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解说词_第1页
电视新闻解说词_第2页
电视新闻解说词_第3页
电视新闻解说词_第4页
电视新闻解说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解说词

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是电影、电视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因素。对电视专题节目而言,除了同期声外,听觉语言主要表现为解说词,解说词是专题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画面语言的局限

由于电视的传播特性,视觉画面语言是电视最基本的语言要素。但是,事实已经告诉我们,有声电影中就代替了无声电影,世界存在的另一半——有声语言必然要在表达完整世界的影视作品中占有自己本应享有的位置。

视觉画面语言有自己不可克服的缺陷。视觉画面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生动、形象、感性、直接,但正是这些优点也成为它的桎梏。视觉画面语言具有多义性,同时也体现为意义的模糊性。同一画面,经不同组接,其含义截然不同。电视专题节目中,解说词承担着画面局限不能完成的职责。第二节解说词的作用1.补充画面背景

专题节目画面受时空局限,不能表现过去与未来时空,因此,对事件的发生事件、地点、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交代,对人物背景知识介绍,就有待于解说词来完成。例:《朝阳与夕阳的对话》有一段这样的解说:这就是雷蕾,1952年出生,属龙的雷蕾,一个在同龄人中写出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便衣警察》主题歌和音乐的雷蕾。年纪稍大一些的人也许还记得,8岁时的雷蕾曾在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中扮演过小达吉。如今,这已经是一个做了妻子和母亲的雷蕾,一个经过高等学府教育之后,踏着音乐的阶梯,已经完全懂得坚定地漫步人生的雷蕾。2.介绍知识、信息这在历史文献类、科普类电视专题中最明显。例:《地下之光》19世界中叶到20世纪初叶,伦敦、纽约、巴黎、柏林等城市,相继建成地铁。到1970年,世界上已经有34个国家有了地铁,运营里程到2858.6公里。1863年伦敦地铁通车1868年纽约地铁通车1892年芝加哥地铁通车1896年格拉斯哥地铁通车1897年波士顿地铁通车1900年巴黎地铁通车1902年柏林地铁通车1907年费城地铁通车1912年汉堡地铁通车旧中国战火连绵,经济贫困,直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府还没有提出修建地铁的设想。3.整合画面画面的一系列组合,如果没有解说词的整合,使画面有较明确的指示关系,则可能使画面处于无序状态。

例:《迎接挑战》画面:飞快的脚步、急匆匆的赶路人、快节奏的工业画面,各种钟表、交通口号牌、被阻塞的长长地车队、懒散的人。

解说词:

年轻的朋友,你可曾直到世界上最平凡而又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又最令人追悔的是什么?这就是时间,是构成你生命的分分秒秒。当今世界高速度高节奏已成为现代化的标志。新旧更替,斗转星移,时间观念在迅速变化。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意识到时间计量单位的变化。多么令人遗憾,“一慢二看三通过”竟成了某些人时间观的绝妙写照。商品有价,时间无价。慢吞吞的节奏断送了多少年华,视虚度为沉稳,无异于漫步在生命的沉船上。4.表现细节解说可以对画面信息给予逻辑重点的强调突出,将画面中未曾强调、观众未曾留心的细节放大。例:《半个世纪的爱》“那油倒得也极为节省”、“挂在屋内彼此感到对方行动的小风铃”、“助听器上一根细细的线,连着两颗老人的心”、走路时习惯于“一前一后,不远不近地拉开几步……”5.调动想象和联想

解说词可以克服画面语言对思维不利的一面,通过对画面审视,以画面为基础,可以广泛而自由地联想和想象,从而拓展画面时空与画面信息。

例:《话说运河》序集《一撇一捺》“我们从地图上粗略地勘,长城跟运河所组成的图形是非常有意思的,它正好是我们中国汉字里一个最最重要的字眼‘人’,人类的人,中国人的人。”6.抒情解说词抒情重要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必须真实、自然,否则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例:《话说长江》第25回“走向大海”

“长江,伟大的长江,你的浩瀚而甜蜜的乳汁,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儿女,伟大的中华儿女,必将以非凡的聪明才智,制定并实施治理长江的最佳规划。江河不废万古,不愧为世界巨川的长江,必将永远托举着一队又一队名副其实的巨轮,驶向世界五大洲四大洋!长江,伟大的长江,你流经神圣的中华大地,你多次本留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上。”7.升华画面,深化主题

画面以形象、生动见长,可以充分给观众展示一个个具体、逼真的影像、事件过程。解说词凭借文字语言高度的抽象、概括、归纳能力,能够深入到事物背后,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一部专题片主题的深化,一个画面内涵的挖掘、升华,显然必须由解说词来完成。

例:《藏被人家》结束时的画面是:晨光中的草原,万物生机勃勃,远山、逆光中的草原,措达微笑着走出帐篷,去草原牧羊,于此相对应的解说词是:“新的一天开始了,这一天同过去的每一天都一样。对措达来说,昨天的太阳,今天的太阳,明天的太阳都一模一样,牧人的生活,就像他们手中的纺锤一样,往复循环,循环往复,永远是那样和谐,那样宁静,那样淡远和安宁。”8.揭示哲理

哲理在专题节目中出现,并不一定都是全片主题。生活处处皆有哲理,哲理蕴藏在客观事物之中,它的“点化”也必须依靠解说词。例:《望长城》第三集“这是一段悄然隐去的长城,这是一段久违了的长城。悄然之中,我看见万里长城没入水中,没入时间的水中,没入和平的春水之中。”9.衔接与转场

画面和内容的衔接、转场的方法较多,解说词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如果前期拍摄中没有考虑到或者漏掉了画面的自然过渡,解说词更是不可少的连结手段。

例:《庐山散记》从石拱桥过渡到“白鹿纲书院”时的解说词“像陈氏三兄弟这样的能工巧匠,大概没有进过哪个高等学府的门,尽管在离这座石拱桥不远的地方,当时就有一所高等学府——‘白鹿纲书院’。”第三节解说词的形式风格1.新闻式电视专题新闻、电视新闻评论和具有较强新闻性的专题片等,他们的解说词写作大多采取新闻式风格。与其他类解说词相比,丰富的信息量是新闻式解说词的一大特点。这类解说词在描述、评论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时,应力求准确、中肯。在语言上必须有时代感,贴近时代。2.政论式政论片、哲理片、文化反思片等大都采用政论式风格解说词。这类专题片,往往是对历史、社会、时代、人生、文化等做出分析和判断,提出自己的认识和主张,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如《让历史告诉未来》、《世纪行》等。3.抒情式抒情风格解说词主要用在创意型专题节目。这类节目主要是抒发对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或者表达创作者对美好事物、理想的炽热追求。如《西藏的诱惑》4.叙述式叙述风格是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最常见的一种,是对某种社会情况和人生形态,或一件事的介绍和说明。这类风格的解说词语言自由、流畅,内容贴近生活、平实、朴素,极为大众化、平民化。第四节解说词写作一、总体构思整体布局

解说词写作首要的是将自己水乳交融地融汇在作品整体中,总体构想,与电视诸语言元素相辅相成。解说词总体构思是解说词创作的原则。至于布局,由于解说词自身难以独存,它的断断续续与片段性质,离开电视画面等其他语言来谈结构、布局是没有意义的,与构思一样,布局也必然是整体的。二、开头与结尾解说词的开头与结尾和画面的开篇与终止一样重要,在电视片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开头是脸面,犹如人见面的第一印象,决定着观众是否继续把节目看下去,起着商品广告的作用。比较优秀的电视专题片一般都注重开头解说词的写作。例:为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英雄名叫普罗米修斯,他冒着被锁高加索山千年,被鹰啄食心脏的危险,反抗残暴的宙斯,为人间盗取火种与光明。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巨人名叫夸父,他不怕路远山遥,不怕饥渴,始终不渝地去追赶太阳。六十多年前,有一群人,形成两万五千里,克服千难万险,用青春和热血,在中华大地上,编制了一条正义与真理的红色飘带。”

结尾应该让观众要么感到完满地结束,要么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结尾要自然,是全片水到渠成的结果,不能人为地、任意地栽上一个“尾巴”,所谓“狗尾续貂”,即使前面再好,也可能因此而功亏一篑。三、注重细节描写

电视专题节目可以无情节,但必须有细节。细节可以通过画面语言、听觉语言、视听符合语言来表现。解说词是表达细节非常重要的手段,有画面语言难以企及的作用。诸如过去时空、未来时空中的细节,只能靠解说词传达。四、叙述角度

解说词叙述角度的差异,其传达的信息、给观众的影响也会不一样。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是最常见的一种。除了多方面、全方位叙述的优点,第三人称角度还给人以客观的印象,作者超越于被介绍对象之外。多种人称交替出现也是很好的一种叙述方式,这种方式灵活多变,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能客观介绍,又能畅舒主观情感,兼有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的共同优点。第五节解说词语言特色一、时代感与生活化

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电视专题节目以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为直接内容,反映时代生活,其解说词语言应该富有时代气息。同时,电视作为最有影响的大众媒介,解说词语言必须大众化、生活化,明白晓畅。二、简洁凝练

任何文字语言作品都要求简洁、精炼,由于受时间的严格限制,电视解说词必须在有限的字数内传达较多的信息量,使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做到“一字千金”、“一叶知秋”。三、文学性

电视解说词虽然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但需要文学性,文学性可以使解说词更形象、生动。1.多种比喻手法2.对比3.排比、反复4.反问四、幽默感

幽默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当解说词中恰当地运用幽默时,可以增加无穷情趣,使观众在欢愉中观看节目。(同期声教室学生上课)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解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中国南方最自然也最富於灵性的一片山水,因为这名句永恒地留驻在人们的心中。桂林有两江四湖之胜景,而漓江则是桂林山水的精华,这一丛发端於桂林东北兴安县猫儿山一条小溪的大河,流经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437公里,其中桂林至阳朔的84公里一段仿若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山水相映,俨然是一幅百宝画卷。这段漓江山水是广西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主打项目。我们乘筏而入。首先跳入镜头的是漓江上鸬鹚捕鱼的生动景象,鸬鹚在北方又叫鱼鹰,是捕鱼人的助手。梦幻漓江(同期声记者采访渔民)你好!今天打到鱼没有?今天有没有捉到鱼?没有啊,捉到几条小鱼吗?啊,大鱼在这啊。拿出来给我看看行不行?拿出来看看有多大?为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为保护漓江环境这种捕鱼的方式已经被禁止了,但是历史上这是漓江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同期声学者)说到漓江捕鱼的话,一般都是渔民再搭上这个鸬鹚,但是现在漓江的话,它实行环保以后,应该说是不给捕鱼的,这个捕鱼的话,估计是有某种意义上的偷猎行为,如果是被那个鱼政部门看到的话,它不允许的。漓江它的水比较清,我想大概它应该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桂林人对这个漓江我觉得它有种理念,就是使漓江水要活,这个活水的话总比死水要清,这是基本道理。为什么这样说呢?漓江的话,在它的这个上游,它有一条灵渠,这个灵渠的话是把这个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连起来,如果它没有这条灵渠的话,两大水系连不起来的话,它不可能活,这个活的话,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也是大家非常认可的。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北修了长城,南修了灵渠,这是大历史学家郭沫若说的,这是一个活。另外一个活呢就在桂林市内,市内非常重视这个水。市内的话,按桂林市地貌说的话,桂林市的东面有漓江,西面有桃花江,东西两条河,它是通行的它不合拢。但是桂林的人看来他是有意识的把东西两条河他要连起来,南宋诗人写的桂林的时候就是桂林是一水抱城流,也就是说桂林的水,它是连通起来的。(解说)漓江上游有灵渠,是秦始皇为南北统一而兴建的巨大军事水利工程但人为的铸造,永远无法与眼前这锤炼了亿万年的自然山水相提并论。人到漓江,乘船遥望是难而不忘我的。作家贾平凹说,走到任何地方,我都有记录感受的习惯,但是面对桂林的一山一水,我毫无笔下的才能,这一定是作家的实话。漓江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度10分至110度40分,北纬24度40分至25度80分。岩溶化深入山体骨髓,这堪称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造成了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观,这里山峰不高险,但连绵不绝峰峰有别。水不波澜,但清可见卵石水草,浅可涉足而嬉戏,处处体现着一个秀字。桂林市正处在这风景的包围之中,正所谓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一个山水盆景城市。漓江的水是风景的灵魂,生活在山水之中的桂林人懂得保护和珍存,为了子孙后代能够永享漓江的清水,当地政府动员百姓充分利用沼气能源,以遏制生活污染的源头。(同期声当地居民介绍所用沼气)这里有沼气,这叫沼气,这是沼气灶,这是沼气灶的表。现在有多少度气呀?全都有35度气了,它可以煮一餐饭以后,还可以煮菜,煮菜以后还可以烧水,用不完。(解说)桂林人依偎着漓江山水,这真是他们的福分。漓江的水多年平均含沙量,在每立方米0.04公斤以下,古人说“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倒影奇观天下独绝。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构成了漓江山水的美学风格。在桂林市内的著名景点象鼻山,因其独特的造型尤其是与环境的完美结合,而为历代文人题咏不绝,成为桂林这座城市的标志。(同期声学者)那么从象鼻山里面最奇特就是这个洞,这个洞的话一般叫水月洞,我们现在一般说象鼻山的话,不太说这个洞了,但它这个洞你看它实际上是一个月亮形状,这个月亮形状,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它是有很多含义的。那么有一首诗的话是这样描绘的叫水底有明月,讲的是水中的倒影,水底有明月,这个明月水上浮,当它离开这个水面的话,你看到是这样一个明月,明月水上浮这个意境就比较深了。然后水流月不去,当涨水的时候,你看到水的话,从这里面一直穿过这个洞在流着,但是上面一个月亮形状,它一直是保留着。“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如果天空上的月亮都走的话,那么漓江的水还在流着,这个意境是非常深的,所以桂林的这种山洞,它是山、水、洞很好地结合起来,再把人的想象和他的意境写进去以后,它就非常奇特了。

像鼻山洞中观月的奇景引发了历代诗人的才情,这本来似是而非朦胧缥缈的感觉,想不到成了文人们比试文采的仰仗。象鼻山的这一个溶洞,甚至引发了两位著名的才子范成大和张孝祥的一场争论。这里面,这边这块的话就是张孝祥的,张孝祥把这个水月洞改成朝阳洞,那么他这个改名的话,他是按后来范成大的讲法,是根据个人的这个情感没有顾及到,桂林本地人的这个情感,所以他改成朝阳洞。他为什么改朝阳洞?朝阳洞主要因为他在南京做官的时候,修有个朝阳亭,所以他把这个洞改成了朝阳洞。这就是范成大,范成大的一个很著名的一个石刻,就是张孝祥改了水月洞名以后,几年以后范成大来做官,范成大、张孝祥两个人是同代进士,那么他来以后,他知道张孝祥改了名字以后,他觉得不妥,所以他就把他这个山洞又重新改回名字叫水月洞。而且就是写了一个赋水月洞铭序。在这个里面的话,首先对这个水月洞的风光以及它这个整个韵味做了一番夸奖,夸赞完风光以后,他就讲到张孝祥他们以一时(烟丝)更其后朝阳,把它改成朝阳洞了。“邦人弗从,本地人啊不同意这样做,且隐山东洞既曰朝阳矣,不应相从”意思是讲他把它改回到徜朝阳洞,把朝阳洞改回到水月洞的理由是什么呢?第一邦人弗从,桂林人不同意,要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