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培训课件11月份_第1页
职业病培训课件11月份_第2页
职业病培训课件11月份_第3页
职业病培训课件11月份_第4页
职业病培训课件11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

培训

温州滨海医院:吴贵清

2016.11.25基本概念与一般常识

职业卫生: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注:本公司在职业活动中可能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有噪音、汽油、柴油、硫化氢等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002年卫生部、劳动保障部颁布了《职业病目录》,规定了共10类115中职业病,在本公司职业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有:硫化氢中毒、汽油中毒、中暑、噪声聋等等。

要构成《职业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A.患病主题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B.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C.必须是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D.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为了进一步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卫生部于2010年1月22日发布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已从2010年8月1日实施。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和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产品或原材料的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或机构等。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

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流动劳动者。对于职业病方面应该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本单位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简介及防控措施

汽油危险性:

汽油的急性中毒表现麻醉症状,精神恍惚、步态不稳/并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重症为吸入高浓度汽油后,可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在生产、生活中,急性汽油中毒较少见,多见的是慢性汽油中毒,轻者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及腱反射减弱和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瘫软,神经-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皮肤接触汽油可干燥、皲裂,出现角化性皮炎;妇女对汽油敏感,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周期紊乱等。操作注意事项

汽油作业的工作场所应安装通风排毒装置;穿戴工作服、戴防苯耐油手套、胶鞋、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应做好就业前及定期健康监护工作。汽油作业的职业禁忌症为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及过敏性皮肤疾病。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柴油危险性

柴油的毒性相似煤油,但由于添加剂,如硫化酯类的影响,毒性可以比煤油略大些。主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未见生产中职业中毒的报道。毒性健康影响:柴油为高沸点成份,故使用时由于蒸汽所致的毒性机会较小。柴油的雾滴吸入后可致吸入性肺炎。皮肤接触柴油可致接触性皮炎。多见于两手、腕部与前臂。柴油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醛类和不完全燃烧时的大量黑烟。黑烟中有未经燃烧的油雾、碳粒,一些高沸点的杂环和芳烃物质,并有些致癌物。

本品对人体侵入途径:皮肤吸收为主、呼吸道吸入。

预防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能用口吸堵塞油管。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硫化氢危险性

硫化氢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低浓度接触仅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全身作用较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硫化氢具有"臭鸡蛋"气味,但极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觉其味.另外,硫化氢对眼和呼吸道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硫化氢吸收后主要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

轻者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恢复;中度中毒者粘膜刺激症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有明显头痛,头晕等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肺部闻及干性或湿性锣音.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

重度中毒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吸入极高浓度(1000mg/m以上)时,可出现"闪电型死亡".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

防治措施:工作场所应通风,硫化氢能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噪声危害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听觉敏感度的下降、听阈的升高,亦即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控制防护

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其他相关职业病

非职业因素也可引起发病,是未列入职业病目录的一些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如:

视屏显示终端(VDT)的职业危害问题:由于微机的大量使用,视屏显示终端(VDT)操作人员的职业危害问题是关注的重点。长时间操作VDT,可出现“VDT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肩颈腕综合症和眼睛视力方面的改变等。

其他如一些单调作业引起的疲劳、精神抑制、缺勤增加等;夜班作业导致的失眠、消化不良,又称为“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症”;还有些脑力劳动,精神压力大、紧张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改变等。某些工作的压力大或责任重大引起的心理压力增加等也会对人体带来影响变化。

另外汽油、强烈噪声等因素可引起女工月经变化或具有生殖毒性。

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

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申请与受理(1)时效审核: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申请鉴定。(2)材料审核当事人申请鉴定时,应如实填写《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表》并提供以下材料。A.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B.职业史、既往史

C.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表

D.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E.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F.其他必要的有关材料

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应告知申请人有关申请鉴定相关事宜,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审核,材料齐全的通知领取《职业病诊断鉴定受理通知书》。材料不齐全的,发给《补充材料通知》,通知申请人在30日内补充完整。

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调取申请人无法调取的鉴定所需材料。

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受理鉴定申请后,应当在受理鉴定之日起60日内组织鉴定。

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

(1)成立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委员会

双方当事人在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的主持下,由申请人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5名专家和2名候补专家。并在《抽取专家名单确认书》上签名确认。

申请人也可委托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但申请人必须签具《抽取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委托书》。

(2)召开职业病诊断鉴定前要做的工作:

确定专家;

将主要材料递送给专家,听取意见;

A.对现场、健康检查结果等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

B.是否邀请其他专家参加职业病诊断鉴定。(特邀专家可以提出技术意见、提供有关材料,但不能参加鉴定结论的表决,不在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上签名)

(3)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推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