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扇2013级艺术设计学邓雪纯0132150460摇动生风的用具。原指团扇,后泛指各式扇子。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秆、蒲草等也能编成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致,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扇子本是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可扇风取凉。而中国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书画。扇子最早称“翣”(shà),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起初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一种礼仪工具。渐渐地,扇从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转变成为纳凉、娱乐、欣赏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较早的雕工书画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种有才华富想象的艺术家也参加进来,成为诗人、画家、书法家施展才华的天地,扇子也就此演变成为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使人顿生爱羡之心、宝藏之意,成为今天集藏的一大门类。
许多学者认为扇子起源于虞舜时代。晋崔豹《古今注》云,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最早的扇子图像是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金银错铜壶上的奴隶手执长柄扇(图)麈(zhǔ)是领队的大鹿,士大夫手执尘尾或尘尾扇作清谈,含有"领袖群伦"之意。北魏石刻"飞天"(图)中飞天女一手执翟,象征飞天时的翅膀,其形状与羽扇十分相像。
汉族传统的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来挡住太阳产生风,故扇子有“障日”、“摇风”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最早的扇子实物是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以及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篾丝编木制长柄扇(图)。马王堆出土的长柄扇长1.76米,是一种仪仗用扇,由奴隶或仆从执掌,用以障尘蔽日,也象征主人的权威。
西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长柄扇现藏湖南省博物馆木制柄,扇面用篾丝编织,面四周用布包边汉墓中画像石上刻有扇的图形,也有少量发现,如山东安邱县汉墓是5O年代初发现,墓中有画像石16块,在北壁上的石刻上就有如厨刀状的扇图案。壁画在汉代也已流行。在壁画上绘有扇的最早实例应该是5O年代初在辽阳发现的三座壁画古墓。在多处壁画上绘有团扇状(图六)。还如l979年发掘于河北磁县大冢营村北东魏茹茹邻和公主墓内的壁画,其墓为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O年)。在北壁的壁画上共绘女子7人,居中一人比较丰满,头戴峨冠,右手举手版作吩咐之状。旁边六人比较修长清秀,头梳双丫髻,手执羽葆、华盖、团扇、杯盏等物。团扇呈长柄长圆形。汉·班固的《竹扇赋》,不仅能补充、证实,更能相映成趣。“青青之竹形兆直,妙华长竿纷实翼。沓条丛生于水泽,疾风时时纷萧飒。削为扇翣成器良,托御君王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圆方,来风堪避暑静夜。”其诗从竹的生长,乃至扇的材料,制作形状和作用都加以描述。竹作为扇的主要材料源远流长。晋·许询也有诗,咏竹扇。“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蔑疑秋蝉翼,圆取望舒影。”
此诗所描绘的竹扇的工艺非常精巧,扇面上编织的竹篾薄如蝉翼。其面为圆形,而流传的“羲之书扇”这脍炙人口故事中的扇是六角形的。其实在晋代,扇的形状已有多种。质地除竹扇外,还有蒲葵扇,也是常见物。供扇风取凉用的羽扇出现得比较早。据晋王嘉《拾遗记》云,周昭王时涂休国献青凤、丹鹊,盛夏时周昭王派人用其翅、尾之羽制成“游飘”、“条翮”、“兮光”、“仄影”四把名扇,“轻风四散,泠然自凉”。晋陆机《羽扇赋》云:“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诸侯掩尘尾而笑。“后经宋玉侃侃而辩,羽毛扇才得到诸侯们的承认,在士大夫中普及开来。魏晋南北朝时,“尘尾扇”、“羽扇”和“比翼扇”相继出现。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冠子朵子扇子》:“披浅黄藂(cóng
)罗衫把云母小扇子,靸(sǎ
)蹲凤头履以侍从。”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龙皮扇》:“元寳家有一皮扇子,制作甚质。”《朱子语类》卷九四:“譬如扇子只是一箇(
gè
)扇子,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尔雅》:“以木曰扉,以苇曰扇”,最早的扇子是用苇做成的权力象征物,扇子起初的功能并不是用来纳凉,而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的“仪仗扇”。最初由雉羽、苇等做成,称为“箑”或“翣”。这种扇古称"翣(shà)",又称障扇或掌扇。《方言·杂释》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shà
),自关而西谓之扇,今江东亦通名扇为箑。"《世本》曰:"武王作翣(shà
)。"从这些记载中了解到,扇古写为"箑",
又作"翣"。《小尔雅·广服》:“大扇谓之翣。”王煦疏:“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可见用翣的多少是由主人的身份地位决定的。这种仪仗用的长柄扇在唐代阎立本的名画
《步辇图》中(图一),及山西太原市开化寺的宋代壁画中也可见到(图二).
图二图一中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二种。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折扇产生时间虽较迟,其重要性却极大。它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团扇产生远早于折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又因其由丝织物制成,故又称“纨扇”或“罗扇”。更由于唐人王建《调笑令》中的名句“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而产生了“并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称。唐代昭陵新城长公主墓中壁画内绘的扇,是目前发现唐代壁画中最早的。在墓内壁画上绘有长柄鸭蛋形扇。最早的扇为竹制。随着丝绢纺织技术的进步,绢宫扇(又叫团扇、绢扇、纨扇)开始流行。汉班婕妤、南朝梁武帝萧衍、唐诗人刘禹锡和杜牧。宋诗人王安石等都写过咏团扇的著名诗篇。
我们的祖先先后用羽毛、竹篾、绢纱制作扇面,随着造纸业的发展,后来又用纸来糊制扇面。1975年,在江苏省金坛县茅麓公社发掘了一座南宋太学生周瑀的墓,出土了一把雕漆活柄纸团扇(图)。这把扇的制作极为精巧,它以细木杆为轴,用细如鬃毛的竹篾丝做扇面的骨脉,再糊上纸做成扇而。扇柄以脱脂法用黑红两色施以髹饰,多至10多层,厚达2至3厘米,然后镂空剔透成对称的三组双云头如意纹,整个雕漆柄和上端的木杆不相连接,扇风时扇面中间的木杆可以在雕漆套柄中旋转而不会脱落。明代是折扇流行的开始,这或许是由于永乐时期明成祖的倡导。近代明代藩王墓出土物中折扇不少,可与上述记载相印证。
折扇制作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以地名人名著称的就有杭扇、曹扇、川扇、歙扇、弋扇、潘扇、方扇、黄扇、青阳扇、溧阳歌扇、丰润画扇、武陵夹纱扇、金陵柳氏扇、尹氏纸麦扇、吴扇等繁多的名目,也有以功能用途分的春扇、秋扇和靴扇等品种。
扇股扇面的制作日趋精良,且各有名家;扇面书画广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认可。如果说折扇源于日本的话,此时已真正汉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清代是中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凉的工具,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为他们社会角色的道具。不仅是夏天,就是在天气凉爽的季节,手执一扇,打开收拢,或佩挂在身,或藏于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绪交流的意义。不仅是文人,不仅是男性使用折扇。从文人书画扇这一主流,分出以黑纸扇、游鉴图扇和戏画扇为典型的工艺扇,以及女用的米扇。从扇本身出发,又有了扇袋、扇坠和扇盒等附属的工艺品。扇子还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乾隆时期,广州的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民国时,折扇保持了它在中国艺术上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没有什么超出前代的,而值得一提的创新是集锦扇。在此之前,虽然也有多人在同一扇面上合作绘画,或分段书写各自署款的扇子,但集锦扇却是将扇面空间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割,然后由多名书画家分别作书绘画。从最少的两人组合开始,到多至十余家合作的集大成之作,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在扇面上作画写字,在三国时就有,据《晋书》记载,王羲之为蕺山老姥题扇的故事。在扇面上作书绘画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所收藏。由于扇面形态独特,文人墨客苦心经营,别出心裁,
依据扇面形状绘制出千姿百态的图画,抒发出令人赏心
愉快的语言诗句。当今书画藏品中的历代名人佳作
以成扇或扇面形式的作品数量不少,成了书
画艺术的珍宝。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出产的名扇不胜枚举。浙江湖州、湖南岳阳、江西吉安的羽毛扇,北京、杭州、苏州、绍兴、安徽泾县的折扇,广东和福建的蒲葵扇,四川垫江的棕榈扇和自贡的龚扇,浙江、山东的麦秆扇,成都、苏州的绢扇,肇庆的牛骨扇,广西阳朔的画扇等等,都名闻遐迩。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杭州、苏州生产出芬芳宜人的檀香扇,远销全国和世界各地。此外,苏杭两地还生产合撒自如的折扇、秀美雅致的绢宫扇、精镂细刻的象牙扇,因而成为全国制扇业最发达的两个城市。(图)是当时杭州扇业公所墙界的照片。
扇子的结构和特点
柄扇起源早,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战国墓出土的竹扇(图一)与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羽扇(图二)(图三)。
柄扇,是以较为固定的扇面,下加一把柄而成。有些为了加固及装饰所需,附以扇托。讲究者,在柄下镶嵌扇头,垂以扇坠(图四)(图五)。折扇的扇面,最常用的材料为纸,也有用绢和夹纱的。羽毛扇团扇藤编扇麦秆扇牛骨折扇龚扇玉版扇篾丝扇蕉扇、葵扇、蒲葵扇便扇自开扇绸舞扇、绢面花边折扇帽扇挂屏折扇多功能光导工艺扇等民间扇艺文字为链接返回白色绢面,工笔彩绘,红木框柄,框架用古锦缎包边。
这把纨扇正上方盖有"慈禧皇太后之宝"的方印,“瑶林瑞气”四字是“光绪戊申孟夏下浣御笔”,即光绪皇帝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历四月下旬题写的
,下盖“天贻万吉”的长方印。扇通长50cm,扇面上宽32.3cm,下宽29.1cm以绿纱为底。绣纳整枝桃花和飞蝶,此扇为清宫遗物。返回通柄长33.2cm,面纵横20cm,扇面用枯藤编制,类似八卦形状,扇柄焉红木所制,整个造型小巧玲珑,为清宫用扇。
返回返回牛骨折扇:苏州、常州、江西、广州等地出产,用水牛肋骨制作,要经过刮、锯、刨、漂白、造型、拉花、砂、磨等许多工序,细腻洁白,犹如象牙细拉花折扇(图十一)。
返回返回返回篾丝扇:
清王廷鼎《杖扇新录》:“篾丝扇:来自岭表,削竹青细如缕,织成如布,光滑无痕,方、圆、六角均有之。积五六年,色自红润,风来倍凉,雅品也。”这种扇现在四川青神县也生产,又名“青竹扇”或“竹丝扇”(图十四)。另有一种用较粗竹片编成的低档竹扇,浙江北部、安徽南部都有出产,经久耐用
,价廉物美,城乡居民都喜欢用它(图十五)。返回返回轻便扇又叫袖珍扇,它收折自如,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一种是铁柄的,扇壳用铁皮冲压而成,涂各色油漆,彩纸扇面,花样新异,价格低廉(图十九)。另一种是木柄或竹柄的,用彩纸或香木做扇,同样收折自如(图二十、图二十一)。返回自开扇:扇骨中装上弹簧片,扇面以尼龙或丝绸制作,收拢如笔,张开似荷叶,使用时只要将扇柄上的彩珠轻轻一拨,扇子即自行打开,不用时只须用扇穗固定即可。这是杭州王星记扇厂首创并独家生产的(图二十二)。返回绸舞扇多为戏剧舞蹈用扇,有半绸全绸之分,扇骨以竹为主,也有用檀香木或牛骨的。扇面采用各式丝绸,印上或绘上花草图案,有的还加上闪光铝片,舞动时绚丽多彩,或金光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三维木质墙板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借款合同担保书范本
- 合同范本餐饮厨师劳动合同
- 单位间借款合同年
- 标准招标代理合同
- 2025新版公司承包经营合同书
- 电梯装修合同范文
- 预付合同范本
- 客车租赁合同范文
- 小客车指标租赁合同范文
- 2025年山西国际能源集团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4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随堂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外研版(三起)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1 Animal friends Get ready start up 课件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铜矿隐蔽致灾普查治理工作计划
- 《民航安全检查(安检技能实操)》课件-第一章 民航安全检查员职业道德
- 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学习活动食品安全讲座课件
- DB34T4826-2024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 腰麻课件教学课件
-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预案
- 2024年甘肃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