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_第1页
第十三章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_第2页
第十三章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_第3页
第十三章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_第4页
第十三章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一.章节内容简述二.我国沿海及渤海湾地区的构造标志及特征三.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研究的意义内容结构1.概念2.类型3.标志4.特征(中国)5.研究方法一、课本内容讲解1、概念

新构造运动:是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其中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基本形式有两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区别老构造在于:时间上短暂,是塑造现今地貌最新的内动力因素;方法上科技辅助,在老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体现现代研究技术新的优势。

新构造:指新构造运动的构造变形或变位现象。表现在地形、地貌、沉积物变形等方面。活动构造:则是指晚更新世100-120kaB.P.以来一直在活动,未来仍可发生活动的各类构造。2、新构造的类型(1)、隆起构造:形成于长期上升运动背景下,面积大,隆起构造内部构造差异小,地形相对平坦,核部上升幅度最大。(2)、坳陷构造:处于长期下降背景下,方向与大面积隆升相反,垂直方向上沉积厚度变化大,基底起伏不平,沿线一侧沉积物很厚。(3)、断块构造:指新构造运动产生的盆、岭相间的地貌形态。根据断开的高度和沉积差异,断块有强烈差异断块(山地高耸,剥蚀强烈;洼地低洼,沉积明显)和微弱差异断块(位移不大,运动幅度小,断块周围常有火山、温泉、地震发生)。(4)、挤压褶皱和断裂构造:指因受新构造运动的挤压作用,常沿盆地边缘产生一系列的小褶皱和逆断层。(5)、活动断层:则是指现代正在活动的断层。而我国的断断裂非常发育,且活动很强,常导致大地震发生。表现为南北差异,东西有别。3、新构造运动的标志(1)、地质构造标志:主要有褶皱、断层、节理、岩层倾斜及底层不整合等,尤其是在新近系和第四系中的构造变形能清晰地显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和发生的时间。例如,新构造的褶皱多宽缓,变形较弱,底层倾角较小,明显不同与老底层的褶皱。(2)、地貌标志:在地貌上的反应则非常直观,在野外可直接进行贯彻和测量。例如水系的弯曲、洪积扇的迁移等。(3)、沉积物标志:新近纪以来的沉积物的分布,岩相及厚度都受到新构造运动的控制,所以新近纪以来的很多方面记录了新构造运动的历史。(4)、地震标志:地震的分布和发生与活动断裂关系密切,全球的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成带性特点,震中呈有规律的分布,明显受活动构造控制。世界的地震带四条均沿板块边界分布,我国的地震分区的边界同中国新构造区分是一致的。(5)、火山标志: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缘地带,与地震相同,也别作为构造活动的重要标志。(6)、水文标志:新构造时期的应力作用,在活动构造研究中温泉或沸泉常被认为是断层的存在,人们常根据其分布规律作为判断依据。而我国90%的温泉出露在地壳新构造隆起区。(7)、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标志:地球物理测量结果表明,地球表面的重力异常随地而异,其变化与地球的运动、地壳物质的密度的大小及物质的移动有关。而打的测量资料是新构造运动最直观,最精确的反应。4、中国新构造运动的特征

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被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夹持。其构造运动具有明显的活动期次和区域性特点,东西不同,地貌形态各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显示了中国新构造运动的普遍性、继承性、差异性、新生性、间歇性、节奏性和规律性等诸多特点和复杂多源的应力作用。新构造时期,中国西部构造表现为地壳挤压、缩短、增厚的“闭合”特征,在东部及近海构造表现为地壳伸展、拉张、减薄的“张开”特征,但台湾岛又表现为地壳挤压、缩短而“闭合”增厚的特点。由此中国可分为两大一级新构造区,进一步划分7个构造区和21个构造亚区。地中海--喜马拉雅新构造域喜马拉雅新构造区青藏高原新构造区新疆新构造区(1)滨太平洋新构造区东北新构造区华北新构造区华南新构造区台湾-海南新构造区(2)中国新构造运动依据地层的不整合,构造的活动强度,构造地貌和火山活动,还可表现在时间上的阶段性,一共划分为五个阶段(略)。5、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新构造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常见方法有定性法(地貌法、地质法、历史考古法生物地理法和航卫片解释法)和定量法(主要有天文法、大地测量法、地球物理法和水文法)。在新构造运动中特征各异,各方法侧重点不同,故在研究中硬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新构造的关键问题。

具体的方法如下:(1)、定量法包括:天文法、大地测量法、地球物理法、地震法、水文法(2)、地质学法主要用于:新构造行迹研究、第四纪沉积相和厚度研究、碎屑矿物研究。(3)、地貌学法主要研究:河流地貌、洪积扇地貌、岩溶地貌、夷平面和海岸地貌(4)、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