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遗传和变异_第1页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遗传和变异_第2页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遗传和变异_第3页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遗传和变异_第4页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遗传和变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遗传和变异》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遗传的基本规律(2016全国卷II)32.(12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有毛白肉AX无毛黄肉B 无毛黄肉EX无毛黄肉C 有毛白肉AX无毛黄肉C; I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1:1 全部为无毛黄肉 全部为有毛黄肉实险1 实脸2 实险3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答案】(1)有毛黄肉(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解析】(1)由实验一: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毛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由实验三: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一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为1:1"可判断黄肉E为杂合的.(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有毛白肉工、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EddFFo(3)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FF:ddFf:ddff=l:2:L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三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O(5)实验二中的无毛黄肉E(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口学.科网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016全国卷111)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J直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参考答案】D【解析】用她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艮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I即红花:百花二工:力再结合题意可推轴友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H(谩为Ma和B、bl民的基因型为AaBb,朴自交得到的H申百花植株的基曜有A_bb、曰曲_和aabb,故A项错误;F;中红花植株(A_Bj的基因型有4种‘E项错误』用纯合白花植株(加bb)的花粉给R级花植株fAaBb)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甲』红花:百花=1:力说明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邑体上,故C项捐溟■:(2016天津卷)9.(10分)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和。2,在鲫鱼中是a3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鲤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请问答相关问题:(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 条带。(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答案】(10分)(1)P3P3或P4P4(2)25% 3(3)。产2a3 100%【解析】(1)纯合鲫鱼的基因型是色色或叫色,其编码的肽谗分别是P3或P4,则其体内GPI类型是P3P3或P$P$。(2)鲤鱼与鲫鱼的杂合二倍体基因型分别为公处和党鹤,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共有效的、虫鹤、处的和的出4种基因型,基因型为的四个体的比例为25%o子一代中均为杂合子,取一尾鱼的组织曲亍GPI电泳分析,与题干图解类似,图谱中会出现3条带。(3)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中均含有P「P2、P3,则三倍体的基因型均为a1a2a3。由此推之双亲均为纯合体。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染色体变异。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2016江苏卷)14.右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0MWAHHUabedfEh甲QNyMBHOABCDE.FGH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B【解析】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影响表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常;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异常,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2016全国卷n)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答案】D【解析】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和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使”,可进一步推测:雌蝇中G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016江苏卷)24.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血型ABABO基因型1AIa,1AiIBIB,IBiIaIbii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答案】ACD【解析】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lAIBXbY和iiXBXb,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lAiXbY)的概率为1/2x1/4=1/8,A正确。他们的女儿色觉基因型为XBXb、XbXb,错误。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lAiXbY)和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IAIA、IAi)(XBXB、XBXb)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iiXbXb),C正确。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IBiXbXb)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IAIBXBY)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IbIb、IBiXbY)的概率为1/2/x1/2=1/4,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016全国卷1)32.(12分)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早灰体:早黄体:白灰体:白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第三章基因的本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16江苏卷)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016江苏卷)18.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右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若a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答案】C【解析】蛋白质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中合成,A正确;向导RNA中双链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向导RNA可通过转录形成,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C错误;由于a链与识别序列的互补序列相同,故两链碱基相同,只是其中T与U互换,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2016全国卷n)2.某种物质可插入0附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0附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随后细胞中的0附复制发生障碍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某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打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DNA分子的解旋,因此会阻碍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增殖,A、B、D三项均正确;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2016江苏卷)22.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AGA,由此发生的变化有(多选)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B.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C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降低D.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答案】BCD改变后的密码子仍然对应精氨酸,氨基酸的种类和序列没有改变,A错误。由于密码子改变,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改变后C(G)比例下降,DNA热稳定性降低,C正确;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为UCU,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016天津卷)7.(12分)人血清白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人血浆中制备。下图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的两条途径。(1)获取HSA基因,首先需采集人的血液,提取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HSA基因。下图中箭头表示一条引物结合模板的位置及扩增方向,请用箭头在方框内标出标出另一条引物的位置及扩增方向。(2)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及组织特异性,构建在水稻胚乳细胞内特异表达rHSA的载体,需要选择的启动子是(填写字母,单选)。需要选择的启动子是(填写字母,单选)。A.人血细胞启动子 B.水稻胚乳细胞启动子C.大肠杆菌启动子D.农杆菌启动子(3)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需添加酚类物质,其目的是(4)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空间结构才能有活性。与途径II相比,选择途径I获取rHSA的优势是 。(5)为证明rHSA具有医用价值,须确认rHSA与的生物学功能一致。【答案】(12分)(1)总RNA(或mRNA)(2)B(3)吸引农杆菌移向水稻受体细胞,有利于目的基因成功转化(4)水稻是真核生物,具有膜系统,能对初始rHSA多肽进行高效加工(5)HAS【解析】(1)合成总cDNA需提取细胞中所有的mRNA,然后通过逆转录过程。采用PCR技术扩增HSA基因时,两条引物分别与模板建的5,端结合,扩噌方向相反。(2)根据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及组织特异性,在水稻胚乳细胞内特异表达rHSA,需选择水稻胚乳细胞启动子口13)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酚类物质可以吸引农杆菌移向水稻受体细胞,有利于目的基因的转移。(4)水稻是真核生物,具有膜系统,能对初始rHSA多肽进行高效加工,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5)为证明rHSA具有医用价值,须确认rHSA与天然的HSA生物学功能一致。考点: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转化方法、受体细胞的选择、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1.生物的变异(2016天津卷)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S12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变型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故A项正确;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所以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项错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56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枯草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突变早已存在,不是链霉素诱发的,链霉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到选择作用,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表达等的相关知识。(2016全国卷111)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 为单位的变异。(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参考答案】(1)少 (2)个别染色体 (3)一—一一【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替换、增添和缺失,而染色体变异往往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所以基团突变所涉及的碱基数目往往比较少。(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3)AA植株发生隐性突变后基因型变为Aa,而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后基因型也可变为Aa,该种植物自花授粉,所以不论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在子一代中的基因型都郁、Aa和aa三种,故最早可在子一代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A_);最早在子一代中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aa);最早在子一代中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AA);最早在子一代中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aa)。(2016四川卷)11.(14分)油菜物种I(2n=20)与II(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住:I的染色体和II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 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组另IJ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X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实验二乙X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性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 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2016北京卷)31.(16分)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 组织后,经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在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学.科网(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实验材料检测对象、^^^M植株的叶X植株的叶接穗新生叶P-LmRNA有无有P-LDNA有无无①检测P-L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的片段。②检测P-L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a.I〜nb.n〜m c.n〜wd.m〜w(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2.人类的遗传病(2016全国卷1)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2016浙江卷)6.下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II2的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II3和II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II2不含II3的致病基因,II3不含II2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I3和II6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若II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3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C.若ii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2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1/4D.若II2与II3生育了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答案】D【解析】正常的L和I』生出了患病的工E和工电所以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工E女性,其父亲正常,所以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乩错误?若工1所患的是伴K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HZ不患病的原因是不含n口的致病基因,b错误』若n: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工工工口的基因型为以江上所以其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子女患病的基因型为aa_同L_bb概率为1附+1/4-1/16=7门降匚错误s因H1不含H口的致病基因,所以若工工口与工工】生育了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区染色体来自母亲,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系谱图、变异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图形分析能力。(2016江苏卷)30.(7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疾病,下图为20世纪中叶非洲地区Hbs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1)SCD患者血红蛋白的2条B肽链上第6为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而2条a肽链正常。Hbs基因携带者(HbsHb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那么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条异常肽链,最少有条异常肽链。(2)由图可知,非洲中部Hb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 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 的个体比例上升。(3)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HbAHbs个体比HbAHbA和HbsHbs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现象。(4)为了调查SCD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 (填序号)。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③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④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5)若一对夫妇中男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女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请预测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答案】⑴20(2)HbsHbAHbA(3)杂种(合)优势(4)①②(5)1/18【解析】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2条a链,2条p链,Hbs基因携带者(HbAHb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2条异常肽链,最少有0条异常肽链。(2)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杂合子比例高,Hbs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比例上升。(3)杂合子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活力,体现了杂种优势。(4)调查SCD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SCD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5)一对夫妇中男性父母都是携带者,则基因型为1/3HbAHbA、2/3HbAHbs,女性的妹妹是患者,则其父母亦均为携带者,该女性基因型为1/3的八的八、2/3HbAHbs,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2/3)(2/3)(1/4)(1/2)=1/18。考点:遗传规律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2016浙江卷)32.(18分)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具体见下表。第32题表嬉隼 倒|| 转入的基置 基即g佥位鹿 _衰现就普通箫羊 W%炉 - - 白色原毛罐节甲 壮 1个与 I号富染色体 患色粗毛.—羊_ 」 【个犷 一号常地色体 白色晶毛 _注;普通喷羊不含A-B,堇因,基因型用*ABB表示电请回答:

(1)A基因转录时,在 的催化下,将游离核甘酸通过 键聚合成RNA分子。翻译时,核糖体移动到mRMA的,多肽合成结束。(2)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