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第十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十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十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十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十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阜新市第十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明代“内阁在权力地位上有迫使六部就范的天然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内阁现实的宰相角色取代了吏部的宰相梦想”。由此可知明代A.内阁已成为法定宰相B.吏部隶属于内阁管辖C.皇权专制得到了扩张D.内阁与吏部争权激烈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内阁权力的膨胀对六部形成权力约束,反映了皇权在统治中枢的不断扩张,故C项正确。A项,明代宰相已被废除,内阁并不是法定机构,故排除。B项,内阁为皇帝的侍从机构,不能统率百司,故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内阁与吏部的权力斗争,故排除。2.1936年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的社论说:“(张学良)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现在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揭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牺牲品。”这一评论A.准确指出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动机B.说明西安事变违背国内抗日救亡呼声C.反映了苏联支持中国抗日的基本立场D.对西安事变结局的推断符合历史事实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张学良发动西安事的动机是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材料中反映张学良“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故A项错误;西安事变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因此并未违背国内抗日救亡的要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张学良抗日行为的评价,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他们反对张学良之前执行的不抵抗政策及发动西安事变不利于国共合作抗日,反而有利于日本的侵略,可知苏联是支持中国的饿抗日活动的,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苏联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态度看,并未预料到西安事变会和平解决,国共实现了合作抗日,故D项错误。3.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反映了当时年轻人的一种婚姻观念是(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恋爱自由、婚姻自主C.提倡节俭的婚礼

D.举行一种具有西方特点的婚礼参考答案:B4.“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日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此话反映了中国士大夫A.注重经典考证

B.推崇理学独尊

C.以自我为中心

D.重视国家主权参考答案:C5.《左转·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下列制度中与“祀“联系最密切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参考答案:答案:B分析:材料中的“祀”是指祭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祭祀是与血缘有关,宗法制与血缘有关,故B项正确;A项是地方制度,与血缘无关,排除;CD项是秦朝推行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点睛:材料中的制度与血缘有关,只要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哪个与血缘有关即可。6.以下言论中,体现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思想的是A.“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B.“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

C.“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参考答案:A7.2005年,在莫斯科红场边竖立起首座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塑像。俄罗斯政府竖立该塑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使俄国开始摆脱落后B.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C.取得了俄土战争的胜利D.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参考答案:考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农奴制改革的影响:①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市场,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②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④也推动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答案:俄罗斯政府竖立该塑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D正确;A错在“开始”,排除;当时俄国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8.美国总统奥巴马2013年12月20日提名鲍卡斯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但是,鲍卡斯要就任美国驻华大使,还需要美国参议院批准。这说明A.总统掌握人事任免权

B.参议院掌握人事任免权C.实行分权制衡

D.总统对参议院负责参考答案:C(从所给材料分析,美国总统与参议院相互制约,因此体现了分权制衡,所以答案为C。A、B项说法错误,美国总统有权提名,但是需要参议院批准,参议院没有提名权,因此说总统和参议院没有完整的人事任免权,排除A,B项,D的说法错误,美国总统不对参议院负责。)9.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参考答案:C10.﹣则笑话:“叶利钦演讲:‘多年来,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俄罗斯一直处在悬崖边缘。现在,我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布,赶跑了戈尔巴乔夫,俄罗斯终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个笑话意在表达()A.反对戈尔巴乔夫改革 B.对叶利钦的支持C.赞成苏联解体 D.对俄罗斯现状不满参考答案:考点:戈尔巴乔夫改革.分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需要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俄罗斯一直处在悬崖边缘”、“赶跑了戈尔巴乔夫,俄罗斯终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俄罗斯一直处在悬崖边缘”、“赶跑了戈尔巴乔夫,俄罗斯终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可知,笑话表达了对俄罗斯现状不满,故D项正确.反对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题干的主旨,故A项错误.B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D.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参考答案:D解放战争时间,美国利用支持国民党打内战机会,与国民党签订《中美友好航海条约》,材料中“美国,占总量44.10%”说明美国从时在华投资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12.读“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年代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23.5%15.5%13.9%学历11.7%12.6%25.3%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

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C.西方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

D.婚姻观念中的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参考答案:D13.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确认了国民的权利和自由参考答案:A14.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右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参考答案:B15.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下列有关其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劫富济贫”,激化了社会矛盾

B.“削峰填谷”,缩小了贫富差距

C.“惩勤助懒”,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D.“扶危济困”,扩大了社会消费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的福利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制度16.北京人遗址中发现许多石片、石块,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最有力的依据(

A.数量很大,约有10多万件

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

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

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参考答案:D17.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言论A.主张格物致知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强调“心外无理” D.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材料强调“求诸心而得”,即心为第一位,C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心学,A项是程朱理学的内容。B项与题意无关。心学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发展,D项不符合史实。18.西方学者中有人认为:“……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可以依据的史实是(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的孤立状态

B.工业革命后世界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输出加强

D.欧洲的一体化加速了世界全球化进程参考答案:B19.“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D.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对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的辩证认识,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是西欧殖民扩张的结果,而非原因,故B项错误;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新航路开辟时期不符,故C项错误;早期殖民帝国疏于生产,引起“价格革命”,导致其衰落,英国要避免衰落就不得不从事生产,故D项正确。20.宋朝统治者规定“不以文字罪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A.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B.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C.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理学抛弃儒学禁锢思想参考答案:答案:A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说明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受政治影响较大,由于政治运作的文明和理性才带来文化的繁荣。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理学的作用,排除D项。21.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考答案:B22.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阁权与君权、部权冲突时,阁臣必败

B.内阁大臣虽非宰相,但拥有实权C.明朝六部有超越君权的权力

D.内阁与六部是争权的两个中央机构参考答案:A23.“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A.“信仰即可得救”B.“人是万物的尺度”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参考答案:C略24.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A.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C.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D.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希望人们建立道德价值观念,具有美德;从而智者学派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D项正确。反对研究自然界并不是材料的主旨,而是强调通过建立道德价值观念,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排除A。苏格拉底没有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B项说法错误,排除。苏格拉底提倡人发现自我,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排除C。2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文明汇合交融

B.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C.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迅速恢复

D.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参考答案:C26.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参考答案:C27.《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奴隶与平民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

B.保留了习惯法的陋习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保留了债务奴隶制参考答案:A28.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正确的是

A.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B.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些问题

C.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是封建社会所固有的

D.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参考答案:B29.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材料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

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C.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贾而好儒”的现象

D.“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参考答案: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的信息可以看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舍本逐末,传统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A项正确;B项中“科第”,C项中“贾而好儒”的信息,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30.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B.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貌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人们道德水平下降D.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参考答案: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答的关键是从“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切入,结合明清商业的发展进行思考.解答:根据材料“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可知,明朝社会风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风貌的变化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所以B符合题意;A、C、D材料并未体现,所以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精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唐·刘禹锡《名子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宋·刘清史《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宋·包拯《包拯集》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清·张英《恒产琐言》人家寓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材料二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语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梁启超给梁思成的家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并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家训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参考答案:(1)思想:重视道德修养;体现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清正廉洁;重视耕读传家。因素:小农经济的制约;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的支配。(2)特点: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注重培养国际视野。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民主化;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思想:重视道德修养;体现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清正廉洁;重视耕读传家。第二小问:因素:小农经济的制约;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的支配。(2)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特点: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注重培养国际视野。第二小问: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民主化;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32.(25分)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三表: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至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第六表: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十二铜表法》材料二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宸”借指帝王所居,又引中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曹司不敢与夺。——《唐律疏议》材料三

第二条第三款:

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四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8分)(3)材料四中的关于选举法的修订,体现了我国法制的逐步完善。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法治发展过程中的三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9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法制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4分)

参考答案:(1)特点:《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2分)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2分)(2)体制:总统制或联邦制。(2分)原则:制约和平衡(或三权分立)(2分)实现: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4分)(3)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分)特点或原则(共6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法治精神、主权在民(写出两点即可)《共同纲领》:议行合一、多党合作、外交自主(写出两点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4)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学习西方等。(答其中两点得4分)【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十二铜表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一,法律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可见其保护私有财产,“负举证之责”等规定可见,注重法律公平;第二小问唐律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妇有七去”的具体规定表明唐律注重伦理,“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衷”可见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2)第一小问体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总统制或联邦制;第二小问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三权分立与制衡;第三小问实现,回答总统受到的牵制即可。(3)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法治发展过程中的三部主要法律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根据所学知识,第一部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点是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第二部是,《共同纲领》,它是临时宪法,主张多党合作;第三部是1954年宪法,特点主要是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国法制的完善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西方法治思想的引入、国民素质的提高等等,回答四点即可。

33.中西文化基因的差异材料一: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习近平材料二: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该有其他的目标、其他的思想……君主究竟是被人爱戴比被人畏惧好一些呢?还是被人畏惧比被人爱戴好一些呢?最好是两者兼备,如果必须有所取舍,那么,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得多的……君主应当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作出诺言的理由现在不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君主绝不应当遵守信义。——马基雅弗利《君主论》材料三:在生物界,这种宇宙过程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生存斗争,即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应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因此,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材料四:……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夫既以群为安利,则天演之事,将使能群者存,不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严复《天演论》材料五:强权利己之见,绝非公理正义所能动摇。——巴黎和会中国首席代表陆征祥问题:(25分)(1)列举中国历史上能体现材料一理念的史实。(5分)(2)概括材料二中马基雅弗利的观点。(5分)(3)你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基因的差异?(15分)参考答案:(1)丝绸之路;东亚文化圈;反法西斯战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中日建交;APEC会议等(5分)(2)君主应当独揽大权,注重战争,精通军事;君主不应受到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可以背信弃义,只需考虑是否有利可图;可以外表仁慈,内心奸诈;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5分(3)马基雅弗利强调君主至上,权力神圣,为达目的可以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统治者甚至可以背信弃义。这就将“强权战胜公理”、“弱国无外交”、“战争无诚信”等称霸基因合法化地注入到了西方文明中。赫胥黎表达了自然界对生物的自然淘汰法则,即竞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体现了生物界不断进化的过程。严复的译文则把自然界的进化引向人类社会,认为《天演论》既可包括生物界,也可包括人类社会。依据这个观点,人类社会中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同生物界一样,是个生存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强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