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化的扩散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俄国主要工业国人均GDP年增长率一战前世界工业出口分配18991913后进国工业化1.如果我们把上世纪欧洲大陆工业化所具有的突进特性看作是落后国家前工业化时期的诸般特定情境所产生的后果,而且,如果我们把高速工业化的压力看作是根植于这些情境之中的,那么,这些落后国家的政府不时表现出对突进和高速的强烈愿望就更容易理解了。进而,“大干快上搞工业”之类的口号在国际贸易组织宪章的相关条款中份量如此之大,就显得不那么不合情理了。2.落后国家还普遍显现出这样一些情况:花大力气引进最先进最昂贵的技术,并且把重点放在规模大的工厂,乐于发展资本货工业。出于类似上述的理由,我们不必非得把这些情形看成是主要由沽名钓誉和好大喜功所致。3.先进国家难以恰当地看待它们不那么幸运的兄弟国家的工业化政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一个工业化的案例似乎都是把模仿先进国家的演进历程与不同于先进国家的、取决于当地情况的因素相结合。如果说先进国家并不总是能理解落后国家为什么要模仿自己,那么对它们来说搞清楚落后国家的具体情境就更难了。对于落后国家为推行工业发展而采用的特定制度工具,先进国家尤其难以认同;而对于落后国家伴随其工业化而来的意识形态,它们更是不知其所以然。对历史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本土因素对落后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亚历山大·格尔申克隆《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
一国在开始工业化时经济越落后,则该国工业化过程中国家相对于私人部门的作用就更大,该过的工业化就越强调高速度、大规模,就越强调资本货工业。德国:典型的后进国工业化这是一堆正在腐朽和解体的讨厌东西。国内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农民、手工业者和企业主遭到双重苦难——政府的搜刮、商业的不景气。贵族和王公都感到尽管他们榨尽了臣民的膏血,他们的收入还是弥补不了他们日益庞大的支出。一切都很糟糕。不满情绪笼罩全国。没有教育,没有影响群众意识的工具,没有出版自由,没有社会舆论,甚至连比较大宗的对外贸易也没有。除了卑鄙和自私就什么也没有;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倒塌,简直没有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败尸骸的力量都没有。——恩格斯眼中18世纪的德意志为高速工业化创造前提条件
1830年代后,德意志进入为工业化“创造前提条件的阶段”:通过“普鲁士道路”逐渐废除农奴制;进行大规模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统一市场的形成(1868年德意志关税议会开幕);俾斯麦领导下的政治统一。“德意志工业化意识形态”
“两个同样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要在彼此自由竞争下双方共同有利,只有当两者在工业发展上处于大体上相等的地位时,才能实现。如果任何一个国家,不幸在工商业上落后于别国,那么即使他具有发展这些事业的精神和物质手段,也必须首先加强他自己的力量,然后才能使它具备条件与比较先进各国进行自由竞争。”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F.List(1789-1946)利用后发优势推进高速工业化
铁路和新兴重工业在德国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作用。德国的工业化比其他国家更多地建立在当时的新产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基础之上。在当时的新兴产业如钢铁、机械、化工、动力等方面,德国为欧洲最发达最先进。与英法相比,德国工业发展呈现高速、持续、全面均衡的特点。德国的高速发展从1850年到1913年间,德国工业的年均增长率达3.8%,整个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达2.6%。到1914年德国的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到25%左右,其主要经济指标超过英国和法国。德国工业化的另一个特点是银行的突出地位和作用。银行既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又是政府手中的调控工具。银行的代表在企业董事会中占有重要席位,对企业决策实行有效的控制。与美国和法国不同,德国工业产出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口。
德意志银行(1870)和德累斯顿银行(1872)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贷款,被称为“对发展中的强者的援助”。德国工业化中国家的强大作用具有容克传统的国家、银行、工业家三位一体在高度一致的基础上共同参与推进工业化。在德国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学派长盛不衰,19世纪前半叶有李斯特,后半期有古斯塔夫·施穆勒(GustavSchmoller),都奉行一种被称为“新重商主义”的思想,要求国家调整并干预经济事物,主张实现贸易保护,以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所谓“新重商主义”在德国获得了广泛的赞成。1879年开始,德国开始实行一种“计划经济”,国家对工业提供赞助和合作,并采取保护措施以发展工业。与美国有所差异的是,德国工业的集中是在国家的推动和鼓励下进行的。“无论是政治家,还是经济学家,都不准备把开发资源这样的事,听凭那套放任自由的做法来摆布。容克地主、工业家、官僚和经济学家结成了联盟,这一联盟保证了他们的新重商主义的无可争辩的统制。”德国的卡特尔和辛迪加没有受到舆论的反对,而托拉斯在英国和美国却遭遇到来自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强大反对。德国的工业制度保证了他的工业能够极为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成果。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1卷德国:集中化与美国一样,德国的工业化也伴随着集中化趋势,形成了泰森(1890,钢铁)、克虏伯(1896,钢铁、机械、军工)、梅德里希(1901,钢铁)、德国电器公司、西门子—舒克特公司(电器)等卡特尔式的垄断组织。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成为“卡特尔的国家”,卡特尔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1911年600多个卡特尔控制了德国经济。克虏伯军工厂德国:研究与开发在诸如煤炭和钢铁等基础产业领域,德国公司率先建立起工业实验室,从事研究开发。许多英国公司试图通过试错法改进产品,而德国公司则倚重理论科学。从根本上说,德国资本主义是以科技为本的商业化行为,各产业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和相互合作为之提供了便利条件。商会在1871年前就在德国各地涌现,而商会的持续发展是与研究与开发战略是密切相关的。德国工程师协会(1856)、德国钢铁协会(1860)、德国机器工程公司协会(1890)之类的组织不断涌现,传播了知识技术这些协会还为产业部门和政府提纲咨询,深受重视。而且协会还提供数据并出版自己的杂志。1887年,沃纳·西门子赞助成立帝国物理与技术研究院(现为联邦物理与技术研究院)成立。这个机构所起的作用与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1900)、美国国家标准计量局(1901)、日本物理与化学研究院(1917)相当。1911年成立威廉国王学会,由私人企业和政府赞助,为各种科研活动提供帮助,成分体现了德国工业界注重研究、知识共享的作风。英国的相对衰落英国表面上处于“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无限风光之中,但它在1850年代以后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相对衰落的历史时期。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展示了英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工业化的成就。“水晶宫”和各种丰富的展品表明英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但此后英国则落在德国和美国之后。1870到1914年间,英国工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1%,而美国和德国则分别达到4.7%和4.1%。英国的集中化程度远远不如德国和美国,“真正的‘大规模生产’占支配地位的部门很少,大部分工业都是小批生产者,而且往往是为专门的定货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新工业的建立和发展都落在德国和美国之后。甚至英国发明和首创的许多东西在德国和美国收到效益,在英国却没有派上用场。
英国衰落的原因从1870年代末开始到1890年代,德国、法国、俄国、美国都相继提高关税率,以保护国内工业和市场。但英国仍高举自由贸易的大旗不倒。由于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工业品的出口具有重要地位,这也使自由贸易的理由被强化。自由贸易首先使农业受到打击。在自由贸易观念下,英国上下似乎对国家竞争力问题考虑不多,重视不够。英国工业向外国竞争者提供高质量的设备。美国赖以把英国竞争者抛在后面的自动化机器,大部分是英国发明的,有些还是英国制造的。英国有发达的银行系统,但不象德国和美国的银行那样推动本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银行一致注重海外投资,没有为重化工业提供所需的巨额、长期贷款。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但在1911—1913年间,伦敦股票交易所中英国国内持股量仅占总量的18%,同一时期,向国内厂家发放的贷款只占国外贷款资金的3%。资本输出(主要投入西半球而不是殖民地)和国内投资不足是英国竞争力的最大威胁。当时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劳工运动也拖了英国竞争力的后腿。相对于德国工人的工资被压得很低的情况,英国的工会为工人争取到了更高的工资。(1876—1900年,德国的实际年平均收入由24英镑增加到32英镑,增长了33%,英国则由28英镑增加到51英镑,增加了82%)。有人认为工会运动是英国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中反应不灵敏的重要原因,到20世纪甚至经常打乱了英国重要经济部门的生产。
法国:相对缓慢的工业化法国有欧洲最发达的原工业化阶段,而且从来不乏科学和技术创造。其工业化始于七月王朝时期,第二帝国时期开始了一次高潮,形成了北部和东北部以巴黎、里昂、卢昂和里尔为中心的工业区。但总的来说进展一直比较缓慢,滞后于英国、美国、德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运输业的落后,家庭经营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奢侈品生产难以推行机械化,造成工业结构调整缓慢等。“法国确实是个‘伟大发明的国家’。但是,从发明到用于工业的速度来说,法国比其他国家的人民缓慢。”
法国
1880年代后的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还是掀起了工业化的第二次高潮,特别是1890年代法国迎来了一次真正的高速增长。不仅铁路里程和主要的基础工业产品如煤、钢等有了巨大增长,而且在20世纪后,新兴工业如合成纤维、电器和汽车工业等有了重大的发展。尽管如此,法国工业化的速度仍然落后于德国和美国,1870年,法国的工业产量尚居居世界第二位,但在二十年后就下降到第四位。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投资数额、企业规模、机械化程度、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方面,法国都处在偏低的水平上。特别是动力机器工业发展缓慢。到1913年,它的工业产值仅占相当于英国的3/7,德国的3/8和美国的1/6。除了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外,有人认为,法国是一个过于政治化的国度,法国人的聪明才智和热情更多地倾注在政治和艺术方面。激进的政治变革和其后保守势力的反动,对法国经济产生了一种“折腾”的效应,而真正推动工业化的经济和制度创新的能力并没有充分地被培育出来。日本:非西方的成功现代化日本是20世纪上半叶唯一有效地推动了工业化的非基督教文明国家。与所有西方国家包括德国不同,日本在开始步入工业化进程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已在进行中。所以日本是个比德国更典型的“后起工业化国家”。1853年柏利准将打开日本大门后,日本仅仅用了15年时间就作出强有力的反应和选择,通过明治维新(1868年)这样一场激烈的政治变革,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将一个传统国家变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大量引进西方的制度和技术文明,迅速走上通过急进工业化(“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的道路。民族主义和忧患意识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更加突出。
柏利叩关兰学和洋学使日本获得了对世界格局的更清晰的认识。日本历史学家称:日本文化有一种“并存性”:“日本文化的基本形态在传统上属于‘什么都可以’型”和“全面摄取型”;而一位人类学家认为:中国和印度文化都有骨骼而且很清楚,像马和狮子,相比之下,
“日本文化不存在完全独立的框子、形体和骨架……像是一个软体动物。”
脱亚入欧和文明开化1883年建成英式建筑“鹿鸣馆”,举办各类西方化的社交活动。“求知识于世界”:岩仓使团
1871年底,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正使,包括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人在内的“欧美使节团”离开横滨前往美国。成员中几乎囊括了当时日本新政权的主要成员,包括大藏、工部、外务、文部、司法和宫内省的官员51人。,可谓“日本行政部门的全体出动”。使团搭乘美国邮船“亚美利加”号横渡太平洋,于1872年1月15日抵达美国旧金山。其后沿铁路东进,2月25日到达华盛顿,半年以后,转向欧洲,途经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俄国等,历时一年零九个月。使团对欧美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使团历访欧美许多国家,拜见了各国首脑,考察了政府机关、议会、法院、港口要塞、兵营、农牧场、学校、报社和各种社会福利设施,参观了名胜古迹、博览会等。
1873年3月15日,大久保利通出席了德国首相俾斯麦的招待会,听了俾斯麦讲述个人经历和普鲁士从小国发展到德意志帝国的统一过程,深受感动,对德国统一时使用的“铁血政策”非常欣赏。使团从实际考察中认定,富国方面要以英国为榜样,强兵方面要以德国为楷模,尽快缩短与西方各国的差距。
使团的木户孝允在1872年1月25日写给国内文部省官员的信中谈到,他们所经过的西方市井街道,间有所闻,与自己的想象并无特大差异,但是有关学校和工厂的情况,却“痴笔难尽”。他急切地说:“如果对后人子弟的行为,不予以格外重视,那么日本国家的保安是没有指望的。”“为了防范10年以后的弊病,只有兴办真正的学校。”他提醒日本国人:“我国今日之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我国今日的开化不是真正的开化。”他激励日本人:“日本人决非与今日欧美之人有异,唯在学与不学。”政府主导的工业化
依靠引进的西方技术,日本政府建立了丝织、造船、水泥和玻璃等行业的示范企业。但是官商的经营不能赢利,于是在80年代初这些企业便被转卖给私营企业家。从此日本政府不再直接拥有企业,但继续在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主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和电讯。1884年,日本政府投资占总投资的66%,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政府的投资也都超过私人投资。1884年,日本政府公布了十年经济发展计划,这项计划长达30卷,是世界上最早的国民经济综合发展计划之一。教育先行和
制度建设在明治维新的各项政策中,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教育先行的政策和大规模向外国学习的政策。1872年,明治政府对学龄儿童都强制实施普遍的义务教育,比英国还早;同年设立了东京技术工业学院,该学院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大学。1877年又设立东京大学,东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成为培养日本精英的摇篮。在明治时期的头十年里,日本加速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专家受聘在日本传授西方的生产和管理方法。明治政府开支的2%用于雇佣外国专家。还派遣了大批留学生。
机构来源年份海军英国1869电报系统英国1869邮政体制英国1872邮政储蓄英国1875陆军法国1869小学系统法国1872警察系统法国1874司法系统法国1872小学体系美国1979国家银行体系美国1878陆军德国1878比利时日本银行1882日本明治时期引进的各种制度早期的工业化到1880年为止,日本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传统农业的扩张。这一时期实际上是“为起飞准备前提条件”的时期。直到1900年主要出口产品是丝绸和茶叶。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从1880年代开始,日本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日本比德国和美国的“迟发展效应”更加突出,日本要把两次产业革命的内容压缩在一个阶段中进行。首先是纺织业(80年代),其次是重工业(1890年代)迅速扩张。1897年建立的八幡钢铁厂是亚洲第一个现代钢铁联合企业。出于对外扩张的政治的需要,日本政府对直接干预和带动重工业的发展。到1913年,日本的造船业已经能够生产大型的巡洋舰。当然,大多数重工业产品不仅不能与西方相比,也多不能自给。到1910年,国民收入中来自农业的部分(30%)仍然超过工业(25%),而农业人口占劳动力的比重仍然有60之多。但是日本初步的发展不仅时期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1899年部分废除不平等条约,1911年恢复关税自主权),而且立即投入对外扩张。1894年甲午战争后得到的巨额战争赔款相当于当年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战争及来自战争收益是日本工业化的重要动力之一。日本早期工业化的历史伴随着财阀的兴起和壮大,财阀是为家族所拥有的由各种不同的企业所组成工业—金融集团,是日本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色和关键组织。当时最大的四个财阀为三井、三菱、住友、安田。
日本:第一台机车,1895日本,骄傲的日本工人,1919一战后的日本东京,1910日本街景,19世纪末一战刺激了日本经济,参战各国对日本出口工业品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战争中断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日本工业品在亚洲市场上的占有率开始大幅度上升。到1930年,日本工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超过40%,而农业下降为20%。1930年代初日本政治中的军国主义抬头。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大大加强。到1937年,日本经济已成为皇军的战争机器,产业结构急剧偏向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而且,政府干预变得越来越严密。日本军方有强烈的反财阀倾向。特别在伪满州国进行了实施经济计划的实验,依靠南满铁路公司执行五年计划。实际上,到战争开始之后,政府对经济更多地是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理开票合同模板
-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3部分中国古代近代史第8单元课题4走向代议制的民主-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教师用书教案
- 清修水电安装合同范例
- 玻璃废料回收合同模板
- 村镇门面转让合同范例
- 灯笼制作合同范例
- 摊位租合同模板
- 拓展企业合同模板
- 深圳公租房合同模板
- 市政工程招投标监管条例
- 2024至2030年全球与中国NFT艺术交易平台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中班科学课件《动物的超级本领》
- 干部履历表填写范本(中共中央组织部1999年)
- 古诗三首《江南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学阐释+素材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 养生馆转让合同协议书
- 乳品机械设备操作考核试卷
- “能源互联岛”一体化方案分布式能源智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介绍
- 电力专业数据传输(EPDT)通信系统 设备功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