验。由动物实验的结果,桑代克提出了系统的学习理论:(1)学习是个体在刺激中表现反应时所产生的刺激——反应(S-R)的联结。个体所学到的就是一连串刺激——反应联结的组成。每个刺激——反应联结,都是经由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由开始的错误反应多于正确反应到最后的全部为正确反应的结果。(2)评论桑代克揭示了动物的试误学习过程,用刺激—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取代了传统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想,从而奠定了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基础。联结主义的一个特点是打破了理智与本能、人类与动物的二元论,将动物学习研究方法用于人类学习者,认为人类与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都是一样的,即通过试误来学习,所不同的仅仅是复杂性程度不同而已。这实际上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心理学上的进一步延伸。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即一个阴暗的隔音箱——斯金纳箱。箱子里有一个开关(用白鼠为被试对象,就用一根杠杆或一块木板;若以鸽子为被试对象,就用一个键盘)。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箱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斯金纳根据其著名的“斯金纳箱”的动物实验研究,创建了独具特征而又对教育心理学影响极大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有以下观点:

(1)斯金纳把条件作用的学习历程分为两类。一类为反应型条件作用;另一类为操作型条件作用,斯金纳对学习历程的解释就是后一种类型。人类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例如,步行上学、读书写字、回答问题等。(2)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对影响个体操作反应的因素做解析时,用了“强化原则”。(3)个体的任何自发性反应,如能带来有效后果,该反应则因强化而保留;凡是能强化个体反应的一切刺激(包括人、事物)均可视为强化物,它有正负之分,强化作用也有正负之分。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斯金纳认为:所谓教育,就是要塑造行为,塑造在不久的将来对个人自己和他人有利的行为。通过各种强化安排来塑造行为,就像雕塑家可以用泥巴塑造任何东西一样。主要是采用“逐步逼近法(methodofsuccessiveapproximations)”,就是通过不断强化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塑造某种行为。换句话说,实验者有选择地对有机体作出的接近最终行为的各种反应给予强化,而不是等待最终期望的那种反应自然出现后才给予强化。5.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

1)积极反应原则。以问题的形式,通过教学机器或教材给学生呈现知识,使学生对一个个问题作出积极的反应。即要求学生通过程序教材和教学机器,能自己动脑,自己动手去学习。

2)小步子原则将教学内容按内在的联系分成若干小的步子编成程序。材料一步一步地呈现,步子由易到难排列,每步之间的难度通常是很小的。学生每次只走一步,做对了,才可走下一步,每完成一步就给予一次强化,这就使强化的次数提高到最大限度,从而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认为,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力量就会得到增强。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做到及时强化,也就成为程序教学中的一个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每个学生作出反应后,必须使学生立即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告知学生结果,也就是给予学生反应的及时强化,这也是程序教学中最常用的强化方式。4)自定步调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不强求统一进度,鼓励每一个学生以他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可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速率来处理问题而不受其他人的影响。同时,通过一次次的强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稳步前进。当然这一原则是以个别化教学方式为基本条件的。5)低错误率原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学生出现错误的反应,错误的反应会得到令人反感的刺激,过多的错误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的速度。少错误或无错误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具有代表性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包括格式塔的顿悟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和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论。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布鲁纳是美国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现论强调学习是通过认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主体的已有经验和内在动机的作用,充分发挥主体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其对学习材料的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自行去发现知识,掌握原理。举例说来,代数中的变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等,是代数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小学低年级学生完全能够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原理。事实上,儿童在幼儿园玩跷跷板时就知道,如果对方比自己重,自己就得往后移;如果对方比自己轻,就得往前移,否则就不可能玩跷跷板。根据这个原理,布鲁纳设计了一个如图2-6所示的天平,让8岁儿童借助动手操作、视觉映象和符号来掌握代数中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能够像鹦鹉学舌似地说出“几乘以几等于18”,但是他们对“9?2”与“2?9”,或“6?3”与“3?6”有没有不同常常感到吃不准。如果让小学生自己先动手操作,在天平一边钩子9挂上2个小环,让学生在天平的另一边寻找各种能保持天平平衡的各种组合,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小学生根据以往玩跷跷板的经验,很快就能知道在钩子2上挂9个小环;在钩子3上挂6个小环;或在钩子6上挂3个小环……,都能保持天平的平衡。这样,学生掌握的不只是“9?2=18”,而是代数的基本结构——交换律。在学习过程中,开始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接着移去天平,让学生凭借头脑中形成的视觉映象来运算;最后,学生熟练掌握运算规则,不用实物和视觉映象,用符号也能自如地运算了。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的基本观点如下: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②重视学习过程。③强调形成学习结构。④重视已有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2.了解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会有价值。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旨在直接解决学校知识教学问题,其理论内涵同时涉及学习、教学、课程三方面的问题。因此,一般认为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是最接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与布鲁纳强调认知——发现学习不同的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强调认知——接受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要求他们将教学内容加以内化,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应用。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的给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在教育应用上有两大贡献:一是,发现学习理论为启发式教学法确立了理论基础;二是,布鲁纳所强调的学习情境结构理念,引起以后教材编制重视结构的实践。

(2)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对学校教学提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经验能力的了解并给予清楚地讲解引导,是形成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3.认知学习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鱼牛”的童话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意大利人描绘的苏州完全是威尼斯的翻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学习的含义”和“学习的方法”两个方面。1.关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4)“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①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在建构意义过程中主动地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③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环节三传播理论一、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教育信息、媒体和通道、受教育者这四者构成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借助媒体和通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通过信息的控制,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二、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在教育传播系统中,使用文字或图表等形式将教育传播过程表达出来,就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