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计算题专题汇总20201211221919_第1页
中考化学计算题专题汇总20201211221919_第2页
中考化学计算题专题汇总20201211221919_第3页
中考化学计算题专题汇总20201211221919_第4页
中考化学计算题专题汇总202012112219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中考化学计算题专题汇总1.(2018贵港,22,8)某盐酸中混有少量的MgCl2,小明为了测定该盐酸混淆液中HCl的质量分数,进行以以下列图实验:请联合上图实验数据,达成以下计算:(1)HCl中氢、氯元素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2)坐标中a的数值为;(3)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该盐酸混淆液中H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解:(1)HCl中氢、氯元素质量比为:1:35.5=2:71;2)化学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故a=100g+200g-297.1g=2.9g;3)依据图示能够看出,与氯化镁反响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0g-160g=40g,设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则有:2NaOH+MgCl==Mg(OH)2↓+2NaCl805840gx2.9gx=10%(4)与盐酸反响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60g,设混淆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yHCl+NaOH==NaCl+H236.540100gy160g×10%y=14.6%答:(1)2:71;2)2.9g;3)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4)该盐酸混淆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14.6%。2(2018广西北部湾开发区).将20.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跟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状况以以下列图,溶液的温度变化如表所示(不考虑反响过程中热量消逝)反响时间0102030405060(s)溶液温度20.520.620.720.820.920.820.7(℃)(1)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巧圆满反响时,溶液的温度是20.9℃(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准到0.1%)【分析】依据图分析对应的反响结束点,从而依据耗费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以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由表格可看出,刚开始跟着反响的进行溶液的温度渐渐高升,这说明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响,故酸碱恰巧圆满反响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此时溶液的温度最高。2)酸碱恰巧圆满反响时,溶液的pH等于7,此时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0g。氢氧化钠的质量=10.0g×4.0%=0.4g则设盐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NaOHHCl=NaCl+H2O4036.50.4g20.0gx=x=3.7%答:(1)20.9(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讨论】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圆满。3(2018玉林).某混淆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盐酸,取该混淆溶液20g于烧杯中,不停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响过程中烧杯中产生积淀的质量、溶液pH的变化以以下列图(BaCl2溶液呈中性)。求:(1)圆满反响后生成积淀的质量为g;(2)计算20g混淆溶液中HCl的质量为多少?1)圆满反响后生成积淀的质量为4.66g;2)计算20g混淆溶液中HCl的质量为多少?【分析】(1)分析图象可知: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为20g时,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巧圆满反响,且生成硫酸钡积淀的质量为4.66g。再以硫酸钡积淀的质量为已知条件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答案】(1)4.66g;(2)解:设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Ba(OH)2+H2SO4===BaSO4↓+2HO17123320gx4.66g171=20gx2334.66gx=1714.66g=17.1%20g20g混淆溶液中HCl的质量为yBa(OH)2+2HCl===BaCl+2H2O1717317.1%×40gy=y=7317.1%40g=2.92g171答:(1)圆满反响后生成积淀的质量为4.66g;2)20g混淆溶液中HCl的质量为2.92g。4(2018梧州).为了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杨同学取50.0g样品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生成积淀质量的关系以以下列图所示。请计算:(1)NaOH的化学式量为。(2)硫酸铜恰巧圆满反响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保留一位小数)。(3)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5.(2018桂林)、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淆物20g加入试管中,加热。待圆满反响后,将试管冷却、称量。试管内固体物质为15.2g。计算:1)反响生成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g。2)列式计算原固体混淆物中氯酸钾的质量。6.取MgCl2和NaCl的固体混淆物10g做以下实验.请依据图中实验及数据进行计算.(1)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计算溶液B中Na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要配制与溶液B同样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200g,需要质量分数为24.4%的NaCl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解答】解: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为24:(35.5×2)=24:71设混淆物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MgCl2+2NaOH=Mg(OH)2↓+2NaCl9558117x5.8gy==x=9.5gy=11.7g溶液B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7.95%设质量分数为24.4%的NaCl溶液的质量为z因为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24.4%z=200g×7.95%z≈65.2g答:(1)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4:71.2)溶液B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7.95%.3)要配制与溶液B同样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200g,需要质量分数为24.4%的NaCl溶液的质量是65.2g.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碳的混淆物28g制取氧气,圆满反响后节余固体质量为18.4g,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2)原混淆物中氯酸钾的质量。答案:9.624.58.将含有NaCl杂质的某烧碱样品10g圆满溶于90g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以以下列图.(1)求l0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2)求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箅结果精准到0.1%)【答案】(1)8g;(2)6.9%【分析】当恰巧圆满反响时耗费的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00g,对应的HCl的质量为100g×7.3%=7.3g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2O4036.558.57.3gy=x=8gy=11.7g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9%答:(1)l0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2)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6.9%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酸的化学性质,他们将必定量稀硫酸加入到盛有少量CuO的试管中,察看到黑色粉末所有溶解,溶液呈色,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为进一步确立反响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提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H2SO4和CuSO4【资料查问】CuSO4溶液呈弱酸性,加入Zn粒时有很少量的气体产生.【实验研究】为了考证猜想,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方案﹣:取所得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振荡,若察看到溶液显红色,则猜想二正确.方案二:取所得溶液少量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Zn粒,若察看到产生大批气体、等现象,则猜想二正确.【讨论沟通】A、经过讨论,大家一致以为方案一是错误的,其原因是.B、要使由H2SO4和CuSO4构成的混淆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可向此中加入过分的(填序号).a、CuOb.Cu(OH)2c、Cud.Cu(NO3)2【拓展研究】某混淆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构成.上述小组同学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24.5g该混淆溶液于烧杯中,此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此中,毎次充分反响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所测数据以下表所示.第1第2第3第4第5第6次次次次次次加入NaOH溶液的质202020202020/g反响后溶液的质量/g144.5164.5179.61898200220每次产生积淀的质量00mn9.80/g计算:(1)上述表格中产生积淀的质量:m=,n=.(2)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响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蓝,CuO+H2SO4=CuSO4+H2O;【提出猜想】CuSO4;【实验探究】方案二:红色物质生成.【讨论沟通】A、CuSO4溶液呈弱酸性;B、ab;【拓展研究】(1)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