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概论_第1页
中国民俗文化概论_第2页
中国民俗文化概论_第3页
中国民俗文化概论_第4页
中国民俗文化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民俗文化概论一、基本概念民俗文化民俗文化1、民俗(Folklore)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风”与“俗”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习俗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习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礼俗:泛指西周以来维护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礼节仪式,是一种制度化了的首先规范与行为规范。在中国传统社会,“民俗”一词较早被使用,其含义与“风”、“风俗”、“习俗”、“谣俗”等基本相同,都是指民俗事象。从这些词语的使用频率来看,经历了一个由“风”而“俗”、由“风俗”而“民俗”的演变过程,但其含义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Folklore由两个萨克逊语词汇Folk和Lore合成,于1846年为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最早使用。一指“民俗”,意为“民众的知识”或“民俗的智慧”;二指“民俗学”,意为“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2、文化(Culture)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含了人类群体所拥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经济政治体制等。国际文化人类学界的相关定义多达700多种,其中较有影响大师级学者的定义有140多种。最早的“文化”定义英国古典进化论学派人类学家、“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EdwardB.Tylor)。他在《原始文化》(1871)的开篇就提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文化”的多重含义除自然科学外,“文化”主要在三个相对独特的意义上被使用——一是作为艺术及艺术活动的文化;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文化;三是作为发展过程的文化;作为艺术及艺术活动的文化在日常谈话中,“文化”被认为是由“知识活动,尤其是艺术活动的作品与实践”组成的,是一个描述“音乐、文学、绘画和雕塑、戏剧、电影”的词语。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被广泛认为涉及“有教养的”(cultured)人们所从事的“优雅的”消遣。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文化对人类学家来说,“文化”是指将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的所有造物的特征。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化人类学,指的是对人类所有的创造物——产品、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社会关系——的研究。作为发展过程的文化“文化”的最早含义是指庄稼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稍晚一些,同样的含义被转换来描述对人的心智的培养、培育(cultivation)——一个普遍的、社会的及历史的过程。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哭;人不学,不知义。”在我国历史上,“文化”的意思大体说来就是“化人文以成天下”,就是“教化”。人类的成长历程,就是文化的历程,就是雕琢和学习的历程。3、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它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文化的分层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存在着层次差别,既有上层文化,也有下层文化。中国上下两层文化的分野非常鲜明。上层文化又叫做圣贤文化、精英文化或高雅文化,下层文化又叫做民间文化、大众文化或民俗文化。如古代人形容音乐时所用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两层文化缺一不可,不能贬低、轻视、忽视民俗文化。二、中国民俗文化的内容与分类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都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可有多种分类方式。本课程选用其中一种分类方式。中国民俗文化的内容

——以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为例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间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中国民俗文化的内容

——以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为例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游艺的民俗经济的民俗自然生态民俗:关于动物、植物、自然周期形成和人类在食物链中居统治地位的生态民俗;物质生产民俗:关于村寨经济、游动工匠的民俗;交易和运输民俗消费生活民俗:服饰、饮食、居住社会的民俗家族、亲族的民俗乡里社会的民俗都市社会的民俗个人生活仪式的习俗婚姻的民俗信仰的民俗大自然、动植、图腾、祖灵的信仰迷信岁时节日与信仰习俗游艺的民俗民间口头文学活动民间歌舞乐活动民间游戏活动民间竞技活动中国民俗文化的分类

——以《民俗学导论》为例物质民俗行为民俗意识民俗物质民俗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依赖的和能够感觉到的有形的实体性民俗,又称“实体民俗”,包括生活习俗与器用习俗。生活习俗:包括饮食、服饰和居住习俗三大类;器用习俗:包括生产工具习俗、劳动对象习俗、民间工艺习俗等。行为民俗指的是受思想和观念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在的各种风俗习惯活动,包括行为活动规范民俗和行为活动方式民俗。行为活动规范民俗:包括技术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仪礼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游戏民俗等;行为活动方式民俗:包括生产民俗、交通民俗等;意识民俗是指意识在民俗中占主导地位的民俗,通常又称为“精神民俗”、“心意民俗”、“信仰民俗”或“心理民俗”等。可分为心理民俗、信仰民俗、语言民俗、禁忌民俗四大类。最终形成:

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旱地农业区

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稻作农业区

以东北、西北、内蒙为主的渔猎、游牧区

物质生产、消费民俗体系

神话、歌谣

陶器绘画、图像、陶塑、骨雕、木雕、陶埙

节日风俗、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的观念和仪式、出现专门的巫师和祭司

精神民俗体系。“男女杂游,不媒不娉”氏族内婚制氏族外婚制——婚姻习俗

原始群居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组织习俗

社会民俗我国各民族民俗分类物质民俗①居住;②服饰;③饮食;④生产;⑤交通、通讯;⑥交易精神民俗①巫术;②宗教;③信仰;④禁忌;⑤道德、礼仪;⑥民间游戏社会民俗①家族、亲族;②村落;③各种社会职业集团;④人生礼仪式(生、葬、婚);⑤岁时习俗口承语言民俗①神化、传说、故事;②歌谣、叙事诗;③谚语、谜语;④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内容物质民俗:生产商贸、衣食住行

精神民俗: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艺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社会民俗: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庆民俗、民间娱乐习俗语言民俗:民俗语言、民间文学三、民俗的基本特征(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五)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集体性(整体意识)——民俗的本质特征、生命力所在民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什么?)1、民俗是集体创造的2、民俗的流传、完善和创新是依靠集体完成的(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模式性——亦称类型性一般缺少个性(为什么?)因为民俗是由民众创造、传承和享用的,因而一般缺少个性(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传承性——民俗文化的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民俗的播布性——民俗文化的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传播方式:1、民族迁徙2、文化交融(如肯德基、麦当劳)(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稳定性(例举题)如:春节贴对联、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腊八节喝腊八粥等是先秦两汉就已定型,传承至今民俗的变异性(原因)1、口传的衰减2、时代的洗礼(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民族性1、同一民俗事项,表现形式不同2、各民族的独特风俗(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地方性——地理特征、乡土气息、地方特色饮食上: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湘菜、闽菜、徽菜东北八大怪狗皮帽子头上戴吉祥喜庆粘豆包

云南十八怪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买。

云南第二怪,摘下斗笠当锅盖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

云南第四怪,石头长到云天外。

云南第五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第六怪山洞能与仙境赛第七怪四季服装同穿戴第八怪蚂蚱能做下酒菜陕西八大怪(五)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例举题)图腾崇拜、生殖崇拜信仰、崇拜、祭祀、禁忌、占卜、巫术“上刀山、下火海”、”吞筷条”——广西瑶族”祭盘王”的巫术活动“上刀梯”——湘西苗族巫师为死者解罪的仪式四、民俗的社会功能(一)教化功能(二)规范功能(三)娱乐功能(四)审美功能(五)维系功能(一)教化功能教育和潜移默化举例: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葬礼等(二)规范功能社会规范四个层次:法律、纪律、道德、民俗如:乡规民约(三)娱乐功能(快乐、愉悦的调剂作用)哪个民族的节日?芦笙节、斗马节花炮节、多耶舞盘王节、“上刀山、下火海”三月三那达慕答案:苗族、侗族、瑶族、壮族、蒙古族(四)审美功能(悦耳悦目、悦神悦意)音乐、建筑、服饰、年画、工艺品……(五)维系功能统一行为与思想,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举例:华侨——通过讲汉语、吃中餐、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等方式,保持民族认同五、中国民俗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化一脉相承,有一条较完整的文化进化线索。发展历史史前民俗古代民俗近现代民俗指夏王朝建立以前的民俗夏王朝建立到鸦片战争之间鸦片战争以来的民俗

史前民俗伴随着中国人的出现而产生。最初,人类像其他动物一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顽强生存。后来,他们开始使用石器,学会了用火,并形成熟食习惯,于是从动物界逐渐脱离出来。

农业的出现与陶瓷的发明,奠定了中华民族沿袭几千年的饮食民俗的基本结构。史前民俗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逐渐形成了旱地农业区、稻农业区、渔猎、游牧区,并形成了相应的物质生产与消费的民俗关系。

语言在劳动和生活中产生、形成,人们开始创作神话与歌谣。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皆是季节性较强的劳动,因此史前时期已有自然历法,并有与之相应的节日风俗,原始宗教从逐渐产生到繁荣,各种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的观念与仪式开始盛行。

史前时期没有强加在氏族成员头上的国家政权,在氏族生活中,一切按传统习俗办事,因此,民俗是原始社会生活的唯一规范,这是史前民俗的显著特点。史前民俗特点

它可以大略分为两个阶段,汉末以前为一阶段,这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期,也是中国古代民俗系统的形成期。汉代以后为一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的发展与繁荣期。古代民俗

夏、商、周三代是古代以中原地区各氏族部落的民俗为中心,兼容周围各族的民俗,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民俗格局的时期。商代有大量甲骨文出土,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民俗仍有浓厚的原始遗风。到了周代,官方仪礼制度在民间风俗及前两代发展的基础上形成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民族融合时期之一。随着封建社会制度的确立和大一统皇朝的建立,汉民族以华夏为主体,在与许多部落与民族的同化过程中形成。两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历时约四百年之久,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体系形成的主要时期。

汉代以后,封建社会的民俗继续发展,中间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达到了高度繁荣。此间,发生了长达几百年的民族战争和大规模的民族流动,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民族杂居的地方都扩大了,由此导致汉族与周边民族的民俗融合。同时,少数民族风俗也传入汉地。从汉代到唐代,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它们对民俗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天堂地狱之说深入民众信仰。汉代以后,岁时民俗渐成为传统,如春节,清明,端午,重阳等,此时已初步定型。

宋、元、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的继续发展与繁荣期。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巫术,如算命、看相、风水等术数,在五代时渐集大成,宋时广为传播。辽、金、元三代的统治者虽非汉族,但入主中原后,却逐渐被汉族同化,遵行汉族风俗。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从繁荣至衰老的时期,古代民俗在这时期基本上已成定制,尤其是岁时节日以及相关的民俗活动、各种民间娱乐游戏、民间信仰、宗法组织等等,皆成相对固定的模式。清人统治初期,曾强行推行剃发蓄辨的民俗改革,遭到汉人强烈反抗,结果除了极少数民俗(如发式)发生了变化之外,清人也基本继承了汉俗并被同化。

一是民族融合的规模远较史前时期更为扩大,由此引起民俗的不断交流与同化的规模也更为扩大;

二是古代民俗无论如何变化,始终保持着以汉族民俗为主体的基本体系,反映了民俗活动顽强的传承性;

三是由于这时期有了相对于“民间”而言的国家组织,统治阶级本身也发展出了一套与“俗”相对应的“礼”,即官方礼仪,两者之间常常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古代民俗的特点

近现代民俗,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民俗。

这个时期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刺激下,封建社会发生一系列急剧的变化,在短短的一个半世纪中,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等大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