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_第1页
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_第2页
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_第3页
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_第4页
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洪水猛于虎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这场来势凶猛的洪水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仅湖南、湖北、江西几省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00多亿人民币,死亡人数1320人。返回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汇报人:徐亚丹、曾博宇、赵洁序章:关于长江中下游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它自青藏高原奔腾而下,贯上游高山峻岭,穿三峡锦绣,出宜昌,进入广袤中下游平原后,江面骤然展宽,迂回曲折,呈现出一派“水乡泽国”之景观面貌。长江源头地区是我国咸水湖和盐湖的集中分布区之一,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核心区,沿江两岸湖泊星罗棋布。它涵盖了我国两大稠密湖群区的主体部分,即青藏高原湖群区和东部平原湖群区。目录长江中下游环境态势背景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分析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解决方案

1.1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是世界稻作农业的最早发源地

1.2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地肥物富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1.人类旁水而居,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是人群密集、我国重要的经济区第一章:长江中下游环境态势背景1.1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是世界稻作农业的最早发源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特别是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和太湖等湖区平原,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河湖纵横、密布,加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很适合野生稻的生长和繁衍。考古发现证实,早在6000~7000年前,长江中下游湖区就是我国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而且已有籼稻和粳稻之分。1.2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地肥物富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民以食为先。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粮食一直是居重要地位的。明、清朝时期,随着商品性经济作物生产和家庭手工业的发达,粮食的商品生产和销售也迅速发展起来了,到了清初,粮食贸易更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之誉。“苏湖熟,天下足”谚语中的苏是指当时的苏州府,湖是指湖州府,泛指现今的太湖平原地区,其寓意是若太湖平原地区粮食获得丰收,则全国就没有饥馑之忧了。“湖广熟,天下足”谚语中的“湖广”泛指现今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其寓意是两湖平原获得丰收可以满足全国食粮之需。返回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人水争地矛盾突出,湖泊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1人为因素影响:

2.2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返回第二章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分析人为因素湖泊湿地的大规模围垦削弱了其调蓄和净化功能:

围垦不仅使湖泊面积锐减,同时也使湖泊蓄水容积减少。湖泊湿地的大规模丧失加剧江湖的洪涝灾害威胁湖泊建闸和筑堤封堵割裂了江湖天然的水力和生态联系大规模围网和围堤养鱼严重破坏了湖泊湿地的生态平衡多头管理导致的管理混乱,使得湖泊湿地的保护管理工作协调困难产业结构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影响

第二章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分析第二章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分析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1998年武汉洪水思考还记得1998年那次大洪水吗?

你知道它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多大?返回第二章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分析长江流域独具特色的地貌背景和水文情势,客观上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尤其是沿江地区星罗棋布的湖群景观。这些湖泊湿地,通过其调蓄作用维系着长江水系的水量平衡;通过湖泊湿地的沉沙、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和转化等的净化作用,保护着长江水系格局的相对稳定和水体质量的优良,延缓长江的自然变迁速率。但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增强,特别是近代人类活动对江湖演化的影响到达前所未有的程度。围垦不仅使湖泊面积锐减,同时也使湖泊蓄水容积减少。湖泊经过建闸控制后,原江湖间的水力直接联系被隔断,湖泊丧失了自然吞吐江河的功能,鱼类资源群体得不到来自江河的适时补充,入湖水系上游河道也因建闸控制使原有的鲥鱼,以及青、草、鲢、鳙等一些重要产卵场地遂之消失。湖泊湿地的大规模围网和围堤养鱼活动,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湿地,除因工农业入湖污染物增加造成湖泊生态环境恶化之外的最主要内部因素,它造成了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直接破坏。

返回第二章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分析湖泊湿地作为江河流域重要的资源累积库,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资源类型多样且具有流动性,其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职能的交叉,缺少统一的权威管理机构,由于各部门管理职能和管辖范围的差异或限制,呈现对湖泊湿地的多头管理现象,导致管理混乱。该区的工业发达,但多以传统工业类型为主,高新技术行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少,且存在中国工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缺乏创造力。造成的水污染的严重态势,净化水质刻不容缓。第二章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分析我们想回到那时的碧水蓝天返回第二章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分析我们需要白鳍豚自然因素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长江源头地区湖泊退缩、咸化乃至消亡,有冰川补给的湖泊面积扩张、水质淡化该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年变化量较大,旱涝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的稳定产生很大的冲击。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所带来的冲击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第二章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分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较发达,同时生态破坏也较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对长江的野生动物的繁殖产生不良影响。该地区的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很严重。三峡工程将改变库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对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库区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已超过10亿吨,沿江城镇的局部将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带。建库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将加重水体污染。返回第二章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许多观测事实还表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作用的遥相关,还对相当远的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也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当厄尔尼诺出现时,将促使日本列岛及我国东北地区夏季发生持续低温,有的年份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有偏少的趋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地球表层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圈层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圈层的变化,一个地区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区的变化,局部的变化也会引致半球甚至全球环境的变化。返回第二章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分析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将水环境与生态保护摆在长江保护与发展的优先地位加强长江流域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性研究,提升流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恰当应对气候变化对流域可能造成的影响建立流域重大工程建设效益评估制度,加强重大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与评估,切实提高流域重大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第三章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湖泊作为地球表面相对独立的自然综合体,是陆地表面大气圈、岩石圈、陆地水圈和生物圈,以及人文圈等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其集水域物质和能量的“汇”,经长期的演化,不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具有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的生态服务功能。湖泊湿地的破坏不但直接影响湖泊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